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礼节习俗—问神的两种方式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问神的两种方式, 潮汕老百姓妇女古来大多信奉神佛。拜神的风俗历史悠久,问神、算卜也很普遍。解放
潮汕老百姓妇女古来大多信奉神佛。拜神的风俗历史悠久,问神、算卜也很普遍。解放后虽然破除迷信,并受到一些科学普及的教育,在拜神上没有如过去泛滥,但当一些生活上的困难问题未能得到解决或自己的某一愿望未能实现时,就或明或暗地祈求神的保佑降福,问神、算卜。具体活动各有不同,形式却大同小异。 .
问神的形式主要有:对神偶的求签和对落神者的询问两种。求签类也有两种,一是以半尺高的竹筒作签筒,装着一百条比签筒高出近寸的竹签,竹签大小,厚薄相同,正面上部写着从第一号至第一百号的字样,求神时先烧香点灯朝拜,向神偶诉说自家情况有何难题,要求什么事,祈求赐一灵签指点迷津,然后双手摇动签筒,直至有一竹签跳出落地为止。
问神人收捡竹签依号码对签诗。签诗诗句,识字者可以自己理解,也可请庙祝帮助解释。每条诗文为四句,有写风花雪月、自然、人事的,也有写历史传说戏曲故事的,都由人们去揣摸理解。下面还有上吉、中吉、下吉之类的字。有的神庙条件较好,香火较旺。各座神庙的签诗诗句各有不同。汕头人最信的则是陆丰玄武山佛祖的签诗。其他的神偶也有签诗,如 "白公签诗》、《关帝君签诗》、《七圣夫人签诗》等。还有一种卜示方式是用掷杯筊(俗称“跋杯”)以示吉凶,或通过杯筊样式以对照签诗的。
问神的另一种形式,就是向“落神人”求问。落神人有男有女,.女的为神婆,男的为神棍,都自言是某某神的代身(称为同身)。问神者到她(他)那里直接询问和听取教导,并要给以钱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问神的两种方式
潮汕老百姓妇女古来大多信奉神佛。拜神的风俗历史悠久,问神、算卜也很普遍。解放后虽然破除迷信,并受到一些科学普及的教育,在拜神上没有如过去泛滥,但当一些生活上的困难问题未能得到解决或自己的某一愿望未能实现时,就或明或暗地祈求神的保佑降福,问神、算卜。具体活动各有不同,形式却大同小异。.问神的形式主要有:对神偶的求签和对落神者的询问两种。求签类也有两种,一是以半尺高的竹筒作签筒,装着一百条比签筒高出近寸的竹签,竹签大小,厚薄相同,正面上部写着从第一号至第一百号的字样,求神时先烧香点灯朝拜,向神偶诉说自家情况有何难题,要求什么事,祈求赐一灵签指点迷津,然后双手摇动签筒,直至有一竹签跳出落地为止。问神人收捡竹签依号码对签诗。签诗诗句,识字者可以自己理解,也可请庙祝帮助解释。每条诗文为四句,有写风花雪月、自然、人事的,也有写历史传说戏曲故事的,都由人们去揣摸理解。下面还有上吉、中吉、下吉之类的字。有...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关神
关神,一作观神,是潮汕民间一种神化的催眠术。名目五花八门,有“关篮饭神”、“关箸神”、“关神”、“关猴神”、“关牛牯神”、“关戏童”、“关七仙女”等十多种。关神时,还要按请神、催神、退神三个程序分别唱“请神曲”和“退神曲”。曲词实际是民间口头创作的歌谣。关神活动一般都在晚间举行,程式大同小异,只是不同的神各唱不同的曲。如较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关篮饭神”,应先找来一只陈年老饭篮,越老越好。饭篮又名春篓,是一种竹编容器,呈凸肚形,有大有小。关神必用大的。再找来一根约150公分长的竹棍,横缚在篮臂上,套上一件老年妇女穿的老妇上衣,扣好钮扣,饭篮顶端戴一个以前老年妇女别在发髻上的“老人鬃”。再由一人点三炷香拜祭厕缸请神,把香火插在篮的顶端,故又有“关厕缸姑”之说。然后由两个人抬到旷埕上或庭院里,关者蹲在饭篮两侧,对向着一手按住篮身,一手扶住篮底沿。唱关神曲的人们在它面前围成一个半圆形,手执点燃的香...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戏神田元帅
潮汕人信神敬神,尤其是某些行业旧时对祖师神的崇拜更为虔诚,他们把行业的兴旺发达和行业人员的平安吉祥,寄望于行业神的庇佑与福荫。潮剧奉田元帅为戏神。从前,潮州戏班都设有田元帅神炉,外用精致的木龛装着,并用罗帐装饰遮掩。龛额有“翰林院”三字,中以红纸书“玉封九天风火院田大元帅神位”。旁有对联:“月殿风光传乐府,梨园景色快人心”。戏班演出时事先由演“扮仙”演员向田元帅献神纸,然后在后台神炉前焚化。演出期间香火不断。戏班到别处演出,神龛装进漆有“大元宝”的戏箱内妥为保护。以前童伶人班,必先在戏神前举行授教仪式,学艺过程倘有犯规或失误,常被罚至神前长跪悔过。潮剧戏神田元帅是怎么来的?据潮剧专家林淳钧先生记述(见《潮剧闻见录》),潮州府城昔有田元帅庙,该庙原称“庆喜庵”,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清咸丰九年(1859年)受台风摧毁倒塌,由当时的正音班、两秦班、潮音班(潮剧)出资协建,以后改为“田元帅庙”。该庙...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土地神与“牙祭”
潮汕人设置并祭祀土地神十分盛行,遍及城乡每个角落。潮汕人设置土地神位或庙宇有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永久性的为居民住宅、商店、工厂、车间、作坊等,设立“地主神位”,安放在厅堂或厨房里地下的适当地方。每月农历初二、十六两天定期举行拜祭,俗称“牙祭”。祭品不拘一格,有饭、菜、鱼肉蛋类、水果、饼食等,凡可吃的东西都可作祭品。祭拜时香炉里要插下五支点燃的香,意即为东、西、南、北、中五方的五土神,祭毕要焚化五份纸锭。街头巷尾与各乡村大多还有建庙宇祀土地神的,称为“福德祠”。庙里大体都立有土地公与土地妈偶像,供人们朝拜。安葬死人建造坟墓的山地上,也要在每座坟墓同向左侧置“土地之神”或“福神”,勒石竖牌,像配置一座小坟一样。这种土地神只在每年清明或冬至上坟扫墓时拜祭一次。临时性的为营造新居、工场等建筑物以及修缮必须动土时,不论规模大小,在动工之前,都必须由建筑工人设置土地神位,用五副纸锭、五支没点燃的香一并...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抛拉神偶求兴旺
神偶在庙里是善男所尊敬供奉的,不敢随便摸触,但有一些村庄,在游神赛会祭拜之后,就来一次抛或拖神偶的热烈活动,由村里身强力壮的青年,将缚紧在神轿神椅上的木制神偶,从这边抛过那边,那边的人接后又抛来这边,不管接得住或接不住,都要在广场上抛来抛去,或者是抬着急跑,把神轿、神椅弄折断了,神偶的脚手头也弄破了,大家也气喘呼呼。神偶抬回庙后就重新整理,修好全身,再作常年供奉。人们说是这样全村能吉利平安。潮汕各地多有这一风俗,叫“走老爷”或“抛老爷”。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