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齐鲁文化—齐鲁荟萃—先秦儒家社会秩序观的现代价值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04
转发:0
评论:0
齐鲁文化—齐鲁荟萃—先秦儒家社会秩序观的现代价值,人类始终在寻求着合于自身存在的至善合理的社会秩序,以求不断实现人类的进步和发

  人类始终在寻求着合于自身存在的至善合理的社会秩序,以求不断实现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虽然在这一美好的理想追求过程中,人类对于如何完善实现自身在社会中的生存,设想并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秩序规范,但是,也许是人类对自身存在属性的认识不足,或许是人类在实现自身存在属性的过程中行为的失偏,人类所遭遇的人为的灾难惨祸,如和战争,掠夺和奴役,残杀和欺凌,一刻也没有在社会的进程中停止过。在无法预计的未来,人类能否真正寻求到和完美实践着合于自身存在的至善合理的社会秩序?如日中天不可抗拒的全球化趋势,能够解决这一始终在在困扰着人类的问题吗?

  如果说在人类的历史中,还有着令人引以为豪的事情的话,那就是那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万世开太平,为往圣继绝学”彰扬着至善人性的思想和行为了。具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儒学中,就包含着这样一些思想和行为。可以说,儒学就其本质特征而言,正是在寻求着和实践着至于止善的社会秩序,尽管基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它就如何达致至善人性和至善社会,尚存在着并不完善的内容。然而,儒学之中关于达致人类自身完善存在的思想,关于社会和谐有序运行的理论,又有几许得以长久真正地在人类社会中实现过呢?

  儒家的产生和发展,是为了规正失范的社会秩序,完善地实现人类的生存。由此,儒家特别是先秦儒家,在奔走呼号中,基于对人类社会文化发展历史的考察,从人类自身存在的社会属性特点出发,对于社会秩序存在的合理性,进行了一番历史的和理论上的论证。他们指出,人之所以为人,不就是在于人是生存于人文化成的社会中吗?

  而具体的社会秩序,不正是人文化成的社会重要特点之一吗?社会秩序包含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失去了秩序,则社会生活就会处于无序状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会成为问题,人离动物也就不远了。无论是从人性善恶上的论辩,还是从社会特点上的揭示,乃至从人类文化的发展上剖析,先秦儒家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视和建构,就是在寻求人之所以为人之道,保证人类自身的生存,实现社会的完善运行。这些思想,虽然产生于二千多年以前,但它却具有着现实的意义。这种意义存在的前提,就在于人类并没有完全真正寻求到和实践着合于自身存在的完善社会秩序。

  社会秩序的实现,只能由人类自身来完成的。入之所以为人之道,只能由人类自身来解决,而决不能将这一责任交给上天,托于神灵。况且,上天和神灵存在否?尽管先秦儒家曾就社会秩序存在的合理性,以及社会秩序规范的确立本根,曾将上天引入到其思想理论的论证中,但他们却没有将人类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交给上天,而是明确地将其落实到了人类自身。“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社会秩序的建立和实现,只能由人类自身来完成。而且先秦儒家明确的指出,人类是能够完成这一应当承担的责任。

  先秦儒家对于社会秩序实现的方法探讨,是以人的社会属性的特点及完善作为起点的。对此,先秦儒家无不进行了大量的论证,而《大学》一书中,则有着详明的解释。这也就是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齐治平。或曰内圣外王,修己安人。

  从个人道德属性的完善来论证社会秩序实现,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特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先秦儒家对于个人在社会中所应有的基本生存价值观的探讨。他们指出,每个人都应当不可回避地承担起自身在社会生存中的责任,这是社会秩序得以实现的根基。虽然个人的社会角色不同,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能范围不同,但从责任的本质而言,却是不分大小的。不过,先秦儒家尤为强调了,承担重要社会职能的人,在社会秩序的实现中,有着更为重要的责任。

  从人的社会职能上的完成上来论证社会秩序的实现,先秦儒家对此更有着精彩合理的论证。这一论证,主要是从社会角色的关系,以及社会职能的关系上来加以说明的。就其主要论点而言,则表现为对于君民关系、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解释。这些思想,具体展示了先秦儒家关于人的社会职能的完成,在社会秩序实现中的作用。可以说,社会中的每个人,其自身社会职能的完成,是社会秩序得以实现的保证。

  从社会自身运行的特点来论证社会秩序的实现,先秦儒家也有着极为丰富的社会管理思想。德礼政刑,修己与安人,德治与法治等等社会管理思想,至今有其现实的意义。

  实现先秦儒家社会秩序观的价值,并不必依循着先秦儒家所指认的路数,但他们的思想,对于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扩张的今天,有其可资借鉴的作用。

  先秦儒家社会秩序观的现实价值,是由当今的人们来完成和实现的。人们能否完成,并不在于是否依照遵循了先秦儒家的思想和方法,而在于人们能否从当今现实的特点出发,实践人的至善属性,保证社会的合理运行。什么是人的至善属性,什么是社会的合理运行,如何建立和实践合于人类至善属性的社会秩序,人们能否承担起自身应尽的责任?一句话,人之所以为人之道,这是在全球化趋势下,人们所应当首先解决和实现的问题。否则,在无序的社会中,人类全球化的趋势,其前途可能就不是那么美妙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齐鲁文化—齐鲁荟萃—原始儒家的交往观
[摘要]孔、孟、荀为代表的原始儒家的交往观,是以“忠恕”为理论基石的“主体间性”的逻辑结构,主要包括与人为善的友好交往、诚与信为导向的诚实交往、“和而不同”的“适中”交往等内容。在全球化发展日益高涨的时代,把儒学的伦理原则转换成主体间交往的规则,可能会得到多极交往主体的更多认同和选择,从而促进儒学走向世界。[关键词]忠恕友好诚实适中走向世界交往作为以主体间性为基本结构的活动方式,它是与人类所特有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发生和发展相依存的。自从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活动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之后,人类就凭借着语言符号系统而进行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并通过各个历史时代的哲学家、思想家的认同而展示在他们的言论和著作之中。上述两种情况都是历时性存在的客观物质活动现象或历时性存在的精神活动现象,这无论在今人或古人那里都是存在的;其差别仅在于古人的交往活动和交往意识是自在自发的,而今人的交往活动和交...
· 齐鲁文化—齐鲁荟萃—先秦兵学与齐鲁文化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从上古到西汉时期,共传下兵书53家。其中兵权谋13家,259篇。兵形势11家,92篇。阴阳16家,249篇。兵技艺13家,199篇。这些著作真正流传后世者很少,绝大部分在魏晋南北朝以后亡佚了。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颁定《武经七书》,将《六韬》、《司马法》、《孙子》、《吴子》、《尉缭子》、《黄石公三略》、《李卫公问对》七部兵书定为当时武职人员学习的重要兵学宝典。《武经七书》中,除《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外,其余5部书皆出自齐鲁。显然,齐鲁从上古到战国时期,不仅是思想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兵学最发达的地区。齐鲁兵学发达的原因何在?是因为齐鲁地区性在先秦时期发生的战争特别多吗?不完全是。据高锐主编的《中国上古军事史》统计,在春秋战国(前770_-前221年)5个半世纪的岁月中,中国大地上共发生了800多次大大小小的战争。其中,春秋时期约500次。发生战...
· 齐鲁文化—齐鲁荟萃—儒家义利观之主旨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而儒学作为二千多年来我国封建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也凝聚了大量有关义利关系的思想精华,对其充分挖掘利用,亦为当务之急。在儒家思想中,“义,宜也”(《二程集》),“义者,事之宜也”(《四书集注·学而》),指正义应当是最高的道德原则;“利”则指利益,孔子、孟子都把利理解为“私利”。冯友兰先生说过:“儒家所谓义利之辨之利,是指个人私利……若所求的不是个人私利,而是社会的公利,则其行为不是求利,而是行义。”儒家有关义利关系的思想极为丰富,·其主旨为:一、见利思义孔子主张“以义制利”,强调“见利思义”(《论语·宪问》),“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追求富贵必须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富贵是不能去追求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当...
· 齐鲁文化—齐鲁荟萃—儒家的宗教情怀
儒家的人在考虑人生的最高理想目标时往往是以天地万物为参照系的,这个参照系具有超越物理世界的、哲学上的无限宇宙的涵义。因此,对它的认识、描述不能不带有神秘的、个人体验性的宗教色彩。对人生具有最高价值的超越目标是儒家所说的“天命”或“天理”,因此,人应该自觉自己所承载的崇高使命,即“替天行道”。这便是中国儒家的人所具有的宗教情怀。一、怎样理解宗教情怀在各种不同的宗教传统中,信仰者都对一个被其认定的“终极实在”(UltimatelyReal)表现出极大的虔诚,这个充满魅力的“终极实在”即是宗教的核心。随着宗教学研究视野的扩展以及各大宗教不断的变革,历史上以人格神或一元神为内涵的宗教也逐渐将非人格神的超越观念以及多元神的崇拜纳入自己的领域,这时宗教的核心已不再仅是中世纪安瑟伦(St.Anselm)、阿奎那(St.ThomasAquinas)所欲证明的上帝,而是包容了提立克(PaulTilllich...
· 齐鲁文化—齐鲁荟萃—孔子的和谐意识及其现代价值
[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是一种不散的精神,孔子又是“和”理念的集大成者。他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及个人身心关系方面都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对孔子思想中的和谐意识进行认真地梳理、审视,自觉汲取其精华,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关键词]孔子;和谐意识;现代价值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这一命题的目标指向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及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创立的儒家思想文化至今在现实生活中仍有广泛的影响和顽强的生命力,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在孔子思想文化中,和谐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采取辩证扬弃的态度,对孔子的和谐意识进一步地梳理、审视,自觉汲取其和谐思想中的精华,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一、人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