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齐鲁文化—齐鲁名人—永远的李清照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40
转发:0
评论:0
齐鲁文化—齐鲁名人—永远的李清照, 李清照再嫁,南宋时有多人做过确切的记载,到了明代,一些文人开始“辩诬”,至

   李清照再嫁,南宋时有多人做过确切的记载,到了明代,一些文人开始“辩诬”,至今学术界仍争论不休。这是个从文学人物身上引发、耐人深思的非文学现象。
    从历史记载推断:李清照讼后夫案轰动一时,成为街谈巷议热门话题。在她生前就有好几位文人以讥笑语气说她讼后夫事,如:

  绍兴18年(1148)李清照65岁时,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启事与綦处厚云:‘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传者无不笑之”。说李清照再嫁用的是不容置疑口气,说讼后夫则用挖苦和嘲弄口气,文中还引用李清照致綦崇礼信中的话,而这封信正是李清照再嫁的有力确证;

    绍兴19年(1149)李清照66岁时,王灼的《碧鸡漫志》说“易安居士……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依”。王灼在同一本书内还认为,李清照的词作也违犯闺秀文学规则,肆意落笔,无所顾忌,甚至将“淫词”写到作品中;

    绍兴21年(1151)李清照68岁时,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说“格非之女……然无检操,晚节流落江湖间”……

    这都是李清照在世时的记载,按常识,年龄偏大的官宦女子再嫁,人们会嘲笑她“晚节”不好。但如果她不曾再嫁,恐怕没人敢在本人活着时造“更适”这类有关婚姻大事的谣言。这几个人所嘲笑的,是李清照不仅再嫁,而且选了个不合适对象,又纷纷扬扬地打离婚官司,闹出不小的丑闻。这样的嘲笑和讽刺,正说明再嫁是事实。

    另一说明李清照再嫁的有力证据是:右仆射(右丞相)洪适也说:“赵君无嗣,李又更嫁。”(见《<金石录>跋》),洪适说《金石录》是赵明诚身后经李清照整理呈进皇帝,然后顺便说起李清照再嫁。以洪适的身份和写文章目的,更不可能是造谣。

    几百年后明代文人出来为李清照“辩诬”,再嫁即失节,而李清照不该失节,是“辩诬”主要立论。这些文人没发现任何新史料,只对原有再嫁史料起劲地做“不可靠”文章,有的则以感情代替史实,直言不讳“余素恶易安再适张汝舟之说”。李清照曾否再嫁的争论至今还在继续。我认为,黄盛璋教授《改嫁新考》所持的肯定说证据全面、剖析有力,陈祖美用“再嫁”而不用“改嫁”,更确切。

    假设李清照是男的,还会不会有这些争论?

    相信一切“再婚”争论都会烟消云散,没准儿这“再婚”还会成为佳话。

    潘岳和元稹不是悼亡诗名家?并不妨碍他们再娶;苏轼妻子死了再娶,续弦活着时他既还可以带爱妾朝云到岭南,也可写诗悼念亡妻;陆游前妻被强行分离后再娶,他怀念前妻的“红酥手”不迳而走……大作家再婚多得是,为什么独独李清照不能再婚?

    因为李清照是女人。而社会对男人和女人向来有两把截然不同的尺子。

    男子死了妻子,谓之“断弦”,理当再娶,且褒之曰“断弦再续”;女人死了丈夫,谓之“塌天”,理当心随丈夫死去,只做为“”躯壳活在世上,再嫁则贬之曰“失节不忠”。男子有名定“七出”的休妻权利,还能随意行事,可以把妻子当成随便丢弃的衣服,也可以纳妾收婢多置办几套衣服,不必顾忌结发妻这件旧“衣服”的感受;女子却必须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才子娶小老婆,玩妓女是风流韵事,才女再嫁或“人约黄昏后”就是淫奔不才……

    按照这样的传统观念,李清照堂堂名门闺秀,宰相儿媳,郡守妻子,“老命妇也”,居然再嫁,成何体统?李清照是杰出的、千百年影响着中国人思维的文学女人,难道不该给她立个贞节牌坊供女人仿效?维护杰出文学女人的“贞节”,无异于维护中国名教,维护传统的“脸面”。即使宋代人对李清照再嫁有明确记载,明代卫道者们也认为有必要采取驼鸟政策,来一番强词夺理的“辩诬”.

    现今人们所说的“宋词”,是从唐代兴起的文学样式,苏轼等大文人叫它“小词”,李清照叫它“小歌词”。当时词人的名气大小要从街头巷尾、娼馆酒楼唱其词作的频率判断。

    北宋变南宋,皇帝年号从“崇宁”换“政和”,从“宣和”换“靖康”,从“建炎”换“绍兴”,大小都市的歌榭楼台却以不变应万变仍唱这些歌词:“绿肥红瘦”,“宠柳娇花”,“惜春归去,几点催花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人似黄花瘦”,“望断归来路”……

    都过去多少年啦?这都是李清照少女少妇时的名作,是她以全副心灵感悟至情至爱,用点点滴滴心血凝成的词句。如今,夫君赵明诚已驾鹤西去,她本人经过一场不幸的婚姻,已是“萧萧两鬓生华”。但是她几十年前写的词句却雅俗共赏、日久弥新!李清照南渡后写的“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更是风靡一时。跟过去一样,著名才女李清照每有新作,立即满街满巷,不胫而走。李清照诉张汝舟案刚一结束,石头城里,西子湖畔,到处响起了《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国破家亡,嫠妇飘零,距辞别人世,李清照还有二十个漫长春秋,阅尽沧桑的李清照,风鬟霜鬓的易安居士,理当形若槁木,心如死灰。然而……不!

    绍兴三年(1133)李清照从张汝舟羁绊下解脱时,恰值岳飞大败金兵收复襄阳六郡。巾帼而丈夫气的李清照一边整理《金石录》,一边深情注视着至爱的家乡,至爱的北国,她在《上枢密韩公诗》里说:

  “欲将血泪寄山河,

  去洒东山一抔土!”

    谁也敌不过时间的镰刀,真正的艺术品却能。

    青史以浓墨重彩写下了“李清照”三个字。

    七十年代末世界天文界破天荒地以女性名字命名水星上一座环形山脉:“李清照”。

  地球人变成水星山是很大荣幸,我却不以为奇。

  我认为,如果用天文学术语比拟,李清照是中国文坛上永放光辉的明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齐鲁文化—齐鲁名人—冉子
冉子,即冉耕,字伯牛。周景王二十二年(前523年)生,春秋鲁国东原(今山东东平)人,为孔子弟子,以德性著称,《论语》所谓:“德性,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七十二贤人中排为第三名。曾随孔子周游列国,广施教化,为人所敬。鲁定公十年(前500年),孔子由中都宰晋为鲁司空,冉子继孔子任中都宰,以德惠民,以仁施政,政绩显著,深得民心。所治之地,“路无拾遗,器不雕伪”,“而西方之诸侯则焉”。因冉子为政有道、治理有方,所治中都成了其他诸候国学习的榜样,并受到孔子的高度赞赏。冉子卒,初葬汶上城西门外感化桥畔,唐(另有一说宋)时,移葬东平今址。从唐至宋,冉子多有封号,先后被封为“郓候”、“东平公”等。元东平路所修“东平公冉子祠”大字篆书碑,立于冉子祠大殿前,现藏东平县文物管理所。
· 齐鲁文化—齐鲁名人—有子
有子(公元前518~?)名若,字子若。肥城市人。孔子弟子,曾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等学说。因其气质形貌酷似孔子,孔子死后,深受孔门弟子敬重。
· 齐鲁文化—齐鲁名人—缇萦
缇萦是西汉王朝(公元前206至公元8年)时代的人。她住在山东。她的毅力和勇气,不但使父亲含冤得直,免受肉刑,而且也使汉文帝深受感动。因而废除这种残酷的肉刑。缇萦是淳于意五个女儿当中最小的一个。淳于意从前当过官,后来弃官行医,救死扶伤,深受民间尊敬。人们从四面八方,长途跋涉,找他求医。淳于意精于医术,替人医病,差不多治一个好一个。有一次,有个贵妇得了重病,请淳于意到家诊治。他诊断后知道贵妇已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但是,贵妇家人再三恳求,淳于意只好勉强给她服几帖草药。不久,贵妇一如所料,病重逝世。但是,贵妇的家人却仗势欺人,一口咬定是淳于意错开药方,把病人置于死地。昏庸的官吏不分青红皂白,判他有罪,须受肉刑。当是的肉刑有三种: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由于淳于意当过官,所以被押送到都城长安去受刑。淳于意离家那天,自己和家人都泣不成声。他愁肠百结,感叹自己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遇上困难...
· 齐鲁文化—齐鲁名人—墨子
墨子,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姓墨名翟,生卒年不详。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墨子生于公元前476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90年左右。墨子出生何地,也有争议。《史记·孟荀列传》说他是“宋之大夫”,《吕氏春秋·当染》认为他是鲁国人,也有的说他原为宋国人,后来长期住在鲁国。墨子自称“今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似属当时的“士”阶层。但他又承认自己是“贱人”。他可能当过工匠或小手工业主,具有相当丰富的生产工艺技能。墨子“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他的政治主张。相传他曾止楚攻宋,实施兼爱、非攻的主张。他“南游使卫”,宣讲“蓄士”以备守御。又屡游楚国,献书楚惠王。他拒绝楚王赐地而去,晚年到齐国,企图劝止项子牛伐鲁,未成功。越王邀墨子作官,并许以五百里封地。他以“听吾言,用我道”为前往条件,而不计较封地与爵禄,目的是为了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和主张。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
· 齐鲁文化—齐鲁名人—孙武
古代军事学家,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春秋末期吴国将军。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博兴北,一说惠民)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5世纪初。因齐国内乱,孙武出走吴国。经吴国重臣伍员推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13篇,被重用为将。吴、楚争夺霸权,长期战于江淮。孙武与伍员等辅助阖闾制定袭楚方略,使楚疲于奔命,国力耗损。吴国“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史记·伍子胥列传》),以一隅之地而称霸,孙武起了重要作用。所著《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在中国和世界军事史上,最早比较系统地涉及战争全局问题,首次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一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总结了若干至今仍有科学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是不朽的军事名著,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