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河洛文化—民俗风情—大里王狮舞:舞出精气神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2
转发:0
评论:0
河洛文化—民俗风情—大里王狮舞:舞出精气神,不大的一张方桌上,数只橘红和大红相间的“雄狮”时而盘坐,时而翻滚而下,时而蓄


  不大的一张方桌上,数只橘红和大红相间的“雄狮”时而盘坐,时而翻滚而下,时而蓄势待发,时而腾挪灵便……
  7月14日晚,在“倾国倾城·洛阳大型电视主题城市日晚会”分会场,洛龙区白马寺镇大里王村的10余只“狮子”表演的“大里王狮舞”让观众如痴如醉,大呼“过瘾”;让央视导演连说精彩,“不能留下遗憾”。
  三百年传承不断
  昨日,在白马寺镇大里王村,我们找到了大里王狮舞艺人的第十五代传人王建良。55岁的他身板硬朗,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小许多。
  “大里王狮舞”这一延续了300余年、传承了18代人的民间技艺不仅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更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洛阳狮舞是我国最早见于史料记载的的民间狮舞,距今1500多年。大里王村就坐落在北魏时期长秋寺狮舞的位置附近。据村中王氏家谱记载,大里王狮舞至少可追溯至明代正统年间王氏第六辈王有禄、王有全兄弟。
  据介绍,大里王村只有王姓,并无他姓。自明代至今,狮舞传承18代人,村中几乎所有成年男子都参加过舞狮。
  大里王狮舞属典型的北派狮舞,洒脱中显得稳重,大方中不乏细腻。狮舞少表现故事情节,亦不注重用顽皮、诙谐的动作来表现“极富人情味”的“拟人化狮子”,而是通过粗犷有力的舞姿,再现狮子威武刚烈的气质和勇猛、矫健的神态。
  王建良说,表演狮舞时,一人在前“顶狮头”,一人在后“拱狮尾”。舞狮人全身披红色“狮皮”,穿同色裤子。一般为两只或多只“狮子”一齐上场,偶尔也可独只表演。“狮子”由一人持绣球引领。
  大里王狮舞表演分“文狮”与“武狮”。“文狮”表演又分“地面”和“桌面”两种,都有一定套路。领舞人与“狮子”配合默契,无论亮相、造型还是场面调度,均给人以美感。有时也穿插一些幽默搞笑动作,如“狮子下娃”等。
  “武狮”表演难度更高,摞板凳、上老杆、荡秋千、爬梯子、上天桥等项目,均是艺人在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行的高难度表演,让观众紧张得“大气也不敢出”。
  全村人的至爱
  大里王人爱狮舞。王建良7岁时便开始和同伴们学习狮舞。“这可得真功夫啊!”他说,“刀枪剑戟,每天要练。那么高的台子,一个后空翻就要下来,还得漂亮,没有好身板、硬功夫,根本不中。”
  因为喜欢,加上苦练,王建良很快成了一名优秀的“领狮人”,并和同伴们一起创造出多套高难度的狮舞动作。
  如今,王建良开始着力培养村中的年轻人。他在家中架起大锅,煮肉买酒,让年轻人包括自己的儿子跟着他学习狮舞技艺。每个动作他都要认真把关。他还准备了照相机,随时拍照,让徒弟们细心揣摩。“我还真发现了不少好苗子,大里王的狮舞后继有人啦!”王建良高兴地说。
  那一夜,大家兴致真高啊
  说起那天在王城公园分会场的盛况,王建良仍难抑兴奋之情。
  “我们6月中旬接到通知后,大家就憋足了劲儿,认真排练了半个月!”王建良说,“去分会场时,大家唱了一路!”
  录制节目当天,大里王村40余名乡亲,包括舞狮者、鼓手、铙手等,乘坐大客车赶往王城公园。想着能代表家乡向全国观众甚至世界人民展示绝技,大家十分高兴。
  表演时,红白相间的服装随风飘舞,大鼓擂得山响,多只“雄狮”上下翻飞,舞狮队一下子就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一场接一场,乡亲们的兴致也越来越高。
  央视节目制作人员喜不自禁,从草坪到前门,再到广场、林间,导演要求不断变换着狮舞表演的场地:“再换一个吧,在那里舞起来才好看呢!”
  节目录制完毕,已是夜里11点,乡亲们擦着汗,将道具装车,兴奋地谈论着:“痛快,真痛快!”
  大家刚收拾完道具,没想到央视的导演又急急跑来,拱手相求:“大里王的兄弟们,能否再辛苦一下?我突然想到你们的一套狮舞在另一个场景表演一定更美,能不能让我再补几个镜头?这么好的绝活,不要留下遗憾啊!”
  大家立即又来了精神:“累点儿怕什么,耍一宿俺们也耍不够!”说话间,大家重新披挂行头,威风八面地舞了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春节舞狮舞鸡又舞牛
如果说在正月里过蚂拐节祭祀青蛙不算是一个很普遍的节俗的话,那么,正月的春节,则是家家都要过的节日。壮家的春节习俗非常独特,要进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狮、舞鸡、舞春牛等活动。大年初一的拂晓之前,壮族的农妇就已纷纷到小河去为全家挑新水了。在挑新水时,还要选几块与家禽相像的石头回家,并且一路走一路模仿六畜的叫声。回到家里,就把这些石头放进猪圈、牛栏祈求六畜兴旺。然后用新水煮新年茶给全家人喝。壮家女要喝伶俐水,就是在汲新水之前,争着喝由村中公认的“伶俐嫂”捧给大家的清水,她们相信这样就会更加聪明伶俐,代嫁姑娘更是籍此机会祈求在新的一年里找到如意郎君。桂西一带的舞鸡、舞春牛更是别具特色。大年初一,由舞鸡的青年提着用木头、木爪做成的两只斗鸡,打着锣去各家各户贺年,他们唱起吉庆幽默的舞鸡歌,使主家喜笑颜开。主家从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祈求六畜兴旺。舞春牛更是有趣。舞牛人用扎作精巧的“春牛”表...
· 敦煌文化―民俗风情―敦煌舞狮
敦煌过春节舞狮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改变的传统文化.敦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昆仑山上有一头金毛狮子,被玉皇大帝召上天宫封为狮王大圣。有一年春节,玉帝让各路神仙下界与民同乐,约定三天后听到仙钟敲响必须返回。狮王大圣来到人间,发现这里的人民过年都得瘟病,年过的冷冷清清。一打听,才知道是瘟神从中作怪,它便大吼三声,召来千万头金毛狮子,跑进千家万户驱赶瘟神。狮王大圣刚走到河西走廊,天上的钟声响了,若不返回,要斩首示众。但它不忍心河西人民受苦受难、愁眉苦脸过年,毅然决定继续除妖,不返天庭。几天后,河西的瘟病都驱除了,但狮王却犯了天规,自知性命难保,便对众人说:“我死后将我的头割下,皮剥下,来年扮成我的模样,定能消病祛瘟。”话音刚落,电闪雷鸣,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待天晴之后,狮王大圣已倒在血泊之中。人们强忍悲痛,将狮头、狮皮保存起来。第二年春节,妖魔瘟神又来降瘟降灾,众人举着狮王的头,披上狮皮,敲锣...
· 敦煌文化—民俗风情—敦煌舞狮
敦煌过春节舞狮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改变的传统文化.敦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昆仑山上有一头金毛狮子,被玉皇大帝召上天宫封为狮王大圣。有一年春节,玉帝让各路神仙下界与民同乐,约定三天后听到仙钟敲响必须返回。狮王大圣来到人间,发现这里的人民过年都得瘟病,年过的冷冷清清。一打听,才知道是瘟神从中作怪,它便大吼三声,召来千万头金毛狮子,跑进千家万户驱赶瘟神。狮王大圣刚走到河西走廊,天上的钟声响了,若不返回,要斩首示众。但它不忍心河西人民受苦受难、愁眉苦脸过年,毅然决定继续除妖,不返天庭。几天后,河西的瘟病都驱除了,但狮王却犯了天规,自知性命难保,便对众人说:“我死后将我的头割下,皮剥下,来年扮成我的模样,定能消病祛瘟。”话音刚落,电闪雷鸣,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待天晴之后,狮王大圣已倒在血泊之中。人们强忍悲痛,将狮头、狮皮保存起来。第二年春节,妖魔瘟神又来降瘟降灾,众人举着狮王的头,披上狮皮,敲锣...
· 中原文化—民间艺术—狮子舞
狮子舞,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舞蹈,也是正月十五民间“社火”“闹红火”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狮子舞与跑龙灯、走旱船一样,是民间文艺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形式之一。在三晋大地上,狮子舞渊源很深,大约在东汉末年的民间就有狮子舞了。狮子舞,原来是西域的民间文艺活动形式,东汉时才流入中原的。唐代以后,狮子舞兴盛起来,规模也宏大起来。在阵容上,不但有了大狮子、群狮和狮子郎的表演,而且还增添了小狮子的表演。狮子舞发展到现在,形成了“文狮”、“武狮”的两种表演。“文狮”,顾名思义,主要表现狮子温柔驯顺动作的神态以吸引观众。如搔痒、舔毛、抖毛、打滚、摔跤,抚小狮等等一些不太激烈的文弱动作。“武狮”表演,则显明地突出了狮子凶猛的个性。如勇猛、威武、刚毅的跳跃,登高、跌扑、腾转、争球、滚球的多种动作,以此来吸引观众。在狮子舞的舞蹈过程中,为了突出狮子舞效果,还配有一定的鼓乐或音乐。鼓乐,主要以锣、钹、鼓等打击乐器伴奏,舞...
· 河洛文化—民俗风情—洛宁蒸肉
有朋友来洛宁玩,第一顿饭,我一定是请他们去吃蒸肉。吃过的人无不赞叹好吃。从洛宁算起,东边的宜阳还有洛阳市区,南边的嵩县、栾川等,地域邻近,生活习惯相似,甚至说的土语都一样,可就这个蒸肉,只有洛宁独特。蒸肉似乎成了洛宁的一个特色。蒸肉,并不单纯是肉,关键还有粉条,说白了,即大肉配粉条。蒸肉的做法非常简单,就是先把上好的大肉切成块儿(当然也可以用排骨),用葱、姜、蒜、面酱等拌匀,再把上好的红薯粉条(粉条很关键,不然是不好吃的)在热水里浆一下,水控干,然后两者搅在一起,放在大锅里,用柴火(如果用煤火或者液化气,就少一些味儿)蒸。大约一个小时,那种香味就从锅里溢出来,飘得满村都是,你不流口水都没有办法,吃起来更是香得没法说。关于蒸肉的渊源,我问过好多人,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是从何时传下来的。于是,我就想,一定是很久以前,有一个非常勤快的农家妇女,当然,也是非常聪明的,某一天,她得到了一块肉,她想改善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