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齐鲁文化—稷下学宫—齐国名将田单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6
转发:0
评论:0
齐鲁文化—稷下学宫—齐国名将田单,  田单是齐国田氏远房的亲属,临淄人,湣王时.任齐都临淄的市掾,是一位资历浅、爵

   田单是齐国田氏远房的亲属,临淄人,湣王时.任齐都临淄的市掾,是一位资历浅、爵位低、名气微的小官吏。但是,他善于学习,颇爱兵法,对战略战术有过精心研究,后在燕兵伐齐的战争中,以奇计制胜燕兵,表现了一位军事家的非凡才能,被襄王法章封为安平君,是齐国军家的后起之秀。

    战国时代,列国争雄,频繁的掠夺战争,给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公元前二八三年,燕、赵等国合谋伐齐,齐湣王因国力不足,毫无应战的力量,只得弃都南逃莒城,偏安一时。因此,燕兵长驱直入,很快占据了齐国七十余城的大部国土,使齐国处在危亡的关键时刻。

    燕兵破临淄后,又东渡淄河进取安平,安平城(又名酃城、皇城、石槽城)位于淄水东岸,今皇城乡皇城村东南部。这时,早从临淄退守安平城的田单,正在积极筹划拒敌方略。为使战车进退方便,避免撞击,他命令宗人部下疾速断去车轴长头,并固上铁笼。当安平失守时,齐人因车轴相撞,战车被毁,落入燕之手,做了俘虏,惟田单宗人及部下安然退居即墨。在即墨大夫战死疆场后,田单被宗人及部下推为拒燕统帅。

    足智多谋的田单,并没有因暂时的失利而气馁,他表示不负众托,决心复国,从而细心分析战争发展变化的形势,窥测出战良机。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燕昭王病死,惠王即位的消息,田单利用惠王与乐毅有隙的裂痕,派人去惠王面前谗言挑拨,进一步激化君臣间的矛盾,致使惠王猜忌乐毅,改用骑劫为统帅,使齐国在未动一兵一卒的情况卜击败了智勇双全的乐毅。车轴的改革和巧胜乐毅的谋略,使田单在田氏宗人中名声大振,威望更高。

    在燕兵更将利令智昏之时,田单抓住燕将骄傲弱点,用以金钱贿赂,涣散燕兵军纪,进一步使燕兵放松戒备。而自己却忙于作应战计划和出击准备。他还集田氏宗人登城目睹燕兵对齐人烧掠、削鼻和掘坟辱尸的残无人道的暴行,从而激发了齐兵同仇敌忾、收复失地的士气。

    这时,他便组织老弱女子乘城,以示降燕,同时组织甲卒精兵埋伏于城内四周,又将城内千余头牛,双角装上锋利的匕首,身着画有龙纹图案的五彩缯衣,尾束灌足脂油的芦苇,后随精甲壮士五千余人,布下了火牛阵。当夜深人静燕兵酣睡之时,城头锣鼓齐呜,火烧牛尾,千条火龙四面奔出,直指燕营,壮士在呐喊声中,随牛冲杀,顿时燕兵大乱,统帅骑劫一命鸣乎。齐军乘胜直追,取得了败燕复齐的全部胜利。田单返回营城,迎襄王法章还都临淄。

    “火牛那可问,风雨夜烧青”,“巌巌七十城,一夜息金刁”,田单因复国之功,被封任为相国,为安平君,死后葬于安平城内,封土高大的安平君之墓,至今为人凭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齐鲁文化—稷下学宫—齐国名士陈仲
陈仲也叫陈仲子、田仲、於陵中子等,是战国时著名的贤士。踏实战国时期齐国贵族田氏的后裔,其兄是齐国的卿大夫,封地在盖邑,年收入达万钟之多。陈仲从小生长在贵族家庭中,看到贵族阶级内部肮脏糜烂的腐朽生活,以及对广大下层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榨。他憎恨哥哥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不惜出卖灵魂,公开行贿受贿不讲道德。又深深感到个人无力来改变社会。于是在他年轻时代就依然与兄长决裂。他先在沂山附近隐居,但仍不得安宁,后来到风景秀丽的长白山中,自己打草鞋种粮食,自食其力,幻想创造一种世外桃园式的理想世界。奉行“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的处世原则。在当时影响很大,孟子在谈到他时,都不得不称他是:齐国之巨孹。但现实是无情的,诸侯纷争,战乱不断,危险时时骚扰着他的隐居生活。楚国国王听说他不愿在齐国为官,又学识渊博,便想重用他,派人携带重金来聘请他去为相。陈仲清醒地认识到各国统治者的本质都是一样不仁不义的,于...
· 齐鲁文化—稷下学宫—齐国名相管仲
临淄城南,苍翠秀丽的牛山之阿,有一座古墓。据地方志记载,是齐国的名相管仲之墓。它与东边的二王冢遥遥相对。墓前原有石碑,上刻前人诗作:幸脱当年车槛灾,一匡霸业为齐开。可怜三尺牛山土,千古常埋天下才。管仲(?——公元前五年),生活在春秋中叶,齐国颖上(今安徽省颖上县)人。名夷吾,字仲,溢号敬,也称敬仲。他是辅佐齐桓公建立霸业的名相,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政治家。管仲青年时曾与好友鲍叔牙一同经商。后来鲍叔牙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到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被囚而归齐。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公元前六八五年被齐桓公任为相,执行四十年,使齐桓公完成霸业。正如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所讲的:“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所处的时代,人们认为“天”主宰着一切。他却把“天”看成是“自然之天”。他说:“春夏秋冬,阴阳之推移也。”“天”只是日夜的更替,没有什么“神”在支配。他认...
· 齐鲁文化—稷下学宫—齐国的四姜
姓者女生也。女能生人,可是古者女人本身不但无名,连姓也没有。故曰:孟姜、仲姜、季姜;如后之姜家大妮、姜家二妮、姜家三妮之称呼。女人、男人都是一样的人,为万物之灵而主宰天覆地载之万事万物。可是封建之圣人孔夫子却说:“女子与小人难为养,近之则不逊(不老实),远之则怨(埋怨)。”他所删订的《诗经》,开篇即“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正与他的男尊女卑观相背道吗?孔夫子所提倡的忠孝仁恕之“孝”,即孝父母。而孔夫子把他母亲也当成“难为养”的“小人”,去避之而不近,又何侈谈其孝?毛泽东曾质问:“孔夫子说:“仁者爱人。是爱所有的人吗?”不管毛泽东的质问如何,但孔夫子之不爱女人,就把“仁者”折去了一半。何况他也娶妻生子,所以“男女授受不亲”也是假的。这位圣人重男轻女的说教,对后世影响尤其恶劣,最后发展到把女人当玩物,认为女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程度。如果说重男轻女是封建糟粕的话,孔夫子之言当时就是糟粕。连他...
· 齐鲁文化—稷下学宫—齐国名相晏婴
步出临淄齐国宫城遗址以北半华里、有一座高十余米,方圆近百米的古墓,四周由灰色八棱墙环抱,显得幽静雅观。步人八棱门,墓前有明代万历年间立的石碑一座,碑文“齐相晏平仲之墓”七个大字苍劲有力,古朴风雅。相传这就是晏婴冢。据记载,晏婴死后葬于故宅旁,此冢系纪念性建筑。晏婴(?—公元前五00年)是春秋时期夷维(今高密县)人,字仲,溢号为平,故后人称其晏平仲。晏婴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齐国名相。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他都在齐国做官,称得是“三朝元老”,据说晏婴身材矮小,“长不满六尺”,貌不出众,但足智多谋,刚正不阿,廉洁纯朴,为齐国强盛贡献非小。被世人所熟知称道的“晏子使楚”的故事,显示出晏婴在外交上的聪明才干。在处理国家内政问题上,晏婴敢于“犯颜直谏,正国君之谬”。齐景公昏醉于酒色之中,晏婴多次批评均不奏效。有一年,一连十七天阴雨绵绵,齐国都城的百姓房倒粮尽衣绝,而景公仍终日饮酒作乐,晏婴对此极为...
· 齐鲁文化—稷下学宫—齐国军师孙膑
考察齐国历史,游览临淄墓群名胜、过淄河.登牛山,极目东望,那四座累累并立、气势雄伟的大墓,其中之一,就是齐威王的墓葬。在历史上,齐威王因以战国时期田氏齐国第一个称王的国君而闻名于世,并以他善于用人纳谏为人所称道。他于公元前三七八年理政,得军师孙膑辅佐,雄踞齐鲁,号称“东秦”,所以提起齐威王,自然也想到孙膑。据《史记》记载,孙膑是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的后世子孙.战国时的兵家,齐国阿(今山东聊城地区)人。他精通兵法,足智多谋,用兵如神,他主张“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提倡“赏不逾日,罚不还面(转脸)”.认为采取“营而离之(迷惑敌人,使之兵力分散)、并卒(集中兵力)而击之”等方法,寡可以敌众,弱可以胜强,强调具体分析敌我双方的条件,做到“内得其民之心,外知其敌之情”,颇具朴素的军事辩证唯物观点。少时他曾与庞涓一道从师鬼谷子学习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忌其才能.骗其去魏,横遭,井被处膑刑(削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