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潮汕行业习俗—打“东西痞”脏又累

2018-02-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57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潮汕行业习俗—打“东西痞”脏又累,   打“东西痞”是近代潮汕各地农村一项又脏又累的副业。潮人将厕池称为“东西”,

   打“东西痞”是近代潮汕各地农村一项又脏又累的副业。潮人将厕池称为“东西”,一般农户都拥有1至2个厕池,厕池既是厕所,又可堆积人粪、禽畜粪等,经酵化后便成为很好的土杂肥。过去由于化肥奇缺,农民主要靠这些土杂肥获得水稻、番薯等农作物的丰收。由于厕池长年累月堆积粪便,并经发酵积淀使其池底及池壁形成一层黑色粪渣,这就是“东西痞”。

    “东西痞”是一种比粪水更好的肥料。近代科学证明,“东西痞”富含氨和磷,它既是上乘肥料,又有热土作用,能促进水稻分蘖,提高产量,尤其在高寒贫瘠地区用它作为水稻的“秧头肥”(基肥),肥效更为显著,故它是山区农民的抢手货。

    据笔者所知,揭东县登岗镇有个村庄叫浦口村,过去该村大多数村民除了种田以外,还专门以打“东西痞”(兼打尿桶痞)为副业。他们有的独户经营,有的几个人合作经营。他们农忙时种田,农闲时挑着一担竹筐走出家门,近至附近村庄,远至潮安、澄海、潮阳、饶平等地走村串巷呼叫打“东西痞”。打“东西痞”,首先必须将厕池的粪水淘干净,接着在池底燃烧一把稻草,令池底干燥和驱散臭气,然后放下一只竹梯,单人或双人下到厕池里,双手操作专用工具将池壁及池底的粪渣(含贝灰)开采下来,再用竹筐装好搬上池。完工后,打厕师傅除了付点钱给厕主外,还必须用贝灰将池壁及池底重新批挡。可以说,打“东西痞”是非同一般的活儿,可谓之“有毒工程”,师傅们头戴草帽、身着破旧衣服、光着脚板在臭气熏天蚊蝇乱飞四壁脏污污的厕池里劳作,的确十分辛苦,没有不怕脏不怕臭精神者是不敢问津的。开采下来的“东西痞”还要经过晒干、粉碎、过筛和包装等工序,方可进行销售,主要售往潮汕、福建等地山区。由于打“东西痞”生意不错,获利颇丰,是农民生财的好门道,因此,浦口村周边几个村庄也有一部分人跟着干起打“东西痞”的活儿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化肥的供应大幅度增加,加上很多富起来的农民在建新房时都设置了室内厕所及化粪池,堆积施用人粪等土杂肥的农户逐渐减少,原来很多露天厕池也逐渐废弃了。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起,打“东西痞”这项副业也就销声匿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潮汕行业习俗―打“东西痞”脏又累
打“东西痞”是近代潮汕各地农村一项又脏又累的副业。潮人将厕池称为“东西”,一般农户都拥有1至2个厕池,厕池既是厕所,又可堆积人粪、禽畜粪等,经酵化后便成为很好的土杂肥。过去由于化肥奇缺,农民主要靠这些土杂肥获得水稻、番薯等农作物的丰收。由于厕池长年累月堆积粪便,并经发酵积淀使其池底及池壁形成一层黑色粪渣,这就是“东西痞”。“东西痞”是一种比粪水更好的肥料。近代科学证明,“东西痞”富含氨和磷,它既是上乘肥料,又有热土作用,能促进水稻分蘖,提高产量,尤其在高寒贫瘠地区用它作为水稻的“秧头肥”(基肥),肥效更为显著,故它是山区农民的抢手货。据笔者所知,揭东县登岗镇有个村庄叫浦口村,过去该村大多数村民除了种田以外,还专门以打“东西痞”(兼打尿桶痞)为副业。他们有的独户经营,有的几个人合作经营。他们农忙时种田,农闲时挑着一担竹筐走出家门,近至附近村庄,远至潮安、澄海、潮阳、饶平等地走村串巷呼叫打“东...
· 潮汕文化―潮汕行业习俗―澄海民间的打金工艺
在近百年前,澄海出现民间金银店以来,其金银加工与潮汕各地一样,采用相传我国始于春秋、盛于战国年代的手工打制方法,进行制作镶嵌饰物及器皿艺术品。黄金首饰工艺,有一种叫错金工艺。错金,“辞海”诠释:“金银镶嵌工艺的一种。以金银丝或金片嵌入器物的表面,作纹饰或铭文”。由于黄金自身所具有的柔软,容易加工特征,这种制作金丝或金片以至镶嵌,旧时几乎都是手工锤炼而成,所以民间有“打金”、“打金铺”、“打金街”叫称。澄海民间打金,在打制物品中,有花线、平钻、镶嵌(旧时叫洋镶,是西洋传入的)等方式。花线,就是按金属物图案表面贴金丝,这金丝的成形需手工反复捶打,初型后经铁板小孔穿过强拉定型;双线拉成索状的,则在两块铁板中间多次手工加以滚动定型。平钻,即运用打金各种工具,在饰物上雕刻图案、文字,如雕刻穿通的叫花通。镶嵌,是将宝右、玉、珍珠等镶在饰品上。手工打金的小工具,有小吹筒,又称火鸡,小铁钻、小铁砧、小瓦盔...
· 潮汕文化—潮汕行业习俗—澄海民间的打金工艺
在近百年前,澄海出现民间金银店以来,其金银加工与潮汕各地一样,采用相传我国始于春秋、盛于战国年代的手工打制方法,进行制作镶嵌饰物及器皿艺术品。黄金首饰工艺,有一种叫错金工艺。错金,“辞海”诠释:“金银镶嵌工艺的一种。以金银丝或金片嵌入器物的表面,作纹饰或铭文”。由于黄金自身所具有的柔软,容易加工特征,这种制作金丝或金片以至镶嵌,旧时几乎都是手工锤炼而成,所以民间有“打金”、“打金铺”、“打金街”叫称。澄海民间打金,在打制物品中,有花线、平钻、镶嵌(旧时叫洋镶,是西洋传入的)等方式。花线,就是按金属物图案表面贴金丝,这金丝的成形需手工反复捶打,初型后经铁板小孔穿过强拉定型;双线拉成索状的,则在两块铁板中间多次手工加以滚动定型。平钻,即运用打金各种工具,在饰物上雕刻图案、文字,如雕刻穿通的叫花通。镶嵌,是将宝右、玉、珍珠等镶在饰品上。手工打金的小工具,有小吹筒,又称火鸡,小铁钻、小铁砧、小瓦盔...
· 潮汕文化―潮汕行业习俗―劳心劳力的打土砻
潮汕各地在碾米机出现之前,农民收割下来的稻谷如何变成大米,当今的中青年朋友也许一点也不晓得或知之甚少,而60岁以上的男女却了如指掌:用人力转动一台土砻即可使稻谷变成大米。土砻,是一种用泥、木、竹为主要材料制成的人力碾米器具,它由上下两个圆墩组成,直径约70厘米,身高约80厘米,上墩有砻耳两个,砻槽一个,下墩有砻轴和砻脚,上下墩之间磨合处则铺设一排排砻齿,砻齿与砻齿之间用沙土填实并留下条条浅沟,此外,还配有一支砻臂和一条吊绳。一般的农家,土砻都安装在一个大厅上。碾米时,先将周边地板打扫干净,再把稻谷倒进砻槽并将砻臂的铁钩套进砻耳,然后单人或双人用手推动砻臂,这样,土砻的上墩就转动起来。这时,稻谷通过砻槽流进上下墩之间磨合处,再经上墩转动碾压,稻谷便脱壳变成大米从砻齿沟流到地板上。但碾出来的大米只是糙米,还要经过风柜除去粗糠和石臼除去幼糠两道工序才变成白米。潮汕地区广大农村直至20世纪60年代...
· 潮汕文化―潮汕行业习俗―潮汕民间的行业禁忌
新年禁忌潮汕地处韩江三角洲,农田肥沃,农业生产占重要地位。过去人们靠天吃饭,对农业十分重视,在种植中也形成了一些禁忌。潮汕人在新年的第一天,大都有禁忌生产劳动的习俗。民间认为在新年这一天下地劳动,预示着这人一年自始至终是劳碌的苦命人。种莲禁忌对于一些初长成的花果,人们小心呵护,也形成了诸多禁忌。如荷花,当藕栽下之后,就不能惊动它。如果莲花是种在自家庭院里,则禁忌更多,不能在莲缸上面晒衣服;浇水时,一定要用洁净的水;给藕施肥,不能粪溺,而须把豆渣、豆饼用纸包好再埋到莲缸里。养猪禁忌养猪是农家的一项十分普遍的副业,是农民的一条“财路”。所以,也就有不少关于养猪的禁忌习俗。建猪圈时,要十分慎重,要择吉日破土动工。建好后,将一张写着“六畜兴旺”字样的纸条贴在圈里,祈求猪“夜大千斤,昼大八百”。买猪忌买头太大的猪,这样的猪长不快;忌买“破头猪”(黑猪头上有一撮白毛或白猪头上有一撮黑毛)和“带孝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