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姓氏趣谈—杜十郎之潮

2018-02-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583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姓氏趣谈—杜十郎之潮,  爱护子孙,关心后代,可以说是一切动物的本能和天性。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更把这

   爱护子孙,关心后代,可以说是一切动物的本能和天性。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更把这种本能和天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像我们中华民族一样,把“为子孙后代计”抬到了神圣的绝对高度,甚至不惜为了子孙而做出自我牺牲。作家贾平凹曾写过一部中篇小说,叫《美穴地》,讲的是一个精通地理的先生,他一生为富人寻穴择佳城,临到自己老了,觉得应该为子孙寻一处龙穴。他找呀找呀,终于找到了一处能使日后子孙至尊至贵的美穴地.夫妇俩怕夜长梦多,日子久了此美穴地被豪强占有,夫妻俩就自掘坟墓,双双进去,把自己封死在坟穴里,这故事不是贾氏的虚构,许多地方都有类似的传说。至今活跃在潮汕的杜氏始祖,就是亲自走遍了潮州的山山水水,然后选中潮州作为杜氏的开基之地。据潮汕杜氏族谱记载:“闽粤基祖十郎公,神宗元年入潮,精通堪舆为子孙奠根基。’’
    杜氏迁徙入潮的经过是这样的:
    中国的杜姓人家,原本发源于陕西长安至华县一带,汉唐时这一带地方称京兆,故姓杜人家常自称京兆杜氏,如大诗人杜甫和杜牧,史书上就称他们为京兆人氏。到南北朝时北方战乱频仍,杜氏遂南迁,定居福建莆田。到了宋代,莆田出了一位很有名的人物杜衍,在朝执政,颇有政声。这杜衍的孙子杜十郎不喜功名,却喜读青鸟之书,也就是今天所说的风水学。传说他得宋代著名星相学家和地理学大师邵康节之嫡派真传,学问很是到家,有“杜半仙”之称。  一日.他带了6名硕健仆人,望西南方向“寻龙”而来,于宋神宗元丰年间过了粤闽交界的分水关,进入潮州地面。先在海阳县的新寮乡居住下来,他断定如此勘查下去,定能寻得好龙脉,为子孙后代选个旺人丁利官禄的福地。便把自己的家眷也接来了,并向父亲禀明自己要在潮州开派创业的意愿(杜十郎有胞、堂兄弟12人,自己排行第十,故叫十郎,他的后代就以十郎公尊称他)。定居莆田的父亲及本派宗亲十分支持他的行动,因为自己向外寻求发展,不忘根本而又分枝发叶,是中华各姓氏的传统。
    杜十郎定居新寮乡之后,仍未停步,继续寻找更理想的安居地。不久后,从新寮搬到万洪厝埔(今洪僭埔,属潮安县)。万洪厝埔是丘陵山地,他在山上察看地势,看中山下一处叫白沙铺的平洋,就用重金买下,把家眷迁下山。平洋到底比山地更有利于发展,果然人丁渐多起来了。他就以自沙铺为依托地,向南买下饶平属(今属澄海)隆都后蔡乡外围一带的埔陇,派自己随身带来的6名杜姓亲随前去拓荒。向东买下岱头章厝祠一带的荒地,与先来此创祖的章氏为邻共同开拓发展。
    喜欢风水学的杜十郎,却不愿为别人看风水,只一心“为日后子孙计”。他通过勘探,寻出武夷山脉而来的地气龙脉至莲花山落脉,后脉由樟林延伸至东里而聚结,因溪深而阔潜隐而缓进,龙脉过溪河之后一定大舒展,手岱头、银砂二乡小聚后一直伸至莲阳河而作大聚结。他的风水学原理是龙脉非见水不聚,所以创乡的最佳地点是洲头河边。当时尚属荒芜的海滨之地的南洋(今莲上、莲下)一带,恰好处在东陇河和莲阳河之间,是最理想的选择。于是,除留下一部分子孙在白沙铺之外,他把山地、田地全部卖与外姓,自己带领大部分子孙前往南洋创乡。他对留下的子孙说:“前有平洋,后有山地,可安居也。你们日后可互相照应。”
    杜十郎从莆田故家出发,经过长途跋涉,历尽琅辛,终于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开基地。他说:“吾可以瞑目矣。”不久,他真的谢世了。他死前已为自己寻好了墓地,就是南峙山脉的白石山,名叫九九峰。这是他用重金向章姓人家买来的。
    杜十郎的风水学带有迷信色彩,但用心可谓良苦。不管怎么说,他选择的创乡地点确实很适合日后经济发展和人口的繁衍。南洋以前有“十万人乡”的美称,著名学者杜国庠就曾以“一乡人口有十万,举世仅有我南洋”来应对郭沫若的“大佛身高近百尺,全国唯数吾乐山”。那是在重庆,两人于夏夜闲坐互夸自己家乡时随口吟出的诗句。今天南洋(也称莲阳)杜姓人居住的自然村已占了整整3个,人口达2万多人,仅涂城就超过1万人。    .
    因为杜与“肚”潮音相同。有肚必有屎,才不至于枵腹饥饿。为了日后子孙人丁兴旺、丰衣足食,传说杜十郎特意请了两户姓史(“史”与“屎”谐音)的人家来乡中居住。并嘱子孙:“须善待之,并不使绝后。如绝后,须设法补救之。”子孙后代一直遵从这个祖训。据说,解放后该乡仍有史姓人家与杜姓人家共同居住。史姓人丁所增无多,一直只有几户,但杜姓从不恃强凌弱小姓,大家和睦相处。
    以杜十郎为基祖的潮汕杜氏,现在已是一个大族,历史上人才辈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姓氏趣谈―杜十郎之潮
爱护子孙,关心后代,可以说是一切动物的本能和天性。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更把这种本能和天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像我们中华民族一样,把“为子孙后代计”抬到了神圣的绝对高度,甚至不惜为了子孙而做出自我牺牲。作家贾平凹曾写过一部中篇小说,叫《美穴地》,讲的是一个精通地理的先生,他一生为富人寻穴择佳城,临到自己老了,觉得应该为子孙寻一处龙穴。他找呀找呀,终于找到了一处能使日后子孙至尊至贵的美穴地.夫妇俩怕夜长梦多,日子久了此美穴地被豪强占有,夫妻俩就自掘坟墓,双双进去,把自己封死在坟穴里,这故事不是贾氏的虚构,许多地方都有类似的传说。至今活跃在潮汕的杜氏始祖,就是亲自走遍了潮州的山山水水,然后选中潮州作为杜氏的开基之地。据潮汕杜氏族谱记载:“闽粤基祖十郎公,神宗元年入潮,精通堪舆为子孙奠根基。’’杜氏迁徙入潮的经过是这样的:中国的杜姓人家,原本发源于陕西长安至华县一带,汉唐时这...
· 潮汕文化―姓氏趣谈―潮汕姓氏得姓来源趣谈
潮汕姓氏有一姓多源,也有多姓同源,多姿多彩,无奇不有。目前共有姓氏546个,大致可分为以下18类:(一)以传说炎黄古帝之姓为姓氏:姜、姬。(二)以古帝王称号为姓氏:尧、舜。(三)以古朝代名为姓氏:殷、商、周、秦、隋、唐、宋。(四)以古国,封国、郡国名为姓氏:陈、黄、吴、郑、蔡、刘、杨、赵、许、来、魏、韩、田、倪、纪、邓、薛、萧、沈、罗、杜、江、谢、彭、吕、苏、鄙(曾)、莘(辛)、韦、汪、房、徐、温、胡、戴、廖、邢、箱、程、曹、何、夔(隗)、蒋、成、葛、谭、戎、寥、区、滕、霍、于、茅、巴、娄、扈、顾、阮、舒、黎、崔、段、易、卫、邝、�、任、费、祝、邰、芮、毛、牟、耿、应、楚、鼓、管、刁。(五)以邑、乡、亭名为姓氏钟、冯、卢、范、叶、元、阎、阚、鄂、冉、单、闵、祁、解、常、郁、蒙、母、甘、樊、尹、郝。(六)以先人居住地为姓氏:池、郭、涂、关。(七)以古代官职或谥号为姓氏:王、尉、将、相、武、昭...
· 潮汕文化—姓氏趣谈—潮汕姓氏得姓来源趣谈
潮汕姓氏有一姓多源,也有多姓同源,多姿多彩,无奇不有。目前共有姓氏546个,大致可分为以下18类:(一)以传说炎黄古帝之姓为姓氏:姜、姬。(二)以古帝王称号为姓氏:尧、舜。(三)以古朝代名为姓氏:殷、商、周、秦、隋、唐、宋。(四)以古国,封国、郡国名为姓氏:陈、黄、吴、郑、蔡、刘、杨、赵、许、来、魏、韩、田、倪、纪、邓、薛、萧、沈、罗、杜、江、谢、彭、吕、苏、鄙(曾)、莘(辛)、韦、汪、房、徐、温、胡、戴、廖、邢、箱、程、曹、何、夔(隗)、蒋、成、葛、谭、戎、寥、区、滕、霍、于、茅、巴、娄、扈、顾、阮、舒、黎、崔、段、易、卫、邝、閵、任、费、祝、邰、芮、毛、牟、耿、应、楚、鼓、管、刁。(五)以邑、乡、亭名为姓氏钟、冯、卢、范、叶、元、阎、阚、鄂、冉、单、闵、祁、解、常、郁、蒙、母、甘、樊、尹、郝。(六)以先人居住地为姓氏:池、郭、涂、关。(七)以古代官职或谥号为姓氏:王、尉、将、相、武、昭...
· 潮汕文化—姓氏趣谈—潮汕“杨”
我们平时喜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句话原出自一位杨姓学者之口。这人名叫杨震,是东汉时代人物,很有学问,专研孔孟之学,为人也很正派,人称他“关东夫子”。杨震曾任东莱太守,道经昌邑县时,县令王密去谒见他。两人长谈至深夜,王密从怀中取出10斤金送给杨震。杨震拒绝接受,王密说:“不怕,暮夜无人知晓。”杨震回答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这杨震确实是廉政的典型,他拒绝受贿,正气凛然。“君子不可以欺暗室”的古训和杨震“不受‘四知’金”的故事,就这样流传下来。到了南宋,杨氏家族又出了一个杰出人物,这就是杨时,人称“龟山先生”。杨时本来已考中进士,却不愿做官,专喜研究学问。他仰慕著名理学家、宋代程朱学派创始人之一程颐的学问和人品,大老远从家乡(杨时是福建将乐人)跑到湖南程颐那里求教。当时程颐年岁已老,只讲学,不收弟子。杨时为了做程颐的入室弟子,数次登门求师不得。一次,隆冬大雪,程颐...
· 潮汕文化―姓氏趣谈―潮汕“杨”
我们平时喜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句话原出自一位杨姓学者之口。这人名叫杨震,是东汉时代人物,很有学问,专研孔孟之学,为人也很正派,人称他“关东夫子”。杨震曾任东莱太守,道经昌邑县时,县令王密去谒见他。两人长谈至深夜,王密从怀中取出10斤金送给杨震。杨震拒绝接受,王密说:“不怕,暮夜无人知晓。”杨震回答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这杨震确实是廉政的典型,他拒绝受贿,正气凛然。“君子不可以欺暗室”的古训和杨震“不受‘四知’金”的故事,就这样流传下来。到了南宋,杨氏家族又出了一个杰出人物,这就是杨时,人称“龟山先生”。杨时本来已考中进士,却不愿做官,专喜研究学问。他仰慕著名理学家、宋代程朱学派创始人之一程颐的学问和人品,大老远从家乡(杨时是福建将乐人)跑到湖南程颐那里求教。当时程颐年岁已老,只讲学,不收弟子。杨时为了做程颐的入室弟子,数次登门求师不得。一次,隆冬大雪,程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