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齐鲁文化—齐鲁荟萃—全球语境下儒学的一种存在方式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1
转发:0
评论:0
齐鲁文化—齐鲁荟萃—全球语境下儒学的一种存在方式,“全球化”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客观的、必然的趋势。“全球化”首先表现为经济一体化

 “全球化”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客观的、必然的趋势。“全球化”首先表现为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经济,如加一限定性的称谓,可以说是市场经济。伴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而来的是政治理念、文化价值理念的冲突与融合。“西方”则始终在这种冲突与融合占主导地位,换句话说,“全球化”与“现代化”,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西化”。

  这里,我们无意对作为“西化”的“全球化”与“现代化”作所谓“权力话语”的判释——这是现代社会的客观的、必然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人们讨论儒学的现代性、普世性,等等,取得了一些颇为卓著的成果,但我们希望对此可以有所保留地质疑一下。比如所谓东亚的现代模式,“传统”究竟在这种模式中起到了多少建设性的作用?实在是一个问题。儒学作为曾经的世界文明的一种重要形态,如其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活力,那么,这些活力绝非是一种被西方语境中的科学、民主、权利、法制等等所割裂的残片,它首先是个整体,这个整体也许永远不可能在“全球化”语境中居于主导地位,但至少可以作为一种参照、一种补充。

  在南宋,朱熹和陈亮发生了一场有意思的辩论。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场所谓“政统”的辩论,朱熹标举于三代,陈亮褒扬汉唐。如果我们对朱熹的态度作深一层的追究,则这场争论实质上是“道统”上的争论,而非“政统”之争。朱熹之标举三代,其核心理由是三代之治皆从“天理”上发出,汉唐即使有清明之治,也是从人欲上发出,有暗合于天理处。朱熹的这种看似保守主义的态度表现在社会政治制度层面,则是另外一种方式。比如作为三代政治制度核心的井田与封建,在朱熹看来,于今皆不可行。

  这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道统”与“政统”的分离,这种分离充分表现了儒家的理想主义与出世性特征。“全球化”、“现代化”、“西化”如再加以一种称谓的化,可以说是“世俗化”——这种“世俗化”本身也是西方社会在现代的发展趋势,包括宗教的世俗化。在这样的世俗化过程中,儒学之道统与政统、理想与现实、出世与入世之两极愈益彰显各自的独立性。两极之间,儒家之道统、理想与了同工异曲性正可以作为对于现代文明、西方文明、世俗文明的补充样式、批判样式出现。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态多样性、文明多样性的重要性,与全球化相对的地域化的趋势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与思考。我们正可以站在这样的角度重新审视儒家,作为一个整体性的文明,它对人们在生活中的期许究竟是怎样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齐鲁文化—齐鲁荟萃—经学视野下的儒学三形态
[摘要]文章认为经学的发展历程对儒学的发展影响极大,政治儒学、心性儒学和世俗化儒学三种形态都与经学历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们都以儒家经典作为自己最高的文本依据,以经典解释学的方式表现自身,经学的转型也意味着儒学发展的新方向,经学的发展史与三种形态儒学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互动。[关键词]儒学;经学;联系;形态儒学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全面而深刻的,几乎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自身也逐步发展为贯穿宇宙、社会、人伦乃至心性的完整哲学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可以大致分为三种形态,即政治的儒学、心性的儒学和市俗化的儒家伦理,三种形态的儒学的互动与整合构成儒学发展的历史。同时,这一历史也是儒学与经学互动与整合的历史。经学是指在中世纪曾支配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以当时政府所承认并颁行标准解说的“五经”或其他经典作为理论依据,具有国定宗教的特征,只许信仰,不许怀疑的学说。公元前134年,汉...
· 齐鲁文化—齐鲁荟萃—现代性·传统·儒学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应该怎样走?现代化与传统的关系又如何?这是每一个关注中华民族命运的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都在竭力思考的问题。本世纪初,尤其是八十年代以来,包括海外人士在内的相当一部分学者提出在对儒学传统进行现代化转换的基础上走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这在海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人们称之为新儒家。杜维明博士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1998年6月21日,新加坡《联合早报》为纪念该报成立75周年,举行了一次跨世纪文化对话,邀请杜维明、余秋雨、高希均、陈瑞献四位学者参加。杜维明先生在此次会议上发表了主题为现代性中的传统问题的讲演,一时在全球华人界引起了巨大反响。1999年1月21日,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发起,在北京召开了由京、鲁两地学者参加、围绕杜维明先生在新加坡讲演主题展开的讨论会。笔者有幸在这次会议期间采访到了杜维明先生。与儒学结下不解之缘杜维明先生作为一位知名的儒学学者,其个人经历与从事的研究有何关系呢...
· 齐鲁文化—齐鲁荟萃—汉学与儒学的传承
儒家学说是在中国历史文化特定背景下产生的,但儒学却不是中国所独有的。以汉字为载体,自汉代以降,儒学流布施及东亚四邻国家,形成汉文化圈。就好象蒲公英的种子,儒学超越国家限制,成为整个汉文化圈国家所共享的精神财富。中国儒学的独立系统之外,又产生了日本儒学、韩国儒学、越南儒学等各具特色的思想文化;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其它东方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及社会现实中,都或深或浅、或多或少地铭刻着儒学传播与影响的印记。一文字是人类思想文化得以准确表达、储存、流传的载体,同人的思维、意识、观念有着本质的联系,而且也在根本上规定着民族思想文化的某种特性。人类从原始的蒙昧状态进到文明人的标志就是文字的发明创造。汉字以其独特的个性迥异于西方拼音文字,成为汉文化圈共同的文字基础,对东方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汉字作为汉文化最基本的细胞,是汉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正如饶宗颐所...
· 齐鲁文化—齐鲁荟萃—儒学在先秦两汉时期的传播
容提要自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后,儒学即以其仁、礼互补的人文精神吸引越来越多的学子,并在经受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洗礼后日渐走向成熟。诞生于鲁国的儒学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表现出由近及远、由共生而至独尊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学的影响主要还是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直到汉武帝时期,经董仲舒之手,儒学才实现新的整合,从而走上儒学发展的新阶段;东汉时期,儒学已经传播到今日中国版图的绝大部分地区。儒学之所以能发展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统治思想,传播到华夏各地,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它本身具有开放性的学术品格,能不断吸收各个学派之长,从而得到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广泛认同。任何思想文化都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地域,即特定的空间与时间。而只要这种思想文化具有存在的价值,它就会随着自己的载体——人的流动而四处传播。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发皇期,先是南老北孔,对垒互峙,并开始对流传播,从而引出战国时期春雷一声万绦齐...
· 齐鲁文化—齐鲁荟萃—世纪末儒学的沉思
为纪念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诞辰2550周年,国际儒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孔子基金会、山东孔子文化节筹委会于1999年10月7日至12日联合在北京和曲阜举行了,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大会和儒学与21世纪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学术研讨会。美、俄、英、荷、以、澳、韩、日、新加坡、印尼等十五个国家的80名学者和及台、港、澳地区的学者160多人出席了这次盛会。这次学术研讨会的议题是:儒学与21世纪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与会学者提交论文160多篇,研讨会以大会学术报告、自由讲座、分组报告等形式进行交流和发言。20世纪儒学的回顾与反思20世纪,是儒学地位发生激烈动荡的一个世纪,也是儒学发生痛苦嬗变,真正开始与西方文化融合的世纪,专家们对它在这个世纪的兴衰起伏作了回顾和反省。不要挖掉自己民族生存之根。汤恩佳(香港)指出,自中国近代以来,由于封建统治者歪曲利用孔子思想,又顽固拒绝与外界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