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河洛星空—刘禹锡
提起”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等名句,大家耳熟能详,这些均出自唐代洛阳才子刘禹锡手笔,值得我们骄傲.
刘禹锡(公元772—842),字梦得,名与字有个小故事.说是其母夜里梦见大禹,醒后有孕,这个婴儿是禹所赐(锡同赐),所以字梦得.出生这般曲折神奇,主人定是不凡.确实,刘禹锡于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又登博学科宏词科,两年后官授太子校书,之后三四年一提拔,贞元十九年擢升为监察御史,高干了.永贞元年(805年),顺宗即位,刘参与革新,得罪宦官,被贬远州司马,又辗转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为司马,遭尽曲折.但刘禹锡这个人性格坚强,被皇帝招回长安后,写下著名的”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很不服气.这年他56岁,被皇帝任命为洛阳主客郎中,分司东都兼集贤殿学士.后又转任苏州,汝州,同州刺史兼御史中丞等职.开成三年(838年)升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又回到洛阳,一年后加检校礼部尚书,因而晚年又称刘宾客.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七月卒于洛阳,年71岁,葬于荥阳之檀山原.
为何葬在荥阳呢?刘禹锡在其自传<子刘子别传>里说得清楚:”七代祖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遇迁都洛阳,为北部都昌里人(今金谷园东一带).世为儒而仕,坟墓在洛阳北山.其后,地隔不可依,乃葬荥阳之檀山原.”刘禹锡在自传里还提到,其父刘绪在天宝(唐玄宗晚期年号,722—755为天宝年间)末年应进士,遭安史之乱,遂举族东迁.所以,刘禹锡并不是在洛阳出生并成长,但他时时以洛阳人为荣.他在由苏州刺史调任汝州刺史时,写下<汝州上后谢宰相状>一文,说”忽蒙天恩,稍移迈郡.家本荥上,籍占洛阳,病辞江干,老见乡树.荣感之至,事倍常情.”他还常自称”我本山东人””山东一书生”等.这里的”山东”指的是淆山之东.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大诗人.早期与柳宗元交谊最厚,世称”刘柳”,晚年在洛阳与白居易结为诗友,被白称为”诗豪”,唱和甚多,号称”刘白”.他的<竹子词>写的非常清新,在唐诗中独树一帜;其<陋室铭>更是脍炙人口;其咏史怀古的诗篇立义高远,艺术性强,古今无有出其右者.刘禹锡还是中国哲学史上顶天立地的人物,有<天论>三篇,提出了自然的职能在于”生万物”,人的职能在于”治万物”,所以”人定胜天”,驳斥了当时异常盛行的”因果报应”和”天人感应”说法.
刘禹锡与洛阳如此密切,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善待先贤,竟没有一处可供凭吊的纪念性场所.刘墓在荥阳城东,也已经荒凉不堪,好在当地因修公路而捎带着把荒冢维修了一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