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齐鲁文化—齐鲁荟萃—现代性·传统·儒学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5
转发:0
评论:0
齐鲁文化—齐鲁荟萃—现代性·传统·儒学,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应该怎样走?现代化与传统的关系又如何?这是每一个关注中华民族命运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应该怎样走?现代化与传统的关系又如何?这是每一个关注中华民族命运的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都在竭力思考的问题。本世纪初,尤其是八十年代以来,包括海外人士在内的相当一部分学者提出在对儒学传统进行现代化转换的基础上走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这在海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人们称之为新儒家。杜维明博士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

1998年6月21日,新加坡《联合早报》为纪念该报成立75周年,举行了一次跨世纪文化对话,邀请杜维明、余秋雨、高希均、陈瑞献四位学者参加。杜维明先生在此次会议上发表了主题为现代性中的传统问题的讲演,一时在全球华人界引起了巨大反响。1999年1月21日,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发起,在北京召开了由京、鲁两地学者参加、围绕杜维明先生在新加坡讲演主题展开的讨论会。笔者有幸在这次会议期间采访到了杜维明先生。

与儒学结下不解之缘

杜维明先生作为一位知名的儒学学者,其个人经历与从事的研究有何关系呢?这是笔者采访中最感兴趣的问题。

杜先生介绍说“我出生在台湾,十三四岁时就已对儒学发生了兴趣。当时,在全球冷战条件下,台湾与大陆无任何往来,当时学习儒家文化,真有种悲凉的感觉,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恐怕都没有机会到大陆亲自找寻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了。”

“当时的台湾社会,弥漫着一股重理轻文的风气。本来凭我考大学的成绩,我完全可以选择当时热门的理工科专业,但出于对国学的热爱,我来到台湾东海大学,投到徐复观、牟宗三等名师门下学习国学。22岁,我去了美国,28岁时,在美国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我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81年,我开始担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

“这么多年来,尽管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坎坷,但我对儒学依然是痴情不渝,回想自己这几十年,我认为我研究儒学是一种机缘,但更是一种自觉的选择。”

话题又回到这次采访本身,这次采访杜维明先生,着实费了不少周折,原因就是杜先生太忙,约定的时间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迟,这让笔者急于想了解到村先生平日的活动安排。

杜先生说:“我从事的学术活动一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传教士式的,一种是神学家式的。”对此,杜先生解释说:“传教士式是指来往于世界各地,从事学术交流活动;神学家式是指闭门读书做研究。拿去年来说,我就主要从事学术交流活动。”接着,他给我们排出了一张1998年的日程安排表。

2-5月,在意大利主持关于中国的学术讨论会;5月,作为美国哈佛大学代表,前往北京参加北京大学校庆,并发表演说;6月,参加由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与国际儒合会在北京香山召开的题为“中国的人论”的讨论会;6月21日,前往新加坡,参加《联合早报》成立75周年纪念活动,并发表演说;7月,在香港经济论坛作主题发言;8月,在美国的艾斯本参加关于“全球社群中的华人”的讨论会;8月下旬,参加世界哲学大会;9月,去捷克的布拉格参加“2000年论坛”;10月,去英国、德国进行学术交流活动;11月,又先后去台湾、香港、厦门、南京、北京等地参加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

“传统不能像垃圾那样丢弃!”

谈到这次会议的主题“现代性中的传统问题”,杜先生首先解释了“现代性”的概念。他说,“现代性”是从“现代化”这个概念发展过来的。过去我们所指的“现代化”往往局限于经济方面,由于这样一种观念,人类的发展目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人口的膨胀、对资源无限量的开发……,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如今这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这里所提到的现代性,所涵盖的内容更宽泛,比如经济的增长、文化的多元化、人格的独立、环境的优化、教育的普及等等,只有在这种观念指导下,人类社会才能更长久、更稳定、更均衡地发展下去。
笔者问及为什么杜先生所提倡的儒学理念多应用于意识形态领域时,杜先生解释说,这和他的个人思想是有关系的。其实儒学的影响是全面的,它包括企业经营、为政之道、民众心理等等。但他有一个认识,即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知识阶层是个很关键的环节,因而他的出发点是试图走一条通过影响知识阶层,进而对社会有所影响的道路。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知识界中一些人自五四以来有一种倾向,即完全抛弃传统,杜先生认为五四时期的知识精英对传统的批判,不够深入、全面。当时的人们只是简单将传统与中国社会发展对立起来,认为只要将传统批完了再重新建立就可以。现在看来,这种想法有点过于简单化了。

杜先生认为,儒家人文精神有其合理性,当时的一批精英分子受西方启蒙心态的影响,认为儒家文化体现的是一种地域性文化,与小农经济、封建礼制相联系,是专制的代名词,故而对它不能接受。然而,西方启蒙心态是建立在强势的中心主义的基础上,以工具理性为主,在今天已走入了死胡同。现实证明,没有传统的现代性只能走向虚无,拿来主义在哲学上是很危险的,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根。西方尽管也反传统,但他们身后都有自己的思想谱系,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一直可以延续下去。中华民族要复兴,要搞现代化,必须要有自己的传统、自己的谱系,这就需要我们在古代儒学的基础上进行一种创造性的转换。

“命运坎坷,前景可观”近期内,东南亚、东亚金融危机爆发,曾经作为儒家现代化典范的东南亚、东亚国家也一度深受其害。究其原因,一方面有国际背景,如国外金融势力的介入。另一方面,在这些国家的内部运作机制上存在缺陷,而这些缺陷相当一部分都带有东方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背景,这对于儒学的发展将有何种影响?当笔者把这个疑问向杜先生提出来时,他思考了一会儿,表情凝重地回答说:近来的金融危机对儒学发展确实是一个挑战,从某种程度上,也给儒学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儒家文化圈国家的发展中,确实存在企业、政府关系不明确、朋党资本主义、社会透明度不够等缺陷,而这些缺陷确实与儒家传统的影响有关,但事物要一分为二地看。韩国金融危机中财阀拥有经济特权,这是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但也应该看到危机爆发后,全国上下一心,共度难关,这二者都有儒家的影响,所以儒家传统也有一个批判继承的问题。目前,韩国股市、外债问题已经解决,财阀问题也正在解决。同样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正在消除金融危机的影响。由此看来,儒家文化圈的几个代表国家没有被金融危机冲垮,有希望再度复兴。再联系到近来墨西哥、巴西、美国、英国也出现的金融动荡,所以,没有理由认为东南亚、东亚金融危机是儒学的终结和失败。但要强调的是,东亚现代化模式只是现代多元形式中的一种,它不会取代其它的现代化形式。儒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体现,在国际思想界的地位到底如何?杜维明先生指出:“当今的国际思想界中,儒学的地位依然不够理想,这是事实。但我看儒学的发展,尤如火之始燃,尽管现在儒学的力量比较薄弱,命运也比较坎坷,但终有星火燎原的时候。我认为儒学要向前发展,必须在思想上有所突破,这样儒学才会有生命力。”

杜先生强调说:“儒家的现代形式突出个人尊严,突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和谐。我想信儒学在21世纪一定会重生,这种重生绝不是古代儒学的翻版,而应是一种创建性的回应,应该吸收包括西方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的长处。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本民族的文化来支撑,这种文化应该是儒学。”
“可喜的是,目前在、台湾、香港及海外,已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的儒学研究队伍。1978年,我开始在美国讲授儒学,20年过去了,听课的人从一百多,发展到三、四百人。1998年6月,我们在新加坡做的这次讲演,主要是面向青年人,原来估计有三、四百人来听,没想到一下来了一千二百人。尽管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中文基础并不好,但态度却十分认真。从他们身上,我感觉到了中国文化和儒学发展的潜力。”

“山东是儒学的老家”

谈到山东,杜先生首先想到的是“山东是儒学的老家”,他说:“山东是儒学的发源地,著名的曲阜三孔便在山东,我曾多次去过山东,去过曲阜。因此,作为一名儒学学者,提到山东,我感觉特别亲切。”

他又说:“山东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当地的企业很有条件走一条儒商式的经营道路。近来,山东半岛与儒学发展较好的韩国关系密切,二者正好可以开展文化交流。同时,山东又面向大海,长期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总是面向内陆,近代以来才逐渐面向海外,这意味着一种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

杜先生对山东的文化研究机构也并不陌生,他说:“‘鲁邦多君子’,山东的文化机构也很发达,山东大学的文史哲专业,底蕴深厚,儒学界的庞朴、孔繁、丁冠之等先生都出自这里。除山东大学外,孔子基金会、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和山东省社科院都有一批儒学研究力量。”

杜先生最后展望说:“儒学在山东的发展还是很有希望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齐鲁文化—文化探源—现代性·传统·儒学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应该怎样走?现代化与传统的关系又如何?这是每一个关注中华民族命运的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都在竭力思考的问题。本世纪初,尤其是八十年代以来,包括海外人士在内的相当一部分学者提出在对儒学传统进行现代化转换的基础上走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这在海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人们称之为新儒家。杜维明博士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1998年6月21日,新加坡《联合早报》为纪念该报成立75周年,举行了一次跨世纪文化对话,邀请杜维明、余秋雨、高希均、陈瑞献四位学者参加。杜维明先生在此次会议上发表了主题为现代性中的传统问题的讲演,一时在全球华人界引起了巨大反响。1999年1月21日,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发起,在北京召开了由京、鲁两地学者参加、围绕杜维明先生在新加坡讲演主题展开的讨论会。笔者有幸在这次会议期间采访到了杜维明先生。与儒学结下不解之缘杜维明先生作为一位知名的儒学学者,其个人经历与从事的研究有何关系呢...
· 齐鲁文化—齐鲁荟萃—汉学与儒学的传承
儒家学说是在中国历史文化特定背景下产生的,但儒学却不是中国所独有的。以汉字为载体,自汉代以降,儒学流布施及东亚四邻国家,形成汉文化圈。就好象蒲公英的种子,儒学超越国家限制,成为整个汉文化圈国家所共享的精神财富。中国儒学的独立系统之外,又产生了日本儒学、韩国儒学、越南儒学等各具特色的思想文化;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其它东方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及社会现实中,都或深或浅、或多或少地铭刻着儒学传播与影响的印记。一文字是人类思想文化得以准确表达、储存、流传的载体,同人的思维、意识、观念有着本质的联系,而且也在根本上规定着民族思想文化的某种特性。人类从原始的蒙昧状态进到文明人的标志就是文字的发明创造。汉字以其独特的个性迥异于西方拼音文字,成为汉文化圈共同的文字基础,对东方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汉字作为汉文化最基本的细胞,是汉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正如饶宗颐所...
· 齐鲁文化—齐鲁荟萃—经学视野下的儒学三形态
[摘要]文章认为经学的发展历程对儒学的发展影响极大,政治儒学、心性儒学和世俗化儒学三种形态都与经学历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们都以儒家经典作为自己最高的文本依据,以经典解释学的方式表现自身,经学的转型也意味着儒学发展的新方向,经学的发展史与三种形态儒学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互动。[关键词]儒学;经学;联系;形态儒学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全面而深刻的,几乎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自身也逐步发展为贯穿宇宙、社会、人伦乃至心性的完整哲学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可以大致分为三种形态,即政治的儒学、心性的儒学和市俗化的儒家伦理,三种形态的儒学的互动与整合构成儒学发展的历史。同时,这一历史也是儒学与经学互动与整合的历史。经学是指在中世纪曾支配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以当时政府所承认并颁行标准解说的“五经”或其他经典作为理论依据,具有国定宗教的特征,只许信仰,不许怀疑的学说。公元前134年,汉...
· 齐鲁文化—齐鲁荟萃—孟子中国儒学第二奠基人
孟子,名轲,字子舆或子居,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人。关于孟子的生卒年月有两种说法:一、认为孟子生于周安王十七年(公元前385年),卒于周赧王十一年(公元前304年);二、认为孟子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来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到邹国。三岁丧父,孟母将其抚养成人,孟母教子甚严,其“迁地教子”、“三断机杼”等教子故事,成为千古美谈。孟子师承子思,但推崇孔子,认为“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孟子周游齐、晋、宋、薛、鲁、滕、梁列国,游说他的“仁政”和“王道”思想。但由于当时诸侯各国忙于战争,几乎没有人采纳他的治国思想。孟子是中国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但他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自韩愈的《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的地位才逐渐提升...
· 齐鲁文化—齐鲁荟萃—儒学在先秦两汉时期的传播
容提要自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后,儒学即以其仁、礼互补的人文精神吸引越来越多的学子,并在经受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洗礼后日渐走向成熟。诞生于鲁国的儒学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表现出由近及远、由共生而至独尊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学的影响主要还是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直到汉武帝时期,经董仲舒之手,儒学才实现新的整合,从而走上儒学发展的新阶段;东汉时期,儒学已经传播到今日中国版图的绝大部分地区。儒学之所以能发展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统治思想,传播到华夏各地,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它本身具有开放性的学术品格,能不断吸收各个学派之长,从而得到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广泛认同。任何思想文化都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地域,即特定的空间与时间。而只要这种思想文化具有存在的价值,它就会随着自己的载体——人的流动而四处传播。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发皇期,先是南老北孔,对垒互峙,并开始对流传播,从而引出战国时期春雷一声万绦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