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潮汕俗谚—乘风叩橄榄

2018-02-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35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潮汕俗谚—乘风叩橄榄,乘风叩橄榄“乘风叩橄榄”,是流传于潮汕各地的俗语,也是潮汕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

  乘风叩橄榄 “乘风叩橄榄”,是流传于潮汕各地的俗语,也是潮汕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实事。作为俗语,它嘲弄那些乘机捞一把的不良现象或趁火打劫的不法行为。作为史实,它曾发生于盛产橄榄的地方。
  “乘风”的“风”,指的是台风。“叩橄榄”则是偷盗的行为。橄榄,是潮汕的土特产。潮汕橄榄品种繁多,驰名海内外的名优橄榄,有潮澄饶交界一带的乌种橄榄、潮阳金玉芦塘的三棱橄榄和揭西凤湖橄榄等。由于橄榄用途广,价值高,历来果农喜欢种植它,“鼠贼仔”也蓄意偷窃它。
  澄海隆都南溪村有民谣:“南溪阿妈多,无好仔弟担阿妈去卖。”橄榄与“阿妈”音近似,“阿妈”即橄榄。而担阿妈去卖的仔弟,自然不是好仔弟。“无好仔弟”指的处那些愉“叩橄榄”的“鼠贼仔”。
  当地人说,收获橄榄从来都是摘取,不是“叩”。“霜降,橄榄摘落瓮。”这农谚指明两点:一说收获橄榄季节是霜降;二说收获橄榄的方法是摘。摘取橄榄还要有相当的技术。一般是用1条竹藤制成的软性长梯,每梯格约1米,最长的梯有18格,即18米。操作人把梯倚于树冠边,顺梯爬上去后,用脚夹住梯格,手抓树枝,采摘橄榄,放进身后勾篮。摘取时最怕有风,更怕大风,因风吹树枝摇,操作人有危险,同时风吹树摇橄榄掉,掉下来的橄榄易损伤,不能久藏。只有“鼠贼仔”才“乘风叩橄榄”。因为台风到来,果园无人摘橄榄,“鼠贼仔”就乘此机会,用竹竿或石头偷“叩”橄榄。这样,风刮加偷“叩”,橄榄落满地,“鼠贼仔”偷走一部分,还剩下很多,风后园主巡查也弄不清是被风吹落,还是被人偷叩。“鼠贼仔”自以为这是其得意之作。但时日久长,终被发觉。这“乘风叩橄榄”就成了广为流传的俗语。如今,人们对于那些层层加码的乱收费等不正之风,也比如为“乘风叩橄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潮汕俗谚—离城七铺
潮汕俗语“离城七铺”意指两种事物差别很大,不能简单化地作类比。明朝嘉靖年间,潮阳县城的陈大器任御史,人称陈御史。某日,他与原籍潮阳县贵屿的陈国舅(即陈北科)同时上朝,嘉靖皇帝知道他们是同乡同姓,就问陈御史:“陈卿,你与国舅同乡又同姓,老家是否在一起。”陈大器一贯老实,就以实情呈报:“启奏我主万岁,我们两个虽是同县人,也都姓陈,但臣是县城陈,国舅是贵屿陈,贵屿离城还有'七铺'哩!”“‘七铺'是何意”,皇帝不明白,就再次发问。陈北科抢先解释:“万岁啊,我与御史家厝屋相连,御史的意思是说我们两家离得近,相差的距离就只七步,小时候我们还在一起玩呢!”“噢!”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陈御史在旁也不便辩白,只好作罢。从此,就流传下俗语“离城七铺”。
· 潮汕文化—潮汕俗谚—鬼簿寻无
有一个落神婆(巫婆),在老爷宫前吹嘘老爷(菩萨)如何灵验,说谁对老爷不恭敬谁就要遭到他的惩罚。有个后生哥当众跳出来,说他敢在老爷头上动土。落神婆说:“那你一定要遭到报应的。”那天夜里,后生哥蒙着头光着屁股披着棕蓑衣,带着铁锤跳上神龛前案上,他倒立着骨背靠着老爷,棕蓑衣贴着老爷的鼻子和眼睛,屁股贴着老爷的嘴巴,闷得老爷无法反抗。他这才转身对准老爷的天灵盖,用力就是一锤!老爷痛得叫不出声。这后生哥才跳下来,以手着地倒立走出庙外。事后这老爷把案子告到阎罗王那里,要阎罗王将这个大不敬的人抓到阴间问罪。阎罗王问其特征,老爷说:“这个人长手短脚,嘴巴又大又臭,堵得我透不过气来;胡子又长又硬,扎得我睁不开眼。”阎罗王立刻命令判官查找那个人。谁知寻遍鬼簿,都查不到有此特征的人。于是“鬼簿寻无”便成了一句俗语,用来表示某些行动乖张,世上少见的人。
· 潮汕文化—潮汕俗谚—杨令公撞碑
在澄海一带,流传一句俗语:“杨令公撞李陵碑,看看撞来岂会对脉。”说的是有一年,该县余居乡(今莲上永新乡)请了一戏班在本乡大埋演出《杨令公撞李陵碑》一剧,恰逢里美乡两个乡绅也来看戏,大为喝彩。特别是那个扮杨令公的老生,尾场撞碑一段演得极为感人。戏未演完,两人便来找班主,约请戏班明晚到里美乡演出。隔天夜里,戏班来到里美乡演出,按主人意愿,最后仍以杨令公撞碑一折压台。该乡是个不上二百人口的小乡,不足余厝乡的十分之一。到了半夜,老人小孩先回家,剩下二、三十人。班主和演员大觉扫兴,特别是扮演杨令公的老生,更加泄气。“撞碑”这段压台戏,本应撞三次碑唱三段曲,但他一看棚下人不多,只撞一次就倒下不起来,戏也落棚了。隔天,乡绅来戏班交涉道:“昨夜戏未演完先落棚,戏金不还。杨令公在余厝大埕撞了三次碑唱了三段好曲,为什么昨夜只撞一次碑,连唱一段曲都没有?”班主从容答辩道:“在余厝大埕那是撞唔对脉,就须再撞两次。...
· 潮汕文化—潮汕俗谚—过去无店铺
“过去”在这里是再往前走的意思。“店铺”指的是旅行者宿歇的客栈。整句的原意是:旅行者们,这里正是可以安业的旅店,再往前走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其比喻义是告诉人们作事要抓往眼腾腾的机会,犹如北方话说:“过了这村,没有那店。”古代的陆路交通主要是依靠官道。在官道的各个路段设有驿站,经供官府人员宿歇。但民用的驿站,在潮州口语中通称为官铺。通常是每十里左右设有一“铺”,故十里路潮语惯称为一铺路。今天仍有不少以铺为名地方,如铁铺、鸟薮铺、马厝铺……等。当旅客跋涉赶路至日暮时,总是要寻找宿歇的场所。所以计算路程与安排宿就必须恰当处理,有时遇上僻远地方就不是十里就有店铺可安歇,若只顾赶路,有时就会“过去无店铺”了。
· 潮汕文化—潮汕俗谚—十嘴九脚仓
俗语“十嘴九脚仓”用于讽喻人多话多,不懂装懂,爱乱发议论。“脚仓”即屁股。胡说八道常被比喻为“放屁”,因而,吐不出象牙来的脏嘴也被比喻为屁股。从前有一户人家建了新房,请来一位很有名气的画家画一幅壁画。画家事情很多,整天很忙,来到房主家后就要动笔。这户人家有十口人,除一个小孩外,都聚集到这里,七嘴八舌,吱吱喳喳地发表各自意见。有的要画这,有的要画那,继之又因意见不符而互相争吵,各不相让。扯了大半天,谁都不让谁,毫无结果,最后只好由画家来决定。本来画兴正浓的画家经这阵折腾,十分恼火,更痛惜宝贵时间无端被浪费。于是不吭声,拿起画笔一挥,很快就画了十只鸡,每只鸡都各具姿势,唯妙唯肖,栩栩如生。画家正要收笔,一位小孩忽然嚷道:“咦,怎么十个鸡嘴巴,只有九个屁股呢?”大家才注意到原来一只鸡藏在石头后面,只露出鸡头在外面。画家接过小孩的话,笑咪咪地说:“这就叫‘十嘴九脚仓’嘛!”原来,这是画家绕着弯子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