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潮汕掌故—孬钱百百搀
潮汕文化—潮汕掌故—孬钱百百搀,孬钱百百搀“孬钱百百搀”是潮汕地区一带的一句俗语。“孬钱”又叫“次钱”或叫“
孬钱百百搀 “孬钱百百搀”是潮汕地区一带的一句俗语。
“孬钱”又叫“次钱”或叫“铜皮钱”、“坏钱丕”。在清代中期,由于清廷腐败,物价飞涨,财政危机日益严重。为了弥补财政亏损,因之滥铸心铜钱流通应用。这些滥造的铜钱质薄且小,每一千文计重不过三斤,较制钱的分量轻至一半。也因外国铜钱大量流入,日本、安南(今越南)两地流人的“宽永”、“光中”、“景盛”、“嘉隆”等年号的铜钱,铜质掺杂,每枚钱质轻薄,重量不足二克,当时称这些外国钱为“夷钱”、“恶钱”、“水上漂”,潮汕地区则称为“坏钱丕”。同时一些奸民见利忘义,见有厚利可图乘机大量私铸或仿铸制钱托名“夷钱”。
据《潮州志》中记载:“次钱单独不能通用,惟依附成百。”故乡愚贪其多换,相沿成风,搀杂制钱并用。为此,每百文铜钱搀入“孬钱”五至七枚,后竟搀入二三十枚之多,并以“孬钱”搀入有无多寡而定价,这便是“孬钱百百搀”的来由。
清咸丰三年,太常寺少卿松桂奏请称:“……私造小钱名为水上漂……请刑部按照贩鸦片之律,从严治罪。”然而禁绝不了,反而使社会形成“官可把钱一当十,民则把物百说千”的混乱局面。
“孬钱”中间也有方孔可成百串穿相连,但由于其孔径太小,在搀入混在成百制钱中间,看不到其边缘。特别逢年过节,交易繁忙,无暇检校核对,“孬钱”便搀人得特别多,所以在潮汕地区一带也随着有“廿九夜(除夕)钱,有孔无边)”的俚语。
“孬钱百百搀”在社会生活中是一个贬语,是不光彩的名号。这句俗语,把专干坏事、品行不正的人称为“孬钱”,许多不义的坏事他都有一份。这样的人当然受到人们的鄙视和谴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0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106cf47a-2bf9-43b3-8b6f-76bb2958edd9.png)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潮汕掌故―孬钱百百搀
孬钱百百搀“孬钱百百搀”是潮汕地区一带的一句俗语。“孬钱”又叫“次钱”或叫“铜皮钱”、“坏钱丕”。在清代中期,由于清廷腐败,物价飞涨,财政危机日益严重。为了弥补财政亏损,因之滥铸心铜钱流通应用。这些滥造的铜钱质薄且小,每一千文计重不过三斤,较制钱的分量轻至一半。也因外国铜钱大量流入,日本、安南(今越南)两地流人的“宽永”、“光中”、“景盛”、“嘉隆”等年号的铜钱,铜质掺杂,每枚钱质轻薄,重量不足二克,当时称这些外国钱为“夷钱”、“恶钱”、“水上漂”,潮汕地区则称为“坏钱丕”。同时一些奸民见利忘义,见有厚利可图乘机大量私铸或仿铸制钱托名“夷钱”。据《潮州志》中记载:“次钱单独不能通用,惟依附成百。”故乡愚贪其多换,相沿成风,搀杂制钱并用。为此,每百文铜钱搀入“孬钱”五至七枚,后竟搀入二三十枚之多,并以“孬钱”搀入有无多寡而定价,这便是“孬钱百百搀”的来由。清咸丰三年,太常寺少卿松桂奏请称:“...
· 潮汕文化―潮汕掌故―赢了官司输了钱
“赢了官司输了钱”,这是一句在潮汕地区流传很广的俗语,意谓打赢了官司,却花了不少钱物。这则俗语是出自潮汕民间的一个传说故事,是跟潮汕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夏雨来有关的。夏雨来,原名夏午菜,字时兴,雨来是其浑号,明万历年间秀才,海阳县隆津塘湖寨(今龙湖镇市尾村)人。他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今市尾村尚保留其旧居。传说他在乡试考举人的卷来写上“考中天无理,不中书无理”而使阅卷考官啼笑皆非。因他只是一个秀才,故《潮州府志》和《海阳县志》没有为其立传。但他是一个传奇人物,其故事却广为流传,历久不衰。他机智多谋,狡黠诡诈,既做了不少好事,也干了不少坏事,被人暗地里称为“夏狐狸”。他是一个有名的诉讼高手,人们每碰到疑难之事案,只要尊重他,给他钱物,请他帮忙,他便能把无理说成有理,难保稳操胜券。揭阳县有一个乡村,名叫五家陇乡,是由五个小村围合而成的,居住着陈、林二姓村民。乡中央一村是大村,都姓陈,四周围绕着...
· 潮汕文化—潮汕掌故—赢了官司输了钱
“赢了官司输了钱”,这是一句在潮汕地区流传很广的俗语,意谓打赢了官司,却花了不少钱物。这则俗语是出自潮汕民间的一个传说故事,是跟潮汕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夏雨来有关的。夏雨来,原名夏午菜,字时兴,雨来是其浑号,明万历年间秀才,海阳县隆津塘湖寨(今龙湖镇市尾村)人。他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今市尾村尚保留其旧居。传说他在乡试考举人的卷来写上“考中天无理,不中书无理”而使阅卷考官啼笑皆非。因他只是一个秀才,故《潮州府志》和《海阳县志》没有为其立传。但他是一个传奇人物,其故事却广为流传,历久不衰。他机智多谋,狡黠诡诈,既做了不少好事,也干了不少坏事,被人暗地里称为“夏狐狸”。他是一个有名的诉讼高手,人们每碰到疑难之事案,只要尊重他,给他钱物,请他帮忙,他便能把无理说成有理,难保稳操胜券。揭阳县有一个乡村,名叫五家陇乡,是由五个小村围合而成的,居住着陈、林二姓村民。乡中央一村是大村,都姓陈,四周围绕着...
· 潮汕文化—潮汕掌故—响过贡铳
潮汕方言中有一句古来流传的熟语,叫“响过贡铳”。形容某一爆炸声之高。什么叫“贡铳”?原来,潮语俗称枪炮的枪为“铳”,“贡铳”是指用生铁铸成的约五寸高,笔筒那么大的一种游神礼炮,俗称“铳脚”,它铁壁很厚,略大,上端较小,中有直筒形空心可以装炸药,有一小孔可装上引炸火药线。游神时,由熟练村民装好炸药,底边紧封。游神队伍起行时就要打响三门铳脚,游神队伍到达某一社坛时也要响三门铳脚迎接,并放纸炮。为表示对神的尊敬,点燃铳脚的人要选贡生来担当(贡生是从生员中举荐品学兼优者),所以锍脚也称为“贡铳”。贡生一点燃引火药线,一声巨响冲天,三声巨响真是地动山摇。有一村庄,游神赛会时,有几个稍有才学的人也赶热闹,他们见到三声铳脚礼炮巨响之后,文趣横生,甲说:“我出一句,让你们来对句,看谁能对得上。”大家请他出句。甲说:“新贡生,打贡铳,贡贡响”。同伴一时被难住了,这里既有主语,也有谓语,有事态,也有形容词,且...
· 潮汕文化―潮汕掌故―响过贡铳
潮汕方言中有一句古来流传的熟语,叫“响过贡铳”。形容某一爆炸声之高。什么叫“贡铳”?原来,潮语俗称枪炮的枪为“铳”,“贡铳”是指用生铁铸成的约五寸高,笔筒那么大的一种游神礼炮,俗称“铳脚”,它铁壁很厚,略大,上端较小,中有直筒形空心可以装炸药,有一小孔可装上引炸火药线。游神时,由熟练村民装好炸药,底边紧封。游神队伍起行时就要打响三门铳脚,游神队伍到达某一社坛时也要响三门铳脚迎接,并放纸炮。为表示对神的尊敬,点燃铳脚的人要选贡生来担当(贡生是从生员中举荐品学兼优者),所以锍脚也称为“贡铳”。贡生一点燃引火药线,一声巨响冲天,三声巨响真是地动山摇。有一村庄,游神赛会时,有几个稍有才学的人也赶热闹,他们见到三声铳脚礼炮巨响之后,文趣横生,甲说:“我出一句,让你们来对句,看谁能对得上。”大家请他出句。甲说:“新贡生,打贡铳,贡贡响”。同伴一时被难住了,这里既有主语,也有谓语,有事态,也有形容词,且...
关于我们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01105/f86bb195-6306-4041-b306-d17003e00182.png)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