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鮀城“十八巷”市井故事多

2018-02-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81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鮀城“十八巷”市井故事多,   汕头老市区有许多令人难忘的街巷,这些老街老巷记载了许多汕头人旧日有趣的生活

    汕头老市区有许多令人难忘的街巷,这些老街老巷记载了许多汕头人旧日有趣的生活片断。近日,热心读者柯先生特地邀约记者一起寻访小公园附近有名的“十八巷”,他说那是令人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特殊地方,它记载了不少老汕头人的快乐时光———
    老汕头埠的“儿童乐园”
    柯先生告诉记者,“十八巷”位于小公园附近汕头埠老饼食店“太阳光”的后面。他小时候住在老市区,那时候没什么好玩,老市区的小孩都喜欢到十八巷玩捉迷藏。“十八巷”顾名思义便是巷道纵横交错,宛如迷宫,有时半天功夫也寻不到出来的路。尤为奇特的是这些小巷最窄的仅容一个人侧身而过,宽的也难以二个人迎面而过。
    柯先生回忆说,小时候一班玩伴经常在十八巷玩,先是指定一个人闭上眼睛,大伙一哄而散,捉人的玩伴数到十再去寻找已躲藏起来的人,因为巷道深很是紧张刺激,每每玩到大人来寻才回家吃饭。那时候汕头人家里没有接自来水,要用水都统一到巷头水站去排队买水,玩得疯的小孩经常把挑水经过的大人的水桶给碰翻了。
    “十八巷”原是杂居地
     记者随柯先生来到通向小公园的升平路,从路旁的“太阳光饼食店”进入万胜直街,再转入万胜后街、万胜二横、银珠横街等巷道寻访。在万胜二横一“老伯公庙”附近的几位40多岁的大姐一听来寻访十八巷,都笑了起来,她们争相介绍,小时候印象很深的十八巷就分布在万胜二横两侧,但北侧已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拆建为居民综合楼。万胜街一位60多岁的老姆也说十八巷存在时间很长,她小时候就有了,并热情地指点现存的部分小巷道。升平一横6号的郑先生也告诉记者,过去汕头埠市区范围小,一提“十八路巷”谁都知道这么个去处,小孩都爱来这里玩。
    据居民介绍,十八巷原是老汕头埠的杂居地,以前这里建房没有规划,房子高低错落,间距也很随意,造成巷道狭隘、长短不一。
    现存羊肠小巷仍有如迷宫
    虽然对十八巷记忆犹新,但柯先生毕竟已有二十多年没来过了,走在巷道里,柯先生感叹说,十八巷的面貌变了很多,以前的一些小巷已被人为封巷为房、有的则拆了,许多以前须侧身而过的小巷消失了。
    尽管如此,凭借热心的老街坊的指点和柯先生的回忆,记者一行反复串街走巷还是摸清了所谓“十八巷”分布的大体区域:南至升平路、北接福合埕、东到民族路、西达老潮兴街。在反复“摸查”中,记者也领略到部分现存小巷道的趣味,有的小巷不过二三十米的长度却要拐三四个弯,而且走在其中总有一种幽深的感觉,望望头顶则是“一线天”。这些小巷与小街迂回曲折,走在其中常令人昏头转向、莫辨东西(见右图)。
    “补鼎巷”和“古册巷”的故事
    十八巷是个充满童趣和生活气息的地方,对许多老汕头人来说,十八巷片的“补鼎巷”和“古册巷”最令人难忘,目前这二处曾经充满生活情趣的老巷依然存在。补鼎巷也即银珠横街,过去有几摊补锅摊,最出名的是一位姓肖的“补鼎伯”。据现住在银珠直街19号的73岁罗姨介绍,上世纪70年代中期,补鼎伯还在巷头“补鼎”,生意很红火,补的都是市区各处送来的大锅。当年补锅的情形柯先生也记得,补鼎伯用的是风箱,烧的是木屑。风箱呼呼地拉,火就旺起来,将烧化的铁水浇在破锅上,变戏法般一下子就补好了。肖伯手艺好,小公园、至平路一带都送破锅来让他补。罗姨告诉记者,肖伯已去逝多年,他儿子现在也有60多岁了。
    “古册巷”则在银珠直街,以前“古册佬”开的古册摊档设在靠近升平路的巷口,“古册佬”原名蔡阿五,也称五伯,老汕头人少有不知道他的。“古册佬”三四十年代就开始在巷口出租古册(即连环画)了,以前一分钱就能租到一套三本钉在板上的连环画,生意也不错。“古册佬”已于三年前过世,记者在古册摊看到,古册摊已于几年前改卖鱼杆钓具了,古册佬的女儿女婿正在看摊。古册佬的女婿肖先生笑着告诉记者,他小时候也常来租书,没想到后来成了蔡家的女婿,并接了“泰山”的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十八巷”市井故事多
汕头老市区有许多令人难忘的街巷,这些老街老巷记载了许多汕头人旧日有趣的生活片断。近日,热心读者柯先生特地邀约记者一起寻访小公园附近有名的“十八巷”,他说那是令人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特殊地方,它记载了不少老汕头人的快乐时光―――老汕头埠的“儿童乐园”柯先生告诉记者,“十八巷”位于小公园附近汕头埠老饼食店“太阳光”的后面。他小时候住在老市区,那时候没什么好玩,老市区的小孩都喜欢到十八巷玩捉迷藏。“十八巷”顾名思义便是巷道纵横交错,宛如迷宫,有时半天功夫也寻不到出来的路。尤为奇特的是这些小巷最窄的仅容一个人侧身而过,宽的也难以二个人迎面而过。柯先生回忆说,小时候一班玩伴经常在十八巷玩,先是指定一个人闭上眼睛,大伙一哄而散,捉人的玩伴数到十再去寻找已躲藏起来的人,因为巷道深很是紧张刺激,每每玩到大人来寻才回家吃饭。那时候汕头人家里没有接自来水,要用水都统一到巷头水站去排队买水,玩得疯的小孩经常把挑水...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待诰巷
明末清初,潮州城内有一个姓刘的盐商,经常到留隍卖盐。当时,世道不平,坏人横行,留隍有个叫吴勾鼻的大恶霸,占地为王,过往客商,都得给他“买路钱”。刘盐商为了做生意,不得不用厚礼买通他,并与他结为拜盟兄弟。后来,吴勾鼻钻进了官府,做了清朝的官,命人在留隍建一关帝庙。关爷在世时他的须和指甲都很好看,做象进这些材料就很难找到。木雕师傅把情况告知吴勾鼻,吴勾鼻想起刘盐商恰有好看的指甲和又长又黑的髯须,便立即派人请他来饮酒。席间,吴勾鼻说要向刘盐商借一件东西,刘盐商一听,知他不怀好意,又不敢得罪他,只好说:“兄长需要什么东西,尽管吩咐,只要我有的一定奉献。”他哈哈大笑,拍着刘盐商的肩膀说:“够义气!来,喝完酒再说。”他把刘盐商灌得大醉,按他睡下,准备夜静时就剥下他的指甲和髯须,并把他弄死。吴勾鼻府内有一仆人,知道了这件事,很同情刘盐商的遭遇,便设法营救,让他逃离了虎口。从此他不再卖盐,很多年以后,终于...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待诰巷
明末清初,潮州城内有一个姓刘的盐商,经常到留隍卖盐。当时,世道不平,坏人横行,留隍有个叫吴勾鼻的大恶霸,占地为王,过往客商,都得给他“买路钱”。刘盐商为了做生意,不得不用厚礼买通他,并与他结为拜盟兄弟。后来,吴勾鼻钻进了官府,做了清朝的官,命人在留隍建一关帝庙。关爷在世时他的须和指甲都很好看,做象进这些材料就很难找到。木雕师傅把情况告知吴勾鼻,吴勾鼻想起刘盐商恰有好看的指甲和又长又黑的髯须,便立即派人请他来饮酒。席间,吴勾鼻说要向刘盐商借一件东西,刘盐商一听,知他不怀好意,又不敢得罪他,只好说:“兄长需要什么东西,尽管吩咐,只要我有的一定奉献。”他哈哈大笑,拍着刘盐商的肩膀说:“够义气!来,喝完酒再说。”他把刘盐商灌得大醉,按他睡下,准备夜静时就剥下他的指甲和髯须,并把他弄死。吴勾鼻府内有一仆人,知道了这件事,很同情刘盐商的遭遇,便设法营救,让他逃离了虎口。从此他不再卖盐,很多年以后,终于...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坑巷村的得名
元末,陈唯斋做陈友谅的解粮官。在鄱阳湖战役中,陈军和朱元璋决战,陈军失利,唯斋吞金殉职。那时候,唯斋的妻子才二十八岁,怕遭杀害,就收拾平时的积蓄,背着神主从家乡磷溪岗山村出走避祸,顺着山道跑到铁铺。路虽不远,可是一个平时半步不出门的妇道人家,能不累吗?只好在山里的坑沟巷道坐下来歇脚,喝水充饥。看看天色不早,正要继续赶路,说也奇怪,她使尽了平生力气,木头神主就是背不动。她想,莫非神主要选择这里落脚?于是她就在坑沟巷道边的树林中搭草寮住下来。后来,又跟同宗意溪田墘人要了一个小孩。从此,母子俩人在这里勤耕力作。这坑沟巷道后来创下了“坑边”、“大巷”两聚落,两聚落各取一字,就合成今天的“坑巷”村。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坑巷村的得名
元末,陈唯斋做陈友谅的解粮官。在鄱阳湖战役中,陈军和朱元璋决战,陈军失利,唯斋吞金殉职。那时候,唯斋的妻子才二十八岁,怕遭杀害,就收拾平时的积蓄,背着神主从家乡磷溪岗山村出走避祸,顺着山道跑到铁铺。路虽不远,可是一个平时半步不出门的妇道人家,能不累吗?只好在山里的坑沟巷道坐下来歇脚,喝水充饥。看看天色不早,正要继续赶路,说也奇怪,她使尽了平生力气,木头神主就是背不动。她想,莫非神主要选择这里落脚?于是她就在坑沟巷道边的树林中搭草寮住下来。后来,又跟同宗意溪田墘人要了一个小孩。从此,母子俩人在这里勤耕力作。这坑沟巷道后来创下了“坑边”、“大巷”两聚落,两聚落各取一字,就合成今天的“坑巷”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