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潮汕风情—红头船

2018-02-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6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潮汕风情—红头船,清代潮州与南洋的航运,是从中暹大米贸易开始的。而早期的大米贸易,都是暹罗船运

  清代潮州与南洋的航运,是从中暹大米贸易开始的。而早期的大米贸易,都是暹罗船运载。这些船只,大部分由旅暹潮籍化侨经营,船员几乎全是中国人。乾隆年间,准许商民前往暹罗采购大米。潮州很快发展一支远洋帆船队。俗称“红头船”(船头油刷朱红色)。
  潮州远洋红头船,大都是在暹罗建造的。清代初期。对造船出海限制很严,手续非常麻烦,迁延时日。而且国内造船价格远比暹罗高。当时潮州人在暹罗造船方便条件较多。且是柚木骨架,柚木船板。这类木材,潮州地方不出产,在我国也少有。
  红头船最初是以申请运入大米而营运的,但是这项生意,“获利甚微”,因此,洋船主们就改运那些有利可图的货物:从南洋运回来的有象犀、珠宝等奇珍异物,犀角、肉桂等贵重药材,暹绸、胡椒香料、番藤等物产,只象征性地运载点大米以备查询。南洋的高级木料,如柚木、桑枝、铁梨木等,也作为“压再物”而运进来。由潮州运往南洋的潮产有陶瓷品、潮绣、雕刻、蒜头、麻皮、菜籽等。还有从北方转来的人参、鹿茸、兽皮、丝绸等。这些货物,在南洋各地很受欢迎,获利很厚。几年间,船业就蓬勃发展起来了。
  红头般除了由富商巨贾独资拥有外,也有合资经营的,由一人牵头,招人合股,集资造船,船首不支薪水。仅在全船贸易收入中抽佣金百分之三十左右。其他人员待遇按职别而定。基本上是资本和劳务的合营。经营洋船获利很厚。红头船的出航,是结们而行的,这是因当时闽粤沿海常有海盗活动。

     1971年至1972年,在樟林港遗址附近的南洲和和洲河床,先后出土两艘双桅红头船。其中一艘长39米,5层。另一艘残长为28米,船舷旁刻有“广东省潮洲府领口双桅一百四十五号蔡万利商船”。据考证,这两艘船系清代樟林古港远航船只。
  1980年4月5日和26日,新加坡邮政厅发生了一套“早期船只历史”的普通邮票,其中有一枚面值1分的图案是“广东省红头船”。泰国澄海樟(林)东(陇)区联谊会将红头船作为会徽的图案。为了纪念红头船在中泰两国友好关系史上不朽的历史功勋,曼谷王朝拉玛三世制作了1台红砂船模型存放在岩尼瓦。红头船给当地百姓造福不浅,故有民谣:“泮船到,猪母生,鸟仔豆,缠上棚。洋船沉。猪母眩,鸟仔豆,生枯蝇。”这首民谣反映了红头船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道出了樟林先辈对海运事业的希望。
  红头船——华侨同祖国联系的纽带,也曾经是中国同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桥梁。樟林——红头船的故乡,这个响亮的名字,将永远在南洋各国和广大华侨心头回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潮汕风情―红头船
清代潮州与南洋的航运,是从中暹大米贸易开始的。而早期的大米贸易,都是暹罗船运载。这些船只,大部分由旅暹潮籍化侨经营,船员几乎全是中国人。乾隆年间,准许商民前往暹罗采购大米。潮州很快发展一支远洋帆船队。俗称“红头船”(船头油刷朱红色)。潮州远洋红头船,大都是在暹罗建造的。清代初期。对造船出海限制很严,手续非常麻烦,迁延时日。而且国内造船价格远比暹罗高。当时潮州人在暹罗造船方便条件较多。且是柚木骨架,柚木船板。这类木材,潮州地方不出产,在我国也少有。红头船最初是以申请运入大米而营运的,但是这项生意,“获利甚微”,因此,洋船主们就改运那些有利可图的货物:从南洋运回来的有象犀、珠宝等奇珍异物,犀角、肉桂等贵重药材,暹绸、胡椒香料、番藤等物产,只象征性地运载点大米以备查询。南洋的高级木料,如柚木、桑枝、铁梨木等,也作为“压再物”而运进来。由潮州运往南洋的潮产有陶瓷品、潮绣、雕刻、蒜头、麻皮、菜籽等。...
· 潮汕文化—姓氏趣谈—红头商船谭半港
谭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据宋人编辑的《百家姓》称:“谭,弘农”。明指谭姓起源于汉、唐年间的陕西弘农郡,即今天陕东豫北、晋南交界处的华阴县东南一带。地处黄河西岸的弘农古郡,农业生产发达。早在隋代(581—618年)年间,隋朝廷王室在弘农郡设官仓(即国家粮仓),称“广通仓”,负担贮存、转运供给京城用的食粮,贮存粟米、粮食以千万石计。隋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了隋王朝,出身关陇军事贵族的李渊建立了唐王朝,统一全国。当时,王室最高统治阶层大部分出身于关中地区,始有谭姓进入政治领域。北方谭姓的南迁,始自唐代末年。黄巢的农民起义爆发后,大批北方仕民为避战乱,迁居岭南,始有谭姓入粤。北方谭姓进入广东,定居珠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一带,或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或从事商业、贸易业,或从事贩运。南宋末年宋室小朝廷臣民避乱南渡,元末明初朱元璋和陈土诚等为争夺政权发生混战,都有北方谭姓入粤,并逐渐向粤东迁徙,定居在沿海...
· 潮汕文化―姓氏趣谈―红头商船谭半港
谭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据宋人编辑的《百家姓》称:“谭,弘农”。明指谭姓起源于汉、唐年间的陕西弘农郡,即今天陕东豫北、晋南交界处的华阴县东南一带。地处黄河西岸的弘农古郡,农业生产发达。早在隋代(581―618年)年间,隋朝廷王室在弘农郡设官仓(即国家粮仓),称“广通仓”,负担贮存、转运供给京城用的食粮,贮存粟米、粮食以千万石计。隋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了隋王朝,出身关陇军事贵族的李渊建立了唐王朝,统一全国。当时,王室最高统治阶层大部分出身于关中地区,始有谭姓进入政治领域。北方谭姓的南迁,始自唐代末年。黄巢的农民起义爆发后,大批北方仕民为避战乱,迁居岭南,始有谭姓入粤。北方谭姓进入广东,定居珠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一带,或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或从事商业、贸易业,或从事贩运。南宋末年宋室小朝廷臣民避乱南渡,元末明初朱元璋和陈土诚等为争夺政权发生混战,都有北方谭姓入粤,并逐渐向粤东迁徙,定居在沿海...
· 潮汕文化―潮汕风情―潮汕糜
中国人食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千二百多年前的五帝时代。《周书》已有“黄帝蒸谷为饭,烹谷为粥”的记载。《说文解字》也有“黄帝初教作糜”之说。关于粥食,历代典籍医书记叙甚多,比较著名的专著,就有20多部。《礼记》中有“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的记载。清人《老老恒言》载有粥方百种。《戒庵老人漫笔》记有“神仙粥方”,用于治疗流行冒,屡试不爽。《普济方》说:“米虽一物,造粥多般……治粥为身命之源,饮膳可代药之半”。清光绪年间,黄云鸽编写的《粥谱》粥的品种多达247个。近年问世的《美食米粥百例经典》收集流行的粥品也有240种。食粥之风,源远流长,历久不衰,地域宽广,蔚为大观。关于食粥的故事,古籍也多有记述。有人以食粥为乐,有人以食粥为苦。清郑板桥在给其弟的信中就活灵活现地陈述食粥之乐:“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然而,更多的寒士,广大的贫...
· 潮汕文化—潮汕风情—潮汕糜
中国人食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千二百多年前的五帝时代。《周书》已有“黄帝蒸谷为饭,烹谷为粥”的记载。《说文解字》也有“黄帝初教作糜”之说。关于粥食,历代典籍医书记叙甚多,比较著名的专著,就有20多部。《礼记》中有“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的记载。清人《老老恒言》载有粥方百种。《戒庵老人漫笔》记有“神仙粥方”,用于治疗流行冒,屡试不爽。《普济方》说:“米虽一物,造粥多般……治粥为身命之源,饮膳可代药之半”。清光绪年间,黄云鸽编写的《粥谱》粥的品种多达247个。近年问世的《美食米粥百例经典》收集流行的粥品也有240种。食粥之风,源远流长,历久不衰,地域宽广,蔚为大观。关于食粥的故事,古籍也多有记述。有人以食粥为乐,有人以食粥为苦。清郑板桥在给其弟的信中就活灵活现地陈述食粥之乐:“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然而,更多的寒士,广大的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