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潮汕风情—潮学开端及未来展望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于1991年正式成立,现届10周年,潮学研究创始的契机,由于客家学建立所促成。潮汕地区,潮、客基本并存,虽然因为语言区别引起生活习惯上的差异而划分,各自成长,殊途发展其所长,其实各县仍然潮客杂处。去岁在福建龙岩召开一次规模最大的世界性会议,众所共悉。今岁北京潮人大会,潮客虽是不同的族群,共同为国家博聚力的基本分子,潮客研究虽然分开,各自开拓,但保持一向互相依存、互相砥砺、提携,在许多研究领域上应该采取互补的态度并肩发展。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十年来的辉煌成绩,人们已有口皆碑,但还有一些要争取、抢救的急切工作,像樟林古港的景观摄影、说明、编著成为专书,其价值不在徽州等地之下,不要游移因循不前,过一些时候环境变迁,宝贵仅存的遗迹,归于澌减,岂不可惜!如饶平城内的古建筑、南澳及柘林的明代海防遗物与南明碑刻都应编写成为引人入胜的报告,对于目前尚存的文化遗产,做出有意义的整理工作。...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于1991年正式成立,现届10周年,潮学研究创始的契机,由于客家学建立所促成。潮汕地区,潮、客基本并存,虽然因为语言区别引起生活习惯上的差异而划分,各自成长,殊途发展其所长,其实各县仍然潮客杂处。
去岁在福建龙岩召开一次规模最大的世界性会议,众所共悉。今岁北京潮人大会,潮客虽是不同的族群,共同为国家博聚力的基本分子,潮客研究虽然分开,各自开拓,但保持一向互相依存、互相砥砺、提携,在许多研究领域上应该采取互补的态度并肩发展。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十年来的辉煌成绩,人们已有口皆碑,但还有一些要争取、抢救的急切工作,像樟林古港的景观摄影、说明、编著成为专书,其价值不在徽州等地之下,不要游移因循不前,过一些时候环境变迁,宝贵仅存的遗迹,归于澌减,岂不可惜!如饶平城内的古建筑、南澳及柘林的明代海防遗物与南明碑刻都应编写成为引人入胜的报告,对于目前尚存的文化遗产,做出有意义的整理工作。 历史是一条长河,地方史是国史的基础。潮学的研究工作,经过十年来大家的默默耕耘,已培养出一支庞大的队伍,一股雄壮的潜力。
海外的潮人总数与潮汕当地的人数,约略相等,如果两处人力能够结合为一体,以新血液、新步伐灌注入潮汕传统文化之内,将产生一股不可轻视的新的原创力,茁长滋大,为二十一世纪作出重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潮汕风情―潮学开端及未来展望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于1991年正式成立,现届10周年,潮学研究创始的契机,由于客家学建立所促成。潮汕地区,潮、客基本并存,虽然因为语言区别引起生活习惯上的差异而划分,各自成长,殊途发展其所长,其实各县仍然潮客杂处。去岁在福建龙岩召开一次规模最大的世界性会议,众所共悉。今岁北京潮人大会,潮客虽是不同的族群,共同为国家博聚力的基本分子,潮客研究虽然分开,各自开拓,但保持一向互相依存、互相砥砺、提携,在许多研究领域上应该采取互补的态度并肩发展。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十年来的辉煌成绩,人们已有口皆碑,但还有一些要争取、抢救的急切工作,像樟林古港的景观摄影、说明、编著成为专书,其价值不在徽州等地之下,不要游移因循不前,过一些时候环境变迁,宝贵仅存的遗迹,归于澌减,岂不可惜!如饶平城内的古建筑、南澳及柘林的明代海防遗物与南明碑刻都应编写成为引人入胜的报告,对于目前尚存的文化遗产,做出有意义的整理工作。...
· 潮汕文化―潮汕风情―潮汕糜
中国人食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千二百多年前的五帝时代。《周书》已有“黄帝蒸谷为饭,烹谷为粥”的记载。《说文解字》也有“黄帝初教作糜”之说。关于粥食,历代典籍医书记叙甚多,比较著名的专著,就有20多部。《礼记》中有“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的记载。清人《老老恒言》载有粥方百种。《戒庵老人漫笔》记有“神仙粥方”,用于治疗流行冒,屡试不爽。《普济方》说:“米虽一物,造粥多般……治粥为身命之源,饮膳可代药之半”。清光绪年间,黄云鸽编写的《粥谱》粥的品种多达247个。近年问世的《美食米粥百例经典》收集流行的粥品也有240种。食粥之风,源远流长,历久不衰,地域宽广,蔚为大观。关于食粥的故事,古籍也多有记述。有人以食粥为乐,有人以食粥为苦。清郑板桥在给其弟的信中就活灵活现地陈述食粥之乐:“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然而,更多的寒士,广大的贫...
· 潮汕文化—潮汕风情—潮汕糜
中国人食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千二百多年前的五帝时代。《周书》已有“黄帝蒸谷为饭,烹谷为粥”的记载。《说文解字》也有“黄帝初教作糜”之说。关于粥食,历代典籍医书记叙甚多,比较著名的专著,就有20多部。《礼记》中有“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的记载。清人《老老恒言》载有粥方百种。《戒庵老人漫笔》记有“神仙粥方”,用于治疗流行冒,屡试不爽。《普济方》说:“米虽一物,造粥多般……治粥为身命之源,饮膳可代药之半”。清光绪年间,黄云鸽编写的《粥谱》粥的品种多达247个。近年问世的《美食米粥百例经典》收集流行的粥品也有240种。食粥之风,源远流长,历久不衰,地域宽广,蔚为大观。关于食粥的故事,古籍也多有记述。有人以食粥为乐,有人以食粥为苦。清郑板桥在给其弟的信中就活灵活现地陈述食粥之乐:“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然而,更多的寒士,广大的贫...
· 潮汕文化―潮汕风情―潮汕木屐
木屐,通称木底鞋,是我国一种民俗用品,北方人叫“嘎拉板”,古时称“屉”,广东叫屐。本世纪中叶以前,人喜用之。尤其在潮汕地区,着木屐是潮汕人的传统风俗,木屐成为必备的日用品。《急就篇》颜师古注:“屐者,以木为之,而施两齿,可以践泥。”屐中可以践泥的齿是为了走路轻便及雨天防湿防滑的作用。木屐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流行于齐鲁一带。春秋时晋文公为报答患难割股肉为之充饥的介之推,但他拒不受封而隐于山中,文公以火烧山想逼之出仕,介之推抱树焚死,文公甚为哀痛便以该树制成木屐穿之以作纪念,这就是“足下”一词的典故。“足下”一词也是对人的尊称。据史书记载:空子周游列国到达蔡国时,蔡国国君怕楚礼聘孔子对己不利,便把孔子起来。一天孔子的一双大木屐不见了(长一尺四寸),迨至西晋时被作为国宝珍藏在武库里。春秋晚期木屐从齐鲁传入江浙一带。吴王夫差得到越国进献的美女西施,命人造了一条“响屐廊”,即在雕梁画栋的长廊之下挖...
· 潮汕文化―潮汕风情―话说潮汕
话说潮州“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自成一格。潮州最早的建制,始于东晋咸和六年,也就是公元331年,距现在是1669年。刚开始的时候叫东官郡,不久又改为义安郡。义安郡这个名称一共使用了260年。现在,原来潮州府大门口直冲的一条马路,还叫着义安路,就是为了纪念这一个称谓的。到了公元591年,也就是隋朝的开皇十一年,义安郡改称为潮州。后人也有诗句:“潮之州,大海在其南”。潮州,取义就是潮水往复之意。潮州名称的正式出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以后1400多年来,基本都是沿用这个名称。潮州这个名称虽然基本固定下来了,但是历史上关于潮州的称谓,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唐朝的时候,潮州曾一度改为潮阳郡,这段时间一共有16年,后又恢复为潮州。元朝的时候,潮州称为潮州路,明清时期,潮州称为潮州府。到了清末民初,潮州的概念已经基本定型,海内外潮州人共有的潮州,也基本上定型在这个基础上。这时潮州的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