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河洛文化—河洛艺海—两个洛阳人的《洛阳放歌》

2018-02-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7
转发:0
评论:0
河洛文化—河洛艺海—两个洛阳人的《洛阳放歌》,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最近,涧西牡丹广场上的老年人合唱团又“推出”了一首新歌。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最近,涧西牡丹广场上的老年人合唱团又“推出”了一首新歌。

    用一位老“歌迷”的话说,“这首歌欢快、愉悦、抒情,旋律优美,简单易学,最主要的是,这是咱洛阳人自己创作的反映洛阳的歌。”

    这到底是首什么歌?歌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第一个出场的主人公叫赵波,今年65岁,是歌的曲作者。

    “我14岁就参加工作了,是在一个地方国营杂技团。我特别喜欢音乐。当时团里有个乐队,小提琴、黑管、萨克斯、小号,我全都无师自通地摆弄会了。”

    1975年,为结束夫妻两地分居,赵波调到了洛阳,成为铜加工厂的一名工人。

    “洛阳既是古城又是崭新的现代城市。我总想把对她的爱以一种形式表达出来,怎么表达呢?给洛阳写首歌吧!”一次次修改,一次次推倒重来。老赵用电子琴,用萨克斯一遍又一遍对旋律仔细推敲。

    “我最后决定旋律选用的是特别易于普及的河南小调式民歌。我要让这首歌老年人、小孩都能唱,既适合合唱也能独唱,可以用美声唱法唱也能用通俗唱法……”

    第二十五届牡丹花会前夕,老赵的曲子终于谱好了,他给自己的“处女作”起了个很大气的名字——《洛阳放歌》。

    有了好曲子,没有好词也成不了一首好歌。“怎么办?咱文化水平不高,只能请高人帮忙了。”老赵想到了老朋友刘建成。

    于是,故事的第二个主人公刘建成出场了。

    今年56岁的刘建成在市22中(铜加工厂中学)教了30年语文,课余时间经常写些散文、诗歌,文笔了得。

    老友用电子琴把曲子演绎得如同行云流水,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令陶醉其中的刘老师灵感大发——“既然是《洛阳放歌》,就不能缺少牡丹,就必须有卢舍那大佛,还要有美丽如画的洛浦公园,要有高楼林立的洛阳新区……”

    连续奋战3个晚上,刘老师给老友交上了一份答卷——

    “的洛阳敞开心扉/笑迎八方宾朋共举杯/放歌千年帝都举世闻名/卢舍那大佛雕琢着时代华美;

    亮丽的洛阳捧起玉盏金杯/十里长堤描绘诗情画意/中原明珠巍峨耸立/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水……”

    刘老师把完整的《洛阳放歌》印了几十份,在歌页的末端,两人特意写上:献给第25届牡丹花会。

    “洛阳太值得唱了,也应该有一首城市之歌。”每当老赵和老刘轻声哼唱《洛阳放歌》时,一种作为洛阳人的自豪感便从心底油然而升。

    老赵和老刘还有个“心愿”——“《洛阳放歌》如果流行开了,希望她能成为牡丹花会的会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河洛文化—河洛艺海—洛阳牡丹
牡丹是花中之王,用“国色天香”来形容牡丹,确实是恰到好外。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这是司马光《洛阳看花》一诗中的诗句。关于洛阳牡丹牡丹曾有这样一个传说:牡丹花本来是长安多,有一年冬天,武则天写下诏令: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到次日凌晨,百花皆开,只有牡丹不放。武则天大怒,把它们贬植洛阳。谁知牡丹一到洛阳,居然竞相怒放。武则天下令用火来烧,结果火虽烧焦了枝干,花却更为夺目。
· 河洛文化—河洛艺海—洛阳龙门赋
春光明媚,精神兴注,三二骑友,聚谈古都。大河北流,邙山屏渚,伊洛廛涧,熊耳牛趺。天地精华,千万年铸,伏羲轩辕,捕鱼结庐。河图龙马,神龟书负,禹治洪荒,劈洛门枢。汝海<1>喷溅,九州夏土,四方通达,三江五湖。三皇五帝兮人尊始祖,谋求衣食兮奋发富足。四合连山兮拱围城府,禹启三代兮十三皇族。北魏孝文,南迁洛都,众思漠外,转念佛主。伊阙东西,千龛万窘,首开古阳,慈祥超渡。廿品魏宝,颜笔褚书,卢舍唐韵,日月重注<2>。洞顶飞天,弥勒捧福<3>,力士金刚,禅定释祖。足踏魔王,观音文殊,洋洋大观,十万灵塑。精神统治兮乐此南都,半纪錾凿兮蜂房崖布。风岭月清兮梦浮生,有求图应兮精雕信笃。新纪祁及,遗委收录,蝉脱蚕眠,山青水芾。满目翡翠,游心突兀,松柏长青,伊水坝湖。古杀钟洪,葛香山绿。飞阁凌云,乐府新呼。西冈菊黄,林密药布,长桥卧波,白园诗橱。蛙泉逸乐,葛水山注,风静鸟鸣...
· 河洛文化—河洛艺海—绚丽的洛阳唐三彩
三彩骆驼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宝库中一朵绚丽夺目的奇葩。唐三彩是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因其以黄、绿、褐(或红、绿、白)3种釉色为主而得名,在烧制过程中由于铅釉的流动,各色均呈现出浓淡的层次或各色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错综复杂、绚丽多彩的色釉。唐三彩最能体现大唐的盛世风采以及大唐文化的雄浑博大的气度,无论是在造型、装饰,还是在烧制工艺方面,都闪烁着中国古代社会鼎盛时期的艺术光辉。上世纪初年唐三彩在洛阳首次发现,目前出土的唐三彩多集中于唐代两都:长安、洛阳。首次发现之地邙山位于洛阳北面、横卧黄河之南,是块风水宝地,汉唐以来成为著名的墓葬区,因而有“生在苏杭,死葬北邙”的民谚。这里历朝古墓交叉重叠,“几无卧牛之地”。最早发现唐三彩是在清末,清政府兴建开封至洛阳的铁路工程穿过邙山脚下,破坏了此处的无数古迹,而唐墓土的珍贵遗物中未曾一闻的唐三彩便就此问世。“唐三彩”这个名词在史料中没有记载,直到民...
· 河洛文化—河洛春秋—洛阳古代园林系列:洛阳的文人园林
中国园林发展至宋代达到鼎盛期。洛阳是北宋王朝的,私家园林多,文人园林盛。当时,邵雍安乐窝、司马光独乐园等19个名园均以花木翠竹取胜,并开始有了牡丹花会。花会期间,这些私家园林都向民众开放,文人墨客吟咏其中,诗情画意,其乐融融。北宋时期,全国政治中心在汴梁(今开封),文化中心在洛阳;皇家园林在东京,私家园林在(今洛阳)。邵雍安乐窝集资捐建的宅院园林从洛阳桥出发,向南走不远,向西拐,可找到邵雍故居,即安乐窝宅院园林。提起安乐窝,洛阳人都熟悉。龙门大道上南来北往的公交车,都把安乐窝作为一站。生在900多年前的邵雍想不到,他的安乐窝,如今已变成一个地名,一个都市里的村庄:水泥路上奔驰着农用车,两旁是幢幢小楼,我找了半天,才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看到了青砖黛瓦——简朴而小巧的邵雍故居,到了。大门不显眼,很朴素,上挂“内圣外王”匾额。踏上青砖甬道,迎面是中堂。中堂里有邵雍塑像,塑像前有香案、蒲团。我在那里...
· 河洛文化—河洛艺海—河洛大鼓
在河洛文化的百花苑中,有一朵名谓“河洛大鼓”的艺术奇葩。它是一种以说、唱为艺术表演手段,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歌唱社会生活的传统音乐。“河洛大鼓”产生于清代光绪末年,广泛流行于洛阳、偃师一带,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河洛大鼓曾是洛阳地区城乡居民十分喜爱的艺术形式,据现今年龄在六、七十岁的老人回忆,河洛大鼓在五、六十年代非常红火,七、八十年代达到顶峰。在当时洛阳老城的青年宫书场演出时,场场爆满。河洛大鼓的著名艺人张天培在场上只要一露面,还未张口说唱,台下人已是掌声雷动,人群鼎沸,其火爆场面,决不次于今天当红歌星的音乐会,观众们对张天培的崇拜劲头,亦和今天的“追星族”不差上下。为了了解河洛大鼓这一传统音乐的历史渊源、现今的生存状况、传承方式和音乐形态等情况,笔者在2003年10月3日至2003年11月29日赴河洛大鼓的发源地——偃师市及与其接壤的巩义市进行了实地考察。一、河洛大鼓的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