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河洛文化—河洛艺海—鼓声书韵入梦来(1)

2018-02-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25
转发:0
评论:0
河洛文化—河洛艺海—鼓声书韵入梦来(1),        河洛大鼓100余年的生命是短促的,如风起于青苹之末,在即将掀起滔

         河洛大鼓100余年的生命是短促的,如风起于青苹之末,在即将掀起滔天巨浪时,忽然在一种外力的作用下,渐慢渐缓渐消渐停,让人担心突然间它就消亡了。
  一、寻鼓河洛间
  五月的一个上午,我们来到偃师邙岭乡东蔡庄村陆四辈家,小院宽敞洁净。我们坐在陆家的房檐下,听四辈老人叙述河洛大鼓的前生今世。
  突然间,天昏地暗,大雨瓢泼。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急,吃碗面条的工夫,雨过天晴,小院又恢复了明亮和安静。老人说到兴处,开始往外搬桌子和椅子,并拿出月牙钢板、惊堂木。老人的儿子、陪同我们采访的偃师市文化馆办公室主任陆永成已经正襟危坐,拿起了坠胡,做好了开拉的架势。
  惊堂木“啪”地一响,唱书开始。老人开唱的是一段“书帽”《八十岁老公进花庭》:“八十岁老公进花庭,手扶着花枝泪盈盈。动问老公你哭啥来?他说那将人比花好伤情。人十岁好比花出土,人二十好比花挑荑儿,人三十好比花开放啊,四十岁好比花正红,五十岁好比花刚败,人六十好比花褪绒,七十岁好比花叶落,八十岁好比花怕风,九十岁好比那连根倒,那一百岁上就影无踪。”
  老人说得很投入,左手月牙钢板叮叮当当,右手击鼓缓疾有致。头,忽高忽低;眼,有睁有闭;眉,时蹙时展;身,乍动乍停。间或拿起桌上纸扇一挥、一抖、一展,加上陆永成忽如急风暴雨,忽如浅吟低唱的坠胡伴奏,千种思想、万般情态,在瞬间被演绎得纤毫毕现,惟妙惟肖。
  偃师新闻中心的李向阳搬了个小凳子,坐在了书桌前,像课堂上被老师迷住的小学生般全神贯注。我知道,这是他小时候曾经无数次历经过的场景。疏远了多少年后,今天四辈老人的一声鼓响,将他对河洛大鼓尘封许久的记忆敲醒,他无比神往。
  我和向阳,仅有的两个观众听得投入,听得动情。骤然间,像针刺了一般,我的心一惊,老人哪是在说书呢,他分明是在述说河洛大鼓的身世遭际啊!十岁、二十岁……八十岁,哪一句不是与河洛大鼓的兴衰过程丝丝相扣呢?想起刚到陆家四辈老人说的一句话:“现在的大鼓可是青黄不接了呀!”我不由发出一声叹息。
  河洛大鼓自上世纪初兴起于偃师,短短数年间,很快发展到四邻各县,巩县、登封、宜阳、孟津、新安、栾川……甚至跨省,渐成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一时间,河洛上下,邙山南北,鼓声咚咚,书声朗朗。而农闲时节、晚饭过后,搬个小凳子到街头、到麦场、到谁家的院子里听“说书”,曾是多少人幸福的记忆,至今说起来仍是眉飞色舞、如痴如醉。
  段炎、胡南方、吕禄、李富路、高廷章、张天倍、程文和、段介平、陆四辈、彭爱香、牛小枝……一个个说书人如星星般在河洛大地闪耀;《包公案》、《刘公案》、《鞭打芦花》、《刘秀喝麦仁》、《呼延庆打擂》、《三战猪头鬼》、《一柄短剑》、《平原枪声》……一曲曲书目在民间流传。
  河落大鼓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60年代初达到鼎盛,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受到各种各样娱乐形式的冲击,渐入低谷。到现在,城乡街头,已难觅它的身影,只是在某个与文化有关的节日里,或者在一些爱好者的撮合下,它才偶露峥嵘,勾起人们内心深处丝丝缕缕的回忆。
  作为河洛大鼓的发源地偃师的情况呢?陆永成算是比较有发言权的,他扳起指头算了一下,偃师现在还会说大鼓书的有10人左右,还进行表演的有七八人。
  发源地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呢?进一步打听,不管是专业或是非专业人士,除了捡拾几段遥远的回忆,就是同陆四辈老人一样感慨和无奈。鼓声已逝,欲语先叹。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这是戴望舒《雨巷》中的句子,不知道为什么,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它们动不动就蹦进我的脑际,挥之不去。诗中的“她”不就是渐行渐远的河洛大鼓吗?“她”走得凄凉,走得无奈,走得让人心痛。而我们所做的,只有追赶,以期一睹并留下“她”即将飘逝的惊世容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河洛文化—河洛艺海—鼓声书韵入梦来(6)
“愿书”是说给神听的,其实是说给人听的。请“愿书”实际上是人借神的名义给自己娱乐,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鼓书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把说书作为敬神的一种形式,可见人们在心中对它是多么喜欢和尊崇。六、敬神的“愿书”庆贺的歌“愿书”来源于农村的“还愿”习俗,这种习俗作为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源远流长,就是到了现在仍是生生不息。孩子要考大学了,家里想要男孩儿,亲人久病不愈,村里久旱无雨……当人们因种种原因无法实现愿望时,就要寄希望于臆想中的神了。神啊,保佑我孩子考上大学,我给您供上一头羊;神啊,让我亲人大病快好,我给您请一台戏。某一天心愿实现了,人们就要到神前“还愿”,该上羊的上羊,该请唱戏的请唱戏,该请说书的请说书。说“愿书”的日子里,左邻右舍皆来助兴,男女老少皆大欢喜。“愿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渴盼的愿望一旦实现后的庆贺之歌。在偃师农村,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一个村子久旱逢甘霖...
· 河洛文化—河洛艺海—鼓声书韵入梦来(3)
一枝红艳露凝香,巫山枉断肠。鲜艳的河洛大鼓之花绽放后,便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大众的喜爱,并很快以偃师为中心向四周蔓延,进巩县,入孟津,上登封,下新安……仿佛一夜间河洛大鼓遍地开花,城乡尽是唱书声。三、鼓花遍地书声朗在偃师采访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这样一个名词:“三皇社”。它是旧时偃师一带鼓书艺人协会的名称。“三皇社”有摆社亮书的传统,就像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宝丰县马街书会,在每年某一个固定时间,说大鼓书的艺人们在指定的地点聚会,说书亮艺,暗比高低。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开始,“三皇社”摆社亮书三天,其召集人即社头,由大家公推的德高望重、水平高、资历深的艺人担任。1920年至1926年,“三皇社”共在偃师摆社6次,第一任社头高廷章,第二任社头段炎,第三任社头胡南方,第四任社头李富德,第五任社头吕禄,第六任社头张天倍。《偃师曲艺志》载,“三皇社”刚成立时,高廷章首任社头,在自己的家乡府店乡高村摆社。当年...
· 河洛文化—河洛艺海—鼓声书韵入梦来(2)
长江后浪推前浪,病树前头万木春。当琴书因其致命的弱点逐渐淡出人的喜好时,河洛大鼓便义不容辞地承担了拯救的责任。琴声悠悠,鼓声铿锵,“鼓”碰“弦”开出了创新之花。二、鼓碰弦儿出“大鼓”河洛大鼓的初步形成,在1905年前后,发源地在偃师。河洛大鼓之前呢,大约1880年至1905年,偃师民间流行的曲艺品种是琴书。琴书,顾名思义,说书时有琴伴奏,除了扬琴、坠胡、四弦,还有八角鼓、铰子。一个琴书表演团体,一般有2至3人组成,有主唱,有伴奏,人各司一职甚至几职。琴书中的佼佼者,当数邙岭乡牛庄村的吉德声。他是清末举人,光绪年间上京赶考,不料名落孙山,自此心灰意懒,无意仕途,一门心思学琴唱书。因为有文化,悟性好,很快就大红大紫,人送外号“仙教琴”。这“仙教琴”的雅号,引出一段来历。吉德声赴考不中,回家途中,遇到一苏州落第举人。两人同病相怜,惺惺相惜,说话间就成了朋友。苏州乃评弹之乡,这位举人打得一手好扬琴...
· 河洛文化—河洛艺海—河洛大鼓
在河洛文化的百花苑中,有一朵名谓“河洛大鼓”的艺术奇葩。它是一种以说、唱为艺术表演手段,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歌唱社会生活的传统音乐。“河洛大鼓”产生于清代光绪末年,广泛流行于洛阳、偃师一带,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河洛大鼓曾是洛阳地区城乡居民十分喜爱的艺术形式,据现今年龄在六、七十岁的老人回忆,河洛大鼓在五、六十年代非常红火,七、八十年代达到顶峰。在当时洛阳老城的青年宫书场演出时,场场爆满。河洛大鼓的著名艺人张天培在场上只要一露面,还未张口说唱,台下人已是掌声雷动,人群鼎沸,其火爆场面,决不次于今天当红歌星的音乐会,观众们对张天培的崇拜劲头,亦和今天的“追星族”不差上下。为了了解河洛大鼓这一传统音乐的历史渊源、现今的生存状况、传承方式和音乐形态等情况,笔者在2003年10月3日至2003年11月29日赴河洛大鼓的发源地——偃师市及与其接壤的巩义市进行了实地考察。一、河洛大鼓的历...
· 河洛文化—河洛艺海—洛阳牡丹
牡丹是花中之王,用“国色天香”来形容牡丹,确实是恰到好外。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这是司马光《洛阳看花》一诗中的诗句。关于洛阳牡丹牡丹曾有这样一个传说:牡丹花本来是长安多,有一年冬天,武则天写下诏令: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到次日凌晨,百花皆开,只有牡丹不放。武则天大怒,把它们贬植洛阳。谁知牡丹一到洛阳,居然竞相怒放。武则天下令用火来烧,结果火虽烧焦了枝干,花却更为夺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