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潮汕行业习俗—“赠丁赠福”的写灯笼

2018-02-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6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潮汕行业习俗—“赠丁赠福”的写灯笼,   “柴胡,竹絮,枳壳,破旧张纸防风,生地不可无,熟地无也可。”这文字乍读像是

   “柴胡,竹絮,枳壳,破旧张纸防风,生地不可无,熟地无也可。”这文字乍读像是医家术语,其实这是一则潮汕赋体谜,谜面将潮汕地区随处可见的灯笼,从其构造和作用一丝不漏地描绘出来。在潮汕地区,元宵节或春社日,大多家庭都要提着冠有自己姓氏和灯号的灯笼到当地王公宫(也称地头爷)返灯,因灯与丁同音,所以迷信的人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家里人丁能够返头换面,更上层楼,还有一些人家每逢婚丧喜庆,门前也要挂灯笼。一些祠堂和宫庙,一年四季,灯笼长挂。由于旧时灯笼在潮汕地区使用普遍,所以便有写灯笼这一行业。
    旧时潮汕各地集市中的门店前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其中往往有一支制作特别,上书一个“写”字,这便是灯笼铺。灯笼铺往往铺前坐着一位上年纪的老者,戴着一双老花眼镜,两腕套上布制或草制的腕套,手拿着一支笔毫将尽的秃笔(毛笔接触竹制的灯笼,笔锋很容易损掉),一点一划、颤颤抖抖慢慢地写着,或者在重刷那些点划线条不到位的字。写灯笼者要粗通文墨,书法过得去,懂各姓氏灯号以便随时能给顾客提供。所谓的灯号就是各姓氏创姓之初的封地地名,或是皇帝对其先人封赠、褒赞的官衔或美誉。如林姓的西河旧家,西河是比干公的封地食邑。另有九牧世家,则以一朝出了九个州牧之荣。
    潮汕灯笼模,也称灯笼壳,常见的有冬瓜形,葫芦形,还有柿饼形的,这些灯笼壳是竹篾编的,大都是从竹器店买来后贴上丝纸,写字后再擦桐油。不同造型的灯笼在用法上也有讲究,冬瓜形的是普通人家所用;葫芦形是旧官府的巡城灯笼;圆形的一般挂在祠庙门前。旧时一些大户人家丧考妣,写上“慈”、“严”和死者享年,白底蓝字,没有擦油,挂在门前。所以在潮汕一些地方嘲讽吝啬的人就说“你的灯笼经到无擦油”。
    在潮汕地区,还流传着一个与写灯笼有关的故事:明朝,揭阳寮东村有一个常来往县城的李船大,村民需要灯笼常托他去买。有一天,李船大的祖祠要张挂灯笼,便叫李船大去买。写灯笼者问:“船大,灯笼要写上什么字?”船大以为铺主是老关系,便说:“自己祖祠用的,你知知。”不料铺主欺船大不识字,捉弄他,便在灯笼上写了“知知”二字。船大提着灯笼往回走,行人莫不注目。有好事者问:“兄台贵府何处?”船大说“寮东”。于是“寮东灯笼———知知”这句歇后语便流传下来。
    潮汕灯笼除了写上各姓氏和其灯号外,还要写上“千子万孙”、“长命富贵”、“财丁兴旺”等吉祥语,又灯与丁同音,写灯笼者在潮汕地区大多被认为是给人家赠丁赠福,而对自己“折福”,如果不是受生活所迫,一般的读书人是不愿意从事这种职业。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用灯笼的传统已经逐渐淡化,所以从事写灯笼这种行业者也与日俱减,现在汕头市区域内写灯笼的已寥寥无几,据我所知,仅潮阳区的贵屿、澄海区的隆都和区的江等几个街道镇有操写灯笼这个行业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潮汕行业习俗―“赠丁赠福”的写灯笼
“柴胡,竹絮,枳壳,破旧张纸防风,生地不可无,熟地无也可。”这文字乍读像是医家术语,其实这是一则潮汕赋体谜,谜面将潮汕地区随处可见的灯笼,从其构造和作用一丝不漏地描绘出来。在潮汕地区,元宵节或春社日,大多家庭都要提着冠有自己姓氏和灯号的灯笼到当地王公宫(也称地头爷)返灯,因灯与丁同音,所以迷信的人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家里人丁能够返头换面,更上层楼,还有一些人家每逢婚丧喜庆,门前也要挂灯笼。一些祠堂和宫庙,一年四季,灯笼长挂。由于旧时灯笼在潮汕地区使用普遍,所以便有写灯笼这一行业。旧时潮汕各地集市中的门店前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其中往往有一支制作特别,上书一个“写”字,这便是灯笼铺。灯笼铺往往铺前坐着一位上年纪的老者,戴着一双老花眼镜,两腕套上布制或草制的腕套,手拿着一支笔毫将尽的秃笔(毛笔接触竹制的灯笼,笔锋很容易损掉),一点一划、颤颤抖抖慢慢地写着,或者在重刷那些点划线条不到位的字。写灯笼...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新年赠橘
我国的广东地区流行着新春佳节互赠橘子的风俗,这个风俗是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紧密相连的。在民间,人们习惯上把橘字写成桔字,而桔字和吉字又很相近,新春时节民间用橘子相互馈赠以求吉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小小的橘子也就成了人们的护身符。通常,女人到亲戚朋友家里拜年的时候都要准备一些红橘,用篮子提上作为新春的礼物,而所得的回赠礼物也都是这些东西。在广东的海丰,小辈给长辈拜年时要以叩头作揖贺年,而长辈就用红纸包着钱或拿柑橘赏给小辈。与中国各地的风俗一样,小辈向长辈拜年是向长辈致敬,长辈自然要犒赏小辈.至于用什么食物赠给小辈,自然是要选择孩子爱吃并且有吉利意义的物品,于是,橘子便被选为这种有特殊意义的食品了。至于赏赐红包,则是让孩子们自己去买些他们爱吃,爱玩的东西,这是后来为简化手续而变化的,虽然意思相同,但还是不如传统的送个橘子更有意义。在潮州,人们把柑橘叫大桔,它的谐音又是“大吉”,因而,到亲戚...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新年赠橘
我国的广东地区流行着新春佳节互赠橘子的风俗,这个风俗是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紧密相连的。在民间,人们习惯上把橘字写成桔字,而桔字和吉字又很相近,新春时节民间用橘子相互馈赠以求吉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小小的橘子也就成了人们的护身符。通常,女人到亲戚朋友家里拜年的时候都要准备一些红橘,用篮子提上作为新春的礼物,而所得的回赠礼物也都是这些东西。在广东的海丰,小辈给长辈拜年时要以叩头作揖贺年,而长辈就用红纸包着钱或拿柑橘赏给小辈。与中国各地的风俗一样,小辈向长辈拜年是向长辈致敬,长辈自然要犒赏小辈.至于用什么食物赠给小辈,自然是要选择孩子爱吃并且有吉利意义的物品,于是,橘子便被选为这种有特殊意义的食品了。至于赏赐红包,则是让孩子们自己去买些他们爱吃,爱玩的东西,这是后来为简化手续而变化的,虽然意思相同,但还是不如传统的送个橘子更有意义。在潮州,人们把柑橘叫大桔,它的谐音又是“大吉”,因而,到亲戚...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分赠姐妹钱
惠来县葵潭一带,姑娘出嫁,至今还有分赠姐妹钱习俗。姐妹钱是由前来迎娶的新郎带来的,数目是硬币448分(枚)。姑娘出嫁当天,弟妹为姑娘送行。新郎与姑娘亲手分赠给弟妹们。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分赠姐妹钱
惠来县葵潭一带,姑娘出嫁,至今还有分赠姐妹钱习俗。姐妹钱是由前来迎娶的新郎带来的,数目是硬币448分(枚)。姑娘出嫁当天,弟妹为姑娘送行。新郎与姑娘亲手分赠给弟妹们。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