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齐鲁文化—稷下学宫—探访薛国故人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35
转发:0
评论:0
齐鲁文化—稷下学宫—探访薛国故人,探访薛国故人或许,鲁西南的滕州和薛城区还并不为许多人所熟悉,但说起一些经典的

探访薛国故人
  或许,鲁西南的滕州和薛城区还并不为许多人所熟悉,但说起一些经典的成语,诸如“狡兔三窟”、“鸡鸣狗盗”、“毛遂自荐”、“脱颖而出”、“后来居上”等,则是妇孺皆知,这些故事都发生在这里。这块土地,古称薛国。
    对这块地方的兴趣源于薛城区这一地名,偶一翻资料,发现在四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名人辈出——夏禹时发明车的奚仲、诸子百家的墨子、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还有因自荐而出名的毛遂等等,深厚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所以,当我启程去近距离拜谒他们时,一股肃敬之意油然而生,但一圈走下来,心情却随着人世沧桑浮沉不定起来。
薛国故城
    据史料记载,薛地的历史可追溯到黄帝时期。《通志·氏族》一书中称“薛氏,妊姓,黄帝之孙,颛帝少子阳封于此,故以为姓”。夏朝时,阳的第十二世孙奚仲,亦封于薛。西周初期,周武王封妊姓后商畛复国于薛。战国初期,齐宣王庶弟田婴因屡建奇功,被封为相国,后又封于薛,田婴去世后,谥为靖郭君。他的儿子田文继封薛地,这就是著名的孟尝君。孟尝君居薛后,对薛国城池扩建加固,并发展商贾,重农桑,减赋税,使薛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孟尝君随之名播各诸侯国,因他而产生的“狡兔三窟”、“鸡鸣狗盗”等诸多成语故事后世广为流传。孟尝君去世后,薛为齐魏所灭,至秦,在此设薛郡,汉以后均设薛县,至隋废薛,设为滕县领属之地。此后,薛地渐为村落。
    我驱车由张汪镇西行找寻薛国旧址。数千年的风雨沧桑,古都早已荡然无存。一路打听,终于在路边一个村头发现了国务院立于1988年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路边卖菜卖水果的当地人指着不远处的一排土堆告诉我,那就是薛国古城遗址。
    那时,我正站在张汪至官桥的大道上,夯土堆成的古城墙正好被这条大道一分为二,断墙尽头的田野上,一个小水泥厂正冒着滚滚浓烟,紧锣密鼓地生产着。当地人说,这个小厂当年建厂时就近从古城墙上拉了不少土,后来还陆陆续续地用。现在保护文物,才不许他们再挖了。水泥厂的边上,还有一个大土堆,大概也是古城遗址吧。司马迁的《史记》中谈到这一段历史时记载有“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盖六万余家”,倘按每家最常见的四口人计,当时这里就是一座拥有24万常住人口的大都市了。考古学家发掘时发现,古城有大小城门10座,各种作坊十几处,居住遗址9处。古城内还出土了一批文物,从春秋时期青铜器到汉代的铁器品种繁多。据说君王宫室在城中央,地势较四周稍高,名曰皇殿岗。今天皇殿岗村的村民或许早已淡然,不管几千多年前他们的祖先何等显赫,今天留给他们的也只是几段破壁残墙和无垠的原野罢了。明代滕州的一位地方官员曾赋诗感慨:“西去官桥旧薛城,城中百庙春田平。三千食客皆尘土,十二侯邦就战争。林鸟有声应吊古,汀花无语自含情。千年野庙荒碑在,行路犹能说姓名。”
    薛地四千多年辉煌的建都史,今天就像这断断续续的残垣一样,被岁月击打得七零八落了。
孟尝君与毛遂
    在官桥问路时,我遇到了镇文化站的一位工作人员,在了解我的来意后,他自告奋勇地要为我做向导。他很为自己的家乡自豪,却自言一个普通的官桥镇民而已,不肯告诉我姓名。有了他的引领,我才知道,就在我刚刚经过的路边田野里,就在那些古城墙的土堆旁,就是赫赫有名的孟尝君父子墓。我已经身处古城了,却还浑然不知。
    仿古门楼、红墙围筑的孟尝君父子墓显然是后修的。我的文化站陪同说,以前还有断碑和小山似的坟堆,但“文革”中全被破坏,现有的全部是1991年复建的。因为节日放假的缘故,这里没有开门。我在周围张望了一下,正欲离开,看守的大妈回来了。
    整个院落并不大,进门是五开间的“礼贤馆”,陈列着与孟尝君父子有关的资料和一些出土文物的仿制品,或许是人迹罕至的原因,展室灰尘满布。后面是两座砖砌坟丘,中间立了一块重修记事碑。陵园小而规整,与我想像的声势显赫的孟尝君父子似乎并不般配。
    及至马路对面的毛遂墓,我才知道孟尝君父子还是享受了王侯将相待遇的。
    毛遂墓在车站村头,紧临津浦铁路。通往村中的道路还是土路,积雪融化了,留在了坑坑洼洼的路上,使道路更显泥泞。我的陪同说,毛遂墓还是上个世纪30年代德国人在此修津浦铁路时发现的,因为正好在规划的铁路线上,便把它迁到了一边,1991年和孟尝君父子墓一并重修。但走到村子尽头,映入我眼帘的却是一个荒废的庭院——围墙残缺,洞门大开,一对石狮倒卧一旁,垃圾遍地,荒草萋萋,与松柏林立、肃静规整的孟尝君父子墓形成了鲜明对照。
    院中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锥形石塔,上书“脱颖而出”、“毛遂自荐”几个大字,下刻毛遂生平,底部已经坍塌不全。塔后即为毛遂墓,也是砖石砌成,墓头枯草,在冬日的残阳下迎风摇曳,让人备感荒凉。
    我一直不解,毛遂生于薛,薛地就有以善养名士闻名的孟尝君,与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并称“战国四公子”,以毛遂的智慧与勇气,为何未被孟尝君收至麾下,而千里投奔赵国的平原君呢?难道正如宋代王安石所言:“孟尝君特鸡鸣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所以不至也!”或许真是如此吧。在司马迁的《孟尝君列传》结尾处,他也写道:“吾常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可见,孟尝君的养士作风不仅排斥了像毛遂这样智勇双全的“真士”,还带坏了一地的民风。
    毛遂一生为赵效力,死后却又安葬薛国,可以想像,他对故土有着怎样的眷恋,当他不能为薛所用而被迫离开时,心中又有着怎样的无奈和悲凉。
墨子故里与奚仲封地
    从孟尝君和毛遂的故事来,墨子和奚仲又让我改变了对此地的认识,这里留不住像毛遂这样的名士,却是培养科技人才的沃土,创立了科学理论的墨子和造车的奚仲至今都在造福后人。
    出生在这里的墨子遗迹早已不存,现有的只是新建的墨子纪念馆,荟萃了有关墨子的研究资料。墨子与其他诸子百家不同的是,他不仅是位思想家、教育家,更是位科学家。他所著的《墨经》一书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科学著作。《墨经》中记录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关于手工业方面的许多重要知识。书中不仅涉及到认识论、逻辑学、经济学等社会学范畴的广泛内容,还包含有时间空间、物质结构、力学、光学和几何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多种知识,其中有些问题阐述严密,说理透彻,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像对浮力的认识,墨子不仅定性地认识到浮力同重力的平衡关系,而且有了定量的概念。这和后来希腊学者阿基米得创立的浮力原理是一致的,只是表述得不够完整。墨子和他的学生们还做了世界上最早的针孔成像实验,并且第一次科学解释了光的直线传播。所以现代有人说:“墨子在科学史上的贡献,等于古代希腊。”
  可惜,墨子的科学研究却没能延续下来,它怎样被历史湮没了,至今无人能解。
    与墨子不同,奚仲造车的故事在这里被广为传颂。我的车刚行至官桥镇口,一个硕大的纪念碑就扑入眼帘,纪念碑上一个金色的车轮在午后灿烂的阳光下金光闪闪,耀眼夺目。细看碑后的金色铭文,才知这是“古薛车正”的雕塑。通过碑文看,夏禹时黄帝的十二世孙奚仲因发明车轮有功,官至车正大夫,被封于薛地。所以当地人说,薛地是车的发明地,奚仲不仅是造车的始祖,也是薛国的始祖。奚仲死后,就葬在此地一个小山上,此山后来因此得名奚公山。
    于是,一路找去。这声名显赫的奚公山就在乡政府后面,一个小山包而已,不过七八十米高的样子,果然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顶的石碑和建筑早已荡然无存,仅残存两个碑座,淹没于乱石荒草之中。就这样一座历经了几千年风风雨雨的山坟,竟还有两个显然新挖的盗洞,墓石已被砸开一角。落寞荒凉,却频频被扰,相比之下,没有留下遗迹的墨子在恢宏的纪念堂反倒可以得一世清静了。
    在薛地的走访中,我总有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感觉,不仅为层出不穷的名人,更为在以薛河为中心的不足20华里的范围内,留下的从六七千年前的北辛文化到三四千年的龙山、岳石文化等众多历史遗迹,十分集中,而且连续稳定,在全国都极为罕见。可以说,薛地的历史,差不多是华夏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缩影。而给后人以深刻震撼的,不仅是光辉耀眼的历代名人,更是这些默默无闻的芸芸众生,因为正是他们,奠定了名士辈出的深厚的社会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齐鲁文化—稷下学宫—薛国故城遗址
薛国故城遗址明万历《滕县志·古迹志》载:“薛城,在薛河北、县南四十里,周二十八里,盖古奚仲所封国,城则田文增筑”。田文病逝,诸子争位,齐、魏共灭之。薛国灭亡后,秦代设薛郡。汉以后至魏晋均设薛县。隋代废薛,为滕县领属之地。以后,薛地渐为村落、故城历经沧桑2000余年,至今城基犹存,清晰可见。津浦铁路沿东部穿城而过,东有官桥,西为张汪,北望龙峰两山,西濒微山湖。战国时期,这里已是拥有六万之家的名城。故城平面呈不规则正方形。四面城墙迤逦起伏各有曲直。周长为1.06万米,现存城墙高出地面4-7米,底部宽约20—30米,全系黄土夯筑而成。故城总面积约有68平方公里。故城之内地势平坦,皇殿岗村居于城的中心,相传这里就是薛国的宫室遗迹。在故城东北部,原有两个高大的封土堆,传为田婴、田文墓,现已荒废。《水经注·泗水》曰:“冢结石为槨,制作严固,坚不可动,莹丽可寻。今墓已开发,如宫室,以钢铁铸壁,扣之有声,...
· 齐鲁文化—稷下学宫—薛国故里车马行
1998年岁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前掌大遗址的第八次考古发掘历时两个半月结束。此次发掘共清理商代晚期墓葬10余座,车马坑2座,发掘面积近1000平方米,共出土各类文物1400多件,其中有青铜器300件,陶器300多件,玉器150件,另外还有原始石器、骨器、漆器等珍贵文物。前掌大遗址位于滕州城区南部25公里处的官桥镇前掌大村,地处滕南平原的东部边缘,南依古薛河,西邻薛国故城遗址。小魏河从村北流过,使整个村子形成一片夹河高地。六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这处遗址,后经多次发掘,证明前掌大是一处重要的商代遗址,既有居住生活的遗迹,又有高规格的贵族墓地,同时还发现了史前人类生存活动的痕迹。从七十年代末到现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会同当地文物工作者先后对这片遗址进行过八次大的考古发掘,基本弄清了整个遗址区域的布局,即以目前穿村而过的一条南北大路为中轴线,村前为南岗子...
· 齐鲁文化—稷下学宫—齐国的四姜
姓者女生也。女能生人,可是古者女人本身不但无名,连姓也没有。故曰:孟姜、仲姜、季姜;如后之姜家大妮、姜家二妮、姜家三妮之称呼。女人、男人都是一样的人,为万物之灵而主宰天覆地载之万事万物。可是封建之圣人孔夫子却说:“女子与小人难为养,近之则不逊(不老实),远之则怨(埋怨)。”他所删订的《诗经》,开篇即“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正与他的男尊女卑观相背道吗?孔夫子所提倡的忠孝仁恕之“孝”,即孝父母。而孔夫子把他母亲也当成“难为养”的“小人”,去避之而不近,又何侈谈其孝?毛泽东曾质问:“孔夫子说:“仁者爱人。是爱所有的人吗?”不管毛泽东的质问如何,但孔夫子之不爱女人,就把“仁者”折去了一半。何况他也娶妻生子,所以“男女授受不亲”也是假的。这位圣人重男轻女的说教,对后世影响尤其恶劣,最后发展到把女人当玩物,认为女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程度。如果说重男轻女是封建糟粕的话,孔夫子之言当时就是糟粕。连他...
· 齐鲁文化—稷下学宫—齐鲁文化的源流
齐鲁文化,确切地说,不是一种单一的文化,而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融合。春秋时期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而东临滨海的齐国却吸收了当地土著文化(东夷文化)并加以发展。两种古老文化存在差异,相对来说,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齐文化与鲁文化的形成及融合1982年夏,考古工作者在沂河、沭河流域发现了若干组细石器埋藏点,并命名为“沂沭细石器文化”,据考古研究,可能就是北辛文化的源头。这一关键环节的发现,使沂沭的旧石器文化与北辛文化之间找到了联结点,并与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谱系连接起来,组成了鲁南地区的中国史前文化的完整序列。而这一山东的史前文化,就是山东的土著居民东夷人创造的,土生土长的东夷文化。其中大汶口文化是以泰安的大汶口遗址命名的,分布范围广泛,距今约6000年...
· 齐鲁文化—稷下学宫—陶器
陶轮的使用用陶轮制作陶器,是龙山文化手工业方面的一个巨大进步。陶轮是一人固定在直立的短轴上的圆盘。制作隐器的时候,把一块陶土放在圆盘上面,然后转动陶轮,借着陶轮急速转动的力量,拉动陶土。想让陶器的肚子大一些,就向外拉;想让口小一些,就向里收。随着手势的开合,可以塑出不同形状的陶器来。用这种轮制方法制作出来的陶器,厚薄均匀,形状规整;生产效率也比徒手制作提高了好几倍。这种陶器的特征,是在器面上有一圈圈的弦纹,底部也有同心圆线条的割断痕迹。徒手制作在各地龙山文化遗址里发现的陶器,并不是都用陶轮制作的,还有许多仍旧是徒手制作的。当时,徒手制作陶器,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把调好的陶土搓成泥条,再把泥条圈起来盘成所需要的器形,这叫作螺卷法。另一种方法是先做成宽宽的泥片,再把泥片卷成圆圈,一个接一个地堆成器形,这叫作垒筑法。陶窑龙山文化陶窑的构造,也比以前进步了。不但窑室扩大了,可以烧制更多的陶器;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