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潮汕俗谚—黄尾相耽误

2018-02-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30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潮汕俗谚—黄尾相耽误,潮汕民间每逢因某些误会或对事物的错误理解,而招来不好的后果而后悔时,常要这么

  潮汕民间每逢因某些误会或对事物的错误理解,而招来不好的后果而后悔时,常要这么说:“唉,真是‘黄尾相耽误’!”原来,这句俗语出自一个民间传说。

  远古时,世上的人个个都长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如果有一朝谁的尾巴颜色枯黄,那就是这个人将要死亡的征兆。那时有一个老兄,一天到地里做工,尾巴被揩满黄土。他回到家里,转头一看,不觉吓了一跳:“坏了,尾巴已经枯黄了!”料想自己的生命已快结束了。于是,他把家中的家畜尽量宰杀吃个痛快,也不下地干活。过了些时,眼看家中的一切都吃光花光了,可人还是好端端地活着。他悔恨之余,一气把尾巴砍下。从此以后,人类的尾巴便逐渐消失了,只剩下一橛硬硬的尻骨留在屁股上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潮汕俗谚—王黄尾相耽误
潮汕民间每逢因某些误会或对事物的错误理解,而招来不好的后果而后悔时,常要这么说:“唉,真是‘黄尾相耽误’!”原来,这句俗语出自一个民间传说。远古时,世上的人个个都长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如果有一朝谁的尾巴颜色枯黄,那就是这个人将要死亡的征兆。那时有一个老兄,一天到地里做工,尾巴被揩满黄土。他回到家里,转头一看,不觉吓了一跳:“坏了,尾巴已经枯黄了!”料想自己的生命已快结束了。于是,他把家中的家畜尽量宰杀吃个痛快,也不下地干活。过了些时,眼看家中的一切都吃光花光了,可人还是好端端地活着。他悔恨之余,一气把尾巴砍下。从此以后,人类的尾巴便逐渐消失了,只剩下一橛硬硬的尻骨留在屁股上端。
· 潮汕文化—潮汕俗谚—烧(相)辅无半厘,拗蔗浣糖枝
烧(相)辅无半厘,拗蔗浣糖枝,这是潮汕农村流传至今的一句老俗语,用于比喻“乐食懒做”的人。它源自于潮汕古时的制糖业。旧时,潮汕的糖寮,一般设在田野的旱地上,用竹竿作骨架,用竹蓬和草席盖顶、围边,只留一个出入口,形似“蒙古包”,是个圆状的大蓬棚。棚内设备有榨蔗和煮糖两部分。在制成糖浆时,老师傅即用蔗枝捞出一点糖浆,视其成熟程度,调节火候。那沾着糖浆的蔗枝,就叫糖枝。这本来是制糖过程中的副产物。后来,它却成了农村里顽童们钟爱的东西。一到糖寮开工,他们就跑去看热闹,一边玩耍,一边竞相取蔗到糖锅里浣糖枝,弄得糖寮主人和制糖师傅很不满意,训斥他们“烧辅无半厘,拗蔗浣糖枝。”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广为运用于批评任何不劳而获,“乐食懒做”的人。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发展,旧时那种土糖寮和孩子们到糖寮浣糖枝的现象已不复存在,但由其所形成的这句老俗语,却依然有很强的生命力,历久不衰,流传下来。特别是历经旧时代的...
· 潮汕文化—潮汕俗谚—离城七铺
潮汕俗语“离城七铺”意指两种事物差别很大,不能简单化地作类比。明朝嘉靖年间,潮阳县城的陈大器任御史,人称陈御史。某日,他与原籍潮阳县贵屿的陈国舅(即陈北科)同时上朝,嘉靖皇帝知道他们是同乡同姓,就问陈御史:“陈卿,你与国舅同乡又同姓,老家是否在一起。”陈大器一贯老实,就以实情呈报:“启奏我主万岁,我们两个虽是同县人,也都姓陈,但臣是县城陈,国舅是贵屿陈,贵屿离城还有'七铺'哩!”“‘七铺'是何意”,皇帝不明白,就再次发问。陈北科抢先解释:“万岁啊,我与御史家厝屋相连,御史的意思是说我们两家离得近,相差的距离就只七步,小时候我们还在一起玩呢!”“噢!”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陈御史在旁也不便辩白,只好作罢。从此,就流传下俗语“离城七铺”。
· 潮汕文化—潮汕俗谚—鬼簿寻无
有一个落神婆(巫婆),在老爷宫前吹嘘老爷(菩萨)如何灵验,说谁对老爷不恭敬谁就要遭到他的惩罚。有个后生哥当众跳出来,说他敢在老爷头上动土。落神婆说:“那你一定要遭到报应的。”那天夜里,后生哥蒙着头光着屁股披着棕蓑衣,带着铁锤跳上神龛前案上,他倒立着骨背靠着老爷,棕蓑衣贴着老爷的鼻子和眼睛,屁股贴着老爷的嘴巴,闷得老爷无法反抗。他这才转身对准老爷的天灵盖,用力就是一锤!老爷痛得叫不出声。这后生哥才跳下来,以手着地倒立走出庙外。事后这老爷把案子告到阎罗王那里,要阎罗王将这个大不敬的人抓到阴间问罪。阎罗王问其特征,老爷说:“这个人长手短脚,嘴巴又大又臭,堵得我透不过气来;胡子又长又硬,扎得我睁不开眼。”阎罗王立刻命令判官查找那个人。谁知寻遍鬼簿,都查不到有此特征的人。于是“鬼簿寻无”便成了一句俗语,用来表示某些行动乖张,世上少见的人。
· 潮汕文化—潮汕俗谚—杨令公撞碑
在澄海一带,流传一句俗语:“杨令公撞李陵碑,看看撞来岂会对脉。”说的是有一年,该县余居乡(今莲上永新乡)请了一戏班在本乡大埋演出《杨令公撞李陵碑》一剧,恰逢里美乡两个乡绅也来看戏,大为喝彩。特别是那个扮杨令公的老生,尾场撞碑一段演得极为感人。戏未演完,两人便来找班主,约请戏班明晚到里美乡演出。隔天夜里,戏班来到里美乡演出,按主人意愿,最后仍以杨令公撞碑一折压台。该乡是个不上二百人口的小乡,不足余厝乡的十分之一。到了半夜,老人小孩先回家,剩下二、三十人。班主和演员大觉扫兴,特别是扮演杨令公的老生,更加泄气。“撞碑”这段压台戏,本应撞三次碑唱三段曲,但他一看棚下人不多,只撞一次就倒下不起来,戏也落棚了。隔天,乡绅来戏班交涉道:“昨夜戏未演完先落棚,戏金不还。杨令公在余厝大埕撞了三次碑唱了三段好曲,为什么昨夜只撞一次碑,连唱一段曲都没有?”班主从容答辩道:“在余厝大埕那是撞唔对脉,就须再撞两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