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出花园

2018-02-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10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出花园,潮汕地区一种特有的成人礼俗。有15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旧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

潮汕地区一种特有的成人礼俗。有15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旧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其仪式是将三牲果品合凑成四件或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俗称“胶掠”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由出花园的孩子跪拜,拜毕,以后就不再拜了。出花园的孩子要穿红皮屐,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的习俗。

出花园习俗,潮汕各地也略有不同。有些地方只给男孩子出花园,没女孩子的份;有些地方要先求神问卜,获知没有“忌讳”“冲撞”,才能举行仪式。 澄海县风俗与潮安县大体相同:要用12样鲜花泡水给出花园者沐浴;要换新衣,穿红皮屐,围新肚兜;当日要躲在房子里。除拜公婆神,还要拜花公花妈。男出花园者,祭品中要有一只公鸡,女者用母鸡,要请亲族吃酒菜。。 饶平县用榕树枝、竹枝、石榴花。桃树枝、状元竹、青草各一对合12样泡水给出花园者沐浴。该县黄冈镇十五岁男女,凡经算命先生卜卦而不给出花园者,仅举行简单仪式,给孩子穿新衣,另买一只猪肚子煮熟让孩子躲在门后吃,俗称“换肠肚”,然后拜别公婆神,将香炉丢弃。 揭西、普宁、惠来的出花园者,当天要吃炒猪肠猪肚,并邀请小朋友于地下围着“胶掠(竹箕)”同时进食,祝贺出花园者“换上成人肠肚”,与童年告别。揭西县出花园者之家要给亲友赠送酵粿、鸡鸭,亲友回敬布匹。当地客家的成人礼在21岁时举行,称过21岁生日,不叫加冠礼也不叫出花园。海陆丰地区也有出花园风俗。 潮汕有句俗语“十五成丁,十六成人。当代中国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于1983年在广东省民俗学会成立大会上讲话时,提到潮汕的出花园是一种特殊的成人礼。

出花园(之二)

出花园是潮汕人为孩子告别童年而举行的一种成人礼。

不论男或女,到了15岁(虚岁)这一年,孩子的父母和外公外婆就要筹办孩子出花园。出花园一般是在每年的农历三、五、七月尤以七月初七为多。

出花园这一天孩子要穿外公婆新缝的新衣,脚着外公婆新送的红木屐,要显得潇洒成熟。清早,孩子的父母便把先准备好的猪内脏,包括猪肠、肚、肝、肾、心,煮熟成汤,并下点糖,让孩子吃下。其寓意就是15岁了,人必须更新内脏,抛弃肮脏的东西。接着是拜“公婆母”,这是最后一次拜公婆母。中午,备办丰盛的午餐,有肉、三鸟蛋,共十二道菜。青菜以厚合、青蒜等为主,其意是吃了厚合,出花园后处处“六合”;青蒜,长大后能算会除,聪敏伶俐;芹,是终身勤劳。出花园者的座位也是有讲究的,这一天,他(她)用餐坐上正位,鸡头朝着他(她),别人不可动,由出花园者自吃,鸡头便成了出花园者的专利。其意是长大后能出人头地。兴旺发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出花园
潮汕地区一种特有的成人礼俗。有15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旧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其仪式是将三牲果品合凑成四件或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俗称“胶掠”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由出花园的孩子跪拜,拜毕,以后就不再拜了。出花园的孩子要穿红皮屐,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的习俗。出花园习俗,潮汕各地也略有不同。有些地方只给男孩子出花园,没女孩子的份;有些地方要先求神问卜,获知没有“忌讳”“冲撞”,才能举行仪式。澄海县风俗与潮安县大体相同:要用12样鲜花泡水给出花园者沐浴;要换新衣,穿红皮屐,围新肚兜;当日要躲在房子里。除拜公婆神,还要拜花公花妈。男出花园者,祭品中要有一只公鸡,女者用母鸡,要请亲族吃酒菜。。饶平县用榕树枝、竹枝、石榴花。桃树枝、状元竹、青草各一对合12样泡水给...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出花园
潮汕地区一种特有的成人礼俗。有15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旧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其仪式是将三牲果晶合凑成四件或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俗称“胶掠”(晾晒用的竹箕)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由出花园的孩子跪拜,拜毕,以后就不再拜了。出花园的孩子要穿红皮屐、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的习俗,传说来源于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传说林大钦少时读书,买不起红鞋,便穿红皮屐。一天,他放学回家,见有老者抱着一只公鸡蹲在地上,旁边还有一对红联纸,一张没有字,一张写着“雄鸡头上髻。”者要求路过者应对,对得上可得这只公鸡,对不上者仅赔他一页对联纸。林大钦站了一阵,对曰:“牝羊颔下须。”对得好,老者将公鸡送他。回到家里,他父亲将公鸡宰了,烫熟后砍了个鸡头奖励大钦,以示独占鳌...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出花园
潮汕地区一种特有的成人礼俗。有15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旧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其仪式是将三牲果晶合凑成四件或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俗称“胶掠”(晾晒用的竹箕)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由出花园的孩子跪拜,拜毕,以后就不再拜了。出花园的孩子要穿红皮屐、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的习俗,传说来源于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传说林大钦少时读书,买不起红鞋,便穿红皮屐。一天,他放学回家,见有老者抱着一只公鸡蹲在地上,旁边还有一对红联纸,一张没有字,一张写着“雄鸡头上髻。”者要求路过者应对,对得上可得这只公鸡,对不上者仅赔他一页对联纸。林大钦站了一阵,对曰:“牝羊颔下须。”对得好,老者将公鸡送他。回到家里,他父亲将公鸡宰了,烫熟后砍了个鸡头奖励大钦,以示独占鳌...
·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讲古
建国前,本地闲间有饮茶讲古习惯。讲古,在缺少文娱活动的年代里,是人们陶冶精神、增进知识的一种形式。有业余的消遣的,也有以讲古换取口食的。业余讲古,就是晚上厝边邻里老人小孩走近闲间,听听有历史知识的老人讲述古代英雄人物,或长篇历史故事,也有讲“咸古”的,就是世上的奸夫的乱伦事,这是一种消遣类型的讲古形式。也有一些落魄文人为了生活,以讲古换取口食或少许钱米来维持半饥不饱的生活。他们学识较多,见多识广,而且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他们用滑稽的语言,多变的腔调,花诙动作讲述长篇小说《三侠五义》、《薛仁贵全传》、《杨家将全传》、《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等情节离奇有趣的故事、人物。或是《八美图》、《唐伯虎点秋香》、《梵宫春色》等的佳人才子故事,让听者津津有味。他们以多少炷香来计算时间,在讲演前先与闲间主人商定每炷香烧完多少米钱,再由主人向听者收取还给讲古者。
·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冬至
冬至是华夏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之一。冬至在哪一天,每年不一样。潮汕民间有“冬至不离十一月”的民谚,指的则是阴历。而阳历日期则非常准确,多数年份是在12月22日,但也有在12月21日或23日。今岁冬至为12月21日11时18分,古人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潮人先贤从生活实践中得知,冬至日,“日南极,影极长”。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潮汕地处北半球,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长夜漫漫的一天,因此,民谚有“冬节夜最长,难得到天光”。还有“冬节夜,����长,糯米丸未食天唔光”的民谣。“冬节丸,一食就过年”。俗谓“添岁”或“小过年”的别称。冬至这一天的天气与整个隆冬天气及农事活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农谚有“冬至无雨一冬晴”之语。潮汕冬至的农谚及保健谚语富含民俗风情与气象内容:“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冬在头,卖被去买牛;冬在尾,卖牛去买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