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民俗风情—洛宁蒸肉
河洛文化—民俗风情—洛宁蒸肉, 有朋友来洛宁玩,第一顿饭,我一定是请他们去吃蒸肉。吃过的人无不赞叹好
有朋友来洛宁玩,第一顿饭,我一定是请他们去吃蒸肉。吃过的人无不赞叹好吃。
从洛宁算起,东边的宜阳还有洛阳市区,南边的嵩县、栾川等,地域邻近,生活习惯相似,甚至说的土语都一样,可就这个蒸肉,只有洛宁独特。蒸肉似乎成了洛宁的一个特色。
蒸肉,并不单纯是肉,关键还有粉条,说白了,即大肉配粉条。蒸肉的做法非常简单,就是先把上好的大肉切成块儿(当然也可以用排骨),用葱、姜、蒜、面酱等拌匀,再把上好的红薯粉条(粉条很关键,不然是不好吃的)在热水里浆一下,水控干,然后两者搅在一起,放在大锅里,用柴火(如果用煤火或者液化气,就少一些味儿)蒸。大约一个小时,那种香味就从锅里溢出来,飘得满村都是,你不流口水都没有办法,吃起来更是香得没法说。
关于蒸肉的渊源,我问过好多人,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是从何时传下来的。于是,我就想,一定是很久以前,有一个非常勤快的农家妇女,当然,也是非常聪明的,某一天,她得到了一块肉,她想改善一下家里人的伙食,可是肉实在是太少了,就想到家里还有粉条,于是把两者搅在一起,蒸馒头一样蒸起来,没想到味道特别香,好吃,于是,这个做法就流传下来了。
以前太穷,只有逢年过节人们才吃蒸肉。现在,不管是饭店还是小山村,只要想吃,随时都能做出蒸肉来。
为什么洛宁蒸肉风味独特呢?我又想,这可能也与洛宁的地域有关。洛宁地处山区,人穷,但是又不甘于穷,也想过幸福的生活,怎么办?发挥聪明的头脑,想出这么个聪明的办法,让肉和粉条配在一起,让生活随时都能溢出香味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河洛文化—民俗风情—洛阳美食系列之洛宁粉蒸肉
宋大婶活了大半辈子,别的不敢夸口,做饭的手艺可是一流!尤其是她做的粉蒸肉,不油不腻,香糯可口,凡有幸尝过者,均赞不绝口,念念不忘。有人评价:宋大婶是洛宁人,自然擅做洛宁粉蒸肉。其实,不是洛宁人,你一样可以做好洛宁粉蒸肉。不信,你就跟着宋大婶的口令下手做来:请准备500克粉条、500克五花肉(必须是五花肉!瘦肉蒸不出油,做的粉蒸肉寡淡无味)、5棵大葱、1袋天津甜面酱、1勺玉米面、4勺白面及五香粉、盐、味精、酱油适量。在炒锅里倒些油,烧热,放入切成片的五花肉,快速翻炒,待肉片微微卷边,洒入适量酱油,搅匀,关火。这个步骤,你要特别注意,不能把肉炒过头,不然蒸出的肉硬硬的,会很难吃;当然也不能不炒,那样蒸出的肉太油腻,不爽口。烧一锅水,水开后将粉条放进去,煮上两分钟。这个步骤很关键哦,粉条煮得时间太长会烂,黏成一团;煮得时间过短则嚼不动。建议你在家多操练几遍,控制一下火候。将粉条捞出控水;大葱切段...
· 河洛文化—民俗风情—玉米粉蒸肉
粉蒸肉是一道大众咸宜、南北流行的家常菜,原材料就是猪肉、蒸肉粉、土豆(红薯)以及调料等,加工也不复杂,吃起来过瘾、滋养,别有滋味,待客或是用玉米粉蒸自己享用,都广受欢迎,因此不妨一试。蒸肉粉在一般的超市就可以买到,这给制作粉蒸肉带来了不少方便。但这些蒸肉粉大都是以米为原料,经过炒制、碾细而成,吃起来细腻可人;在此,特别要向大家推荐玉米粉蒸肉的做法,玉米粉在超市、在粮店都会买得到,现在提倡吃一些粗粮,既营养、又换个口味。玉米粉蒸肉制作也不复杂。先将半斤左右的玉米粉,与少许盐、八角等调料和匀备用;再将一斤左右的半肥、瘦猪肉——五花肉洗净、切片,并且一片片放入玉米粉中,使每一片肉片都粘满玉米粉,直到肉片、玉米粉都用完;最后将一斤左右的土豆或红薯洗净、切块,至此,制作粉蒸肉的原材料就全部加工完毕。先将土豆、或红薯块,装入碗、盘中,做衬底;再将切片、粘满玉米粉料的肉片,一片片摆放在上边,或随便堆放在...
· 河洛文化—民俗风情—吃道渊源话偃师
奇异的偃师银条饮宴是吃的一种形式,其精华演变成了文化的印记。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往往和该地区的富庶程度有关。偃师是夏商周建都之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五谷能生,鱼肉能长,其吃道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从位于偃师的夏都城斟■(二里头遗址)及偃师商城遗址的挖掘情况来看,大量的陶制食器、做工精美的青铜酒器,已具备了最早的饮宴特征。奇异的偃师银条偃师有一种奇菜叫“银条”,非偃师一地不长,因此便以“偃师银条”冠名。银条在夏代已有种植,原说是“尹条”,由在商都偃师任宰相的伊尹的名字而来。传说是伊尹发现了这种“说菜它像菜,说银它似银”的根茎类植物,并将其制成天下奇菜。人们说“白菜九畦难抵尹条一席”,便是指它的昂贵了。这“尹条”能帮人换回白花花的银子,很自然地被称为银条了。这银条,东走一里不长,西走一里不生,便是它的主贵了。有一种说法是:“千叟宴上比来头,更有银条夸海口;世间多少宾客宴,它是压桌第一口。”听...
· 河洛文化—民俗风情—走进洛源习俗篇
出龙潭下山,洛河穿洛源镇而过,这里的人最先得到洛河的滋养。他们生活如何,有什么习俗,又如何保护水源?走进洛源,记者对所见所闻的一切感到很新鲜,也作了大量调查。洛源没有一家工厂既然行政编制为镇,那么洛源究竟有多大?一首打油诗说“一条马路一盏灯,一个警察管全城,一家烧鱼半城腥,一声喇叭全城听”,这便是今日洛源镇的总体写照。实际上,这里没有马路,也没有路灯,更没有警察,倒是一家做饭,四邻闻香。这里只有两条勉强能称得上街道的路,路两侧开设了几家饭馆和几家诊所。这里便是这一带的政治、文化中心。洛源镇是洛河上游两大支流的交汇处,因此人们也叫这里两岔河。北边一条支流来自龙潭沟,当地人叫它北川河,南北走向,是公认的洛河发源地,长约15公里;西边一条稍短,长约5公里,当地人叫它木岔河,东西走向。两条河流在两岔河并成一条,形成三个方向的水路,在这三个水路方向均零散居住着一些人家,这便是整个洛源镇。两岔河处是镇...
· 河洛文化—河洛春秋—洛阳故事之洛宁篇:风声雨帘中的程家大院
程家大院,地处洛宁县东宋乡。有4个院落,150间房子,有14米高的绣楼,有康熙御旨重修的程家祠堂,还有经历了几个世纪风雨的石雕照壁。这一切,都述说着程家曾有过的富贵和显赫。可如今,程家大院已破败到令人心疼的地步,仿佛再来一场风雨,屋檐的瓦当就会跌落,木雕的花朵就会枯萎。一就像是一个隐喻,在我参观程家大院的时候,泥泞一直纠缠着我的双脚,程家大院似乎是以这种方式,来述说它曾经走过的一路风雨。雨很大,我头顶着一迭报纸从车上跑下来。一位程家后人,一大把年纪了,表情淡然地站在雕花门楼内,他喝住一只狺狺欲扑的大黄狗之后,便不再理我。他的这种笃定和淡然,使我猜测在我之前,曾有无数辆轿车和游客在这里停留,曾有无数次惊叹和赞美送给程家大院。这位老农见得多了。程家大院见得多了。这大院如果不破败,完全可以和山西的乔家大院媲美,它不是想象中的那种单门独院,而是整整一个村庄!全村人都姓程,都住在老房子里。这个村,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