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丧葬程序

2018-02-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992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丧葬程序,  老人将要断气时,应将他移入厅堂。断气后,其亲属必须带上锅钵到江边或泉边,丢下

   老人将要断气时,应将他移入厅堂。断气后,其亲属必须带上锅钵到江边或泉边,丢下钱币“买”回水。然后用这水为死者举行沐浴礼。接着为死者理发整容,并脱去身上衣服,换上寿衣。一般是男的着双数长衣,女的着单数衣裙。俱是黑鞋白袜,手执手巾、扇子。尸体盖上天地被(即盖棺被),红布面在上,白布面在下。棺被遮面,俗谓死人似虎不让惊吓活人。其实,担心其家属睹人伤情,过分伤心也是一大原因。死者脚尾摆一盏豆油灯,叫做“脚尾灯”。“脚尾灯”据说可以在地府给死者照明引路,所以千万不可吹灭。灯旁置饭一碗,称为“冥饭”,以供死者在阴间享用。
    在过去,还有一道“报钟”程序:停尸后,死者儿孙俱执白灯笼,列队前到土地庙或者城隍庙“办哭”,向土地神或城隍爷“报告”家中死了亲人。报钟后,即派人到亲戚、死者生前友好的门口报丧,称“赶老”。报丧的人不能直接进入人家家门,只能在门口谈。当亲戚朋友得知消息后,便送报丧的人一点“脚皮钱”,一来表示惊悉,二来向报丧者表示谢意。这就是潮汕俗话所说的“买水报地头”。
    然后是“收殓”,即将尸体收殓入棺的仪式。收殓前举行“饲生”礼,由孝子、儿媳用筷子夹一小块豆腐、几粒米饭喂到死者口里。这是古代丧礼中“饭含”的承延。古人认为,饭含是尽孝之道,“孝子所以实亲口也,缘生以事死,不忍露其口” (《公羊传·文公五年》何休注),使亡故的亲长和生人一样享受饮食乐趣,同时也报答死者抚养之恩。殓前要等死者兄弟姐妹儿女都见上一面,然后才可入棺。入棺前棺底要铺上纸钱,再用纸钱叠成五朵“柿花”加在上面。尸体下棺后又在额上、肚脐、脚尖各添放一朵“柿花”,然后封棺,用斧头钉上六颗钉,安头毒丁,万事兴;安二钉,仔孙昌盛;安三钉,三朝元老;安四钉,四季兴隆;安五钉,五代同堂;安六钉,安到圆,内外仔孙富贵万万年。
    如果死者是男,棺木油红漆,并由族中上辈封棺。如果死者是女,棺木油黑色,并由外家上辈封棺。这就是大殓。
    成服上孝。大殓后,死者家属亲眷要披麻戴孝,“成服上孝”,这也是古礼之一。丧服的形式有五种,就是所谓的“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死者亲属按亲疏关系而穿用不同服饰。“斩衰”是五眼中最重的一种,意思是割布作衰,不言裁割而言斩,意思是取悲痛至极的意思。这种丧服用极粗的生麻布作成,不缉边,使断处外露,以表示没有装饰。衣缝向外,裳缝向内,裳前三幅,后四幅。胸前缀一块长六寸、宽四寸的布条,谓之“衰”;冠用厚纸作成,宽三寸,长跨过头顶,再用一根麻绳缠在额头下,谓之“武”;多余的麻绳从两耳边垂下,谓之“缨”;头和腰部各缠以单股和双股黑麻,谓之“铚”。手持竹杖,脚穿草鞋或麻鞋。“齐衰”用粗麻布作边,缉边,衣、裳边和下际皆缝起,其他形制与斩衰相似。“大功”意思是指做工粗糙,用熟麻布做成。麻布经过加工,色白较细。“小功”意思指作工细小,用较细的熟麻布作成,质地比大功细密。“缌麻”是五服中最轻的一种,用极细的麻布制成,作工更加讲究。
    孝子手执由族中长辈或母舅赐给的哭丧棒,并念:日落西山,母舅赐杖;儿孙有孝,代代荣昌。父亡子手执竹杖,因竹有节,意为节哀;母亡子手执桐杖,意为哀痛同于丧父。
    灵柩在厅堂里放置一天,在这期间,亲戚、朋友便前来凭吊。办丧事的人家应该在门口放一盘石榴枝叶和红头绳扎成的小花朵,吊唁者走出灵堂时各拿走一枝,以示除去晦气,带来幸运。一天后即出柩,也即送葬。出葬时,棺材上盖上一张描龙绣凤的缎棺盖。当棺材抬起的时候,要将安置棺材的两只板凳踢翻。这时,死者亲属必须放声大哭。出柩时,前头是挽联唁轴开路,然后是一个人在棺材前面撒放纸钱,贿赂孤魂野鬼,以免骚扰。左边扶棺的是孝子、孝孙、孝婿;右边扶棺的是孝媳、孝女。跟随在后面的是亲戚、生前好友及本族老人。以前,亲属送葬必须穿白长衫,所以潮俗说“穿白长衫缀行”。现在则只穿素色衣服就行了。
    棺材抬到大路口或桥头,送葬的人,无论亲疏内外,一律与死者拜别回家。这时死者亲属要端出一盘糖让送葬的人吃,以示祛邪。送葬人回到家中,不能直接跨进家门,而是应在事先置放在门口的一盆浸有红花与菝草的清水中洗涤。
    棺材由孝子孝婿护送到墓地安葬,棺材在途中不能歇息。不然的话,会使死者阴魂流落荒野,无可归宿。故俗语说:“棺材扛上肩——孬歇。”所以,每次抬棺材必须有两组人马,若是其中有人累了,才有人来接替。
    棺材到了山上时,先在圹里播种子,拿出一些稻谷也好,麦种也好,撒在圹里,并念道:种子落土万年青,内外仔孙大发家。一种落土万种收,内外仔孙富贵盖亚洲种子播落坟山,福荫子孙做大官。种子落土发四季,内外子孙大富贵。种子叠坟头,亲朋戚友人人富齐齐,仔孙代代富雅□。
    种子播到圆,内外子孙富贵万万年,亲朋戚友人人赚大钱。最后收一些种子回去,并念:种子播来播去播有剩,分乞仔孙去大赚,
    人人富过曼谷阿陈弼臣。
    葬毕,送葬者脱去孝服,孝子在墓前点焚大贡香,把亡灵请回家中祭祀,称为“回灵”。亡灵到家后在家中设灵堂,逢七日祭奠一次,称做“头七”。到“七七”  (49天)或百日始毕,称“脱孝”。脱孝时,要请“师公”诵经超生,保佑亡灵安宁,并早日投胎出世。这时,家属要糊纸床纸被、金童王女,以供亡灵享用,并做“白锞”分送亲友。
    在过去,还流行着二次葬的习俗,据《潮州府志》载:“陋俗相沿,葬后10年或20年,则易其棺而贮骨于瓷罂,名曰金罐,骨黄者复痤原穴,骨黑者另觅佳城,不经甚矣。非一二缙绅明理之家,鲜不为俗所移者。”风水的选择关系到后代人的福灾,所以必须在埋葬了几年后再扒了坟墓挖出棺材,开棺后把骨头从踝骨、腿骨、脊椎骨等按顺序取出来。打扫于净后,又按蹲坐姿势把骨骼一一装进一个口小腹大像花瓶—样的陶坛,这个陶坛就叫做“金罐”。捡骨头时要小心,不能漏掉任何一个细小部位,更不能摆错位置。如果骨头显金黄色,说明风水好,可重新将金罐埋进去;如果骨头呈黑色,则说明风水欠佳,必须重新找墓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丧葬习俗
安葬死者的礼俗,起源于“灵魂说”。关于“灵魂不死”,恩格斯说过:“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既然灵魂在人死时离开肉体而继续活着,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因为人们对于一些生理上出现的诸如梦幻的不理解,所以以为人死了之后灵魂会变成鬼。当人活在世上时,魂魄附身支配着人一生的活动,但是不对别人构成威胁或起庇护作用。然而,一旦人死亡,灵魂所变的鬼却具有非凡的能力和作用,可以对亲戚、朋友或者其他人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因此,人们为了祈求鬼魂,避灾求福,对遗体再不敢漠然置之了。这样,便产生了丧葬习俗。随着人们宗亲观念的加强,丧葬礼俗成了封建伦理的一个重...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丧葬习俗
安葬死者的礼俗,起源于“灵魂说”。关于“灵魂不死”,恩格斯说过:“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既然灵魂在人死时离开肉体而继续活着,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因为人们对于一些生理上出现的诸如梦幻的不理解,所以以为人死了之后灵魂会变成鬼。当人活在世上时,魂魄附身支配着人一生的活动,但是不对别人构成威胁或起庇护作用。然而,一旦人死亡,灵魂所变的鬼却具有非凡的能力和作用,可以对亲戚、朋友或者其他人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因此,人们为了祈求鬼魂,避灾求福,对遗体再不敢漠然置之了。这样,便产生了丧葬习俗。随着人们宗亲观念的加强,丧葬礼俗成了封建伦理的一个重...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普宁丧葬习俗
普宁旧时丧葬礼俗贫富差异很大,富者葬礼有停柩七日连宵“做功德”的(客俗称“放水灯”);贫者则从简从俭,甚至有买不起棺材用草席卷埋的。此外,乡俗以年龄未上50岁而亡者为早逝,葬俗也从简。老人亡故,旧俗葬礼一般程序有:初终老人将亡,先移入厅堂,人断气后,卧放冥椅。子孙以清香一束放入小钵内贮水,用新面巾为死者洗脸。客俗则用钵到溪边舀回长流水为死者洗脸抹体,谓之“买水抹尸”。更寿衣男着双数长衣,女为单数衣裙。俱黑鞋白袜,手执手巾、扇子。客俗左手执桃叉一串,谓之“打狗棒”。尸体盖上天地被(即盖棺被),红布面在上,白布面在下。棺被遮面,俗谓死人似虎,不让惊吓着活人。死者脚尾摆一豆油灯,谓之“脚尾灯”。灯旁置饭一碗,称“冥饭”。亲属此时要穿上麻衣,背穿,父亡露左臂,母亡露右臂。客俗人亡故,亲属要拿出铜锣打三下,女眷放声哭,称开孝。发讣告人亡故次日,家属用毛笔在白纸或草纸上书写唁讣,称发报单,告知亲友。送...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饶平旦家的丧葬
饶平县松林镇现有旦家四十多户。他们的丧俗,昔年行水葬,为死者穿寿衣,男七至九件,女则双数。然后,买棺入殓,扎石沉海。后改土葬,人死于那个港口就葬在那里,而船上设灵,唱哀歌,做七个“七”。头个七,用活鸭扎绳游海,称“引魂”。此后,又将死者大衣张于竹竿上,内吊白公鸡一只,等鸡啼时,即放下拜灵,叫做“返魂”。做完“七”后,便将大衣焚化,杀鸡。鸡要保持原骸,以报死者之恩。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饶平旦家的丧葬
饶平县松林镇现有旦家四十多户。他们的丧俗,昔年行水葬,为死者穿寿衣,男七至九件,女则双数。然后,买棺入殓,扎石沉海。后改土葬,人死于那个港口就葬在那里,而船上设灵,唱哀歌,做七个“七”。头个七,用活鸭扎绳游海,称“引魂”。此后,又将死者大衣张于竹竿上,内吊白公鸡一只,等鸡啼时,即放下拜灵,叫做“返魂”。做完“七”后,便将大衣焚化,杀鸡。鸡要保持原骸,以报死者之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