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说“庄”道“严”

2018-02-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41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说“庄”道“严”,  “庄严”一词是个由近义词素构成的复合词,“庄”,即是‘严”,“严”也是“庄”

   “庄严”一词是个由近义词素构成的复合词,“庄”,即是‘严”,“严”也是“庄”。说起来有趣,在姓氏源流上,庄、严两姓也是如此。庄严合一,严源出于庆。
  原先,是只有庄这个姓氏的。庄姓出自楚国的楚庄王,“庄王”是他死后的溢号。后来他的后代就以澄为姓,以谥为姓是中国姓氏来源较少见的户种情形。由“庄”分化出“严”是到了东汉明帝朝。汉明帝名庄,因避其讳,除了皇帝老儿,谁也无权使用这个“庄”字。也不知是哪一位臣下的主意,建议让天下姓庄的人统统改姓严。于是,从那时起,中国的百家姓里头,又多了一个严姓。但皇帝的江山没有万万年,汉明帝死后,东汉王朝倒了,已经无须为那个“庄”字避讳了。到了魏晋之际,原来那些被迫改姓严的,总怀念自己原先的姓氏,就纷纷改过来。但也有小部分人,并不把姓庄姓严当作一回事,反正有个姓好叫好传就是了,这一部分人
就继续姓严。这就是“庄”、“严”同出一源的由来。比如汉代那位著名的隐士严光——严子陵,他本叫庄光,大概是太著名了的原因,改姓后就没有再恢复本姓,后代一直叫他严于陵,连他的归隐之地富春江那一个溪滩,也被称为“严滩”或“子陵滩”——就是毛主席诗词中的“观鱼胜过 富春江”的那个地方。
  交代了庄与严的这段缘故,再来谈庄氏和严氏人潮的来龙去脉。
  庄氏入闽很早。在随陈政、陈元光父子下福建、广东平“蛮穆啸乱”的560O名府兵和一百二十三名中高级将士中,就有一位叫庄肃鸾的将校军官。
  战事结束后,庞肃鸾携眷居漳州,被尊为庄氏人闽始祖。到了唐末五代初,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工潮、王审知提兵入闽。他的外甥庄森也随行,后择地居于泉州,并在那里开基创业,这一派庄氏尊庄森为始祖。传至十五代,已是南宋未年。宋端宗赵是被元兵一路追赶逃到泉州,招抚使蒲寿庚准备献城降元,不迎宋端宗进泉州城。庄氏此时在家州已是望族,家财富甲泉州城。庄森的十五代裔孙庄哲、庄光兄弟很有正义感,他们毁家纤难,变卖所有私产,外出城南七里迎圣驾。他们自己的家丁和端宗的部队会合后,也不敢再人泉州,保卫宋端宗继续南逃,进入潮州。在南逃途中,宋端宗驾崩,又拥立宋帝局登位。尔后他们又从潮州逃到新会崖山,陆秀夫背着宋帝昺跳海自尽,宋室算是灭亡了。庄哲、庆光兄弟侥幸不死,但也被乱兵冲散。庄哲侨装逃回福建同安县,便在同安县落户立籍。今日同安庄氏,便是他的后裔。庄光没有逃回福建,他来到潮阳,便不走了。台湾的庄氏族谱,说他们的祖先:“光公居潮阳,遂占籍焉。”
  庄光这位很有民族气节的泉州商人,便是当今潮汕庄氏的人潮始祖。一说庄光当时到的是海阳而不是潮阳。在旧谱籍中,把潮州写成潮阳的并不少见,因韩愈有“贬潮阳”之句。海阳秋溪都庄陇乡是潮汕庄氏始迁地。明朝以后,又相继迁潮安江东、普宁果陇、(鱼它)浦岐山、澄海十五乡等地。今日的江东、果陇、庄陇是潮汕庄氏的主要聚居地。
  自汉代为避讳由庄改变而后又没有再复姓的严氏,在全国总人口中一直占少数。台湾的姓氏学者一直找不到他们由北方入闽曲线索,也不知他们由什么途径进入广东。现在潮汕姓严的也很少,孙淑彦等编的《潮汕人物辞典》,收录自唐至现代人物干个以上,范围不可说不广,其中却没有一个性严的,这足以说明问题。我们只知澄海港口村佐有姓严人家3O多人,他们自述是元末清初自福建莆田迁来的,是该村最早曲居民,但几百年间一直只有30多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说“庄”道“严”
“庄严”一词是个由近义词素构成的复合词,“庄”,即是‘严”,“严”也是“庄”。说起来有趣,在姓氏源流上,庄、严两姓也是如此。庄严合一,严源出于庆。原先,是只有庄这个姓氏的。庄姓出自楚国的楚庄王,“庄王”是他死后的溢号。后来他的后代就以澄为姓,以谥为姓是中国姓氏来源较少见的户种情形。由“庄”分化出“严”是到了东汉明帝朝。汉明帝名庄,因避其讳,除了皇帝老儿,谁也无权使用这个“庄”字。也不知是哪一位臣下的主意,建议让天下姓庄的人统统改姓严。于是,从那时起,中国的百家姓里头,又多了一个严姓。但皇帝的江山没有万万年,汉明帝死后,东汉王朝倒了,已经无须为那个“庄”字避讳了。到了魏晋之际,原来那些被迫改姓严的,总怀念自己原先的姓氏,就纷纷改过来。但也有小部分人,并不把姓庄姓严当作一回事,反正有个姓好叫好传就是了,这一部分人就继续姓严。这就是“庄”、“严”同出一源的由来。比如汉代那位著名的隐士严光――严子...
· 潮汕文化―姓氏趣谈―说“庄”道“严”
“庄严”一词是个由近义词素构成的复合词,“庄’’即是“严”,“严”也是“庄”。说起来有趣,在姓氏源流上,庄、严两姓也是如此。庄严合一,严源出于庄。原先,是只有庄这个姓氏的。庄姓出自楚国的楚庄王。“庄王”是他死后的谥号。后来他的后代就以谥为姓,以谥为姓是中国姓氏来源较少见的一种情形。由“庄”分化出“严”是到了东汉明帝朝。汉明帝名庄,因避其讳,除了皇帝老儿,谁也无权使用这个“庄”字。也不知是哪一位臣下的主意,建议让天下姓庄的人统统改姓严。于是,从那时起,中国的百家姓里头,又多了一个严姓。但皇帝的江山没有万万年,汉明帝死后,东汉王朝倒了,已经无须为那个“庄”字避讳了。到了魏晋之际,原来那些被迫改姓严的,总怀念自己原先的姓氏,就纷纷改过来。但也有小部分人,并不把姓庄姓严当作一回事,反正有个姓好叫好传就是了,这一部分人就继续姓严。这就是“庄”、“严”同出一源的由来。比如汉代那位著名的隐士严光――严子...
· 潮汕文化—姓氏趣谈—说“庄”道“严”
“庄严”一词是个由近义词素构成的复合词,“庄’’即是“严”,“严”也是“庄”。说起来有趣,在姓氏源流上,庄、严两姓也是如此。庄严合一,严源出于庄。原先,是只有庄这个姓氏的。庄姓出自楚国的楚庄王。“庄王”是他死后的谥号。后来他的后代就以谥为姓,以谥为姓是中国姓氏来源较少见的一种情形。由“庄”分化出“严”是到了东汉明帝朝。汉明帝名庄,因避其讳,除了皇帝老儿,谁也无权使用这个“庄”字。也不知是哪一位臣下的主意,建议让天下姓庄的人统统改姓严。于是,从那时起,中国的百家姓里头,又多了一个严姓。但皇帝的江山没有万万年,汉明帝死后,东汉王朝倒了,已经无须为那个“庄”字避讳了。到了魏晋之际,原来那些被迫改姓严的,总怀念自己原先的姓氏,就纷纷改过来。但也有小部分人,并不把姓庄姓严当作一回事,反正有个姓好叫好传就是了,这一部分人就继续姓严。这就是“庄”、“严”同出一源的由来。比如汉代那位著名的隐士严光——严子...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汤湖的传说
揭西县五经富区,有一座笔架山,山下石隙中涌出一股温泉。当地人叫温泉为汤。汤是怎样来的?这里有一个神奇的故事。从前,笔架山下的峡谷泉边,每天清晨,总能看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在洗衣、汲水,偶尔还可以听见她那清脆婉转的山歌声。她名叫亚媛,是住在山下那间泥屋里亚山的妻子。亚山是一个正直勤劳的樵哥,他俩勤俭持家,服待着一个年过七旬的瞎眼母亲。亚山每天上山砍柴,亚嫒在家纺啦织布,养猪喂鸡。挑水煮饭,料理家务,真是心灵千骰巧,妙手百艺精。亚嫒服侍瞎眼婆婆,宽心细性,无微不至。一家三口,粗茶淡饭,安居乐业。在一个冬节前夜,亚媛在枕边告知亚山,自己腹中有喜。全家更乐得笑颜逐开。次日,亚山起得特别早,上山砍柴去,亚媛送到门外,叮咛道:“山哥,今天是冬节,又是团圆日,望你早去早归,我煎好煎饼等你回来。”亚山微笑点头上山去了。且说亚媛在家煎好煎饼,时过晌午,巫山未回,忽忙包了几个煎饼,提茶带镰,到山坳接柴去。亚媛...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盐岭的传说
在普宁,惠来交界处,有一峻岭,上是峭壁,下是深坑,名叫“弓鞋岭”。几百年来,普宁一带许多穷苦人挑盐谋生,为了抄近道,更主要是为了躲开大路沿途贪官的勒索,他们都是起早摸黑,翻过“弓鞋岭”到惠来挑盐。成年累月,多是挑盐人在这山岭过往,因此,人称之为“盐岭”。相传昔年大长陇村有一个穷苦人陈挑工,为了挣点微薄的挑盐工钱,不管寒天酷暑,刮风下雨,总是一支尖担,二个麻袋,往返在盐岭上。岭路又陡又多粗沙粒,他多次摔倒。腿跌伤几处,腰也扭伤了。每当他攀着藤木,一步一喘地登上去时,总是这样想:“我要有钱。先不添衣不盖房,定把这陡岭改平,让挑盐人不致如此辛苦。”有一天,正是大年三十,眼看午饭下锅的米还没着落,陈挑工不得不勒紧腰带,戴上竹笠上盐岭。晌午,他挑着沉重的二袋盐,满头大汗,一步一抖地从岭顶往下走。他肚饿头昏,劳累无力,不小心摔倒了。一袋盐滚向深坑,麻袋破了,盐撒落满地。他抱着头,几乎哭出声来,天哪,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