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潮州的“走贼日”

2018-02-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7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潮州的“走贼日”, “走贼日”也称“鹰婆叼鸡仔”。   结婚是大喜的日子,这一天,最忌说不吉祥的话

  “走贼日”也称“鹰婆叼鸡仔”。
    结婚是大喜的日子,这一天,最忌说不吉祥的话,做不吉祥的事。碰到人家办丧事更是要退避三舍,撞上了就认为是不祥之兆。但有一种婚事,偏偏要与家里的丧事同时举行。
    原来已经订了亲的男方家里,倘若死了父母、祖父祖母等亲人,结婚的日子就要推迟到对年或三年以后。为了不耽误婚期,体现死者儿孙业已成家、有福气、无后顾之忧,在死人未进山之前,就要把尚未过门的新妇提前娶过来,但不称“新娘”而称作孝妇。
    娶的时间得在午时之后,由新郎一个人到女方家里接新娘。把嫁妆装进纯盛,上面点上一盏灯,出门时新郎挑春盛在前,新娘不能浓妆艳抹,不能披红挂绿,只能穿便服,悄悄跟在后面。路人看见,都远远避开,时进黄昏,太阳西坠,乌鸦盘顶,不时传来凄厉的几声惨叫,那种情景与喜气洋洋的迎新娘,形成了鲜明对比,委实叫人心酸。这种不事张扬突如其来的迎娶行同做贼,又恰似老鹰叼小鸡,作被称作“走贼日”、“鹰婆叼鸡仔”。
    新娘抵家,必需举行两种仪式。首先是“探生”。到门前时,不能立即进入,先要在门外,探问死者是否“安康”,以示对死者的关切。这时,就得右家里的一位亲人站在门内,代死者回答“平安”,以“安慰”新娘。
    进门之后,不是进洞房,而要到大厅。亲人将预先在死者遗体前垂下的纱帐撂开,让新娘瞻仰遗体,叩首,痛苦,这叫“见刺次”。“见刺次”之后,新娘马上就要按媳妇或孙媳妇的身份披麻带孝、守灵。当晚自然也就省去了请客、闹洞房等仪礼。在丧事中带办婚事,花钱少,所以“走贼日”最为穷人所接受。富裕人家,也有在丧失办毕之后,追补设宴请客、闹洞房等事宜,而再热闹一番的习俗。
    娘家碰上这种情况,认为做新娘是女儿一生的头等大事,不能办得急促、马虎,据此而反对者也有之,但多遭的谴责。不过,娘家的人表示接受者居多。即使开始不悦或不同意,经过亲戚朋友的劝说,最后还是让“鹰婆”把“鸡仔”叼走了。也有新娘“临阵”逃跑的,那是由于从前多早婚女孩年龄小,婚前上婆家机会少,对婆家的人还缺乏感情,一进门就要披麻带孝、守灵、搀扶死人下棺,有一种恐惧感,而逃回了娘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潮州的“走贼日”
“走贼日”也称“鹰婆叼鸡仔”。结婚是大喜的日子,这一天,最忌说不吉祥的话,做不吉祥的事。碰到人家办丧事更是要退避三舍,撞上了就认为是不祥之兆。但有一种婚事,偏偏要与家里的丧事同时举行。原来已经订了亲的男方家里,倘若死了父母、祖父祖母等亲人,结婚的日子就要推迟到对年或三年以后。为了不耽误婚期,体现死者儿孙业已成家、有福气、无后顾之忧,在死人未进山之前,就要把尚未过门的新妇提前娶过来,但不称“新娘”而称作孝妇。娶的时间得在午时之后,由新郎一个人到女方家里接新娘。把嫁妆装进纯盛,上面点上一盏灯,出门时新郎挑春盛在前,新娘不能浓妆艳抹,不能披红挂绿,只能穿便服,悄悄跟在后面。路人看见,都远远避开,时进黄昏,太阳西坠,乌鸦盘顶,不时传来凄厉的几声惨叫,那种情景与喜气洋洋的迎新娘,形成了鲜明对比,委实叫人心酸。这种不事张扬突如其来的迎娶行同做贼,又恰似老鹰叼小鸡,作被称作“走贼日”、“鹰婆叼鸡仔”。新...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潮州的“出花园”
男子到二十岁时,要选择吉日,选择替他加冠的大宾,然后举行加冠礼仪。这就是古代的成年礼。潮州的冠礼至清代时在做官人家中也只是“存其名”,在一般平民百姓中早就废止了。但潮州有一种近似成年礼的礼仪“出花园”,至今还相当流行,不过它不分男女。潮州人认为未成年的孩子一直是生活在花园里的。孩子长到了十五岁,就得择吉日举行“出花园”仪式。这一日,要采来十二样不同的鲜花,浸在水里给孩子沐花水浴,让芬芳洗净身上的孩子气;扎上母亲亲手缝的新腰兜,腰兜里压着十二颗桂圆和两枚“顺治”铜钱;穿上外婆送的新衣服和一双红皮木屐,还让孩子跨出花园,一帆风顺。还要拜床上的神“公婆”。这时要在床中央放上一只浅沿的大笸箩,用米筒盛满米、插上三炷香,前面摆上十二碗甜薯粉圆、十二盅乌豆酒以及红桃(桃形果)、发果(发糕)、三牲(鱼、猪头、三鸟)。男孩子供的三鸟是一只公鸡,象征着朝气勃发,女孩子供是母鸡,祈求将来能生儿育女。拜“公婆”...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潮州的“出花园”
男子到二十岁时,要选择吉日,选择替他加冠的大宾,然后举行加冠礼仪。这就是古代的成年礼。潮州的冠礼至清代时在做官人家中也只是“存其名”,在一般平民百姓中早就废止了。但潮州有一种近似成年礼的礼仪“出花园”,至今还相当流行,不过它不分男女。潮州人认为未成年的孩子一直是生活在花园里的。孩子长到了十五岁,就得择吉日举行“出花园”仪式。这一日,要采来十二样不同的鲜花,浸在水里给孩子沐花水浴,让芬芳洗净身上的孩子气;扎上母亲亲手缝的新腰兜,腰兜里压着十二颗桂圆和两枚“顺治”铜钱;穿上外婆送的新衣服和一双红皮木屐,还让孩子跨出花园,一帆风顺。还要拜床上的神“公婆”。这时要在床中央放上一只浅沿的大笸箩,用米筒盛满米、插上三炷香,前面摆上十二碗甜薯粉圆、十二盅乌豆酒以及红桃(桃形果)、发果(发糕)、三牲(鱼、猪头、三鸟)。男孩子供的三鸟是一只公鸡,象征着朝气勃发,女孩子供是母鸡,祈求将来能生儿育女。拜“公婆”...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潮州的入学礼
在潮州解放前长期流传着新生入学的两种奇特的风俗:一是头一天进学堂的新学童,要手抱一只大红活公鸡去拜孔子,脚穿大红木屐,再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穿鞋;二是这一天的早餐吃菜,必须是一碟豆腐干和一碟名叫“纲鱼仔”的小海鱼,而且要分别放在磨砻的两端砻手上。这预示儿童读书会聪明、将来有出息。这有其来历:朝嘉靖年间,潮州府海阳县东莆都(今潮州市金石镇)山兜村,出了一个状元林大钦。林大钦生性聪颖,自幼天资过人,但家境清贫,七岁那年头一天进学堂时,连一双布鞋也没有,只还趿着一双红皮红身的木屐上路。半路上,看见一个寓诗文搞赌博的汉子,身边带着大公鸡等实物,标写着不少对联的上联,让过路围观的人对下联,声名对得上的,即将公鸡等物赠送,对不上的就要输钱给他。那公鸡旁边的上联是:“公鸡头顶髻”。林大钦见很多人都对不好,白白输了钱,他便对那汉子说:“阿叔,我不赌博,如果对联被我对得着,我不拿你的鸡;要是对不着,也不输钱给...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潮州的入赘婚
男子到女子家为婿,从前称作“入赘”、“招入”,此俗自古有之。虽不能说比比皆是,每村每乡也可列举一二例。入赘有几种情形:或是男方贫穷娶不起媳妇;或是女方家中无男儿;或是女方丈夫去世遗下孤儿寡妇及公婆。一般只要经双方父母和本人同意即可入赘。寡妇再嫁就不一样,事先得向族长陈情,得到应允后方能成亲。入赘礼也颇为繁琐。大体与女方嫁往男家一样,只是订亲、送聘、迎娶的对象是男方,而不是女方。男到女家之后,将来孩子的姓氏,只要婚前双方协商同意,可全部姓女方的姓氏,也可部分姓男方的姓氏,没有乡例规定非姓女方姓氏不可。“后生给人招,食老归返乡。”这是一句俗谚,意思并不是说,被招的男人老时就得归还故里居住,而是指人死之后,家神牌位,不准置于女方家族祠堂的公龛上,只能迁回男方本家族祠堂的公龛。就是人死了遗体也不得停于女方家族的公厅和在那里办丧事。鉴于这种习俗,男方被招之后,因乡民往往另眼看待,遭受歧视,而很难在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