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绵公与怀德祠

2018-02-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42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绵公与怀德祠,   明代外砂人王天性,人称绵公,曾任南昌府通判,他一生为官清正,后因触怒权贵,

   明代外砂人王天性,人称绵公,曾任南昌府通判,他一生为官清正,后因触怒权贵,愤而辞官,回乡过过着清闲日子。
    有一天,绵公在外遇见一卖字先生,举止斯文,字也写得很有功底,细问方知他是江西穷生,家境贫寒。绵公不觉起了怜惜之心,邀他到家谈叙。宾主两人谈得十分投机,绵公见他才气过人,有意留他在家教书,声言束修从丰。那人知绵公心地善良,礼贤下士,遂答应下来。
    绵公的小儿子十分顽皮,不思上进,虽得这位先生费心教读,却无甚长进。先生也无可奈何,只好敷衍了事,自己则潜心攻书。几年后,先生见绵公绝口不提薪金之事,渐渐冷了心,只是念及当年知遇之恩,不好意思明说。当下收拾行装,竟不辞而别,悄悄溜回江西老家。
    教书先生回到家乡,只见眼前一座富丽堂皇的住宅,却找不到自己原告住的草屋。这时乡邻亲友都来相贺,说他在外发财,更使他如丈二和尚摸不着脑。后听妻子之言,方知绵公每月都替他寄钱养家,这座住宅还是用这些钱建的呢。他羞愧莫及,遂当天发誓,定报绵公这番大恩大德。
    绵公隔天不见了先生,知其回乡,笑而不言。他的小儿子自走了先生,无人管束,胡混了几年,不觉科期又至,父命难逆,只好硬着头皮上京赴试。
    京试后他自知必名落孙山,连榜也懒得去看,整天准备着回去挨骂。誰知放榜之日,众士子竞相前来贺他金榜题名。原来这科主考乃是当年的教书先生,他回家后苦读诗书,后来中举,做了大官,任这次京试的宗师。他知绵公之子赴试,便暗中在他卷上作弊,绵公之子哪知其中奥妙,暗自庆幸,欢欢喜喜到福建做官去了。
    三年后卸任,他满载着金银荣归故里,前来向父母请安,乡亲父老了来祝贺。绵公见了满载的金银,心中生疑,暗想自己为官多年,两袖清风,儿子因何做官三年竟成大富?便严加逼问,儿子支支吾吾,半晌说不了话来。绵公至此已知几分内情,不禁拍案动怒。儿子见抵赖不过,只好说出实情。原来他不学无术,嗜财如命,有理无理,以谁的银子倒得多少来判定官司的输赢,三年糊涂官便赚了满载银元。绵公一听深为自己失教痛心疾首,一时愤慨万分,叫人把他绑起来,准备连同赃银一起沉下海中,后经乡中父老再三劝说,又因外砂堤围多年失修,常闹水灾,便把这些银子用于筑堤,并令儿子挑土担砂,以示惩罚。时人深感绵公训子修堤之德,便在文祠西侧娘宫旁为绵公建一生祠,名为“怀德祠”,四时祭拜,以示纪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绵公与怀德祠
明代外砂人王天性,人称绵公,曾任南昌府通判,他一生为官清正,后因触怒权贵,愤而辞官,回乡过过着清闲日子。有一天,绵公在外遇见一卖字先生,举止斯文,字也写得很有功底,细问方知他是江西穷生,家境贫寒。绵公不觉起了怜惜之心,邀他到家谈叙。宾主两人谈得十分投机,绵公见他才气过人,有意留他在家教书,声言束修从丰。那人知绵公心地善良,礼贤下士,遂答应下来。绵公的小儿子十分顽皮,不思上进,虽得这位先生费心教读,却无甚长进。先生也无可奈何,只好敷衍了事,自己则潜心攻书。几年后,先生见绵公绝口不提薪金之事,渐渐冷了心,只是念及当年知遇之恩,不好意思明说。当下收拾行装,竟不辞而别,悄悄溜回江西老家。教书先生回到家乡,只见眼前一座富丽堂皇的住宅,却找不到自己原告住的草屋。这时乡邻亲友都来相贺,说他在外发财,更使他如丈二和尚摸不着脑。后听妻子之言,方知绵公每月都替他寄钱养家,这座住宅还是用这些钱建的呢。他羞愧莫及...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桃山吴公祠的由来
桃山乡有一祠堂叫“吴公祠”。桃山乡都姓谢,却为何建座“吴公祠”呢?传说清朝初年,桃山乡有到炮台镇集市做买卖,因和新寨人吵架被打伤,桃山乡人纠集乡众,要同新寨人拚命。新寨人拚命。新寨人听说桃山乡要动士戈,也召集人马,准备应战。械斗发生了,双方都死伤一些人。从此,桃山乡人不敢上炮台集市,新寨人不敢经过桃山乡,两村还发誓不相娶嫁。几年后,新上任的县官探听到这一情况,便前来为两村调解,哪知双方谁也不让谁,事情很难处理。结果,县官候一个办法,两村各建起对方的祖祠,并责令双方逢年过节都得供拜,哪一方不拜或损坏祠堂,哪方就得受罚。开头几年,县太爷派人下来检查,看到双方的关系比以前和好多了,也就不再年年派人检查了。后来,新寨乡有人乘夜放火把“谢公祠”烧掉。桃山乡闻讯,也有人提出烧掉“吴公祠”,但老辈却出来制止。此事传到县衙,县太爷令新寨乡向桃山乡赔礼道歉。此后,两乡渐渐和睦起来。直到现在,“吴公祠”之名称...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桃山吴公祠的由来
桃山乡有一祠堂叫“吴公祠”。桃山乡都姓谢,却为何建座“吴公祠”呢?传说清朝初年,桃山乡有到炮台镇集市做买卖,因和新寨人吵架被打伤,桃山乡人纠集乡众,要同新寨人拚命。新寨人拚命。新寨人听说桃山乡要动士戈,也召集人马,准备应战。械斗发生了,双方都死伤一些人。从此,桃山乡人不敢上炮台集市,新寨人不敢经过桃山乡,两村还发誓不相娶嫁。几年后,新上任的县官探听到这一情况,便前来为两村调解,哪知双方谁也不让谁,事情很难处理。结果,县官候一个办法,两村各建起对方的祖祠,并责令双方逢年过节都得供拜,哪一方不拜或损坏祠堂,哪方就得受罚。开头几年,县太爷派人下来检查,看到双方的关系比以前和好多了,也就不再年年派人检查了。后来,新寨乡有人乘夜放火把“谢公祠”烧掉。桃山乡闻讯,也有人提出烧掉“吴公祠”,但老辈却出来制止。此事传到县衙,县太爷令新寨乡向桃山乡赔礼道歉。此后,两乡渐渐和睦起来。直到现在,“吴公祠”之名称...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翁将军与吉镇伯公宫
抗日名将翁惠腾将军少年时期曾在葵潭吉镇乡住过。由于家境贫寒,靠帮工打石挣钱奉养老母。离吉镇乡不远葵潭的路上,有一小小的伯公宫,宫前长着一棵高大的木棉树。他时常在宫前来往。当地乡民对土地伯公很崇拜,香火不断。惠腾在乡里受尽财主压迫剥削,整天起早摸黑拼命干活,母子俩还是不得温饱。一天,路过宫前,进宫求神灵指引前途。求务农,无田地;求经商,无本钱,再求从军得“胜杯”。他很欢喜,心想“自己身无分文而身强力壮,从军正合适。”于是拜谢伯公,回家告知老母,从军去了。从军几年,由一个普通士兵一直提升为第十九路军旅长。抗日战争爆发时,他随蔡廷锴军长驻军上海。一九三八年日寇大举进攻松沪,他随蔡军长率士兵奋起抗战,保卫大上海。日本帝国主义对他恨之入骨,派密侦、汉奸探听他的行踪。一次翁将军奉命往内地商议军务,―时间紧迫,必须坐飞机前往。事情被敌特探知,日寇即出动当时最先进的零式战斗机,准备截击翁的座机。这天气候恶...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韩祠橡木
韩愈每次来灵山寺找大颠和尚聊天,轿到山脚,必定要下来徒小登山,大颠和尚见他这样很不方便,就送他一根橡木手杖。韩愈很高兴,常带手杖到处游山玩水。有一日,韩愈到恶溪东岸的笔架山游玩,爬到山腰嫌手杖累赘,顺手把它插下,再到别处观赏潮州的风光。回来时,伸手拔手杖,怎知手杖已落地生根,使尽力气也拔不出来。不久还长成了一株大橡树。后来人们就在橡树下修了个“韩文公祠”,还把橡树叫做“韩祠橡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