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齐鲁文化—稷下学宫—历史悠久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9
转发:0
评论:0
齐鲁文化—稷下学宫—历史悠久,比殷墟更早的城市疑问当人们说起我国商代的城市时,就会自然地联想到熟悉的安阳“

比殷墟更早的城市

疑问

  当人们说起我国商代的城市时,就会自然地联想到熟悉的安阳“殷墟”。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它是有实物可证的我国最早的城市。然而,是否有比殷墟更早的城市存在呢?郑州商城的发现,使人们有了肯定的回答。

发现

  郑州,是一座新兴的城市,也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这里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灾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很适宜于人类居住。根据考古发掘获得的资料,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便在这里劳动生息。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已经聚集了大量的氏族部落。他们留下的遗迹遗址,已经发现的便有大河村、白庄、林山寨等仰韶文化遗址和二里岗、牛寨、九田 王、西沙口等龙山文化遗址。商代前期,人们在这里开始营造城市,从事种类繁多的生产活动。因此,在这里曾有二里岗期商代文化遗址的发现。

  1950年秋,一位小学教员在郑州东南郊的一个土岗上,发现并采集到一些陶片和石器。这个土岗距郑州旧城二华里,因此被称为“二里岗”。这个发现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进行了清理和发掘。结果,发现了一处以二里岗命名并以它为代表的商代文化遗址。文化遗址遍布整个市区,面积达二十五平方公里,有商代前期的房基、地窖、壕沟、水井、墓葬,也有铜、石、骨、蚌、玉、陶等器物。这些重要发现促使人们进一步去揭开埋藏在地下的秘密。1955年,在从今紫荆山北到白家庄一带,在商代二里岗期文化层和房基下面,又发现了坚硬的夯土层。夯土面积不仅远远超过一般墓葬的范围,而且,继续向东西两个方向延伸。人们顺着夯土钻探,竟然是四面相连的一个纵长方形。从白家庄起,向西通过紫荆山,沿金水河大道,到杜岭街北端折向南拐,与“郑县旧城”(即郑州老城)西墙相接;再由白家庄西侧向南,与“郑县旧城”东墙相连。在夯土里,除了包含有新石器时代“龙山”及商代早期的陶片以外,没有发现商代以后的遗物,因而,可以肯定这是商代的夯土。这些商代夯土是一个纵长方形的城垣遗址,又发现于郑州,所以人们便称它为“郑州商城”。

确定年代

  那末,这座商代城垣是商代什么时期的城市呢?

  当人们说起我国商代的城市时,就会自然地联想到熟悉的安阳“殷墟”。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它是有实物可证的我国最早的城市。然而,是否有比殷墟更早的城市存在呢?郑州商城的发现,使人们有了肯定的回答。据《竹书纪年》、《史记·殷本纪》等方文献记载,从成汤建国到殷纣亡国,商代共经历了六百年左右的时间,大约从公元前十六世纪到公元前十一世纪。如果把这六百余年分成前、后期的话,那么从成汤建立商王朝至盘庚迁殷前三百年左右是商代前期,而从盘庚迁殷到纣被周朝所灭的二百七十三年则属商代后期。人们已经知道,安阳“殷墟”是盘庚迁殷以后二百多年商代后期的都城。那么,在商代前期的三百年中是否也该有都城呢?如果有,这座比殷墟更早的都城又在哪里呢?郑州商代城就是一处以商代二里岗文化为主的、比“殷墟”更早的商代前期的城市遗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齐鲁文化—稷下学宫—历史悠久的齐鲁文化
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山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沂源猿人化石证明,早在四五十万年前,这里就是古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摇篮。山东境内考古发现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证明,距今7000年至4000年之间,生活在这里的东夷族就实现了从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乃至阶级社会的转变,有了比较发达的农牧业和手工业。在山东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龙山陶书";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龙山古城";最早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古"齐长城";和被列为中国"2000年考古十大发现"的洛庄汉墓等。山东还是中国陶瓷和丝绸的发源地之一。名人辈出,人杰地灵山东素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山东省历史上出现过一大批至今仍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产生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被称为"文圣"的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二千五百多年前就诞生在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曲阜市,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至今在世...
· 齐鲁文化—稷下学宫—齐鲁文化的源流
齐鲁文化,确切地说,不是一种单一的文化,而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融合。春秋时期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而东临滨海的齐国却吸收了当地土著文化(东夷文化)并加以发展。两种古老文化存在差异,相对来说,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齐文化与鲁文化的形成及融合1982年夏,考古工作者在沂河、沭河流域发现了若干组细石器埋藏点,并命名为“沂沭细石器文化”,据考古研究,可能就是北辛文化的源头。这一关键环节的发现,使沂沭的旧石器文化与北辛文化之间找到了联结点,并与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谱系连接起来,组成了鲁南地区的中国史前文化的完整序列。而这一山东的史前文化,就是山东的土著居民东夷人创造的,土生土长的东夷文化。其中大汶口文化是以泰安的大汶口遗址命名的,分布范围广泛,距今约6000年...
· 齐鲁文化—稷下学宫—陶器
陶轮的使用用陶轮制作陶器,是龙山文化手工业方面的一个巨大进步。陶轮是一人固定在直立的短轴上的圆盘。制作隐器的时候,把一块陶土放在圆盘上面,然后转动陶轮,借着陶轮急速转动的力量,拉动陶土。想让陶器的肚子大一些,就向外拉;想让口小一些,就向里收。随着手势的开合,可以塑出不同形状的陶器来。用这种轮制方法制作出来的陶器,厚薄均匀,形状规整;生产效率也比徒手制作提高了好几倍。这种陶器的特征,是在器面上有一圈圈的弦纹,底部也有同心圆线条的割断痕迹。徒手制作在各地龙山文化遗址里发现的陶器,并不是都用陶轮制作的,还有许多仍旧是徒手制作的。当时,徒手制作陶器,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把调好的陶土搓成泥条,再把泥条圈起来盘成所需要的器形,这叫作螺卷法。另一种方法是先做成宽宽的泥片,再把泥片卷成圆圈,一个接一个地堆成器形,这叫作垒筑法。陶窑龙山文化陶窑的构造,也比以前进步了。不但窑室扩大了,可以烧制更多的陶器;而...
· 齐鲁文化—稷下学宫—生产活动
农业工具当商代前期的奴隶们从事农业生产时,他们已不再用双手或木棒刨土,也不再仅仅靠一些磨制的石器来进行生产。在更多的情况下,他们尽管还使用石斧、石石奔、石刀、石镰、石铲、石凿等石制生产工具,以及祖先传下来的蚌镰、蚌铲、骨斧、骨刀、骨铲等蚌器和骨器,但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工具—金属工具诞生了。它的出现使过去一切质料的工具都相形见绌。这就是说,这时虽然还大量存在着石器,并混合使用着骨、蚌乃至木器,但却开始了由石器向金属工具过渡并逐渐进入以金属工具为主的时代。商朝的生产工具,主要的已经不是石制工具而是金属工具。商代前期的郑州商代城也应如此。当奴隶们在田野里进行松土、播种、除草、收割等作业时,他们的手里已经增添了铜钁、铜铲、铜刀等金属生产工具了。它很象斧,却不是斧,呈长方形,后部中间是空的,为的是装木柄。带柄的铜钁用来疏松土壤,进行播种,实在是很理想和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它和其他的青铜工具,农业生产大...
· 齐鲁文化—稷下学宫—稷下渊源
齐文化遗产既是中国地域文化遗产的一个大宗,也是综合性全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批判地继承这一份遗产,使之为当代文化建设服务,是齐文化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考察齐文化源流可以分为三大段:周初以前的齐地文化是东夷文化的一个特殊地域形态,其进化发展虽与内地文化同步且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主导因素大致皆出于当地土著夷人文化;两周时期(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严格意义上的齐文化逐渐化入广义的中原文化,一方面具备了华夏民族文化的一般性特征,同时又完整地保存着自己的特质,以其流动性极强的创造活力和高度发达的形态,成长为大一统之前中国地域文化的表率——星汉灿烂的齐学,因之和根底深厚的鲁学一起,成为后世中国文化精神的两大源头;秦汉以降,齐文化演化为大中原文化覆盖下的山东半岛地区文化,虽与时俱进,日趋同一,而仍长期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风格。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借鉴齐文化,在总体上有几点值得特加重视。第一是它的变革传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