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民俗风情—走进洛源习俗篇
出龙潭下山,洛河穿洛源镇而过,这里的人最先得到洛河的滋养。他们生活如何,有什么习俗,又如何保护水源?走进洛源,记者对所见所闻的一切感到很新鲜,也作了大量调查。
洛源没有一家工厂
既然行政编制为镇,那么洛源究竟有多大?一首打油诗说 “一条马路一盏灯,一个警察管全城,一家烧鱼半城腥,一声喇叭全城听”,这便是今日洛源镇的总体写照。实际上,这里没有马路,也没有路灯,更没有警察,倒是一家做饭,四邻闻香。这里只有两条勉强能称得上街道的路,路两侧开设了几家饭馆和几家诊所。这里便是这一带的政治、文化中心。
洛源镇是洛河上游两大支流的交汇处,因此人们也叫这里两岔河。北边一条支流来自龙潭沟,当地人叫它北川河,南北走向,是公认的洛河发源地,长约15公里;西边一条稍短,长约5公里,当地人叫它木岔河,东西走向。两条河流在两岔河并成一条,形成三个方向的水路,在这三个水路方向均零散居住着一些人家,这便是整个洛源镇。两岔河处是镇政府所在地,人称洛源镇或洛源街。洛源镇全镇辖有14个行政村,共有4582户人家。
洛源街、腰庄、老庄、农林等四个村如今成了加工豆腐干的专业村,兴办了兴隆豆腐干加工厂,目前发展豆腐干生产加工户200多户,户均年收入不足万元,建成规范化豆腐干作坊20个,其他村民收入则低一些。当你寻访洛河源头时,沿途不时可以看到散落在沟岔之中的农户。山民居住的房屋大都是土坯墙,院落中堆满了木柴,这里的人做饭还是靠烧柴。
行走一路,我们没有发现一家工厂,更没有看见冒黑烟的烟囱。
多数人保持老式饮食习惯
我们走进洛源镇是下午4时左右,走在不宽的街道上看见镇上不少居民端着饭碗,正在家门口边吃边聊。这让我们感到很奇怪。
“你们这样早就吃晚饭呀?”面对我们的问题,居民笑而不答,一些姑娘、小媳妇干脆端着碗躲到了家里。第二天上午,奇怪的现象再次发生,10点多钟,无论是山沟中的居民还是洛源镇的居民大都在吃饭。原来,这里的人一天只吃两顿饭。是粮食不够吃吗?不是。这让记者越发感到奇怪,既然粮食够吃,为什么一天只吃两顿饭呢?洛源人说,这是老辈子传下的习惯,现在虽有一部分人改成一天三顿饭了,但大多数人还保持着原来的习惯。
资料表明,虽然现代人都习惯于一日三餐,可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即使只吃两顿饭也要因人而异。历史文献记载,兵士每天吃两顿,食量分为五个等级。第一顿称“朝食”或“饔”,在太阳行至东南方(隅中)时就餐。第二顿称“飧”或“食”,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进餐。对于进餐时间,古人讲“食不时不食”(出自《论语》)。在不应进餐的时间用餐,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行为或特别的犒赏。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或四餐。
洛源镇为何到现在还保持着这样的习俗,就连镇上的老人也说不清楚。他们说,一天吃两顿饭的习俗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早上起床,人们便到田里干活,10点收工吃饭,随后再下田,再收工吃饭。之后,农忙时接着干活,农闲时就可以结束一天的劳作。但是,这种习俗给机关干部、学生带来一定不便,当地机关、学校可以“入乡随俗”,随吃饭时间安排作息时间,但是有孩子到外乡上学的家庭就要改一改这规矩了,他们一天往往要吃三顿饭。
玉米鱼鱼和豆腐干
洛源人饮食中有几种让他们自豪的食品,玉米鱼鱼和豆腐干就在其中。
玉米鱼鱼名曰鱼,其实并不是鱼,它状如蝌蚪。玉米鱼鱼,洛源老少皆能做:取洛源上等的玉米磨成面,汲龙潭泉水倒入锅中烧沸,把玉米面一边徐徐撒入,一边用双叉木棍使劲搅,待玉米糊熟透,压火,取漏勺(漏勺为葫芦瓢制作,用火筷烙漏眼)盛之,漏至盛有凉水的瓦盆内,玉米鱼鱼就做成了。
玉米鱼鱼可凉吃,滑软可口,进口待咬时却顺喉而下,有活吞之的美妙感觉。玉米鱼鱼亦可热吃,拌上葱花、青菜炒吃,色黄味香,口感甚好,系当地一种特色食品。
洛源镇还出产一种享誉古今的特产——洛源豆腐干。走进洛源,街道上最显眼的商品莫过串成串儿的豆腐干了(如图)。洛源豆腐干略呈茶褐色,一律一寸见方,双筷厚薄,以青藤穿连,一般一串50块。食用时只需用刀切成薄片,加几滴酱、醋即可下酒。其特点是:香爽油咸,柔劲适口。若拌以蒜泥、芥末、葱段、麻油等,更是入口鲜美、回味无穷。如油炸入荤,或辅以素菜,相煎成汤,又别有一番风味。如今人们喜欢涮烫,也别有情趣。这样的食品是洛源人款待嘉宾的美食,也是家家户户过红白事招待来宾的看家食品。
洛源豆腐干历史悠久,有几百年历史,川口村一带至今还有八九代一直操持此项活计的老户。他们还保持着古老的制作方法:石磨磨浆,陈浆点卤,小块滤布包豆腐脑挤压成形,天然晾晒而成。其营养可与肉、蛋、鱼相媲美。早在明清时期,洛源豆腐干就负有盛名,曾被清皇定为御膳贡品,并随当年商贾走遍各地。
洛源豆腐干何以这般好?其一,洛源水质好。洛源系洛河之源,其水来自秦岭千山万壑之中,经青山密林过滤,自然洁净甘甜,不受污染。其二,洛源的大豆生长时间长,营养价值高。洛源豆腐干的做法也很讲究:一是磨子把黄豆磨成浆后,必须倒入开水煞沫,然后过滤,再煮熟,这叫烧两次锅。二是点功独特,须点过三遍卤水,豆腐脑不老不嫩恰到好处,方用滤布包之。且有卤三水、晾百日之说。晾一次七八天,用淡盐水卤一次,卤过以后再晾,晾过以后再卤,如此反复三四次才算做好。如今洛源人外出访友、办事时都拿洛源豆腐干馈赠亲友。
洛源糍粑是当地的又一种名吃。在洛源街上,记者看到一小伙抡着木槌用力捶打一种东西,直至捶打成胶状。原来,他是在制作糍粑。
洛源糍粑是当地的特色小吃,它在制作上也很有讲究。主人告诉我们,制作糍粑先要将当地产的好洋芋(土豆)去皮,再用洛河源头无污染的水洗净,放在铁锅里蒸熟后,再晾出里边的水汽,然后放在石板上用木槌使劲捶打,一直打到洋芋成糊状,这就算做好了。打好的糍粑盛进碗里,色泽白嫩,好像豆腐脑一样,调上汁就可食用。入口的感觉是滑滑的、香香的,吃不出一点洋芋味。听主人讲,当地属于高寒山区,主产就是洋芋,过去困难时期,当地人就靠洋芋来维持生活。糍粑可以当饭吃,也可以当菜吃,是传统的绿色食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