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风情趣谈—揭阳“林半县”的由来
揭阳(揭东、揭西、榕城区)历来有“林半县”之称,然始于何时,则史书无载,口碑无考。但从《林氏族谱》载其林姓的南迁路线来看和《揭阳地名志》、《揭阳人口志》中所载,最早是在宋代以后,诚然,有书可考的林姓入揭创寨,是始于宋,如沟尾、乔林、港口、义和、钱坑等乡村;元代有锡场东畔寨、蛟龙、棉林等乡村;明代为最盛时期,有大瑶、中夏、林乡、江灏、牛仔桥、桐坑、霖田、新路、桂梓、西林、江夏、华清、广美、新林、东园片等村及榕城西郊;至清代,林姓还断断继继有迁移入揭者,如龙角边、欧处等村。至解放后的1984年,揭阳共有林姓156891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2%,可见称“林半县”有些言过其实,但也足见林姓在揭阳世裔之庞大。《汕头方志通讯》于1990年6月曾发出《征稿参考题》,其中有一题是《为什么揭阳有“林半县”之称》,这也可见揭阳“林半县”在潮汕地区影响之深广。
然揭阳为何曾称“林半县”?笔者认为原因有四:一是林姓源远流长,就全国而言,可溯至商周,就揭阳而言,可溯至宋元,且揭阳历来有句民谚云:“未有揭阳县,先有高美林(即今榕城区沟尾村);二是林姓分布地域广,在原揭阳县这“卧鲤形”地域上,头尾左右均有林姓聚居,如东向明代已有地都大瑶,西向已有明代之桐坑、霖田,南向已有宋代的渔湖港口,北向已有元代的锡场;就明代而言,各姓氏迁至揭阳创寨定居者,林姓的创寨数就约占总数的20%;三是林姓多出名宦,始祖比干,为商纣之皇叔、商朝之少师,他死后,孔子曾为其书“殷比干墓”,宋仁宗帝也御笔书下“忠孝”二字。晋以后,如《林氏族谱》中载:“天后祖姑者,福建莆田人也。吾林自晋安郡王入闽至十六派,唐太子、詹事。披公生九子,官皆刺史,世称‘九牧’”。在福建莆田县志办公室出版的《迁居外地的莆田人》中这样记载:“广东潮州林姓,有一祠堂门联署‘九牧家声’”。“九牧”者,据《辞海》载:“即九州,相传古代把天下分为九州,州的长官叫‘牧’”。在莆田,至今尚存有“九牧墓”。明清以后,揭阳林姓便有林松、林壮猷、林德庸、林德钦、林凤祥等,皆为潮汕有名之仕;四是人为地制造声势,扩大影响。由于林姓在揭阳县具有创寨早、分布广、人数多、官宦众的特点,所以,揭阳林氏为炫耀其家族的庞大、荣光,遂在林姓中筹备资金,于民国初期在揭阳城内建造“林氏八房祠”,祀奉林氏先祖。
这些,都是“林半县”产生的原因,由此也可见潮汕先民支系中的发展史和创业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