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河洛文化—河洛姓氏—陆姓

2018-02-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906
转发:0
评论:0
河洛文化—河洛姓氏—陆姓,   陆姓是当今第60大姓,是个多民族的融合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最为集中的地

    陆姓是当今第60大姓,是个多民族的融合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最为集中的地区是:上海、江苏、浙江、海南、广西、安徽,山东东南部、广东中西部。

  陆姓来源较多,其中主要的3支源于黄帝后裔。

    一、出自陆终之后。《中国姓氏地图》云:“黄帝的后人终,被封在今山东平原县陆乡,终的后代就以陆为姓。”山东省平原县境内,古时侯有个地方叫陆乡。黄帝的后代颛顼有个孙子名吴回,他有个儿子名终,被封在陆乡,因此把地名当作名字中的一部分,称陆终。陆终的后代中便有人以陆为姓。

    二、出自齐国的田姓。舜帝后裔陈胡公满封陈,至陈完奔齐,改姓田。后来齐国由姜齐改为田齐,田氏人当了齐国国君,至齐宣王后裔田通(字季达)被封于陆终故地,子孙后代以邑为氏,也姓了陆。

    三、周宣王姬静之子季逵之后。山东省汶上县《姬氏志》介绍:陆姓,源于姬姓,系出河南郡,周宣王姬静封少子季逵於平陆,其后以陆为氏。

    四、春秋时期,河南省嵩县东北部有个陆浑国,允姓狄族,亡国后国王的子孙姓陆。

    五、北魏时期,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将鲜卑族人中以步陆孤为姓的人,改为陆姓。

    六、相传元太祖成吉思汗之第4子托雷,托雷第6子阿里不哥,因避难于湖北洪湖县下新河乡,隐姓埋名,遂以排行为姓,故姓陆。

    七、明朝初年,明成祖朱棣在未登基时,曾在一次政治斗争中被击败,丢妻出逃,夫人陆氏带着子女回老家苏州避难,她把子女改为陆姓。

  八、满、彝、京、侗、苗、水、黎、壮、白、羌、蒙古、布依、土家、台湾土著等民族均有陆姓。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陆姓名人338名。其中有宰相六人:陆逊、陆敦信、陆元方、陆象先、陆希声、陆依。汉代政论家陆贾,陆闳历任颍川太守、尚书令,其子陆春也任尚书令,其孙陆昂、陆温、陆桓,玄孙陆稠,也分别在朝中做官。三国时的名将陆抗。晋代著名文学家陆机、陆云。南朝画家陆梁。隋朝音韵家陆法言。唐代有陆元士任济州刺史,陆彻任郢州刺史,陆钦嗣任郓州刺史,陆钦义任忠州刺史,陆立素任兵部郎中,陆大修任殿中御史,茶神陆羽、政治家陆贽、经学家陆德明、文学家陆龟蒙。宋朝理学家陆九渊、学者陆九龄、陆九韶。南宋名臣陆秀夫,携年幼的末帝赵秉南逃,宁死也不降元军,走投无路之际,一起投海殉国;著名词人陆游,84岁临死写给儿子《示儿》耐人寻味:“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社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元朝画家陆广、文学家陆友、名士陆仁。明朝有历任工部右侍郎、吏部尚书的陆光祖,戏曲家陆采、画家陆治。清朝有历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的陆建瀛,太平天国将领陆顺德,经史学家陆邦烈,历史学家陆陇其,医学家陆懋修,藏书家陆心源,实业家陆润庠,画家陆恭,著作家陆次云、词人陆圻、学者陆世仪。近现代有艺术家陆镜若、画家陆恢以及陆幼刚、陆荣廷、陆征祥、陆崇仁、陆福廷、陆榕树、陆懋曾等等。海外以及香港的陆姓人有一些优秀人才。

    陆姓郡望:吴郡(今江苏苏州一带)、河南郡(今河南省洛阳东北)、颍川郡(今河南省禹州一带)、平原郡(今山东省平原县南)、河内郡(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
 
    陆姓堂号:忠烈堂(南宋左丞相陆秀夫,誓不降元,立益王于福州,元兵破崖山,秀夫从容仗剑驱妻、子蹈海而死,然后负帝投海殉国。其堂号因称“忠烈”)、黜霸堂(汉代陆贾,从刘邦灭秦建汉。有辩才,两次出使南越,招谕尉佗。授大中大夫。著《新语》一书,献给高祖,大意是崇王黜霸),另有河南堂、河内堂、平原堂、吴郡堂。

    陆姓常用楹联:剑南万卷(南宋最杰出的诗人陆游,有《剑南诗稿》,存诗近万首);云间二龙(指陆机、陆云兄弟,时称“二龙”)。烟波一叟(指唐朝文学家陆龟蒙,曾任苏、湖二郡从事,退隐松江,自号江湖散人);桑宁半旗(指唐代茶道专家陆羽,以桑宁翁自称,被奉为“茶神”)。养心虽若冰将释;忧国犹虞火未然(陆游诗句联)。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陆游诗句联)。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诗句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陆游诗句联)。顾渚一瓯春有味;东风百里雪初晴(清代同治状元陆润庠自题联)。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西晋文学家陆机《猛虎行》诗联句)。玉管漫吹秋月白;红牙曾对绮筵新(明代诗人陆圻《与歌者陈郎》诗联句)。官无长物唯求实;家有遗书何用金。

    明朝初年,陆姓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陆姓后裔,分布于冀、鲁、豫、京、津等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河洛文化—河洛姓氏—姓氏起源
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以国名为氏。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以邑名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岔生后代便姓苏。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一些复姓由于漫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已不甚为人知晓。以乡、亭之名为氏。这类情况不多,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以居住地为姓。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
· 河洛文化—河洛姓氏—宫姓
宫姓来源有四:一、以官职为姓,形成于西周,周王朝有专司宫廷修缮、清洁事宜的官,名为“宫人”。其后人遂为宫姓。另两部分均出自黄帝之后。其具体情况分别如下:二、以封地名为姓。山东省汶上县《姬氏志》记载:“宫姓,鲁孟僖子之子韬,食邑南宫,即孔子弟子南宫适,其后支子为宫氏。”春秋时,鲁国有孟僖子,其儿子韬,封于南宫(今河北省南宫县),其支子遂以封地名“南宫”为姓。后又分化为南、宫二姓,春秋时孔子弟子南宫适即此支。此支宫姓是周公姬旦的后裔,也是黄帝后裔。三、以国名为姓。《国名记》记载:“宫国,姬姓。灭于虞。”古有宫国,是周初所封姬姓僚国(今山西省陆平县东)。春秋时,宫国被虞国灭掉,子孙遂改以国名为姓,表示离开故国,所以称为宫氏。宫国国君族人宫之奇逃到虞国,在虞国当了大夫。晋国欲借道虞国伐虢国,宫子奇向虞君苦谏,痛陈“唇亡齿寒”的道理,虞君贪图晋国行贿的小利而答应了借道的要求。晋灭虢后顺便消灭了横在晋...
· 河洛文化—河洛姓氏—虎姓
关于虎姓的来源,《古今姓氏书辨证•十老》记载:“高辛氏子八元伯虎之后,子华子虎,以字为氏。”因为高辛氏出自黄帝,所以此支虎姓是黄帝后裔。白族之虎姓,当为“腊波”氏所改。土族之虎氏,当由苏胡氏所改。虎姓名人有:汉朝合蒲太守虎旗。元朝河内知县虎秉。明朝南昌训导虎子威;正统举人虎继宗;塞外降卒,累功至总兵、大元帅虎大威。清朝咸丰年间提督虎坤元。
· 河洛文化—河洛姓氏—居姓
关于居姓的来源,《插图•百家姓》云:“源自姬姓。春秋时晋国大夫先且居以军中元帅而执掌国政,其子孙以祖字为氏,有的为先氏,有的为居氏。”因为晋国是姬姓诸侯国,晋国公族姓姬,所以居姓是黄帝后裔。古有居国,其后去邑为居氏。(见《集韵》)。金时女真人姓。(见《高丽史》)。早期活动在山西、河南,汉唐时已扩展到河北北部,并以渤海郡为郡望。现在江苏、浙江、湖北安徽一带仍有居姓分布。居姓堂号:湘侯堂(汉朝居翁,以南越桂林监,听到汉兵攻破番禺,策动欧骆氏四十多万人降汉,因功封湘成侯。)、瞻庵堂(明朝居仁,学问渊博,行为正,洪武年间,朝廷征他出来做官,拒绝不仕,在家隐居,建轩种竹,读书到老,晚年号为“瞻庵”,意思是看着绿色的竹子自乐。)。其适用楹联:父子皆是元帅(晋国居姓先祖且居与其父先轸都任过中军元帅,打败过秦军);姊妹俱为画家(清朝画家居仁长女居庆、次女居玉征姊妹二人,继承家学,以工花卉而闻名)。承先启后...
· 河洛文化—河洛姓氏—祭姓
罕见姓氏。河北辛集有分布。祭姓来源有三,其中主要的两支出于姬姓,是黄帝后裔。一、为周公姬旦之后。多部姓氏古籍均有记载,如:《广韵•怪》记载:“祭:姓。周公第五子祭伯,其后以为氏。”《通志•二七•以邑为氏》记载:“祭氏,姬姓。周公第七子所封。其地今郑州管城东北祭城是也。周畿内之邑,故祭氏世为卿士。子孙以邑为氏。”《古今姓氏书辨证•十六怪》记载:“祭氏,姬姓。周公子祭伯,为畿内诸侯,后以国为氏。”《世本》则云:“周公第五子祭伯之后。”从上述史料可以肯定:祭姓出自姬姓。至于祭伯是周公姬旦的五子,还是第七子?倒是需要进一步考证。但无论如何,祭姓出自鲁国的姬姓则是不容置疑的。此支祭姓为周公姬旦的后裔,当然也是黄帝后裔。周文王子姬旦,即周公,其子有封于祭,为伯爵,称作祭伯,为外畿之国(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东北祭城)。祭国被郑国灭亡后,祭伯支庶子孙以原国名为祭姓。祭姓望出太原郡。二、《郑通志•氏族略》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