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河洛文化—河洛春秋—山思水想说西施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45
转发:0
评论:0
河洛文化—河洛春秋—山思水想说西施,  3年前就听说洛宁有一个西施村,当时觉得奇怪:西施乃越国美女,咋会跑到洛宁来呢

   3年前就听说洛宁有一个西施村,当时觉得奇怪:西施乃越国美女,咋会跑到洛宁来呢?
    疑问往往是故事的线头,而这个线头牵出来的,竟是漂亮的轻纱,是西施曾经浣洗过的故事......
                一
    西施一生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少女时在家乡浣纱,与溪水亲近;后跟范蠡离开越国泛舟太湖,与湖水亲近;再后来跟着范蠡沿洛河西行,与河水亲近。
    西施是水做的女儿,是刀尖上的精灵!为了越国的复兴,她被派往吴王夫差身边,当了一名色情间谍。
    那是春秋末年,诸侯并起,列国纷争。其中吴越两国,世代为仇,攻伐不休。当时吴国的国都,即现在的苏州。越国的国都,即今天的绍兴。
   两个邻国宿敌,斗来斗去,故事很多,现在删繁就简,只把那刀光剑影里的几件大事,运筹帷幄中的主要人物,挑选出来说与您听。这样既省却我许多笔墨,也节省了你的时间,岂不快哉。
    主要事件:不过是“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以及“兔死狗烹”罢了;主要人物:不过是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越国大夫范蠡、文种罢了。
   但我们不要忘了,这里面还有一个美女西施,她是中国四大美女当中最出色的一个。别的美女是“我用青春赌明天”,她却是“我用青春救祖国”,高尚,很高尚。
   西施原名施夷光,居住在苎萝山下苎萝村,也就是今天的诸暨市城南的浣纱村。苎萝有东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其父卖柴、母浣纱,西施亦常浣纱于溪上,故又称浣纱女。
   如果没有战争,天生丽质的西施,很可能这样终其一生:浣纱于溪边,生子于茅下,老死于乡里。但她偏偏生在吴越争霸的年代,于是她就有了传奇的故事。
  她的故事,是从越国战败开始的。越国是哪一年战败的呢?是公元前494年,这个“494”,真不吉利!谐音是“死就死”,越国就这样死了,被吴国击败了。越王勾践只好向吴王夫差投降了。
  即使投降,也是有条件的,而且条件很苛刻,越王勾践必须到吴国当人质。他去当人质,国内怎么办?别担心,早有越国大夫、南阳人范蠡出谋划策,把一切都安排好了。
  种种谋划当中,就有美人计,主角是西施。
         二
  “吴王淫而好色”,这是夫差的弱点。
  于是范蠡与勾践商议,在全国海选美女。勾践强调,送给夫差的美女,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貌美,二是体态婀娜,三是善歌舞、知礼仪。但选了上千名美女,能同时具备这3个条件的并无一人。范蠡对勾践说:真正的美女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大多在乡野之间。于是范蠡离开朝堂,到民间寻访美女去了。
  他来到苎萝山下,看见一条溪水清澈无比,就掬水而饮。忽然发现水中的鱼儿一动不动,都沉到水底去了,显得很怪异。抬头看看天,大雁纷纷落下,敛翅隐身,好像很害羞,都躲到林子里去了。
  怪哉!范蠡好纳闷,一转脸,看见一位绝色美女,正弯腰在溪水中浣纱。这美女到底美到什么程度?范蠡用语言是形容不出来的,反正他也像鱼儿一般自惭形秽了,挪不动脚步了,移不开目光了,目不转睛地看着西施了。
  沉鱼落雁之容!倾城倾国之貌!
  范蠡大喜,有此美女,越国有救了!他赶紧领西施入朝,面见越王。但西施只具备前两个条件,于是赶紧对西施进行业务培训,教以歌舞和礼仪。
  西施认真学习,成绩优秀。翩跹起舞,婀娜迷人;待人接物,十分得体。出国前,又给她穿上华服,献给吴王。吴王夫差一看大喜,专门在姑苏建造春宵宫,又因西施喜欢水,就筑大池,日与西施水上嬉戏。还为西施建造了馆娃阁,供她表演歌舞。
  这时,勾践和范蠡已经在吴国当人质,他俩看到夫差已经上钩了,非常高兴,密嘱西施再施魅力,蛊惑夫差。那西施果然妖媚万分,跳起“响屐舞”,夫差一看,赶紧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让西施脚穿木屐,裙系小铃,在上面跳舞。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交织在一起,十分动听。夫差痴迷其中,哪里还理国政?哪里还记得天下尚有一个越国,正在图谋复仇。
    而这时的越国,正由另一个越国大夫文种带领着,加紧农业生产和军备,一方面把献给吴国的粮食种子全部炒熟,一方面把国内所有成年男子都训练成准军人,时刻准备着对吴复仇。
    而傻蛋夫差呢,觉得勾践这个人够朋友,很忠诚,两年后就放勾践范蠡回国了。勾践范蠡回国后,马上制定了两个“十年计划”,即“十年生聚”和“十年教训”:拿出十年时间牢记被吴国打败的教训,进行精神上的警告和砥砺;再拿出十年的时间发展经济,聚合人力物力财力,准备打仗。
    现在看起来,勾践这个人实际上是一个阴谋家,为了骗得夫差的信任,连夫差的大便都亲口尝尝,以判断夫差到底有没有病。这也太丢国格了,他这样做,即使越国复兴了,又有什么尊严可讲呢?
    他还煞有介事地弄来一个猪苦胆,吊起来,睡到半夜,突然起来吧叽吧叽唆上几口,啊呀!苦苦!于是大声提醒自己:勾践呀勾践!你难道忘了向吴国复仇了么?然后又睡下了。睡下了,又不好好睡,把褥子、被子都撤掉,换上柴薪,睡不稳时就跳将起来,又大声嚷嚷道:勾践呀勾践!难道你忘了自己所受的耻辱了么?
    不能忘,不能忘!时刻准备上战场!
    于是,公元前473年,越国把吴国彻底灭掉了,夫差死了,西施归国,受到了热烈欢迎。西施成了忍辱负重的巾帼英雄。
    想想也是,希腊人为了一个美女海伦,打了一场特洛伊战争;越国为了灭掉吴国,牺牲了一个女人的青春。东方人和西方人在对待女人的问题上,观念确实不一样。
    西施岂止牺牲了青春,她还牺牲了爱情。
    那么她爱的是谁呢?
              三
    原来,西施在与范蠡的长期接触中,爱上了范蠡,只是藏在心中,没有说出来。现在她功成名就了,成了巾帼英雄,发誓要找回爱情,活出自我。
    范蠡听了她一番哭诉,说:好吧,既然你爱我,咱们就远走高飞吧。范蠡又对文种说:越王勾践这个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个道理你应该懂得,咱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作用也得到发挥了,就该走了,不走就来不及了。
    文种却不肯走,说:你看我立了这么大的功劳,现在是摘桃子的时候了,干吗要走啊?结果勾践送给他一把剑,扔下一句话:别人教给寡人7种杀人的办法,我只用了3种,就把吴国给灭了。现在还剩下4种没地方用,文种你说咋办?文种一听,明白了,就自杀了。
  而范蠡却真的走了,而且走得很潇洒,他带着美女西施,泛舟太湖,后又来到齐国经商,赢利巨万,成了大富翁。他每到一处发财后,都把大部分资财散发给好友和乡邻们,商人尊敬他,奉他为财神。
  但他和西施不辞而别,勾践很生气,派兵到处找他。他只好流动经商,改名换姓。一天,他们来到了宋国的陶邑,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定陶县,就定居下来,改名陶朱公,很快又积累下亿万家财,名扬天下。勾践打听到陶朱公就是范蠡,就又派人来追。范蠡这时年事已高,想念故乡,就把生意交给长子经营,自己带上西施和小儿子,奔河南老家而来。
  他们先乘船逆黄河而上,然后转入洛河,在洛阳留住一段时间后,又乘船沿洛河继续往西走。忽一日,走到一个地方,眼前全是竹海,仿佛昔日之越国,于是再次定居下来。
  西施这一路奔波而来,虽然坐在船上,却不曾与水亲近,这会儿看见洛河水清浅荡漾,游鳞可数,就避开众人下河沐浴。她沐浴的地方,后来积水成湖,号称西子湖。
  这地方山美水美,民风淳朴,实际上就是洛宁县。他们在此定居之后,人丁繁衍,形成村落,住的时间长了,就和周围村子里的人都熟悉了,范蠡西施就把自己的本事交给大家,西施负责传授纺织技术,范蠡负责传授经商经验。
  西施手巧,她教当地人纺纱、浣纱。还教大家种桑养蚕,抽丝织布,附近男女老幼的衣着,很快有了改观,变得体面了,姑娘们也学会打扮了,变得漂亮。而范蠡还自称陶朱公,沿洛河而上,来到卢氏县莘川村、苏村一带,经营收购转运生意,常常把卢氏的木耳、药材、木材装上船,再把洛宁的竹子和山果装上船,沿洛水东下,运到齐国,由他的长子接收,高价出售,赢利颇多。
  这样一来,当地人都记住了陶朱公这个人,很佩服他,当发现陶朱公就是范蠡时,大家非常高兴,就把莘川村改名为范蠡村,不论商户和农民,过大年的时候,都要请财神、敬财神。而这个财神,正是范蠡。              
    范蠡村后来成了集镇,吸引陕西、山西、洛阳、南阳等各地客商,商贸种类繁多。到了民国年间,这里像样的商铺就有百余家:杂货店、骡马店、药铺、饭馆,油坊、染坊、丝坊、酿酒厂、铁匠铺、木匠铺等等应有尽有,当地俗语说:“有女嫁到范蠡峪,吃米喝香油,不用推磨。”
  一个人名变成了地名,说明这个人有魅力。范蠡走到哪儿,哪儿的商业就繁荣,说明范蠡是商业巨擘。西施村离范蠡村不远,至上世纪80年代,国家下令修建故县水库,库区淹没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西施村和范蠡村都将被淹没,当时西施村已有300多号人,隶属于洛宁故县乡。后来,这300多号人移民到本县的下峪、城郊等乡镇。这次采访,我找到了原西施村的一位村民,问他想不想原来的西施村。想不到这位农民竟说了一句文绉绉的话:谁不想?山也想,水也想,山思水想想故乡!
   是的,山思水想,想着故乡,也想着西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河洛文化—河洛春秋—武则天贬牡丹
武则天登皇位,自称圣神皇帝。一年冬天,她突然兴致大发,带着妃嫔、宫女到上苑饮酒赏雪。此时大雪刚停,只见那假山、凉亭、小桥、长廊一切景物都穿上了洁白的素装;各种花草树木虽说枝叶凋零,但经雪一打扮,犹如银枝玉花,显得格外的美丽;偶而飞来两只小鸟,把枝条轻轻一掸,撒下团团白絮,好似一只只飞舞的蝴蝶。武则天看得入了迷,没想到雪的景色竟是如此壮丽。突然,她发现在那白皑皑的雪堆里,有点点燃烧跳跃的火苗。仔细一看,原来是朵朵盛开的红梅。武则天真是高兴极了!禁不住吟诗一首,抒发她的喜悦情怀。随同赏花的纪嫔们一看太后如此欢喜,都争相给她敬酒,这时,有个妃嫔说:“武后,梅花再好,毕竟是一花独放。如果你能下道圣旨,让这满园百花齐开,岂不更称心愿吗?另一妃嫔摇摇头说:“如今严冬寒月,梅花开放正适时令。若让百花齐放,需等来年春天。”武则天听罢哈哈一阵大笑,说:“春时花开,不足为奇。百花斗雪竞放,方合我的心意。”妃嫔...
· 河洛文化—河洛艺海—河洛大鼓
在河洛文化的百花苑中,有一朵名谓“河洛大鼓”的艺术奇葩。它是一种以说、唱为艺术表演手段,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歌唱社会生活的传统音乐。“河洛大鼓”产生于清代光绪末年,广泛流行于洛阳、偃师一带,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河洛大鼓曾是洛阳地区城乡居民十分喜爱的艺术形式,据现今年龄在六、七十岁的老人回忆,河洛大鼓在五、六十年代非常红火,七、八十年代达到顶峰。在当时洛阳老城的青年宫书场演出时,场场爆满。河洛大鼓的著名艺人张天培在场上只要一露面,还未张口说唱,台下人已是掌声雷动,人群鼎沸,其火爆场面,决不次于今天当红歌星的音乐会,观众们对张天培的崇拜劲头,亦和今天的“追星族”不差上下。为了了解河洛大鼓这一传统音乐的历史渊源、现今的生存状况、传承方式和音乐形态等情况,笔者在2003年10月3日至2003年11月29日赴河洛大鼓的发源地——偃师市及与其接壤的巩义市进行了实地考察。一、河洛大鼓的历...
· 河洛文化—河洛春秋—古都尽春色隋唐园林风
世界著名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学家、业界权威读本《风景园林学》的作者美国人西蒙兹曾感慨道:“最佳人居环境城市不在现在,而在古代,例如在中国。他们不仅考虑了社区与山水环境的关系,考虑了地上地下能源的流动方向,还考虑了与天上复杂星系的和谐关系。”也许用来诠释这个立论的最佳例子莫过于隋唐洛阳城。隋唐两代王朝统治的326年间,洛阳的林苑、宫苑、郊园以及私家园林的发展,达到空前的规模和水平。引水穿城,城苑一体,满城皆园,使得隋唐洛阳城成为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大型园林城市及山水都城。就类型而言,隋唐洛阳园林中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佛寺园林、风景园林等品类齐全,并各有其成就极高的代表作;就数量而言,私家园林便有1000余处,比之前数代的园林总和还多。唐朝“安史之乱”后,皇权旁落,经济文化中心南移造成名园由北南移的情况并未波及洛阳,洛城园林艺术得以持续发展。隋唐洛阳园林是中国园林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承...
· 河洛文化—河洛星空—班超
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使西域,汉明帝初年,北匈奴一再胁迫西域各国出兵,寇掠东汉的河西等地。永平十六年(73年),明帝派遣班超出使西域,镇抚西域各国,西域与汉断绝65年的关系至此恢复。直到永元十四年(102年),班超才从西域返回洛阳。葬于洛阳。班超在西域30年,对巩固我国西部疆域,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东汉恢复对西域的统治,保卫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和中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 河洛文化—河洛星空—桓温
桓温:准国龙元(今安徽怀宁西北龙元集)人,具有雄才传略,志在北伐中原,统一全国。前秦皇始四年(公元354年)二月桓温率4万大军从江陵出发,经襄阳,出武关,越秦岭,大军直指关中,讨伐由氐族人苻氏建立的前秦政权。这是桓温第一次北伐。寿光二年(公元356年)六月,桓温进行第二次北伐,从江陵发兵,向北挺进。八月,桓温挥军渡过伊水,与羌族首领姚襄军二次战于伊水之北,大败姚襄,收复洛阳。桓温在洛阳修复西晋历代皇帝的陵墓,又多次建议东晋迁都洛阳。东晋朝廷对桓温的北伐抱消极态度,只求苟安东南,无意北还,桓温只得退兵南归。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