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姓氏趣谈—伍(五)陆柒万看是数字,实为姓氏
潮汕文化—姓氏趣谈—伍(五)陆柒万看是数字,实为姓氏, 我国姓氏来源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一些表面看是数字,其实它是姓,并且现在都有
我国姓氏来源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一些表面看是数字,其实它是姓,并且现在都有人使用。潮汕现有姓氏500多个,也有以“伍(五)、陆、柒、万”为姓氏。伍(五)氏:潮汕近6000人(五氏有一户)
伍氏:宋《百家姓》载:“系出芈(音米)姓,楚公族有伍氏。伍举、伍奢世为楚卿,伍员之祖与父也”。春秋时楚庄王封功臣伍参为大夫,伍参生举,举生奢,奢生尚、员。伍员即伍子胥。伍参之后称伍氏。有副楹联:“惠是棠君,才是国士”。上联讲伍尚(公元前?—前522年),春秋时楚国人,为堂邑大夫,称棠君,有惠政。下联讲伍子胥(公元前?—前484年),父伍奢、兄伍尚被楚平王杀害。子胥奔吴,助吴王伐楚,入郢都(今湖北江陵),掘平王墓,鞭尸三百。吴王夫差时,劝吴王拒绝越王勾践求和。吴王不听,赐剑命他自杀。子胥对人说:“我死后把我双眼悬在东门上,日后可见越人灭吴!”果然,9年后越国伐吴,吴国亡。
北宋宣和七年(1125),伍参的裔孙伍仕宦由中原迁移福建兴化县,为伍氏入闽始祖。据说潮阳伍氏是由福建莆田流徙桑田捕鱼的渔民,后定居于此,为潮阳伍氏创基者,惟名字与年代失考。
潮汕伍氏人口近6000人。其中、龙湖、濠江区约600人;潮阳区200多人,分布河溪镇及文光街道;澄海区约200人,分布盐鸿等镇;南澳有数户;潮州湘桥区约700人;揭阳榕城区约100人;揭西河婆、棉湖、坪上名有数户;惠来侨场等镇100多人;普宁大坝镇等地共有四千多人。当代潮汕伍氏人物,有长期从事侨务、外交工作、原全国政协委员伍治文;原国家司法部长蔡诚(原名伍毅鸿)。
五氏:其源不一:(1)宋郑樵《通志•氏族略》载:“五氏,本伍氏,避仇改为五。”(2)清陈廷炜《姓氏考略》则云:“黄帝臣有五圣,配下台,是五姓之始”。
五氏是我国现行较罕见的姓氏。今山东之东平,山西太原、大同,新疆塔城,湖北利川,湖南益阳,江西宜丰,浙江椒江等地均有分布。汉、苗、水、土家、傈僳等少数民族有此姓。五氏何时何地入潮失考,目前在潮南区陈店镇有一户。陆氏:全国列第70位大姓约400万人;潮汕约3万多人
陆氏:自黄帝孙颛顼的玄孙陆终氏族得姓至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上杰出人物洋洋大观,西汉有政论家陆贾;三国时有东吴名将陆逊、陆抗;唐朝有茶圣陆羽、名相陆贽;南宋有诗人陆游,哲学家陆九韶、陆九龄、陆九渊,殉国忠臣陆秀夫等大批。当今陆氏在全国列第70位大姓,约400万人。
陆氏在先秦时期主要在陕、豫、鲁、鄂;汉代播迁到赣、苏、皖、湘、冀、浙等地,唐初南下入闽,进而向广东移民。
潮汕陆氏大多奉陆秀夫为入潮始祖,后裔分布潮汕各地。陆氏总人口约3.2万人,其中、龙湖、濠江区约1000人;潮阳区500多人;潮南区约3000人,聚居于关埠;澄海区约500人,分布东里、澄城、隆都、坝头等镇;南澳后宅有数户;潮州湘桥区约3000人;潮安约16000人,分布枫溪、磷溪、北坑等地;饶平约2000人,分布三饶、钱东、新塘等镇;揭阳榕城区约1000人;揭东约5000人,聚居于炮台、曲溪、埔田、玉湖、新亭、锡场等镇;揭西棉湖有数户。历史人物有陆鹏腾,潮阳人,乾隆七年武进士,任兵部侍郎。柒氏:全国罕见;潮汕有一户
柒氏:是我国较罕见的姓氏。今山西晋城、运城、太原、忻州,河南义乌,湖北武昌,云南河口、邱北,四川合江等地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潮汕的揭西有一户柒姓人家。万氏:全国列第86位大姓约300万人;潮汕800多人
万氏:《应谐录》有一则笑话故事:从前有位土财主,家产万贯,只是一个大字也不识,于是请了个先生,教他儿子读书。第一天,先生教他儿子描字帖,告诉他说:“一划就是‘一’字,二划就是‘二’字,三划就是‘三’字。”这孩子学了这几个字,把笔一扔,高兴地跑去跟他父亲说:“爸爸,孩子全会了,用不着再请先生了!”父亲很高兴,就把先生辞退了。过几天,财主要请一位姓万的朋友来喝酒,叫儿子写请帖。这孩子写了半天还未写好,财主去催问他。这孩子悻悻地说:“这天下的姓这么多,为啥他偏偏要姓万?我从早上到
现在,横划竖划,才划了五百划,离一万还差得远呢。”
万氏来源:(1)周武王封其弟阿高于毕,建立毕国,称毕公高。春秋时他的后裔毕万到晋国,晋献公赐给魏国旧地(今山西芮城北),后势力强大,建立魏国,毕万的子孙以封邑为氏称魏氏,以毕万名字为氏则称万氏。(2)春秋时芮国国君芮伯
万,其孙以王父名为氏。(3)春秋时莒国之万邑(今山东莒县)被楚灭,楚大夫后人以食邑为氏称万氏。(4)南北朝夏州万俟氏改为万氏。万氏在明代约12万人,在全国排第120位以外;当今约300万人,列为第86位大姓。
先秦时期万氏主要在陕、晋、鲁、豫。唐以后进入苏、浙、赣、湘、鄂、川及两广、福建。
潮汕万氏现有人口约800人,其中、龙湖、濠江区约500人;潮阳区约150人;潮州湘桥区约100人;饶平钱东镇、澄海莲下镇有数户。南澳等地也有散居。
伍氏:宋《百家姓》载:“系出芈(音米)姓,楚公族有伍氏。伍举、伍奢世为楚卿,伍员之祖与父也”。春秋时楚庄王封功臣伍参为大夫,伍参生举,举生奢,奢生尚、员。伍员即伍子胥。伍参之后称伍氏。有副楹联:“惠是棠君,才是国士”。上联讲伍尚(公元前?—前522年),春秋时楚国人,为堂邑大夫,称棠君,有惠政。下联讲伍子胥(公元前?—前484年),父伍奢、兄伍尚被楚平王杀害。子胥奔吴,助吴王伐楚,入郢都(今湖北江陵),掘平王墓,鞭尸三百。吴王夫差时,劝吴王拒绝越王勾践求和。吴王不听,赐剑命他自杀。子胥对人说:“我死后把我双眼悬在东门上,日后可见越人灭吴!”果然,9年后越国伐吴,吴国亡。
北宋宣和七年(1125),伍参的裔孙伍仕宦由中原迁移福建兴化县,为伍氏入闽始祖。据说潮阳伍氏是由福建莆田流徙桑田捕鱼的渔民,后定居于此,为潮阳伍氏创基者,惟名字与年代失考。
潮汕伍氏人口近6000人。其中、龙湖、濠江区约600人;潮阳区200多人,分布河溪镇及文光街道;澄海区约200人,分布盐鸿等镇;南澳有数户;潮州湘桥区约700人;揭阳榕城区约100人;揭西河婆、棉湖、坪上名有数户;惠来侨场等镇100多人;普宁大坝镇等地共有四千多人。当代潮汕伍氏人物,有长期从事侨务、外交工作、原全国政协委员伍治文;原国家司法部长蔡诚(原名伍毅鸿)。
五氏:其源不一:(1)宋郑樵《通志•氏族略》载:“五氏,本伍氏,避仇改为五。”(2)清陈廷炜《姓氏考略》则云:“黄帝臣有五圣,配下台,是五姓之始”。
五氏是我国现行较罕见的姓氏。今山东之东平,山西太原、大同,新疆塔城,湖北利川,湖南益阳,江西宜丰,浙江椒江等地均有分布。汉、苗、水、土家、傈僳等少数民族有此姓。五氏何时何地入潮失考,目前在潮南区陈店镇有一户。陆氏:全国列第70位大姓约400万人;潮汕约3万多人
陆氏:自黄帝孙颛顼的玄孙陆终氏族得姓至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上杰出人物洋洋大观,西汉有政论家陆贾;三国时有东吴名将陆逊、陆抗;唐朝有茶圣陆羽、名相陆贽;南宋有诗人陆游,哲学家陆九韶、陆九龄、陆九渊,殉国忠臣陆秀夫等大批。当今陆氏在全国列第70位大姓,约400万人。
陆氏在先秦时期主要在陕、豫、鲁、鄂;汉代播迁到赣、苏、皖、湘、冀、浙等地,唐初南下入闽,进而向广东移民。
潮汕陆氏大多奉陆秀夫为入潮始祖,后裔分布潮汕各地。陆氏总人口约3.2万人,其中、龙湖、濠江区约1000人;潮阳区500多人;潮南区约3000人,聚居于关埠;澄海区约500人,分布东里、澄城、隆都、坝头等镇;南澳后宅有数户;潮州湘桥区约3000人;潮安约16000人,分布枫溪、磷溪、北坑等地;饶平约2000人,分布三饶、钱东、新塘等镇;揭阳榕城区约1000人;揭东约5000人,聚居于炮台、曲溪、埔田、玉湖、新亭、锡场等镇;揭西棉湖有数户。历史人物有陆鹏腾,潮阳人,乾隆七年武进士,任兵部侍郎。柒氏:全国罕见;潮汕有一户
柒氏:是我国较罕见的姓氏。今山西晋城、运城、太原、忻州,河南义乌,湖北武昌,云南河口、邱北,四川合江等地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潮汕的揭西有一户柒姓人家。万氏:全国列第86位大姓约300万人;潮汕800多人
万氏:《应谐录》有一则笑话故事:从前有位土财主,家产万贯,只是一个大字也不识,于是请了个先生,教他儿子读书。第一天,先生教他儿子描字帖,告诉他说:“一划就是‘一’字,二划就是‘二’字,三划就是‘三’字。”这孩子学了这几个字,把笔一扔,高兴地跑去跟他父亲说:“爸爸,孩子全会了,用不着再请先生了!”父亲很高兴,就把先生辞退了。过几天,财主要请一位姓万的朋友来喝酒,叫儿子写请帖。这孩子写了半天还未写好,财主去催问他。这孩子悻悻地说:“这天下的姓这么多,为啥他偏偏要姓万?我从早上到
现在,横划竖划,才划了五百划,离一万还差得远呢。”
万氏来源:(1)周武王封其弟阿高于毕,建立毕国,称毕公高。春秋时他的后裔毕万到晋国,晋献公赐给魏国旧地(今山西芮城北),后势力强大,建立魏国,毕万的子孙以封邑为氏称魏氏,以毕万名字为氏则称万氏。(2)春秋时芮国国君芮伯
万,其孙以王父名为氏。(3)春秋时莒国之万邑(今山东莒县)被楚灭,楚大夫后人以食邑为氏称万氏。(4)南北朝夏州万俟氏改为万氏。万氏在明代约12万人,在全国排第120位以外;当今约300万人,列为第86位大姓。
先秦时期万氏主要在陕、晋、鲁、豫。唐以后进入苏、浙、赣、湘、鄂、川及两广、福建。
潮汕万氏现有人口约800人,其中、龙湖、濠江区约500人;潮阳区约150人;潮州湘桥区约100人;饶平钱东镇、澄海莲下镇有数户。南澳等地也有散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姓氏趣谈―伍(五)陆柒万看是数字,实为姓氏
我国姓氏来源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一些表面看是数字,其实它是姓,并且现在都有人使用。潮汕现有姓氏500多个,也有以“伍(五)、陆、柒、万”为姓氏。伍(五)氏:潮汕近6000人(五氏有一户)伍氏:宋《百家姓》载:“系出芈(音米)姓,楚公族有伍氏。伍举、伍奢世为楚卿,伍员之祖与父也”。春秋时楚庄王封功臣伍参为大夫,伍参生举,举生奢,奢生尚、员。伍员即伍子胥。伍参之后称伍氏。有副楹联:“惠是棠君,才是国士”。上联讲伍尚(公元前?―前522年),春秋时楚国人,为堂邑大夫,称棠君,有惠政。下联讲伍子胥(公元前?―前484年),父伍奢、兄伍尚被楚平王杀害。子胥奔吴,助吴王伐楚,入郢都(今湖北江陵),掘平王墓,鞭尸三百。吴王夫差时,劝吴王拒绝越王勾践求和。吴王不听,赐剑命他自杀。子胥对人说:“我死后把我双眼悬在东门上,日后可见越人灭吴!”果然,9年后越国伐吴,吴国亡。北宋宣和七年(1125),伍参的裔孙伍...
· 潮汕文化―姓氏趣谈―潮汕姓氏得姓来源趣谈
潮汕姓氏有一姓多源,也有多姓同源,多姿多彩,无奇不有。目前共有姓氏546个,大致可分为以下18类:(一)以传说炎黄古帝之姓为姓氏:姜、姬。(二)以古帝王称号为姓氏:尧、舜。(三)以古朝代名为姓氏:殷、商、周、秦、隋、唐、宋。(四)以古国,封国、郡国名为姓氏:陈、黄、吴、郑、蔡、刘、杨、赵、许、来、魏、韩、田、倪、纪、邓、薛、萧、沈、罗、杜、江、谢、彭、吕、苏、鄙(曾)、莘(辛)、韦、汪、房、徐、温、胡、戴、廖、邢、箱、程、曹、何、夔(隗)、蒋、成、葛、谭、戎、寥、区、滕、霍、于、茅、巴、娄、扈、顾、阮、舒、黎、崔、段、易、卫、邝、�、任、费、祝、邰、芮、毛、牟、耿、应、楚、鼓、管、刁。(五)以邑、乡、亭名为姓氏钟、冯、卢、范、叶、元、阎、阚、鄂、冉、单、闵、祁、解、常、郁、蒙、母、甘、樊、尹、郝。(六)以先人居住地为姓氏:池、郭、涂、关。(七)以古代官职或谥号为姓氏:王、尉、将、相、武、昭...
· 潮汕文化—姓氏趣谈—潮汕姓氏得姓来源趣谈
潮汕姓氏有一姓多源,也有多姓同源,多姿多彩,无奇不有。目前共有姓氏546个,大致可分为以下18类:(一)以传说炎黄古帝之姓为姓氏:姜、姬。(二)以古帝王称号为姓氏:尧、舜。(三)以古朝代名为姓氏:殷、商、周、秦、隋、唐、宋。(四)以古国,封国、郡国名为姓氏:陈、黄、吴、郑、蔡、刘、杨、赵、许、来、魏、韩、田、倪、纪、邓、薛、萧、沈、罗、杜、江、谢、彭、吕、苏、鄙(曾)、莘(辛)、韦、汪、房、徐、温、胡、戴、廖、邢、箱、程、曹、何、夔(隗)、蒋、成、葛、谭、戎、寥、区、滕、霍、于、茅、巴、娄、扈、顾、阮、舒、黎、崔、段、易、卫、邝、閵、任、费、祝、邰、芮、毛、牟、耿、应、楚、鼓、管、刁。(五)以邑、乡、亭名为姓氏钟、冯、卢、范、叶、元、阎、阚、鄂、冉、单、闵、祁、解、常、郁、蒙、母、甘、樊、尹、郝。(六)以先人居住地为姓氏:池、郭、涂、关。(七)以古代官职或谥号为姓氏:王、尉、将、相、武、昭...
· 潮汕文化—姓氏趣谈—潮汕“杨”
我们平时喜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句话原出自一位杨姓学者之口。这人名叫杨震,是东汉时代人物,很有学问,专研孔孟之学,为人也很正派,人称他“关东夫子”。杨震曾任东莱太守,道经昌邑县时,县令王密去谒见他。两人长谈至深夜,王密从怀中取出10斤金送给杨震。杨震拒绝接受,王密说:“不怕,暮夜无人知晓。”杨震回答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这杨震确实是廉政的典型,他拒绝受贿,正气凛然。“君子不可以欺暗室”的古训和杨震“不受‘四知’金”的故事,就这样流传下来。到了南宋,杨氏家族又出了一个杰出人物,这就是杨时,人称“龟山先生”。杨时本来已考中进士,却不愿做官,专喜研究学问。他仰慕著名理学家、宋代程朱学派创始人之一程颐的学问和人品,大老远从家乡(杨时是福建将乐人)跑到湖南程颐那里求教。当时程颐年岁已老,只讲学,不收弟子。杨时为了做程颐的入室弟子,数次登门求师不得。一次,隆冬大雪,程颐...
· 潮汕文化―姓氏趣谈―潮汕“杨”
我们平时喜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句话原出自一位杨姓学者之口。这人名叫杨震,是东汉时代人物,很有学问,专研孔孟之学,为人也很正派,人称他“关东夫子”。杨震曾任东莱太守,道经昌邑县时,县令王密去谒见他。两人长谈至深夜,王密从怀中取出10斤金送给杨震。杨震拒绝接受,王密说:“不怕,暮夜无人知晓。”杨震回答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这杨震确实是廉政的典型,他拒绝受贿,正气凛然。“君子不可以欺暗室”的古训和杨震“不受‘四知’金”的故事,就这样流传下来。到了南宋,杨氏家族又出了一个杰出人物,这就是杨时,人称“龟山先生”。杨时本来已考中进士,却不愿做官,专喜研究学问。他仰慕著名理学家、宋代程朱学派创始人之一程颐的学问和人品,大老远从家乡(杨时是福建将乐人)跑到湖南程颐那里求教。当时程颐年岁已老,只讲学,不收弟子。杨时为了做程颐的入室弟子,数次登门求师不得。一次,隆冬大雪,程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