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齐鲁文化—山东往事—苏辙在山东济南的日子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40
转发:0
评论:0
齐鲁文化—山东往事—苏辙在山东济南的日子,   熙宁六年(1073)夏天,35岁的苏辙由陈州学官改任齐州掌书记,一直到熙宁

    熙宁六年(1073)夏天,35岁的苏辙由陈州学官改任齐州掌书记,一直到熙宁九年(1076)十月才罢齐州任。齐州,就是今天的济南。在济南的三年时间里,苏辙遍览了湖光山色,并留下诗文近百篇,为济南增添了一份深厚的内涵。


    居官齐州


    到齐州任职是苏辙由来已久的愿望,在《舜泉诗并叙》中他曾如是说:“始余在京师,游宦贫困,思归而不能。闻济南多甘泉,流水被道,蒲鱼之利,与东南比,东方之人多称之。会郡从事阙,求而得之。”然而,苏辙初到济南之时,正好赶上齐州“大旱几岁,赤地千里,渠存而水亡”,灾民遍野,强盗四起,社会很不安定。这种状况使得苏辙忧心忡忡:“我生本西南,为学慕齐鲁。从事东诸侯,结绶济南府。谁言到官舍,旱气裂后土。饥馑费穗仓,剽夺惊桴鼓。缅焉礼义邦,忧作流亡聚”(《送排保甲陈佑甫》)。因此,苏辙到齐州掌书记任上后公务十分繁忙。在《寄孙朴》一诗中,他把自己在陈州学官任上的“清净”、“安闲”同在齐州掌书记任上所受的“磨折”作了对比,写到:“忆昔补官太皋墟,泮宫萧条人事疏。日高鼾睡声嘘嘘,往还废绝门无车……官居一去真蘧庐,东来失计悔厥初。夜闻桴鼓惊阎闾,事如牛毛费耘锄。”


    说来也巧,苏辙任齐州掌书记期间,前后三任知州皆姓李。第一位是李师中。从苏辙《和李诚之待制燕别西湖并叙》中我们可以得知:李师中是一位性情谦和、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州,且和苏辙一样,“平生喜为诗,所至成编”,对有着山川泉石之胜的齐州同样有着深深的喜爱之情,“怡然有久留之意”。因此,在齐州期间二人相处甚洽。


    熙宁七年(1074)三月,李肃之代李师中知齐州。李肃之到任后,苏辙即代之作《齐州代李肃之谏议谢免罪表》。熙宁八年(1075),李肃之应齐州耋老之请,主持修建了闵子祠。闵子祠建成后,苏辙为之作《齐州闵子祠堂记》(见《栾城集》卷二十三),详细记叙了祠堂修建的经过,并就孔子及其弟子仕而闵子独不仕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是年,李肃之还采纳历城知县施辨的建议,将济南西门外护城河上的木桥改建为石桥。石桥建成后,苏辙又作《齐州泺源石桥记》(亦见于《栾城集》卷二十三)记其事。


    熙宁九年(1076)二月,李常代李肃之来守齐州。李常是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的舅舅,同时也是苏辙过去在三司条例司时的同事,与苏轼、苏辙兄弟有着深厚的友谊。在赴齐州知州任途中,李常曾作《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苏辙尽和其诗(见《栾城集》卷六)。


    苏辙在济南期间不仅和三任知州相处和谐、合作默契,而且和其他同僚、如州学教授孔武仲、户曹孙朴、供备李昭叙、殿承刘敏、太祝韩宗弼、历城知县施辨等,也都相处得非常融洽。他们或相从出游,或把盏畅饮,或秉烛夜谈,其乐融融。苏辙在齐州的诗作中,有许多篇章就是与这些朋友的题赠唱和迎送之作,其中《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一诗颇值得一读:“竹林分径水通渠,真与幽人作隐居。溪上路穷惟画舫,城中客至有罾鱼。东来只为林泉好,野外从教簿领疏。不识徂徕石夫子,兼因女婿觅遗书。”有学者认为,苏辙此诗中所咏的溪亭即是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处”词中所咏及的溪亭。


    留诗近百


    齐州素以湖山流泉之胜著称于世,而苏辙原本是慕济南的山水胜境而来,所以当灾荒已过、百姓生活渐趋安宁、社会秩序也日渐稳定之后,苏辙便开始在公务之暇遍游济南的风景名胜,并写下大量吟咏齐州风物的诗文佳作。这些诗作语言清丽优美、风格明快疏朗、且数量多达数十首,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比如,在《和孔教授武仲济南四咏》诗中,诗人以清丽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当时济南城内环波亭、北渚亭、鹊山亭、槛泉亭四亭及其附近的景物:“南山迤逦入南塘,北渚岧峣枕北墙。过尽绿荷桥断处,忽逢朱槛水中央。凫鹥聚散湖光净,鱼鳖浮沉瓦影凉。清境不知三伏热,病身唯要一藤床”(《环波亭》)、“西湖已过百花汀,未厌相携上古城。云放连山瞻岳麓,雪消平野看春耕。临风举酒千钟尽,步月吹茄十里声。犹恨雨中人不到,风云飘荡恐神惊”(《北渚亭》)、“筑台临水巧安排,万象轩昂发瘗埋。南岭崩腾来不尽,北山断续意尤佳。平时战伐皆荒草,永日登临慰病怀。更欲留诗题素壁,坐中谁与少陵偕”(《鹊山亭》)、“连山带郭走平川,伏涧潜流发涌泉。汹汹秋声明月夜,蓬蓬晓气欲晴天。谁家鹅鸭横波去,日暮牛羊饮道边。滓秽未能妨洁净,孤亭每到一依然”(《槛泉亭》)。


    而在作于熙宁八年(1075)夏的《舜泉复发》一诗中,他又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舜泉在沉寂了两年之后重新喷涌的景象,读来饶有情致:“奕奕清波旧绕城,旱来泉眼亦尘生。连宵暑雨源初接,发地春雷夜有声。复理沟渠通屈曲,重开池沼放澄清。通衢细洒浮埃净,车马归来似晚晴。”


    自古以来,大明湖(当时大明湖由现在的南北历山街隔成东西两半,分别称为东湖和西湖)就一直是齐州胜景,凡到济南的文人名士几乎没有不游大明湖的。在济南任掌书记三年多的时间中,苏辙多次光顾过波光潋滟的大明湖。他曾在春风初暖、柳色嫩黄之时驻足大明湖畔,兴致勃勃地看农人踏藕:“春湖柳色黄,宿藕冻犹僵。翻沼龙蛇动,撑船牙角长。清泉浴泥滓,粲齿碎冰霜。莫使新梢尽,炎风翠盖凉”(《踏藕》);也曾在“藕梢菱蔓不容网”的夏季,乘舟荡漾于湖水之上,饶有情趣地观看渔人捕鱼:“西湖不放长竿入,群鱼空作淘河食。渔人攘臂下前汀,荡漾清波浮两腋。藕梢菱蔓不容网,箔作长围徒手得。逡巡小舟十斛重,踊跃长鱼一夫力。柳条穿颊洗黄金,会缕堆盘雪花积。烧薤香橙巧相与,白饭青蔬甘莫逆。食罢相携堤上步,将散重煎叶家白。人生此事最便身,金印垂腰定何益”(《西湖二咏·观捕鱼》)。


    在《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以下简称《答文与可》)之三中,苏辙以晓畅如话的语言追忆了自己当年漫步于碧草如茵的大明湖畔、品尝风味鲜美的蒲莲和鱼蟹的情景:“野步西湖绿缛,晴登北渚烟绵。蒲莲自可供腹,鱼蟹何尝要钱”;而在《答文与可》之四中,它则以明快的笔调追述了自己与友人在月夜饮酒于方桥、在秋风中乘画舫垂钓于荷香冉冉的湖面上的怡然自得之乐:“饮酒方桥夜月,钓鱼画舫秋风。冉冉荷香不断,悠悠水面无穷。”此外,在《送韩宗弼》一诗中,他还描写西湖中白鱼莲芡等物产之丰:“西湖幽远人事稀。青莲紫芡倾珠玑,白鱼掉尾黄鳖肥。”


    济南的湖光山色给长期羁旅在外的苏辙带来了莫大的心灵慰藉,冲淡了他心中那浓浓的乡愁,使齐州三载成为他人生岁月较为愉快的一段,而苏辙也将自己对济南山水的热爱毫无保留地倾注在一些诗作中。如在《答文与可》之一、之二、之五中,诗人曾这样写道:“远游既为东鲁,迁居又爱南山。齿发自知将老,心怀且欲偷安”、“舜井溢流陌上,历山近在城头。羁旅三年忘去,故园何日归休”、“雨过山光欲溜,寒来水气如烝。胜处何须吴越,随方亦有游朋”。


    南游泰山


    由于公务繁忙,苏辙到济南后一直到熙宁八年(1075)春末夏初,苏辙才有机会南出济南、一游泰山。


    在这次泰山之游途中,苏辙曾作《游泰山四首》。其中,在《初入南山》一诗中,他给我们描绘了当时济南南部山区的景色:“自我来济南,经年未尝出。不知西城外,有路通石壁。初行涧谷浅,渐远峰峦积。翠屏忽舒卷,耕耨随欹侧……”


    在《灵岩寺》(诗略)一诗中,他极写灵岩寺周边景色的清秀及寺内环境的幽静。


    在《四禅寺》一诗中,苏辙首写山路狭窄、峰峦起伏:“山蹊容车箱,深入遂有得。古寺依岩根,连峰转相揖。”次写古寺荒凉:“樵苏草木尽,佛事亦萧瑟。居僧麋鹿人,对客但羞涩。双碑立风雨,八分存法则。”


    在《岳下》一诗中,苏辙首写自己对泰山的向往:“东来亦何求,聊欲观海岱。海西上千里,将行勇还退。”次写岳下的景色:“岱阴即齐疆,南往曾历块。春深草木长,山暖冰雪溃。中巷无居人,南亩释耕耒。”


    紧接着他又用铺张的笔墨描写了当时人们朝拜泰山的盛况:“车徒八方至,尘坌百里内。牛马汗淋漓,绮纨声綷縩。喧阗六师合,汹涌众流汇……龙鸾画车服,贝玉饰冠佩。骅骝蹴腾骞,幡旆飞暗暧。” 然而遗憾的是苏轼此行未能登上泰山极顶,大约只到了中天门一带,就因“天门四十里,预恐双足废”而返,这使他后来感到十分后悔,故在《岳下》一诗的最后,他这样写道:


    三宿遂徘徊,归来欲谁怼。
    前年道轘辕,直上嵩岭背。
    中休强饮食,莫宿时盥颒。
    稍知天宇宽,不觉人寰秽。
    岁时未云久,筋骸老难再。
    山林无不容,疲薾坐自碍。
    自知俗缘深,毕老守阛阓。
    何当御清风,不用车马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齐鲁文化—山东往事—《梅》与山东的渊源
《梅馀穗》是台湾魏子云先生有关《梅》研究的二十余部著作中的最后一本。仔细品读《梅馀穗》,愈加发现魏子云先生对金学的热爱和做学问孜孜求证的精神。这本“馀穗”像一朵散发着幽香的惠兰,沁人心脾;又像一块温润的白玉,让人爱不释手。把玩之余,我却发现了这块白玉的一处“微瑕”。前不久,在山东枣庄市峄城区举办的全国第七届梅学术研讨会上,我有幸见到了台湾著名金学家陈益源先生。由于陈先生与金学泰斗魏子云先生有师生之谊(魏先生于2005年在台湾仙逝,享年87岁),他这次来大陆专门带来了恩师的遗著《梅馀穗》。陈先生说,他之所以带来魏先生的这部著作,主要是对魏子云先生这位金学“大佬”的一种追思和缅怀。我是有幸得到这本书的为数不多者之一,因此如获至宝。《梅馀穗》是魏子云先生有关《梅》的二十余部著作中的最后一部。由于魏先生晚年患脑溢血,丧失记忆,无法亲自校阅,因此由陈益源先生校对。这本著作面世时,魏老已驾鹤而去。仔细...
· 齐鲁文化—山东往事—捻军首领张宗禹在山东的故事
汽车跨过黄河大桥,越过济阳,一直往北疾驶,便进入了一望无际的鲁西北大平原。130多年前,数万名捻军将士被清军的湘、淮主力包围在这里,他们铁骑驰骋,刀矛相对,在这片大平原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我们此行正是循着当年捻军战马的足迹,去探寻西捻军领袖张宗禹这位英雄的最后下落的。徒骇河边的悲歌灼人的阳光从东面车窗射来,逼得我们微眯着眼睛,车身微微摇晃着,朦胧中,眼前的一切转换了时空……清王朝到了19世纪中叶,已经岌岌可危了。咸丰初年,在淮北平原爆发了以张乐行为盟主的捻军起义。1864年7月太平天国首都天京陷落,余部由遵王赖文光率领与捻军青年将领梁王张宗禹、鲁王任化邦部汇合组成新捻军。新捻军易步为骑,采用流动战术,长期拖着僧格林沁的鼻子,从湖北到河南,连续6次打得清军丢盔卸甲。1865年5月,疯狂的僧格林沁率大军穷追不舍,在山东曹州高楼寨,张宗禹布下口袋阵,一举歼敌1万余人,还将不可一世的僧格林沁砍...
· 齐鲁文化—山东往事—唐代的“济南名士”崔融
“海佑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是杜甫留在历下亭的名句,“济南名士”也因此成为泉城济南的骄傲。从古至今,“济南名士”不胜枚举,而那个与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十分友善,并且与李峤、苏味道并称为“文章四友”的崔融,理应就是重要的一位。崔融(653-706),字安成,唐代齐州全节人。全节,唐初称平陵县,治所在今济南章丘。贞观十七年(643),齐王李祐反,平陵人坚决抗争。反叛平定后,朝廷为表彰平陵人的气节,改称全节县。从新旧《唐书》可知,崔融自小好学上进,并且顺利地应举中第。崔融中第后,几经升迁,做了“宫门丞,兼直崇文馆学士”。这两个官职,都属于太子东宫。其中的崇文馆,是始设于贞观年间的太子学馆。崇文馆学士,就是专司掌管东宫经籍图书,并且教授崇文馆诸生的官员。可见崔融一入仕,就以文采被选入了当时的最高教育机构。中宗李显为太子时,崔融为侍读。史料记载,唐高宗永隆元年八月,太子李贤被废,李显被立为太子,崔融侍读东...
· 齐鲁文化—山东往事—爱慕济南山水的明德王
济南风光之胜,独树一帜。尤以遍布老城区那日夜飞珠溅玉的泉水,堪称这座城市的华彩乐段,“到济南去看泉”成为众多旅游者心中的向往。今人如此,古人亦有同好。明朝有位德亲王——皇上的御弟,就是一位具有审美眼光、倾情济南山水的人物。德王,何许人也?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传到第六代,当朝皇帝为朱祁镇,其长子继承皇位,次子名为朱见潾,受封为德王。其封地原定在德州,因他爱慕济南的湖山河泉之胜,改为就藩济南。德王来到济南,经过精心选择,相中城区最繁华的地段——珍珠泉畔建造德王府。于成化元年、二年(1465—1466),历时二载方始竣工。按照元朝定制,德王在宫室礼制上仅次皇上一等。德王府有国库的银两做后盾,造得巍峨宏丽,极尽奢华:高高的宫墙,建有气派壮观的四门;崇楼高耸,殿阁连云,雕梁绣柱,碧瓦飞甍。仿照皇室建制,府内有正宫、西宫、东宫,妃嫔宫娥、护卫太监,一应俱全。院内还造有泉池园林,布满奇花珍木。出有香车骏...
· 齐鲁文化—山东往事—萧承之“空城计”守济南
在古代战争中,设空城计者多有其人,而流传最广的莫过于诸葛孔明空城退司马懿,但这毕竟是演绎,多为后人所疑。而南朝时刘宋大将萧承之任济南太守时,空城退北魏却确有其事。南朝刘宋时期,都城是建康(今江苏南京),占领南方领域,北方被北魏占领,南北边境常有战争。济南地势紧要,属南北之争要塞,魏军南下,必先犯济南,济南失,则南朝门户开,魏军即可长驱直入中原,济南之重要,显而易见,因此济南之属,也多有反复。智设“空城”萧承之,字嗣伯。南朝刘宋著名将领,其子萧道成建立南朝齐,是为齐高帝,承之卒后,被遵奉为齐宣帝。萧氏祖居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峄城镇东),于东晋初过江南下,寓居晋陵武进(今属江苏)。因为这个地方侨居了许多兰陵郡的人,故称南兰陵。萧承之初为建威府参军,后迁为扬武将军、安固、汶山二郡太守。元嘉初年,历任武烈将军、济南太守,后转宋汉中太守、南泰山太守,右军将军等职。《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一卷宋纪记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