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河洛文化—河洛姓氏—贾姓

2018-02-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45
转发:0
评论:0
河洛文化—河洛姓氏—贾姓,   贾姓是当今第69人口大姓,分布很广,晋、冀、鲁、豫地区较多。   汉族贾姓

    贾姓是当今第69人口大姓,分布很广,晋、冀、鲁、豫地区较多。

    汉族贾姓的来源主要有三大支:其中两支出自姬姓,一支为外族改姓。

    一、以国为氏,出自姬姓。最早发源于今山西省中部一带。《古今姓氏书辨证》、《唐书》均记载:“贾氏,姬姓。晋唐叔虞少子公明,周康王封之于贾,为附庸,谓之贾伯。河东临汾县贾乡,即其地。曲沃武公取晋,并贾国,以其子孙为大夫。”西周时,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因“桐叶封弟”的缘故,在周公灭唐(今山西省翼城西)后,将唐封给他,并赏给怀姓九宗。自此,唐叔虞成了后世唐、何、杨、温、韩等许多姓氏的始祖。传至儿子燮继位后,因南有晋水,便改称晋侯,建都于唐,是为晋国。在唐叔虞封于唐地后不久,周成王的儿子康王继位时,唐叔虞的少子公明又被周天子封于贾(今山西省临汾一带),史称贾伯,名义上是唐国(其父之封国)的一个附庸,更名贾邑。春秋时,贾国被晋国所灭,贾伯公明的后人也大多从这里迁徙出去,后裔以国为氏,称贾氏。此为山西贾姓。

    二、出自姬姓贾氏狐偃之子贾佗之后。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像走马灯似的更换,内部互相残杀,称雄晋国的献公姬诡诸先娶贾国女子为妻,后又娶大戎孤姬为妻,生下庶子姬重耳,酿成有名的“骊姬大乱”,姬重耳在孤偃的保护下逃离晋国,前后流亡达19年,在齐国受到齐桓公的礼遇,还娶了齐国宗室之女为妻,五年后齐国大乱,重耳又在孤偃的陪同下,经过卫、曹、宋国,抵达楚国,最后进入秦国,在秦穆公的武力协助下回到晋国接任王位,史称晋文公,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孤偃护送有功,他的儿子狐射,字季他,被封贾邑,孤射又叫贾佗,其后裔以邑为氏,都姓了贾。

    三、出自外族改姓。1、北宋金国女真人中有贾姓。2、裕固族贾勒各氏有的改为贾姓。3、清朝满洲八旗嘉佳氏族集体改为贾姓。4、藏族也有贾姓。

先秦时期,贾姓活跃于山西、河南、山东、河北地区。两汉时期,贾姓西奔陕西、甘肃。两晋南北朝时期,贾姓遍及华北地区,其中一支进入江、浙、皖、赣等地。唐宋时期,贾姓移民川、闽。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贾姓历代名人148名,重要人物有:西汉时期,洛阳出了位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父亲、祖父都是学者,他18岁即闻名河南,他身高1.88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被誉为“通儒”,提出治国上、中、下三策,著有《过秦论》,曾任梁怀王太傅,只活33岁。他的7世孙、东汉经学家贾逵由洛阳迁居平陵(今咸阳西北一带),还有水利专家贾让、大学生首领贾彪。东汉有文人贾徽、武威太守贾秀玉及其子兖州刺史贾衍。西晋平陵人贾允,是司马炎的大都督,女儿贾南风是司马衷的妃子,史称贾皇后;另一个女儿给司马攸当妃子。北魏高阳太守、农学家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东晋,有佛教净土祖宗慧远,俗姓贾,由山西南下,居庐山,创立东林寺,宣扬佛法,并创立白莲社,还会写诗。唐代宰相贾餗,重臣贾耽、贾公彦、贾曾、贾馥,善于“推敲”的诗人贾岛、经学家贾公彦。宋朝重臣贾黄中、贾守正、贾昌潮、贾昌衡、贾黯、贾易、贾伟节、贾涉、贾同、贾似道,数学家贾宪。元代有大臣、水利专家贾鲁。明代有河南、山东巡抚贾铨,右都御史贾谅,山西都史贾斌,工部尚书贾俊,户部、刑部尚书贾应春,剧作家贾仲明、鼓词作家贾凫西。清朝有贾允升、贾桢父子,同朝为官。

    贾姓郡望:武威郡(今甘肃民勤东北)、临汾(今山西临汾)、洛阳、长乐(今河北冀县)。

    贾姓堂号:至言堂(汉时贾山博览群书,给朝迁奏本谈治乱之道,借秦的灭亡做比喻,名《至言》)。

    贾姓常用楹联:篇陈训诂(指东汉贾逵);策上治安(指洛阳人贾谊,著作《过秦论》、《治安策》)。三虎拔萃(指东汉颍川贾氏三兄弟);五鹿怀惭(指西汉贾捐之)。洛阳推隽(指唐代洛阳人贾至);颖水腾华(指东汉新息长贾彪。兄弟三人,并有高名,彪最优。新息今属河南。颖水流经其境)。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荣宁(贾氏宗祠联。见《红楼梦》)。勋业有光昭日明;功名无间及儿孙(贾氏宗祠联。见《红楼梦》)。高节羽书期独传;恭谈祖德朵颐开(唐代诗人贾岛《颂德上贾常侍》诗联句)。鸣珮长廊静;开冰广展殿凉(唐代诗人贾至,诗联句)。蕙质本如云松心应耐雪(唐代诗人贾弛《复睹三乡题处留赠》诗联句)。秀质方含翠清阴个人欲庇人(唐代诗人、进士贾棱《御沟新柳》诗联句)。千载皆赞过秦论(贾谊的事典);百代咸吟长江诗(指唐代诗人贾岛的《长江集》)。上策治安美洛阳才识(贾谊的事典);诗饶风韵羡贾岛推敲(唐朝诗人贾岛,曾任长江主簿,留下了“推敲”二字千古佳话)。

    明朝初年,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贾姓后裔,分布于豫、鲁、陕、冀、皖、京等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河洛文化—河洛姓氏—姓氏起源
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以国名为氏。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以邑名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岔生后代便姓苏。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一些复姓由于漫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已不甚为人知晓。以乡、亭之名为氏。这类情况不多,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以居住地为姓。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
· 河洛文化—河洛姓氏—宫姓
宫姓来源有四:一、以官职为姓,形成于西周,周王朝有专司宫廷修缮、清洁事宜的官,名为“宫人”。其后人遂为宫姓。另两部分均出自黄帝之后。其具体情况分别如下:二、以封地名为姓。山东省汶上县《姬氏志》记载:“宫姓,鲁孟僖子之子韬,食邑南宫,即孔子弟子南宫适,其后支子为宫氏。”春秋时,鲁国有孟僖子,其儿子韬,封于南宫(今河北省南宫县),其支子遂以封地名“南宫”为姓。后又分化为南、宫二姓,春秋时孔子弟子南宫适即此支。此支宫姓是周公姬旦的后裔,也是黄帝后裔。三、以国名为姓。《国名记》记载:“宫国,姬姓。灭于虞。”古有宫国,是周初所封姬姓僚国(今山西省陆平县东)。春秋时,宫国被虞国灭掉,子孙遂改以国名为姓,表示离开故国,所以称为宫氏。宫国国君族人宫之奇逃到虞国,在虞国当了大夫。晋国欲借道虞国伐虢国,宫子奇向虞君苦谏,痛陈“唇亡齿寒”的道理,虞君贪图晋国行贿的小利而答应了借道的要求。晋灭虢后顺便消灭了横在晋...
· 河洛文化—河洛姓氏—虎姓
关于虎姓的来源,《古今姓氏书辨证•十老》记载:“高辛氏子八元伯虎之后,子华子虎,以字为氏。”因为高辛氏出自黄帝,所以此支虎姓是黄帝后裔。白族之虎姓,当为“腊波”氏所改。土族之虎氏,当由苏胡氏所改。虎姓名人有:汉朝合蒲太守虎旗。元朝河内知县虎秉。明朝南昌训导虎子威;正统举人虎继宗;塞外降卒,累功至总兵、大元帅虎大威。清朝咸丰年间提督虎坤元。
· 河洛文化—河洛姓氏—居姓
关于居姓的来源,《插图•百家姓》云:“源自姬姓。春秋时晋国大夫先且居以军中元帅而执掌国政,其子孙以祖字为氏,有的为先氏,有的为居氏。”因为晋国是姬姓诸侯国,晋国公族姓姬,所以居姓是黄帝后裔。古有居国,其后去邑为居氏。(见《集韵》)。金时女真人姓。(见《高丽史》)。早期活动在山西、河南,汉唐时已扩展到河北北部,并以渤海郡为郡望。现在江苏、浙江、湖北安徽一带仍有居姓分布。居姓堂号:湘侯堂(汉朝居翁,以南越桂林监,听到汉兵攻破番禺,策动欧骆氏四十多万人降汉,因功封湘成侯。)、瞻庵堂(明朝居仁,学问渊博,行为正,洪武年间,朝廷征他出来做官,拒绝不仕,在家隐居,建轩种竹,读书到老,晚年号为“瞻庵”,意思是看着绿色的竹子自乐。)。其适用楹联:父子皆是元帅(晋国居姓先祖且居与其父先轸都任过中军元帅,打败过秦军);姊妹俱为画家(清朝画家居仁长女居庆、次女居玉征姊妹二人,继承家学,以工花卉而闻名)。承先启后...
· 河洛文化—河洛姓氏—祭姓
罕见姓氏。河北辛集有分布。祭姓来源有三,其中主要的两支出于姬姓,是黄帝后裔。一、为周公姬旦之后。多部姓氏古籍均有记载,如:《广韵•怪》记载:“祭:姓。周公第五子祭伯,其后以为氏。”《通志•二七•以邑为氏》记载:“祭氏,姬姓。周公第七子所封。其地今郑州管城东北祭城是也。周畿内之邑,故祭氏世为卿士。子孙以邑为氏。”《古今姓氏书辨证•十六怪》记载:“祭氏,姬姓。周公子祭伯,为畿内诸侯,后以国为氏。”《世本》则云:“周公第五子祭伯之后。”从上述史料可以肯定:祭姓出自姬姓。至于祭伯是周公姬旦的五子,还是第七子?倒是需要进一步考证。但无论如何,祭姓出自鲁国的姬姓则是不容置疑的。此支祭姓为周公姬旦的后裔,当然也是黄帝后裔。周文王子姬旦,即周公,其子有封于祭,为伯爵,称作祭伯,为外畿之国(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东北祭城)。祭国被郑国灭亡后,祭伯支庶子孙以原国名为祭姓。祭姓望出太原郡。二、《郑通志•氏族略》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