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潮汕掌故—半块龙银画半只鹌鹑

2018-02-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16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潮汕掌故—半块龙银画半只鹌鹑,澄海上窖有位画家高振之,画的鹌鹑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素有“鹌鹑王”之誉。他一生

  澄海上窖有位画家高振之,画的鹌鹑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素有“鹌鹑王”之誉。他一生留下许多宝贵的丹青墨宝,不少被选人国内外博物馆珍藏。
  高氏是清末秀才,生性澹泊,擅于丹青。他不仅画活鹌鹑鸟,而且练出一手古朴道劲的行书字。其画卷一向书画双佳,相得益彰。
  高氏平生酷爱花鸟虫鱼,尤爱那翠羽花翎、矫捷好斗的鹌鹑鸟。为此,他饲养了许多笼鹌鹑,天天和鸟儿厮磨在一起,日日挥毫为鸟儿“造像”,他苦心揣摩,刻意求工。日久,在他笔下,一只只腾跃跳架、争春勇斗的鹌鹑,便活灵活现于纸上。因此,求画者日益增多。但他虽出身书香门第,却不畏权贵。对求画者,若权贵豪绅,每求画鹌鹑一只,铁定润金龙银(即银圆)一个,而对平民求画的,则慷慨赠与。
  有一次,隔村的村长为要巴结顶头上司,便来求画,但此人凡事总想占便宜。他央求高氏画鸟三只,却只送龙银二个半。村长把画取回,展开一观,只见画的是二只半鸟,一时不禁脸上黯然失色。须臾又铺开画卷,不情愿重新细看,不禁拍案叫绝。原来,画卷上,山涧边萋萋的芦苇上空,两只鹌鹑翱翔盘旋着,英姿矫健,而另一只则将后半身隐藏于芦苇丛中,探头探脑,呼之欲出,简直妙不可言,村长欢喜若狂。
  从此高氏振之半个龙银画半只鹌鹑的故事不胜而走,成了民间美谈,也演绎成了一句口头掸,凡是等值的代价,都说是高振之“画半只鹌鹞(舅龟)半个龙银”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潮汕掌故―半块龙银画半只鹌鹑
澄海上窖有位画家高振之,画的鹌鹑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素有“鹌鹑王”之誉。他一生留下许多宝贵的丹青墨宝,不少被选人国内外博物馆珍藏。高氏是清末秀才,生性澹泊,擅于丹青。他不仅画活鹌鹑鸟,而且练出一手古朴道劲的行书字。其画卷一向书画双佳,相得益彰。高氏平生酷爱花鸟虫鱼,尤爱那翠羽花翎、矫捷好斗的鹌鹑鸟。为此,他饲养了许多笼鹌鹑,天天和鸟儿厮磨在一起,日日挥毫为鸟儿“造像”,他苦心揣摩,刻意求工。日久,在他笔下,一只只腾跃跳架、争春勇斗的鹌鹑,便活灵活现于纸上。因此,求画者日益增多。但他虽出身书香门第,却不畏权贵。对求画者,若权贵豪绅,每求画鹌鹑一只,铁定润金龙银(即银圆)一个,而对平民求画的,则慷慨赠与。有一次,隔村的村长为要巴结顶头上司,便来求画,但此人凡事总想占便宜。他央求高氏画鸟三只,却只送龙银二个半。村长把画取回,展开一观,只见画的是二只半鸟,一时不禁脸上黯然失色。须臾又铺开画卷,不情...
· 潮汕文化—潮汕掌故—三只半雏鸡
潮阳仙城乡人赵凤,四十年代岭南颇具知名度国画家,擅长水墨雏鸡。曾任教于元都中学,那时当地有一劣绅,自诩风雅,喜收集书画名幅,巧取豪夺,却又一毛不拔。有一次,劣绅遣一仆人呈书赵凤,求索一幅水墨雏鸡。画家也已早闻其“大名”,深知他的为人,因存心想整他一顿,乃令仆人口传曰:“我个雏鸡一幅只能画四只.每只二块白银,分文不减。”那劣绅对赵凤颇有崇拜之心,因此只得破天荒第一次忍痛,把钱如数交给了仆人,教他登门索画。谁料这仆人半途起了盗心,偷匿了一块银元。而后,告于赵画家曰,主人求减一元。赵凤也不言语,欣然铺纸作画,一挥而就,三只雏鸡已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又略思片刻,继而画了一刚破蛋欲出的雏鸡,意欲惩劣绅之悭吝。岂料寥寥几笔,那只半出壳的雏鸡,神态幼稚可爱,尤胜先画之三鸡,劣绅喜不自胜,将其挂于中堂,观者无不拍手叫绝。于是,赵凤别出心裁画了三只半雏鸡而便宜了劣绅之事,便成了画坛佳话。
· 潮汕文化—潮汕掌故—勿乞人画落灯橱
潮汕地区流传的民俗样式中,有不少是劝人行善积德以及对不良现象进行批评教育的。这种民俗样式生动有趣,寓教于乐。潮汕俗语“勿乞(给)人画落灯橱”就是从这种民俗演绎出来的一句俗语,意思是告诫人们不要做坏事,否则,难免要被人家抖出来公诸于众。灯橱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灯式,它的形状像是横置的长橱,长约1.3米,高约0.4米,用方形小木条制作成一个立体长方形木架,底部和顶部各安上一块薄木板,顶上的薄木板挖三个圆孔,用来通风透气。木板的前后两面,再用木条分为三格,用白竹纸蒙上,白竹纸上描绘各种各样的彩图,然后用三盏玻璃灯放置在木架子里面,灯光映照在画面上,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引得行人驻足观看。灯橱上的画面内容和描绘的手法,有规范画法和漫画画法两种。规范画法以工笔淡彩为主,内容多以章回小说、潮剧故事、山水、人物为主。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芦林会》、《柴房会》、一个灯橱,前三幅后三幅描绘一个故事,就好像...
· 潮汕文化―潮汕掌故―勿乞人画落灯橱
潮汕地区流传的民俗样式中,有不少是劝人行善积德以及对不良现象进行批评教育的。这种民俗样式生动有趣,寓教于乐。潮汕俗语“勿乞(给)人画落灯橱”就是从这种民俗演绎出来的一句俗语,意思是告诫人们不要做坏事,否则,难免要被人家抖出来公诸于众。灯橱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灯式,它的形状像是横置的长橱,长约1.3米,高约0.4米,用方形小木条制作成一个立体长方形木架,底部和顶部各安上一块薄木板,顶上的薄木板挖三个圆孔,用来通风透气。木板的前后两面,再用木条分为三格,用白竹纸蒙上,白竹纸上描绘各种各样的彩图,然后用三盏玻璃灯放置在木架子里面,灯光映照在画面上,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引得行人驻足观看。灯橱上的画面内容和描绘的手法,有规范画法和漫画画法两种。规范画法以工笔淡彩为主,内容多以章回小说、潮剧故事、山水、人物为主。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芦林会》、《柴房会》、一个灯橱,前三幅后三幅描绘一个故事,就好像...
· 潮汕文化―姓氏趣谈―从“技工翦马”到“画活鹌鹑”
潮汕高氏来自渤海高氏其源有七,而和潮汕高氏有源流关系者则有二:1、黄帝臣高元作宫室,为高氏之始。2、齐太公之后食采于高(今山东潍县西北),以邑为氏。明代以前,高姓的迁徙与扩散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从春秋到西汉时期,主要表现为缓慢流动,高洪就是在此时期之初作为渤海高氏始祖的。(2)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表现为以渤海高氏为代表的各支高氏的大规模扩散,这过程的关键人是高欢,他是高洪的16世孙。高蹲畛醺�菖荣为亲信都督,后来又给尔朱荣驯悍马老老实实,不踢不咬。因此,高氏的“渤海堂”上联便为“技工翦马”,联语“技工”指专门驯马的劣性。此后,他纵横捭阉,灵活应变,升为手握重兵的权臣,大乱之世成帝业,建立北齐政权与高欢家庭�?3)隋唐五代时期,总体上相对处于稳定状态。唐朝时高固、高荣文都被封为渤海郡王。(4)宋元时期,主要为大规模南迁。宋室南渡,渤海高氏后代高琼的后裔成为浙江地区高姓群体的主体。《中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