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稷下学宫—它应该属于世界齐国古都踏上漫漫“申遗”路
大纛长风,太公封齐;
尊王攘夷,桓公称霸;
百家争鸣,稷下风流;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姜太公于齐,建立齐国。至桓管称霸,临淄人口已过20万,号称“海内名都”。自太公封齐至秦灭六国,临淄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的齐国都城长达800多年。悠久的历史,繁盛的文明为临淄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出土文物数以万计,被誉为“地下博物馆”。
2004年初,古都临淄踏上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之路。
藏品丰富的“地下博物馆”
3月25日,淄博市临淄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挂牌成立,“申遗”工作正式启动:“临淄齐国故城遗址”、“田齐王陵”和“桐林遗址”三处古迹参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齐国故城位于淄河西岸,是齐国都城,也是当时东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遗址由大小两城组成,大城周长14公里,城基宽30米左右,至今地面尚保存有城垣遗迹。小城是宫城,位于大城的西南角,东西长1·4公里,南北长2·2公里。
田齐王陵分布于临淄齐故城南7·5公里处,是齐国的6个君王墓,6座大墓东西排列,绵延相连,封土高耸,气势雄伟,素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桐林遗址位于齐国故城西10公里处,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遗址。城址土的大量陶礼器,对于研究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城市的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三大遗址”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价值品位自然很高,但齐文化的遗存远远不止这些。除了这3处外,临淄还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5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各类遗址达300余处。齐文化的精神财富更是气势非凡,姜太公、齐桓公、管仲以及孙膑、邹忌等明君贤臣、兵圣良将,都曾在这里建功立业;稷下学宫首开学术思想百家争鸣之先河,农学、医学、天文学蔚为大观。齐文化更以注重经济、尚功务利、包容务实的特色独树一帜。
申遗仪式在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举行的这一天,博物馆第一任馆长、年逾古稀的张龙海老人虽没有参加,但仍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我早就盼着这一天了!我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临淄申遗成功。”
这位土生土长的临淄人,从事文博工作50多年,历任临淄区文化局长、博物馆长等职,被当地人称为“临淄通”。
老人一生痴迷于齐文化研究,对临淄的一砖一石、一器一物都充满了感情,说起临淄风物,老人如数家珍。
张龙海说,齐文化汪洋恣肆,世界遗产当之无愧。
与张龙海先生相熟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博士徐龙国认为,西安是秦汉唐遗迹文化的代表,北京是元明建筑园林文化的代表,临淄则是作为春秋遗迹文化的代表,这就构成了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完整序列,临淄三大遗迹完全有资格跻身世界遗产之列。
省政协副主席王志民现任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兼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他一直致力于齐文化的研究,著述鸿富。王志民说,齐都临淄作为中国早期城市文明发展中最负盛名的名都之一,在世界东方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给齐文化应有的名分
在临淄有一种说法:外地人下雨往家里跑,齐都人下雨往外跑。什么意思呢?临淄文物丰富,一下雨就可能冲刷出文物来。前些年,雨后在田野里的确能发现一些贝币、铜钱或泥封,现在老百姓取沙、建大棚时一不小心也会挖出一些盆盆罐罐、玉器古钱来。
临淄文物多,临淄人也以先人们的创造而自豪,爱护文物的意识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说:“馆藏文物14000余件,除了来自考古发掘的,大部分都是老百姓捐献的。比如这把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燕王剑,就是1997年7月农民韩如水在齐都镇东淄河滩内挖沙时发现的。”
临淄是全国101个历史文化名城中惟一一个带“区”字的。在齐故城区域内采访,几乎看不到楼房,为妥善处理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的矛盾,临淄跳出故城另建新城,无论是工业区还是农业高新区均远离齐国故城和重点文物保护区,修路架桥也对文物保护区实行避让。而且每座古墓都有档案,都有具体的责任人,谁出了问题谁负责。不仅如此,区里还对齐故城48处重点文物,150余座墓群,划分了绝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每处文保单位都有保护标志、保护范围、保护档案和保护组织。
对于文物保护,区里舍得投入;在齐文化的研究教育方面,也是不遗余力。2003年3月22日,临淄齐文化研究中心成立,《齐文化》同时创刊,《齐文化知识读本》等一大批读物也相继出版。昔日稷下学宫造就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今日临淄教育不仅秉承了兼容并包之余脉,更受到齐文化深深的熏染。从1999年开始,临淄就开始编写供小学生阅读的《齐国成语故事》和供中学生阅读的《光辉灿烂的齐文化》,并于2002年正式启动了齐文化地方课程。
“齐文化底蕴丰厚,遗迹众多,知名度高,价值含量高;领导重视,群众基础好,这就是我们申遗的优势所在。”临淄区委书记解维俊说,“临淄申遗不是一时冲动,更不是跟风赶潮。不能否认申遗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我们申遗更重要的在于给齐文化一个应有的地位和名分,在于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它应该属于世界
申遗工作一启动,临淄上上下下就动起来了,具体负责申报的临淄文物局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毕竟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他们面临的任务太繁重了:一方面要对“三大遗产”重新进行全面的调查勘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完备的申报文本;另一方面要对申报地沿途及周围环境进行整治,此外还要广泛发动,出去学习经验,等等。据悉,一项投资巨大的“古墓绿化”工程即将实施。
根据世界遗产的申报程序,一项遗产的申报必须先由政府逐级上报至所在国申遗办公室,经审核后进入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预备名单,然后才可能进入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审核程序。而且根据2000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规定,一个国家已经申报过某一类型的遗产,那么同类价值的遗产这个国家就不能再报;一个国家一年只能申报一项遗产;全球每年共审议30个项目。而目前临淄齐文化尚未列入国家预备名单,所以说,它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泰山是我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后第一批被批准的世界遗产,谈起“申遗”,泰山管委副主任、当时负责申报的吕纪祥建议,临淄申报世界遗产,范围要尽可能广一些,不一定只局限于“三大遗迹”;再就是目前“申遗”排队的已经有不少了,要有耐心,做好自己的工作。
孔祥林现任孔子研究院副院长,1994年曲阜成为世界遗产时,他是曲阜文管会的主任,他认为,世界遗产就像一个世界级的驰名商标,它对于提高地方的知名度,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推动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对遗产的保护。对于临淄“申遗”,他说:“最重要的是文物保护和大环境保护。没有文物保护,遗产就失去了价值;没有大环境的保护,遗产的价值就凸现不出来。”
王志民认为,齐故城申报世界遗产就是要向全世界表明:临淄,这个历史文化名城不仅属于中国,也应该属于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