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潮汕俗谚—下寨阿兄免说
潮汕文化—潮汕俗谚—下寨阿兄免说,俗语“下寨阿兄免说(不用说)”,意指想当然,生搬硬套,自作聪明。在潮汕一带,
俗语“下寨阿兄免说(不用说)”,意指想当然,生搬硬套,自作聪明。
在潮汕一带,很多地方是聚族而居,即同村落的人都是同一宗族的,并常以该宗族的姓作为该村落的名称。如高姓聚居的地方称为高寨,郭姓聚居的地方称为郭寨。久而久之,人们一般只要听他说是哪寨的人,就知道那人是姓什么了。
一天,几个外出经商的商人恰好聚在一小客栈里喝酒,彼此都不认识,但一谈起生意经就都十分投机,一见如故。他们约好以后彼此联系,互相帮忙做生意。其中一人自我介绍说:“小弟是郭寨人,姓郭。”另一个又介绍说:“鄙人是林寨人,姓林。”……最后一个介绍说:“小弟是下寨人……”只说出村名,话还未说完,其中一个老兄便自作聪明地抢过话头说:“郭寨的人姓郭,林寨的人姓林,高寨的人姓高,下寨阿兄免说。”言下之意下寨人必定姓“下”。下寨人一听此话,勃然大怒,拂袖而去。因为下寨人根本就不姓“下”,且“下”明显含有侮辱之意。
后来,“下寨阿兄免说”就成了在潮汕一带流传的俗语,用于劝诫那些生搬硬套,自作聪明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潮汕俗谚—生阿弟,卖阿兄
“生阿弟,卖阿兄”这一句俗语现在人们用来形容捉襟见肘,经济拮据的狼狈相。它来源于过去潮州的一种民间陋俗。过去潮州的宗法习俗,重男轻女,只有生下男孩,才算添丁。并且必须举行热闹非常的“上灯”活动。凡是生了男孩的人家,在农历正月十三日家人就可以挑起一对大红灯挂在祠堂的灯架上,象征家中添了丁。在元宵灯节期间,每天晚上,抱着孩子到祠堂前接受乡下的祝贺。除了挂灯外,还要在祠堂前悬挂八屏大花灯,或搭戏台,做“纸影戏”,让村里的人观赏、娱乐。“上灯”的人称为“灯头”。“上灯”的大小活动由他们推举司事主持,一切费用由他们平均摊派。元宵过后,还要把花灯屏一一赠送给予乡下亲戚。更有甚者,还得在祠堂做丁酒,设宴请客。宴客时用好几张方桌连起来,客人围在两旁饮宴,形同划龙船,叫“龙船席”。还有一种叫“走马席”的,无论亲疏内外,甚至互不认识的人都可以进来吃,吃完就走。然后又重新上菜,迎接另一批客人。有钱的人把“上灯”...
· 潮汕文化—潮汕俗谚—老程三下斧头花
潮汕俗语“老程三下斧头花”是形容一个人做事情开局很有一股蛮劲,但缺乏后劲和韧劲。这典故出自唐朝名将程咬金身上。演义和戏曲中写到这程咬金,说他有一身好力气,使一把大板斧,作战时候,许多人都敌不过他的三板斧。所以,都有以为他有神力。有一次,隋将宇文成都带兵去攻打瓦岗寨。这宇文成都是当时天下第二条好汉,力大无穷。当他带兵来到的时候,程咬金不得不提斧迎战。第一斧,宇文成都被震得虎口生痛;第二斧,宇文成都的虎口被震裂;第三斧,两臂发麻。宇文成都正想撤马回营,程咬金的第四斧有气无力的,方知道程咬金力量只集中在三板斧上。这是个全国性的熟语,但程咬金这个人物潮人也很喜爱,故这熟语也很早在潮汕生根,俗语的说法也按潮语特点给以改造。
· 潮汕文化—潮汕民居—寨门与寨墙
潮汕平原村庄多数是聚族而居,全村同一宗族,有的是一村中有两三个氏族。有的宗族由于子孙繁衍,又在村外再建新村,称原来村庄为“老寨”、“老乡”或“老厝”;新建的村为“新寨”、“新乡”或“新厝”。昔年盗贼多,村界械斗也多,为了防外来盗贼和械斗守卫,各村庄大都建起寨墙。墙高而厚,把全村住宅围在中间,并于前面开筑寨门,为全村人出入的共同通路。有的也在寨墙后壁或左壁右壁开较小的门,使出入耕作方便。寨门比较坚固,有的上面还筑起小楼台,可供了望。寨门皆有大而厚的大门扇,夜间关闭时内面常以粗大的杉木段栓在两边门墙的铁套,像门一样牢固。后来大帮盗贼与村界械斗少了,门扇也少人打理,破旧丢失,便没有门扇了。有的村庄住宅分成数个片,每个片也有自筑高围墙,在围墙开的出入大门称为闸门。这种有寨墙外围墙的建筑,在潮安、揭阳、澄海、潮阳、惠来等县昔年建起的村庄,比比皆是。当然也有散建于围墙外面的住宅,这是人口发展,寨内房屋...
· 潮汕文化―潮汕民居―寨门与寨墙
潮汕平原村庄多数是聚族而居,全村同一宗族,有的是一村中有两三个氏族。有的宗族由于子孙繁衍,又在村外再建新村,称原来村庄为“老寨”、“老乡”或“老厝”;新建的村为“新寨”、“新乡”或“新厝”。昔年盗贼多,村界械斗也多,为了防外来盗贼和械斗守卫,各村庄大都建起寨墙。墙高而厚,把全村住宅围在中间,并于前面开筑寨门,为全村人出入的共同通路。有的也在寨墙后壁或左壁右壁开较小的门,使出入耕作方便。寨门比较坚固,有的上面还筑起小楼台,可供了望。寨门皆有大而厚的大门扇,夜间关闭时内面常以粗大的杉木段栓在两边门墙的铁套,像门一样牢固。后来大帮盗贼与村界械斗少了,门扇也少人打理,破旧丢失,便没有门扇了。有的村庄住宅分成数个片,每个片也有自筑高围墙,在围墙开的出入大门称为闸门。这种有寨墙外围墙的建筑,在潮安、揭阳、澄海、潮阳、惠来等县昔年建起的村庄,比比皆是。当然也有散建于围墙外面的住宅,这是人口发展,寨内房屋...
· 潮汕文化—潮汕俗谚—离城七铺
潮汕俗语“离城七铺”意指两种事物差别很大,不能简单化地作类比。明朝嘉靖年间,潮阳县城的陈大器任御史,人称陈御史。某日,他与原籍潮阳县贵屿的陈国舅(即陈北科)同时上朝,嘉靖皇帝知道他们是同乡同姓,就问陈御史:“陈卿,你与国舅同乡又同姓,老家是否在一起。”陈大器一贯老实,就以实情呈报:“启奏我主万岁,我们两个虽是同县人,也都姓陈,但臣是县城陈,国舅是贵屿陈,贵屿离城还有'七铺'哩!”“‘七铺'是何意”,皇帝不明白,就再次发问。陈北科抢先解释:“万岁啊,我与御史家厝屋相连,御史的意思是说我们两家离得近,相差的距离就只七步,小时候我们还在一起玩呢!”“噢!”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陈御史在旁也不便辩白,只好作罢。从此,就流传下俗语“离城七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