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齐鲁文化—稷下学宫—齐国田氏后裔考略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02
转发:0
评论:0
齐鲁文化—稷下学宫—齐国田氏后裔考略,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曾是泱泱东方大国,征服讨伐,会盟诸侯,何等的威风!然而事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曾是泱泱东方大国,征服讨伐,会盟诸侯,何等的威风!然而 事过境迁,有着八百年历史的齐国却在公元前221年被秦国所灭,从此改变了曾经不可 一世的齐国王族田氏后裔的命运。齐国王族在春秋时期是姜氏,亦即姜尚的后人,著名 的齐桓公名叫姜小白。春秋后期,姜氏的统治地位逐渐被新兴的田氏所取代,公元前386 年,田和自立为诸侯,并得到周安王的认可,田氏正式取姜氏而代之,仍延用齐国国号, 因此,战国时期的齐国王族主要是指田氏,著名的齐威王名叫田因齐。秦汉及其以后,分 布在各地的田氏后裔频频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并涌现出一批人物,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 们的注意。考察齐国田氏后裔及其活动的情况,对于丰富齐文化的研究是十分有益的。

    齐国田氏的先祖是陈国公子完,陈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公元前673年,由 于陈国发生内乱,公子完惧祸投奔齐国,齐桓公任命完为工正,这是陈(田)氏立足齐 国的开始。关于田氏姓氏的来历,一说古代“陈”与“田”音近,一说公子完奔齐食采 邑于田,一说公子完奔齐,不欲称本国故号,故而姓田。齐国被秦国后,鉴于田氏 在齐地仍具有强大的地方势力,秦、西汉政府历来对包括田氏后裔在内的关东强族采取 迁徙的措施,以图从根本上瓦解和消除关东强族对关中政权的威胁。秦初,为打破六国 旧有的势力,秦拆除六国故地的长城、壁垒,收缴兵器,修筑直通道路,既而“徙天下 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史记·秦始皇本纪》),这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田氏,从此齐国 田氏后裔的聚集地不仅限于齐地,关中等地成了他们新的并且是主要的活动地域。汉高 祖刘邦亲自参加并领导了灭秦的农民战争,对在秦灭亡过程中齐国田氏后裔所表现出来 的强大的地方势力是非常清楚的。楚汉战争期间,郦食其就曾告诉刘邦:“今田广据千里 之齐,田间将二十万之众,军于历下,诸田宗强,负海阻河济,南近楚,人多变诈,足 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而此时,刘邦的谋士齐 人娄(刘)敬也提议“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后,及豪右名家居关 中。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此强本弱末之术也。”(《史记·刘敬 传》)此谋一出,正合刘邦的心思。于是,汉高祖九年,“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 氏、怀氏、田氏五姓关中,与利田宅”(《汉书·高帝纪第一》)。“迁入的人口以齐国的 田氏为最多”(葛剑雄:《简明中国移民史》)自汉高祖始,经汉武帝、汉宣帝至汉成帝的 二百年间,西汉政府前后6次大规模地将关东强族豪杰迁徙于关中。经过数百年的多次 迁徙,齐国田氏的后裔们源源不断地来到关中及流亡到其它地区,以致原本主要在齐地 的田氏后裔分布到当时全国各地,这对我们今天认识和了解田氏后裔的活动情况自然带 来很大的困难。就史书的记载情况来看,秦汉及以后,田氏后裔的分布区域主要在齐地、 关中、中原和江东,除此而外,由于各种原因田氏后裔还迁居到赵、郑等地区。从秦汉 及其以后的历史来看,关中、江东和中原的田氏后裔为史书所立传和记载人物最多、影 响也最大。本文考察齐国田氏后裔的活动情况,从时间上来讲主要集中在秦和两汉,对 于魏晋以后田氏后裔的情况只作简单提示。因秦汉与齐国灭亡时间较接近,田氏后裔与 齐地从血缘和文化上尚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魏晋以后,田氏后裔早已融人所在地域, 如果说他们与齐国田氏后裔还有什么联系的话,那么这种联系也只能是一种抽象意义上 的联系了。

     齐地是田氏后裔的原居地,也是田氏族姓的大本营。秦灭齐后,将一部分田氏豪杰 迁往关中,虽然如此,齐地的田氏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地方势力,他们视秦为敌,亡秦之 心不死,伺机东山再起。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六 国旧贵族乘势而起,齐地的田氏则一马当先。率先称齐王的是狄(今山东高青县一带)人 田儋。当陈胜派大将周市东定齐地时,田儋杀死狄县令,召集当地豪吏子弟说:“诸侯皆 反秦自立,齐,古之建国;儋,田氏,当王。”(《汉书·田儋传》)于是田儋自立为王, 攻击周市,很快占领了原有的齐国故地。公元前208年,田儋被秦将章邯所杀,儋堂弟 田荣率残兵逃到东阿。齐人听说田儋已死,于是重立故齐王田建之弟田假为齐王,。田角 为相,田间为将,以抗击各路诸侯。逃至东阿的田荣与项羽的楚军达成联合,击败章邯, 田荣便与田假争夺齐王的名号。田假抵挡不住田荣的进攻,逃到项羽处躲避起来。田荣 便立田儋之子田市为齐王,自己为相,荣弟田横为将,重新统治齐地。由于田假躲在项 羽处,田荣与项羽反目成仇。齐将田都投靠项羽。秦亡后,项羽分封,自立为西楚霸王, 分立十八个诸侯王,在齐地立三王,田市更为胶东王,田都为齐王,故齐王田建之孙田 安为济北王。田荣对此极为不满,起兵赶走田都,攻杀田市、田安,自立为齐王。项羽 闻此消息,挥师北上,田荣兵败被杀。田荣弟田横重新收拾人马,在城阳(今山东莒 县)起兵反攻项羽。恰在此时,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项羽无暇顾齐,释齐而归,于是 田横收复了齐地,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自立为相。后来田广被刘邦汉军俘获,田横 便自立为齐王,与刘邦对抗。不久,刘邦统一天下,田横畏惧,率徒属500余人逃到海 中的小岛(今田横岛)。刘邦深知田横兄弟在齐地的潜在势力,田横一日不死,刘邦一日 不安,于是派使者持赦令召田横,并发话:“(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 且发兵加诛。”(《汉书·田儋附田横传》)此时的田横已深知自己的处境,便只率随从二 人前往,比及洛阳附近,田横自杀,不久,二随从也自杀殉横,刘邦闻之曰:“‘嗟乎, 有以!起布衣,兄弟三人更王,岂非贤哉!’为之流涕……以王者之礼葬横。”(同上)对 留在海岛上的500余人,刘邦也放心不下,再派人前去招安,当岛上的500余人听到田 横的死讯后,以集体自杀来殉祭田横,这一冲天壮举历来为后人所感慨和敬佩,刘邦 “于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同上)秦末田氏后裔的势力至此结束。秦汉之际, 田氏后裔中先后有田儋、田市、田荣、田广、田横、田假、田都、田安等8人称齐王,在 齐地为王十余年,足以见田氏后裔在齐地的势力!

    据《后汉书》、《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记,田安曾被项羽封为济北王,刘邦建汉,田 安失国,因其当过齐王,齐人称其家族为“王家”,因此以“王”为氏,如青州王氏,陈 留(今河南开封一带)王氏等均出自田安,而在这些田氏后裔的王氏中最有名的当属东 平陵(今山东济南附近)王氏,即王莽家族。有人以为王莽出自田氏,实是自托,想借 田氏以抬高身价。其实当时改姓王氏的不止王莽一族,上述青州王氏和陈留在王氏与王 莽同出田安之后。西汉文、景帝期间,田安孙王遂居东平陵,生子王贺。汉武帝时,王 贺任绣衣御史,免官后举家迁往魏郡,生子王禁,禁官至廷尉史,公元前71年,王禁生 女王政君,即后来的汉元帝皇后、汉成帝之母,王氏由此发迹。王禁一共生有四女八男, 王莽是王政君的亲侄子,其父王曼早死。从王莽伯父王凤任大司马起,王氏叔侄控制了 西汉最后四十年的大权,直至王莽建立“新”朝。这期间,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 诸曹,分居要害,遍布朝廷。王氏共出了十侯五大司马,这在中古历史的家族史上是不 多见的现象。王氏家族势力迅速膨胀起来。自王凤任大司马起,王氏子孙一个个飞扬跋 扈,荒淫无度,然王莽却能折节恭俭,勤身博学,疏散家财,收赡名士,博得上下的赞 誉,并且爵位益尊,节操愈廉。在一片赞誉声中,王莽当上了大司马,总揽朝政,一改 往日的言行,加紧篡汉。公元8年,’王莽称帝,国号为新。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王 莽实行改制,但不合时宜的改制,不仅没有解决社会问题,反而引起了赤眉、绿林农民 起义。公元23年,王莽被杀,更始帝下召大赦“非王莽子孙,他皆除其罪,故王氏宗族 得全”(《汉书·王莽传》)。东汉人王符以为“(王)莽之行诈,实以田常之风。”(《潜 夫论·志氏姓》)也就是说王莽的所作所为是继承了田常的风格,由此可见,时至西汉末 年,人们仍然能够感受到齐地文化与关中文化的差异。此后,史书上再难见齐地田氏后 裔的活动。秦、西汉时期,田氏后裔的活动中心主要在齐地,西汉中期开始转向关中一 带。

    秦汉政府持续的大规模的迁徙运动,使齐地田氏后裔中的豪杰不断迁居到秦汉时的 政治中心都城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田氏后裔开始在新的环境中生存发展。来到关中的 田氏后裔,除一部分仍保留田氏姓氏,有不少因同时来的太多,为加以区别而不得已 “以次第为氏”,还有一些则改姓他氏了,因此,关中地区田氏后裔的姓氏就显得更为复 杂。尽管迁到关中的田氏后裔失去了他们原有的社会根基,但他们却牢牢地继承了齐地 田氏的智慧和才能,在新的环境中,经过一个时期的适应之后,他们很快又出现在西汉 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政治上,汉武帝时有两位田氏后裔官至 丞相,田蚣和车千秋。田蚶是汉武帝亲舅,汉景帝王皇后的同母弟,其母先嫁臧茶孙仲 为妻,后改嫁长陵(今陕西咸阳)田氏,生田蚣、田胜兄弟。凭借这种皇亲国戚的关系, 田蚡官运亨通,很快官至太尉、丞相,“自此滋骄,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后房妇, 女以百数。诸奏珍物狗马玩好,不可胜数。”(《汉书·田蚣传》)一个十足的纨绔子弟。 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汉书·车千秋传》)后因千秋年老,上朝不 便,汉武帝特准其乘小车人宫殿中,时人习惯称他“车丞相”,这或许就是他改姓车氏的 缘故。车千秋任丞相在田蚣之后,为相长达十二年。“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 劳”,“然千秋为人敦厚有智”,因此,汉武帝临终嘱其与霍光、金日*、桑弘羊并受遗诏, 辅佐汉昭帝。其子车顺,官至云中太守。还有一位田延年,“先齐诸田也,徙阳陵。”延 年非常有干才,被执政大臣霍光看重,迁为长史,出为河东太守,“诛锄豪强,奸邪不敢 发,以选人大司农。”(《汉书·田延年传》)故《汉书》的作者将延年放在《酷吏传》。汉 宣帝即位,封其为阳成侯。在经济上,关中田氏更是垄断和左右关中的工商业。春秋战 国时的齐国,带山滨海,工商经济非常发达,远胜于秦的关中。田氏之能取姜氏而代之, 依靠的就是大斗出贷,小斗收进的方法,博得人心的。因此,齐国田氏在政治和经济上 都具有良好的素养。关中田氏继承并发挥了这种天赋,他们在汉初关中的工商经济中,占 据了半壁江山,难怪司马迁说:“关中富商大贾,大抵尽诸田,田啬、田兰。”(《史记. 货殖列传》)在《史记·张汤传》中还一位叫田甲的富商大贾,田甲“虽贾人,有贤操。 始(张)汤为小吏时,与钱通,及汤为大吏,甲所以责汤行义过失,亦有烈士之风。”可 见田甲并非为富不仁之人。西汉时期关中田氏后裔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有一定程度的表现, 说明田氏的适应能力很强也很快,而这种能力的取得与其在齐地原有的政治、经济和文 化的熏陶是密不可分的。关中田氏在西汉中期至晚期处于销声匿迹阶段。

    东汉时期,关中地区田氏后裔主要有两支,第五氏和法氏。据《风俗通·姓氏篇》载 “第一氏,其先诸田徙园陵者多,故以次第为氏。第二氏,田广之孙田登为二氏。第三田 广之孙田癸为第三氏。第五氏,齐诸田之后。汉高祖徙诸田,而有第一至第八氏,汉第 五伦,其后也。第八氏,亦齐诸田之后,田广之弟英为第八门,因氏焉。”其中第一、第 二、第三氏,均无事迹。第八氏中有一位叫第八矫的曾为王莽的讲学大夫。第五氏的代 表人物是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第五伦。伦少年时非常狭义,在宗族中很有威信,曾率 人抗击过赤眉军。东汉建立后,第五伦被光武帝刘秀召见并任命为会稽太守,“虽为二千 石,躬自斩草养马,妻执炊爨,受俸裁留一月,粮余皆贱贸与民之贫羸者。会稽民俗杀 牛祭祀,第五伦治之。”(《后汉书·第五伦传》)在任鞠躬尽瘁,多有佳绩。伦迁为蜀郡 太守后,以任人知贤而闻名。东汉明帝时官至司空,位列三公,在任期间,反对外戚专 权,逝时年80余。其小儿子第五颉历任郡太守,汉顺帝时为将作大匠。第五伦曾孙第五 种,少年郡中有名,汉桓帝时任兖州刺史,“不避强暴,弹劾中常侍单超兄子匡,降服泰 山贼叔孙无忌,遭单超陷害。”(《后汉书·第五种传》)卒于家中。第五种子第五巡,曾 任太尉掾,也是少年有为。第五访是第五伦的族孙,少有学识,为县令,开仓赈济,一 县具治,得到汉顺帝的嘉奖。后任护羌校尉,边境服其威信。第五伦家族几与东汉相始 终,且政绩颇佳。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曾师从博士京兆人第五元先。魏晋南北朝时期,不 见第五氏事迹。至唐朝,有京兆人第五琦,曾任江淮度支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掌 管大唐财赋十余年,其子第五峰以孝道著称,其兄曰第五华。可见第五氏家族在中古史 上是一个绵延长达800余年甚至更为悠久的著名家族。法氏,有传可载的人物是从扶风 (今陕西宝鸡一带)人法雄开始的。“法氏,齐襄王法章之后。秦灭齐,子孙不敢称田,故 以法为氏。宣帝时徙三辅,代为二千石。”(《风俗通姓氏篇》)法氏自西汉宣帝时迁居关 中,从西汉中期到东汉中期其家族人物均不见史书记载,然“代为二千石”,说明法氏也 是一个官宦世家。法雄曾任青州刺史,为官勤政守法,“长吏不奉法者,皆解印绶去。”后 迁南郡太守,治郡有方,“断狱省少,户口益增。”(《后汉书·法雄传》)其子法真“好 学而无常家,博通内外图典,为关西大儒,弟子自远方至者。”(《后汉书·法真传》)公 府举荐避而不就,公元188年以89高龄寿终。法真子法衍,曾做过司徒掾等职,衍子即 刘备的尚书令法正。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三辅一带的人不断向益州等方向逃亡,法正 也在此时人蜀投靠刘璋,却不得志,闻听刘备入蜀,法正立即与刘备取得联系,使刘备 得以顺利占领益州。公元217年,法正向刘备献计取汉中。公元219年,刘备占据汉中, 曹操听到此消息后,大吃一惊,说:“吾故知玄德(刘备字)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三国志·法正传》)220年,法正病逝,刘备为之痛哭不已。夷陵之战,刘备惨败,诸 葛亮无可奈何地说:“法孝直(正字)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 危矣。”(同上)《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将法正比拟曹操的程昱和郭嘉。法正以后,正史中 不见有法氏人物的传记和事迹。关中田氏后裔的情况大致如此。

    秦汉时期,田氏后裔在江东主要有三大支脉: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陆氏,吴郡 富春(今浙江富阳)孙氏和吴兴(今浙江吴兴)姚氏。我们先看陆氏。关于击氏迁居江 东的过程有二则记载,一是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载,田完裔孙齐宣王少子田 通,“封于平原般县陆乡,即陆终故地,因以氏焉。”通生发,发为齐上大夫,发生二子 万、皋。皋生邕,邕生西汉太中大夫陆贾。万生烈,烈曾为吴令,“即卒,吴人思之,迎 其丧葬于胥屏亭,子孙遂为吴郡吴县人”。二是《史记·陆贾传注》引《陆氏谱》:“齐宣 公支子达,食莱于陆。达生发,发生皋,适楚。贾其孙也。”两则记载略有不同。通与达, 意同,应是一人,其孙万和皋的后裔都迁到了江东。此后,江东陆氏很快在江南和其它 地区发展起来,除吴郡外,又有颍川支、荆州支、丹徒支、乐安支、鱼圻支、谏议支、侍 郎支等等。谏议支、侍郎支有待考证,很象是以职官命名的分支。《后汉书·陆贾传》载 “陆贾,楚人。”不载其先世和后世的情况。从《陆氏谱》中我们得知,陆贾这一支应是 在齐灭亡前来到江南的,因此,陆贾成了“楚人”。有人说陆氏是西汉初迁到江东的,显 然是不对的。陆贾是西汉初年的重要人物,因刘邦以武夫出身夺得天下,对如何治理天 下却毫无经验,于是陆贾给刘邦讲述如何以文武并用的方式来治理天下,并著《新语》十 二篇,供刘邦治天下之用,因此,西汉初年的治国思想和策略主要来自陆贾的《新语》。 陆贾曾出使南越,以其勇气、智慧和舌辩,说服南越王称臣奉汉,刘邦大说,即拜贾为 太中大夫。此后,整个西汉不见陆氏事迹。比及东汉,陆氏人物再现历史舞台,《后汉 书》为陆续、陆康祖孙立传。陆续“世为族姓”,其祖父在东汉初刘秀时任尚书令。虽然 陆贾之后,西汉江东陆氏有所不闻,但从其“世为族姓”这一点上,我们就可知,陆氏 是江东的世代大族。陆续子稠、褒、逢等官至太守,孙陆康亦官至太守,康子俊、尚、绩 官至郎中、太守。从东汉江东陆氏的情况看,陆氏的势力主要是在地方为官,尚没有出 现非常有影响的人物。陆氏杰出人物的出现是在魏晋时期。三国孙吴的陆逊是孙权后期 所依赖的重要将领,曾在夷陵之战打败刘备,官至丞相。由于陆逊的影响力,使其家族 势力得以迅速发展,并奠定了陆氏成为江东土族中最具实力的家族地位,以致东晋南朝 的皇室和一流士族王氏、谢氏也要让陆氏三份。王导曾请联婚姻与陆玩,不想遭到陆玩 的拒绝。魏晋南北朝时期,见诸于正史的陆氏成员多达60余人。北朝时期,陆氏三世封 王。到了唐朝,吴郡陆氏更是出了六位宰相。东汉以后,江东陆氏的发展水平是齐地、关 中、中原和其它地区的田氏后裔无法相比拟的。

    孙氏起源早于陆氏。田完四世孙无宇有二子:常、书。田书为齐大夫,伐莒有功,被 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采邑于乐安(今山东广饶),子孙遂以孙为姓氏。田(孙)书生凭, 齐国的卿士,凭生武,即兵家之祖孙武。由于齐国内乱,孙武投奔南方的吴国为将军,在 吴国进行了改革,使吴国很快强大起来,并一度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孙武有三子:驰、明、 敌。明的食邑在富春,“自世为富春人”(《古今姓氏书辨证》)明生膑,即著名的军事家 孙膑。孙膑后裔中有在秦汉为官的,但不见正史立传。西汉末,孙膑后裔孙福为太原太 守,因赤眉起义,遂居太原。东汉时,居太原的孙氏后裔又分为清河支和青州支。青州 支即三国孙吴孙权的先祖。孙吴立足江南达60余年,孙吴被西晋灭亡后,孙氏子孙遍布 大江南北,一直延续不断。

    姚氏亦出自陈姓。西汉末,王莽封田丰为代睦侯,以奉舜祀。丰子恢,因躲避王莽 之乱而过江居吴郡,改姓妫,其五世孙敷,复改姓姚,居吴兴武康;姚敷生姚信,为孙 吴选曹尚书,八世孙姚僧坦,为隋朝开府仪同三司、北隆公。其二子:姚察、姚最。姚 察官至隋太子内史舍人,生思廉。姚察、姚思廉父子在史学史上的地位很高,父子两代 写成《梁书》、《陈书》。吴兴姚氏一支迁至陕郡(今河南、陕西一带),唐朝开元时期的 名相姚崇就出自这一支姚氏。姚思廉居长安为官,因此,有人称其为万年(西安)人。唐 以后,分布在江南的陆氏、孙氏、姚氏仍然是人才辈出,枝繁叶茂,绵延不断。可以说, 今天江南的陆氏、孙氏、姚氏主要源自于齐国田氏后裔。

    中原地区乃是齐国田氏先祖的封国——陈国的所在地。田完奔齐后改姓田氏,但陈 国的后裔仍有大量以陈为姓的。不过本文在这里所说的陈氏,并非陈国之陈氏,而是齐 国田氏后裔中有一支迁回中原复姓陈氏之陈氏。齐王建为秦所灭,其有三子:升、威、轸。 田轸做过楚相,颍川侯。后迁徙到颍川,“复为陈氏”(《古今姓氏书辨证》)。轸生陈婴, 为秦东阳史令。婴生成安君余,余生轨……直至东汉后期,《后汉书》为陈氏后裔陈实祖 孙立传,陈氏响名汉末。东汉末年,陈实出身单微,为小吏,然为人却修德清静,在士 人中享有高名。党锢之祸时,不少人唯避之不恐,实曰:“吾不就狱,众无所恃。”自请 囚焉。有六子,有名者,纪、谌。“父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后汉书·陈实传》)纪 子陈群,先从刘备,后依曹操,官至司空,录尚书事。陈群在中国历史上所做的最著名 的一件事就是为曹魏制定选拔官吏的“九品官人法”,此法在中古历史上存在长达四百年 时间,后为科举制所取代。两晋时期,陈氏不乏有名者。永嘉之乱。陈氏过江,“有誉江 左”(《三国志·陈泰传注引陈氏谱》)。南朝梁末,陈霸先起兵,建立陈朝(557—589), 后为隋朝所灭。此后,这一支陈氏便在江南各地繁衍发展,与陆氏、孙氏、姚氏一样,成 为江南的一大姓氏。

     中原地区还有一支田氏后裔——薛氏,其代表人物是孙吴时期的沛郡竹邑人薛综。据 《三国志。吴志·注引<吴录)》曰;“其(指薛综)先齐孟尝君封于薛。秦灭六国,而失 其祀,子孙分散。汉祖定天下,求孟尝后,得其孙陵、国二人,欲复其封。陵、国兄弟 相推,莫适受,乃去之竹邑,因家焉,故遂氏薛。自国至综,世典州郡,为著姓。综少 明经,善属文,有秀才。”孟尝君是战国著名的四大公子之一,其后人迁至沛郡而以其封 地取氏为薛,成为当地的著姓。薛综在孙吴官至太子少傅,兼选举。有子名珝、莹。珝官 至威南将军,莹为散骑常待。莹子兼,历位二宫丞相长史。东晋元帝践阼,兼又官至太 子少傅,自薛综至薛兼,祖孙三代傅东宫。

    《汉书·田叔传》载,田叔“赵陉城人,其先,齐田氏也。叔好剑,学黄老术于乐巨 公,为人廉直,喜任侠。……为汉中太守十余年……有廉政之名。其子田仁官至丞相长 史。”《田广明传》载田广明“郑人也”,以杀伐为治,汉宣帝时为御史大夫。田蚡、田延 年、田广明皆田广的后人。秦汉时期,在赵、郑等地分布的田氏后裔,数量不多,人物 影响也不甚大,故简单示之。

    齐国田氏是一个很古老的姓氏,又是一个生命力很强的宗族,我们这里所说的生命 力强,不仅仅是简单的繁衍生存,而是指在历史上的作为。齐国灭亡前,田氏后裔就因 做官、避乱等原因而迁徙到江南、中原和其它地区,关中田氏则是秦汉政府“强本抑 末”政策迁徙所致。秦汉时期,田氏后裔在不同地区以不同方式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并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了孙吴和陈朝。田氏后裔的这些表现,与其所受的齐文化的熏陶 是分不开的,同时,田氏后裔又将齐地文化带到他们所迁居的地区,无形中又将齐文化 渗透到全国各地。因此,对齐国田氏后裔的研究,不单单是理清其家族后裔的线索,而 是对地域文化的交流和古代文化的发展的研究。齐国田氏后裔不同于历史上的一般家族, 维系这个家族生命力的是它所具有的文化传统。有人曾说造就一个土财主可以是一夜之 间的事,而培养一个贵族则需要三代人的努力。贵族与土财主的差别在于它的文化渊源 和继承上的差别。本文介绍了秦汉时期分布在各地的田氏后裔中的几支重要姓氏,诸如 田氏中的其它小的、后裔中罕有人物的姓氏,如皮氏、占氏、与氏、献氏、子氏、鞅氏、 梧氏、坊氏、高氏、威氏、五王氏等等,限于篇幅,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们深信,通 过对齐国田氏后裔的研究,必将对齐文化的研究从广度和深度上得以加强。同时,对田 氏后裔的深入考察,也能进一步强化当今分散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田氏后裔的寻根意 识,从一个方面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齐国田氏后裔略考
齐国田氏后裔略考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曾是泱泱东方大国,征服讨伐,会盟诸侯,何等的威风!然而事过境迁,有着八百年历史的齐国却在公元前221年被秦国所灭,从此改变了曾经不可一世的齐国王族田氏后裔的命运。齐国王族在春秋时期是姜氏,亦即姜尚的后人,著名的齐桓公名叫姜小白。春秋后期,姜氏的统治地位逐渐被新兴的田氏所取代,公元前386年,田和自立为诸侯,并得到周安王的认可,田氏正式取姜氏而代之,仍延用齐国国号,因此,战国时期的齐国王族主要是指田氏,著名的齐威王名叫田因齐。秦汉及其以后,分布在各地的田氏后裔频频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并涌现出一批人物,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考察齐国田氏后裔及其活动的情况,对于丰富齐文化的研究是十分有益的。一齐国田氏的先祖是陈国公子完,陈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公元前673年,由于陈国发生内乱,公子完惧祸投奔齐国,齐桓公任命完为工正,这是陈(田)氏立足齐国的开始。关于田氏...
· 齐国姜氏后裔考略
齐国姜氏是先秦封国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姓族,也是中国古代许多姓氏的源起所在,其后裔中不乏著名人物,因此,对齐姜氏后裔姓氏来源、分布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论述和考证,有利于我们对齐国姜氏源流的认识,也有利于我们对齐国历史以及中国古代历史的深入考察。齐国姜氏的始祖是中国历史上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父子翦商兴周的姜太公。太公,姓姜,吕氏,名尚,字牙,周文王号其为太公望,周武王尊其为师尚父,故历史上的姜太公有许多称号,这些众多的称号后来也成为姜太公部分后裔的姓氏。姜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出自传说中的炎帝,因居姜水生而以姜为姓。炎帝裔孙伯夷助大禹治水有功,为唐尧的四岳官。夏商以来,姜姓子孙分封于齐、吕、申、许、甫等国,因此,从姜姓中很早就出现以封地为氏的姜姓后裔。在先秦,中国人取姓氏尚处于一个不稳定的发展时期,一姓之下,还有许多氏,姓与氏的作用是有区别的,所谓“姓以别婚姻,氏以明贵*。”到了秦汉时期,人们...
· 齐鲁文化—稷下学宫—齐国名士陈仲
陈仲也叫陈仲子、田仲、於陵中子等,是战国时著名的贤士。踏实战国时期齐国贵族田氏的后裔,其兄是齐国的卿大夫,封地在盖邑,年收入达万钟之多。陈仲从小生长在贵族家庭中,看到贵族阶级内部肮脏糜烂的腐朽生活,以及对广大下层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榨。他憎恨哥哥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不惜出卖灵魂,公开行贿受贿不讲道德。又深深感到个人无力来改变社会。于是在他年轻时代就依然与兄长决裂。他先在沂山附近隐居,但仍不得安宁,后来到风景秀丽的长白山中,自己打草鞋种粮食,自食其力,幻想创造一种世外桃园式的理想世界。奉行“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的处世原则。在当时影响很大,孟子在谈到他时,都不得不称他是:齐国之巨孹。但现实是无情的,诸侯纷争,战乱不断,危险时时骚扰着他的隐居生活。楚国国王听说他不愿在齐国为官,又学识渊博,便想重用他,派人携带重金来聘请他去为相。陈仲清醒地认识到各国统治者的本质都是一样不仁不义的,于...
· 齐鲁文化—稷下学宫—齐国名相管仲
临淄城南,苍翠秀丽的牛山之阿,有一座古墓。据地方志记载,是齐国的名相管仲之墓。它与东边的二王冢遥遥相对。墓前原有石碑,上刻前人诗作:幸脱当年车槛灾,一匡霸业为齐开。可怜三尺牛山土,千古常埋天下才。管仲(?——公元前五年),生活在春秋中叶,齐国颖上(今安徽省颖上县)人。名夷吾,字仲,溢号敬,也称敬仲。他是辅佐齐桓公建立霸业的名相,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政治家。管仲青年时曾与好友鲍叔牙一同经商。后来鲍叔牙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到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被囚而归齐。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公元前六八五年被齐桓公任为相,执行四十年,使齐桓公完成霸业。正如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所讲的:“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所处的时代,人们认为“天”主宰着一切。他却把“天”看成是“自然之天”。他说:“春夏秋冬,阴阳之推移也。”“天”只是日夜的更替,没有什么“神”在支配。他认...
· 齐鲁文化—稷下学宫—齐国名将田单
田单是齐国田氏远房的亲属,临淄人,湣王时.任齐都临淄的市掾,是一位资历浅、爵位低、名气微的小官吏。但是,他善于学习,颇爱兵法,对战略战术有过精心研究,后在燕兵伐齐的战争中,以奇计制胜燕兵,表现了一位军事家的非凡才能,被襄王法章封为安平君,是齐国军家的后起之秀。战国时代,列国争雄,频繁的掠夺战争,给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公元前二八三年,燕、赵等国合谋伐齐,齐湣王因国力不足,毫无应战的力量,只得弃都南逃莒城,偏安一时。因此,燕兵长驱直入,很快占据了齐国七十余城的大部国土,使齐国处在危亡的关键时刻。燕兵破临淄后,又东渡淄河进取安平,安平城(又名酃城、皇城、石槽城)位于淄水东岸,今皇城乡皇城村东南部。这时,早从临淄退守安平城的田单,正在积极筹划拒敌方略。为使战车进退方便,避免撞击,他命令宗人部下疾速断去车轴长头,并固上铁笼。当安平失守时,齐人因车轴相撞,战车被毁,落入燕之手,做了俘虏,惟田单宗人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