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历史古迹—周山东周王陵
洛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境内,周山起伏,连绵数十公里,这里南望洛水,物华天宝,人文荟萃。著名的东周王陵就耸立在周山之巅,成为古都洛阳重要的文物名胜。
洛阳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王都,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到公元前256年周朝灭亡的500多年间,东周王朝的25位国王死后都安葬在这里。
周山本属秦岭的东端,位于东周王城西南约3.5公里,因山上葬有周王的陵墓而得名。在今三山村西的周山之巅,现存有4座高大的陵墓,依山势东西排列,雄伟高峻,气势壮观。西边的一座大冢为“周灵王陵”,呈覆斗形,保存较为完整。在周灵王陵东约625米处,有三座大冢东西紧密相连,名为“周三王陵”。这三座王陵的外观状似“山”字形,保存较为完整,均为覆斗形,用夯土筑成,封土转折处明显,顶部较为平坦。
周灵王陵与周三王陵所处的秦岭名为“周山”,三王陵下的村庄名叫“三山”。从此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地名与周山王陵间存在着有机的内在联系。
2002年,为了澄清周山王陵的形制、规模和年代诸问题,考古工作者在配合周山森林公园的建设时,曾对这些陵墓进行了勘探调查。结果发现,周山之巅现存的四座陵墓,均用夯土筑成。因周灵王陵的封土“内含有大量的细碎石块、礓土,不利于钻探,所以夯层的厚度不明”。而覆斗形的陵墓形状,则是西汉以前帝王山陵的基本形制。特别重要的是,在周灵王陵和周三王陵的南北两侧,还发现有斜式坡墓道。周灵王陵南侧的墓道位于封土正中,“一段叠 在封土之下,一段伸 在封土之外。伸出封土外的这段墓道的南端被断崖破坏,残长40米,宽5.8米~6米”。墓道的底部平坦,略呈斜坡状。其中填五花土,经夯打,土质坚实。目前在该陵封土的东、西、北三面尚未发现墓道。在周三王陵的“南北两侧都发现了墓道,一共6条,南北两两相对,均为长斜坡式”。这些墓道连接墓室的一段都压在封土下面,伸出封土外的一端“大部分遭到农田和断崖的破坏”。墓道底部平坦,呈斜坡状,“填土均为五花土,经夯打,土质坚实”,残长16米~40米,宽2.5米~6米。由此可见,这四座陵墓的平面均呈“甲”或“亚”字形,与东周王城和成周陵区发现的东周大型墓葬形制相同。这些重要发现,为周山王陵的年代和性质提供了有力的考古学证据,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人们多以为我国已知年代最早的帝王陵墓,当是位于今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葬于公元前210年)。而比秦始皇陵要早330多年的周灵王陵,却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随着古都洛阳“文化强市”战略的实施和洛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弥足珍贵的周山王陵文物资源,若被开发为“周山王陵主题公园”供中外游客观览,必将发挥出难以估量的人文和经济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