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姓氏趣谈—从“技工翦马”到“画活鹌鹑”

2018-02-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119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姓氏趣谈—从“技工翦马”到“画活鹌鹑”,   潮汕高氏来自渤海   高氏其源有七,而和潮汕高氏有源流关系者则有二:1、黄

    潮汕高氏来自渤海
    高氏其源有七,而和潮汕高氏有源流关系者则有二:1、黄帝臣高元作宫室,为高氏之始。2、齐太公之后食采于高(今山东潍县西北),以邑为氏。明代以前,高姓的迁徙与扩散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从春秋到西汉时期,主要表现为缓慢流动,高洪就是在此时期之初作为渤海高氏始祖的。(2)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表现为以渤海高氏为代表的各支高氏的大规模扩散,这过程的关键人是高欢,他是高洪的16世孙。高蹲畛醺湃傥仔哦级剑罄从指烊傺焙仿砝侠鲜凳担惶卟灰АR虼耍呤系摹安澈L谩鄙狭阄凹脊迓怼保铩凹脊ぁ敝缸叛甭淼牧有浴4撕螅莺徂阊耍榛钣Ρ洌治罩乇娜ǔ迹舐抑莱傻垡担⒈逼胝ㄓ敫呋都彝ァ?3)隋唐五代时期,总体上相对处于稳定状态。唐朝时高固、高荣文都被封为渤海郡王。(4)宋元时期,主要为大规模南迁。宋室南渡,渤海高氏后代高琼的后裔成为浙江地区高姓群体的主体。《中华姓氏谱•高》里明文写着:“潮汕高氏是高琼后裔南迁浙江后,一部分又经福建转迁而来”。上述就是潮汕高氏之源。

    高氏入潮路线有三
    齐鲁高氏于潮之流有6,即入潮始祖派支、路线、分布、人口和名人。下面略作考析:入潮始祖。据澄海华窖《高氏族谱》载:高世则(笔者注:世则为高琼6世孙)的后裔有一部分南迁至福建漳州,后有高华锋4兄弟转徙潮州澄海之华窖乡。《汕头市地名志》载:“相传宋元年间建村”。故高华锋4兄弟为高氏入潮之始祖群体。派支。高氏入潮分2派,福佬和客家派。上述高华锋4兄弟为福佬派。客家高氏属于闽西客家高氏的分支,这和其经丰顺人揭阳、潮安之路线有关。路线。高氏入潮路线有3:第一,据梅县、兴宁等地的客家《高氏族谱)记载:闽西客家(高氏之始祖高文辉之孙高成迁居揭阳县,县治榕城居民姓氏214姓中高为显姓。后,高成之次子和第三子又迁居程乡,明清时便蕃衍于梅县、兴宁、大埔、河源、丰顺等粤东地区。今潮安县田东镇伍全村之明初高姓,便是从与丰顺县接壤之沙田村入境入址的。第二,上述高华锋兄弟由福建漳州入潮,创业澄海。第三,据《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潮阳姓氏丛谈》记载,潮阳高姓来自福建漳浦。高觉明致仕后于南宋淳祐年间(1241—1252)由漳浦徙潮阳,创居新兴乡高厝巷(今和平大峰公园山东麓)、后徙蚝墩(今和平),惜高觉明入潮较晚,已为南末后期。分布点。澄海高姓分布于华窖、官湖。潮阳高姓分布点最密,计11个镇(街道)22个管理区(居委会),即文光街道的文光、西双、平和东、桃园、双望、旷园;城南街道的龙井、新华;棉北街道的平西、平南、平北、东家宫;金浦街道的三堡;和平镇的中寨;铜盂镇的李仙;沙陇镇的溪西;两英镇的禾皋、两英;海门镇的西南门;峡山镇的大宅。潮安高姓分布于庵埠砚前、湘桥高厝塘、田东镇伍全。饶平县高姓在高东村、群力村。揭阳县高姓分布于榕城高厝池,渔湖高厝巷。揭东县高姓分布于埔田镇庵后、霖磐镇旧厝。揭西县高姓分布于五经富镇之联和、泮坑。惠来县高姓集中于先春片村。普宁高姓不少,分布于林惠山、洪山、岐岗、华东、风池、大寨村。全潮汕地区高姓分布点不止42处。

    潮汕高姓人口超5万
    人口与名人。揭阳县高姓人口共计1200人。揭东县高姓人口计7000人,名人有高英裘。揭西县高姓人口约10000人,名人有高耀章、高绍棠,父子皆居泰国。惠来县高姓人口约10000人,名人有高天麟、高廷焕、高亮正。普宁高姓人口8800人。潮安高姓人口1020人,名人有高日化、高承光。饶平高姓人口约850人。潮阳高姓人口共计7654人,名人有高忠业,饶宗颐教授赞他“刻榄核作罗汉最精工”。澄海之高姓为7380人,名人较多,有高满华,高蝇之、高贞白(生于香港)等。澄海高翥、擅画,尤其鹌鹑,时人有“画活鹌鹑”之誉,画鹌鹑由汕头黄史庭裱画代售,每只五元。综上可见潮汕地区高氏约有5.4万人,蕃衍海内外,代有贤彦。正是“技工翦马”,“画活鹌鹑”,潮汕高氏,衍庆兹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姓氏趣谈―从“技工翦马”到“画活鹌鹑”
潮汕高氏来自渤海高氏其源有七,而和潮汕高氏有源流关系者则有二:1、黄帝臣高元作宫室,为高氏之始。2、齐太公之后食采于高(今山东潍县西北),以邑为氏。明代以前,高姓的迁徙与扩散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从春秋到西汉时期,主要表现为缓慢流动,高洪就是在此时期之初作为渤海高氏始祖的。(2)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表现为以渤海高氏为代表的各支高氏的大规模扩散,这过程的关键人是高欢,他是高洪的16世孙。高蹲畛醺�菖荣为亲信都督,后来又给尔朱荣驯悍马老老实实,不踢不咬。因此,高氏的“渤海堂”上联便为“技工翦马”,联语“技工”指专门驯马的劣性。此后,他纵横捭阉,灵活应变,升为手握重兵的权臣,大乱之世成帝业,建立北齐政权与高欢家庭�?3)隋唐五代时期,总体上相对处于稳定状态。唐朝时高固、高荣文都被封为渤海郡王。(4)宋元时期,主要为大规模南迁。宋室南渡,渤海高氏后代高琼的后裔成为浙江地区高姓群体的主体。《中华...
· 潮汕文化—姓氏趣谈—魏氏:从辉煌到劫难
发迹于河东(今山西省夏县一带)的魏氏,可以说从踏入潮汕大地的第一天起,干百年来都是在动荡中走过来的。因此,潮汕魏氏的历史可以说和整个期汕的人文史紧紧地连在一起。他们曾经辉煌过,也曾蒙受过屈辱。魏氏入潮是在宋末元初。当时,定居福建莆田的太常寺博士魏文懿生有三子。长子魏廷璧于宋宁宗嘉定八年(公元215年)来潮州任通判。任满后朝廷凋他到户部任职,因为战乱,他不敢携家属赴任,先是寄居在潮卅府前街,后来定居在揭阳渔湖都魏厝洋。到了公元1237年,魏文懿的三子魏廷弼来潮州任刺史,魏文懿也一起到潮州游学。这位南宋小朝廷的潮州刺史,也同样因为战乱四起,无法在任满之后回到莆田老家,就寄籍于海阳县的冠山乡。做为朝廷命官的魏氏兄弟和他们的父亲,面对元军对潮州的咄咄进逼,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投降,要么反抗。魏氏兄弟选择了后者。他们组织抗元队伍,在冠山渡口阻击追赶宋帝爵的元军张弘范部队。新创冠山乡不久的魏氏,一役就死...
· 潮汕文化―姓氏趣谈―魏氏:从辉煌到劫难
发迹于河东(今山西省夏县一带)的魏氏,可以说从踏入潮汕大地的第一天起,干百年来都是在动荡中走过来的。因此,潮汕魏氏的历史可以说和整个期汕的人文史紧紧地连在一起。他们曾经辉煌过,也曾蒙受过屈辱。魏氏入潮是在宋末元初。当时,定居福建莆田的太常寺博士魏文懿生有三子。长子魏廷璧于宋宁宗嘉定八年(公元215年)来潮州任通判。任满后朝廷凋他到户部任职,因为战乱,他不敢携家属赴任,先是寄居在潮卅府前街,后来定居在揭阳渔湖都魏厝洋。到了公元1237年,魏文懿的三子魏廷弼来潮州任刺史,魏文懿也一起到潮州游学。这位南宋小朝廷的潮州刺史,也同样因为战乱四起,无法在任满之后回到莆田老家,就寄籍于海阳县的冠山乡。做为朝廷命官的魏氏兄弟和他们的父亲,面对元军对潮州的咄咄进逼,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投降,要么反抗。魏氏兄弟选择了后者。他们组织抗元队伍,在冠山渡口阻击追赶宋帝爵的元军张弘范部队。新创冠山乡不久的魏氏,一役就死...
· 潮汕文化―潮汕掌故―半块龙银画半只鹌鹑
澄海上窖有位画家高振之,画的鹌鹑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素有“鹌鹑王”之誉。他一生留下许多宝贵的丹青墨宝,不少被选人国内外博物馆珍藏。高氏是清末秀才,生性澹泊,擅于丹青。他不仅画活鹌鹑鸟,而且练出一手古朴道劲的行书字。其画卷一向书画双佳,相得益彰。高氏平生酷爱花鸟虫鱼,尤爱那翠羽花翎、矫捷好斗的鹌鹑鸟。为此,他饲养了许多笼鹌鹑,天天和鸟儿厮磨在一起,日日挥毫为鸟儿“造像”,他苦心揣摩,刻意求工。日久,在他笔下,一只只腾跃跳架、争春勇斗的鹌鹑,便活灵活现于纸上。因此,求画者日益增多。但他虽出身书香门第,却不畏权贵。对求画者,若权贵豪绅,每求画鹌鹑一只,铁定润金龙银(即银圆)一个,而对平民求画的,则慷慨赠与。有一次,隔村的村长为要巴结顶头上司,便来求画,但此人凡事总想占便宜。他央求高氏画鸟三只,却只送龙银二个半。村长把画取回,展开一观,只见画的是二只半鸟,一时不禁脸上黯然失色。须臾又铺开画卷,不情...
· 潮汕文化—潮汕掌故—半块龙银画半只鹌鹑
澄海上窖有位画家高振之,画的鹌鹑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素有“鹌鹑王”之誉。他一生留下许多宝贵的丹青墨宝,不少被选人国内外博物馆珍藏。高氏是清末秀才,生性澹泊,擅于丹青。他不仅画活鹌鹑鸟,而且练出一手古朴道劲的行书字。其画卷一向书画双佳,相得益彰。高氏平生酷爱花鸟虫鱼,尤爱那翠羽花翎、矫捷好斗的鹌鹑鸟。为此,他饲养了许多笼鹌鹑,天天和鸟儿厮磨在一起,日日挥毫为鸟儿“造像”,他苦心揣摩,刻意求工。日久,在他笔下,一只只腾跃跳架、争春勇斗的鹌鹑,便活灵活现于纸上。因此,求画者日益增多。但他虽出身书香门第,却不畏权贵。对求画者,若权贵豪绅,每求画鹌鹑一只,铁定润金龙银(即银圆)一个,而对平民求画的,则慷慨赠与。有一次,隔村的村长为要巴结顶头上司,便来求画,但此人凡事总想占便宜。他央求高氏画鸟三只,却只送龙银二个半。村长把画取回,展开一观,只见画的是二只半鸟,一时不禁脸上黯然失色。须臾又铺开画卷,不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