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潮汕信仰习俗—古时婚姻礼俗的基本程序

2018-02-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33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潮汕信仰习俗—古时婚姻礼俗的基本程序,   潮汕旧时的婚姻礼俗有所谓婚娶六礼:即提亲、合婚、定亲、行聘、请期、新迎。但

    潮汕旧时的婚姻礼俗有所谓婚娶六礼:即提亲、合婚、定亲、行聘、请期、新迎。但各县有所不同,但大体上大同小异。通常的程序是:

    一、求婚。一般由媒人说合或亲朋介绍。

    二、合婚。由媒人取女方生辰庚贴送到男方,男方便将议婚男女双方生辰请星家合婚。如经先生推测,双方生辰八字不会“相冲”,便将庚贴陈于“灶神”前,3天内家庭各事如意,便可确认为可结合。如遇不顺心的事,就被认为是“不合”,便将女方的庚贴送回。

    三、开聘。双方合婚相合,便可相亲,”看家风“。旧时农村看家风,除看人家的土地、房屋、谷占三大件外,还注重家中的三缸三钵,即米缸、水缸、厕缸,饭钵、磨钵、拌果钵。看家风若无异议,便可开聘。开聘要有12版红贴,并开列男方聘礼和女方妆奁数目。这12版式分别是“开门贴”、“总贴”、“呈新娘贴”、“呈新家贴”、“呈族长辈贴”、“呈祖父贴”、“呈叔伯贴”、“呈岳亲贴”、“呈姻兄弟巾”、“女回亲家贴”、“伴贴”(二个)。客俗旧时聘礼称“酒水”,什么“酒水”配什么嫁妆。“酒水”高低不等。一等叫“食(木盛)”,二等叫“食些箩”,三等叫“食箩”,四等叫“箩格”,五等叫“鸡公酒”。鸡公酒是最低等的,穷人花不起这个钱,就男方送女方两只公鸡,两斤猪肉,两壶酒,几对鸡蛋;而女方父母给的嫁妆也很少。客属聘金尾数一般要两个“九”的数码,取长长久久的好兆头。聘单红贴由媒人送到女方家后,若女方认可,男方便可送聘定亲。

    四、定新。送聘定亲,也叫“纳采”。男方择吉日把议定的聘金送到女方家,女方交点后回送男方两个糖包并插上石榴花,称为“受聘”。

    据普宁市陈璧初、王史风先生介绍,旧时普宁县洪阳的习俗是,女方受聘后,除回敬男方糖点外,还要送上大吉(潮州柑)四对,谓之吉吉利利;春草两丛,谓之“草头结发”;猪心、猪肺一副,谓之肺腑连心;五样种子;早粟(即夏收的稻谷)、绿豆、酵母饼、龙眼干、油麻,谓之“五子登科”;香蕉若干,谓之招子成行。这种对实物不直称,用一吉利的名字代替,是旧时潮汕民间的习惯,叫“工夫”。这就是潮汕民间的“吉利文化”。

    送聘、受聘后,男女双方分别包糖包分送亲戚朋友,谓之“食甜”。亲朋回礼以贺,送给女方的为布料、花粉等礼物,谓之“添箱”。

    旧时在“纳采”前,男女双方是不能打听对方的姓名的,即使是定婚后,男女双方也不能互致问候,互通信函。所以,在旧社会,除血统婚外,男女双方在揭红布盖头前,是互不相识的,女婿未“上厅”前,也不能到妻家。

    “上厅”,实际就是一种宴请新女婿的礼节。旧时揭阳在女儿出嫁之后,女方父母必须择一吉日良辰,或乘乡里游神赛会演戏热闹等机会,备酒席邀请女婿,女婿必须穿“长衫”。赴宴坐席,叫做“食红桌”。以后女婿方能与岳家正常来往;如岳家有丧事,女婿方能前往奔丧,吃“白事桌”。若新女婿未吃过“红桌”,而遇岳家出了丧事,则必须先办“红桌”,才可吃“白桌”,奔丧。

    五、出嫁。男方择定迎娶日期,用红贴写明,送女方家,叫做“报日”。女子出嫁前要请老年妇女“挽面”。

    “挽面”,就是对脸庞进行美化,是旧时潮汕妇女的一种美容形式。从事挽面的妇女,人们呢称为“挽面婶”。

    “挽面”,现代人称为“修面”,就是拔去或刮去脸部细毛,使脸庞干净光滑,光彩照人。“挽面”与“修面”的主要差别是使用工具不同。修面是用锐利的剃刀刮去面部的细毛,而挽面则是一种原始的方法,它完全不使用金属刀具,而是用坚韧的麻纱,配一碗清水、一块白粉和一支小竹夹子。挽面婶坐于高凳,顾客坐于低凳,两人对面而坐。挽面婶子首先用白粉涂于顾客脸部,把原先准备好的线撑成“8”字形的活套,右手拇指与食指撑着“8”字的一端,左手扯着线的一头,牙齿咬着线的另一端,呈九十度角,形如剪刀。接着,右手一开一俣,口咬着线与左手配合着右手,拉锯似地来回扯动,“刷、刷、刷”,运用其交叉点一开一合的夹力将脸部上的细毛拔掉,也等于按摩、整容,整个过程大鸡需半个多钟头。拘面婶为即将出嫁的姑娘挽面,还须进行挑眉,即用小竹夹子将疏散不规则的眉毛拔去,并小心翼翼地加以整修,让出嫁的姑娘光彩夺人。

    揭阳县旧时姑娘出嫁前一夜睡草铺,其形式如同行弄前的囚犯。黄光启先生称,此俗源于昔年一个狠毒的后母娘。这个后母娘为羞辱前人遗下的女儿,在其出嫁时,将喜事办成送死囚般。不料此女出嫁后,发家致富,子孙昌盛。自此以后,人们便相仿效而相沿成俗。

    六、迎娶。女子出嫁时,男方备结彩花轿一辆,鼓乐以导,亲友备盛服陪新郎至女家迎娶。

    潮俗女子出嫁、男方迎娶的程序是这样的:

    男方结彩花轿到达后,新娘父亲或族老以碗水泼于轿顶说吉祥语:“碗水泼过轿,女儿变做夫人样。”
    濠江区澳头乡女子出嫁时头上插芙蓉花,以示我家女子为“黄花闺女”。迈出家门坎时,女子母亲拿一个“湖”压在出嫁女儿的头上,并往“湖”的上面洒米泔水。

    新娘登上花轿前,要先和父母叩揖辞别,并呜呜啜泣,表示对养育自己长大成人的父母依依惜别之情,也留点眼泪给母家做“家伙”(家财),古时谓之“韵兴”。

    伴娘及同寅姐妹伴新娘进轿并随同前往。

    新娘到家后,新郎、新娘先拜祖先,后拜父母及叔伯上辈,然后夫妻互拜,鞭炮鼓乐声喧,礼成后,新娘入洞房。

    中午,新郎家宴亲朋,新郎、新娘共进午餐,夫妻交杯换盏,谓之“合卺酒”。

    午宴结束后,由新娘向家族中的上辈、亲属及姻亲、来宾,由外到内,从长辈到晚辈,依次敬茶。敬茶时,对长辈要跪敬,被敬者要双手扶起新娘并饮茶双杯,赠新娘红包或金银首饰,谓之“赏面钱”。

    七、闹新房。婚礼当晚,亲戚、朋友看新娘,闹新房,做“四句”。最后,由“青娘母”(煤婆)牵被角,说一番吉利的话,如有的“青娘母”唱道:

    头角被角绣牡丹,夫妻相敬心相和。有告有量(潮语音:娘)人钦敬,孝敬大家(潮语意为:家婆)共大倌(家翁)。

    再牵被角绣芝兰,夫妻相敬心相同。有钱有银耕作得,女来纺纱男种田。

    说罢工,夫妻双双上床,婚礼就算结束了。

    潮汕旧时婚姻还有一个“头返厝”的风俗。姑娘出嫁后,第一次回娘家叫“头返厝”。濠江区澳头乡女子头返厝时,头上要插石榴花。头返厝一般不过夜,二返厝住一两天,三返厝住12天至1个月,但住的天数一般要双数。现在,民间也还保留“返厝”的风俗,但一般都在女子出嫁若干天后返厝。头返厝到达娘家后,又出来转两转,就算二返厝、三返厝了,行一个程式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潮汕信仰习俗―古时婚姻礼俗的基本程序
潮汕旧时的婚姻礼俗有所谓婚娶六礼:即提亲、合婚、定亲、行聘、请期、新迎。但各县有所不同,但大体上大同小异。通常的程序是:一、求婚。一般由媒人说合或亲朋介绍。二、合婚。由媒人取女方生辰庚贴送到男方,男方便将议婚男女双方生辰请星家合婚。如经先生推测,双方生辰八字不会“相冲”,便将庚贴陈于“灶神”前,3天内家庭各事如意,便可确认为可结合。如遇不顺心的事,就被认为是“不合”,便将女方的庚贴送回。三、开聘。双方合婚相合,便可相亲,”看家风“。旧时农村看家风,除看人家的土地、房屋、谷占三大件外,还注重家中的三缸三钵,即米缸、水缸、厕缸,饭钵、磨钵、拌果钵。看家风若无异议,便可开聘。开聘要有12版红贴,并开列男方聘礼和女方妆奁数目。这12版式分别是“开门贴”、“总贴”、“呈新娘贴”、“呈新家贴”、“呈族长辈贴”、“呈祖父贴”、“呈叔伯贴”、“呈岳亲贴”、“呈姻兄弟巾”、“女回亲家贴”、“伴贴”(二个)。...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古时婚姻礼俗的基本程式
潮汕旧时的婚姻礼俗,各县有所不同,但大体上大同小异。通常的程序是:一、求婚。一般由媒人说合或亲朋介绍。二、合婚。由媒人取女方生辰庚贴送到男方,男方便将议婚男女双方生辰请星家合婚。如经先生推测,双方生辰八字不会“相冲”,便将庚贴陈于“灶神”前,三天内家庭各事如意,便可确认为可结合。如遇不顺心的事,就被认为是“不合”,便将女方的庚贴送回。三、开聘。双方合婚相合,便可相亲,“看家风”,若无异议,便可开聘。开聘要在12版红帖上开列男方聘礼和女方妆奁数目。客俗旧时聘礼称“洒水”,什么“酒水”配什么嫁妆。“酒水”高低不等。一等叫“食楹”,二等叫“食些箩”,三等叫“食箩”,四等叫“箩格”,五等叫“鸡公酒”。鸡公酒是最低等的,穷人花不起这个钱,就由男方送女方两只公鸡,两斤猪肉,两壶酒,几对鸡蛋;而女方父母给的嫁妆也很少。客属聘金的尾数一般要两个“九”的数码,取长长久久的好兆头。聘单红贴由媒人送到女方家后,...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潮汕婚姻礼俗
随着时代的发展,潮汕人的婚礼已越来越富于时代气息了,不少青年男女早已摆脱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习俗。然而,传统婚礼还存在,特别是在偏僻地区。一、定亲蔡泽民的《潮州风情录》,对潮州婚礼程式做了较为详细的记录,兹转录如下:提亲,亦称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亲,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绍女方情况,男方认可再到女方提亲。合婚,这里有两个环节,双方提亲认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写成庚贴送交男方。三天内若男方家里没有发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锅等,这叫做“三日好”。有这个好兆头,男方才答应互换庚帖。换了庚帖再各自请人占卜合婚,确认男女双方是相生还是相克;如果相克,婚事只好告吹。定亲,合婚之后,就进入了定亲阶段,即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礼物通常是一对金耳环或一枚金戒指,也有送金项链的,还有白糖、面条,这是表示订婚的信物。女方在定亲礼时,要给亲朋邻里分送糖果饼食,告知亲...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潮汕婚姻礼俗
随着时代的发展,潮汕人的婚礼已越来越富于时代气息了,不少青年男女早已摆脱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习俗。然而,传统婚礼还存在,特别是在偏僻地区。一、定亲蔡泽民的《潮州风情录》,对潮州婚礼程式做了较为详细的记录,兹转录如下:提亲,亦称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亲,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绍女方情况,男方认可再到女方提亲。合婚,这里有两个环节,双方提亲认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写成庚贴送交男方。三天内若男方家里没有发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锅等,这叫做“三日好”。有这个好兆头,男方才答应互换庚帖。换了庚帖再各自请人占卜合婚,确认男女双方是相生还是相克;如果相克,婚事只好告吹。定亲,合婚之后,就进入了定亲阶段,即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礼物通常是一对金耳环或一枚金戒指,也有送金项链的,还有白糖、面条,这是表示订婚的信物。女方在定亲礼时,要给亲朋邻里分送糖果饼食,告知亲...
· 潮汕文化—潮汕信仰习俗—古时婚俗的糟粕
潮汕婚姻旧俗的共同特点是,父权、夫权、族权等封建思想作对。子女是父母生的,父母可以决定子女的一切,包括终身大事,说一不二。“儿女我所出也,终身大事,我皆握其权者也。我意如此,彼又何敢不从”。《礼记》曰:“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须夫妇之礼焉,终身不衰。”就是说,孝道高于一切,一切以父母的好恶为标准,只要父母合意,可以“掠夺子女毕生之幸福,以偿其父母之欲望。”由此而出现了儿女不参与婚事,父母堂上议婚,儿女必须回避等怪现象。旧婚俗使广大妇女处于层层被压迫的地位,受尽了痛苦的煎熬。潮州歌谣《共君坐床头》,道出了潮汕旧女子在母家受尽兄嫂虐待的辛酸:共君坐床头,共君细说目汁流。在家受尽兄嫂苦,受尽柴烧熨我头。共君坐床头,共君细说垂垂啼。在家受尽兄嫂苦,受尽柴烧共铁钳。“在家从父,出嫁林夫”,是封建社会套在广大妇女身上的枷锁。丈夫外出,妻子也要老老实实守在家里理家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