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潮汕信仰习俗—灵山“拍牒”,马山盖印
普宁县池尾镇至潮阳县铜盂镇一带地方,有一种神奇的礼佛趣俗,就是人们到潮阳县铜盂镇的灵山佛寺礼佛时,求请到的度牒,必须拿到普宁县池尾镇马山上的马嘶岩寺里,盖上该寺的佛印,才会灵验。俗称:“灵山拍牒,马山盖印。”
所谓“拍牒”,指的是在灵山佛寺印制施发给佛教信徒的度牒。度牒,在封建时代里,原是一种政府发给经审查准许出家的僧人的证明文件;凡持有度牒的僧人,便可免除赋税、劳役;有了度牒,外出游方,便可通行无阻,并能得到各佛寺的接待和接济。随着佛教在我国的广泛传播与人们迷信思想的滋长,度牒逐渐演变成人们祈求佛祖超度亡灵升度西方极乐世界、祈请自身来生能轮回福禄人家的佛法通行文凭。
相传唐代宗大历至唐德宗贞元年间,有一位隐居名士杜竹轩来到原为潮阳辖地的水都古洞寨(即今普宁县池尾镇马山一带地方)马嘶岩结缘习静读书,后值高僧大颠云游至此传播佛学,相得甚欢,便施粮山与大颠,在古洞寨的马山上创建了马嘶岩寺,作为他讲演佛法的道场。后来,大颠禅师又到潮阳练江之滨洪氏村一带地方(今潮阳县铜盂镇岐北村一带地方)传播佛学,发现灵山钟灵毓秀,周围乡村人口稠密,更是一个传播佛学的理想地方,便在灵山上创建了灵山禅寺,并在这里定居下来,成为灵山寺的第一代禅师。从此,灵山寺钟鼓常鸣,经声悠扬,香烟不断,善男众多,遍及海内外,影响甚广;马嘶岩寺与之相比,那就望尘莫及了。大颠禅师为了使他自己一手创建起来的马嘶岩寺能够扎根下来,扩大影响,便立下灵山“拍牒”、马山盖印的成规,使得灵山与马山寺院香火互旺。从此,这两个寺院的僧人和民间佛教信徒,便遵照大颠禅师所嘱,对这个成规,代代传承下来,成为一个宗教趣俗;也促使这个寺院自创建以来,历经各个朝代,代代香火不绝,至今仍为人们礼佛的圣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