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齐鲁文化—文化探源—齐女英姿千古叹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20
转发:0
评论:0
齐鲁文化—文化探源—齐女英姿千古叹,一般说来,古时中国的女子大都恭顺温谨,低首下心,笑不露齿,行不露趾。然则齐地女子

一般说来,古时中国的女子大都恭顺温谨,低首下心,笑不露齿,行不露趾。然则齐地女子却与众不同,大胆泼辣,风风火火。

钟离春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她是齐国无盐(今山东东平东)人,长得奇丑无比,似臼一般的脑袋上,头发稀稀拉拉,两眼深陷,鹰钩鼻,再加上那大脖子,驼背,粗壮的身子,漆黑的皮肤,真可谓天下第一丑。年过40了,还嫁不出去,她对人们以貌取人很生气。这一天,她把身上的粗麻布衣服拍打了一下,就去临淄找齐宣王。宣王召见,问她有何事,她说要嫁给他,宣王左右的人都掩口大笑。宣王道:“连一般的老百姓都不娶你,你却要嫁给我,难道你有什么奇能吗?”为了吊起宣王的胃口,她讲了一些“隐语”——类似于后来的谜语。第二天,宣王又召见她,这一次她指出宣王有四大危险,一是外有秦、楚两大强国的威胁,宣王却不务正业;二是修宫室,筑高台,大兴土木;三是近小人,远贤人;四是日以继夜地沉湎于酒色之中。宣王听罢,不禁肃然起敬,择了一个吉日,娶她为王后;他自己也改过自新,成为一代名君。

在这起千古美谈中,钟离春将齐地女子的豁达、泼辣表演得淋漓尽致。

类似钟离春其人其事的,还有一位孤逐女。

这位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人,是个孤儿,也是长得奇丑,以致没人肯收留她,屡被驱逐,故称“孤逐女”;也是老大年龄了没人肯娶,也是有才有识。她听说国相死了妻子,便去临淄求见襄王,纵论国家大政方针,指陈相职的重要性,评说当朝国相的才德,直把襄王说得频频称是,最后下了命令,让她去做国相的妻子。

丑女如此,似乎是出于一种激愤。但貌美者也不仅仅是以容取悦于人,一样的大胆,一样的泼辣。

且说晋献公在骊姬的谗言下,逼死了太子申生,还要杀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夷吾。重耳在赵衰、咎犯等人的帮助下,一路辗转逃到齐国。齐桓公对这位流亡公子很热情,还把漂亮的宗室之女齐姜许配给他。过了两年,齐桓公一命归天,齐国内乱,赵衰、咎犯觉得不宜久留,劝重耳离去,可重耳却深湎于温柔乡中,硬是不肯。

一日,赵衰、咎犯躲到一棵桑树下,策划再劝重耳出走之事。不曾想,齐姜的一个侍女正在树上摘桑叶,听了个一清二楚,待到两人一走,便跑去报告了齐姜。齐姜听罢,先杀了侍女,怕她泄密,然后也去劝重耳快走,重耳却说:“人生不就图个安乐吗,哪里还管别的,要死也死在这里,不走了。”

 

“你是一国之公子,走投无路才来到这里,好几个人都把自己的安危系在你身上。”齐姜道,“你不思归国,报答他们的功劳,却贪恋女色,真为你害羞!”

重耳还是无动于衷。于是,齐姜找到赵衰、咎犯,策划了一个方案。他们摆下酒宴,一个劲儿地劝酒,直灌得重耳酩酊大醉。然后把他抬上车,悄悄出了临淄城。待重耳一觉醒来,已离临淄很远了。

类似齐姜这样的女子,还有一位淳于缇萦。

她是临淄人淳于意的小女儿。淳于意是齐太仓长,一代名医。汉文帝刘恒坐天下时,他犯法被捕,在押送去长安的时候,五个女儿围着他大哭,他长叹一声道:“生了这么一群废物,危难之际,什么事也办不了!”他没儿子,只有这五朵金花。缇萦听了老父之言,毅然决定随父西去到了长安,她又上书文帝,说一旦父亲受了肉刑,欲改过自新,也没机会了,她愿入宫为婢,以赎父罪。文帝感叹不已,下诏废除肉刑。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仓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这是班固的《咏史》——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咏史诗。

齐国的女人也不像别地的女人(如鲁国)那样,谈“性”色变,而是相当开放。

齐人淳于髡描写他在一次民间集会上的情形说:男男女女,坐在一起,喝酒谈笑,打情骂俏。日暮酒阑,杯盘狼藉。女主人送客出门,淳于髡独自留了下来。堂上烛灭,罗襦襟解……

还有女子跑到情人家中去幽会。请看《诗·齐风·东方之日》中的描写: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

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

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诗中写道,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一位美丽的女子来到心上人的家中,依偎在他的身边。浩月当空,她又悄悄而来,步进情人的内室,双双走向铺在地上的苇席……

诗中的女子痴情、大胆、外露,决无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式的扭捏。据说,这在《诗》305篇中是绝无仅有的。

如果丈夫一不小心得罪了妻子,她们便会做狮子吼,其脾性之刚烈,不逊须眉。

且说晋朝有个叫刘伯玉的,一日诵读《洛神赋》。这是有“建安之杰”美誉的曹植写的一篇抒情小赋,赋中描写洛神宓妃的美丽云: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连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辅靥承权……

吟至此,刘伯玉不禁心神摇荡,叹道:“娶这样一位女子,那可真是死而无憾了!”当即惹恼了妻子段光明,道:“你觉得水神美就小看我,我死了不愁当不上水神!”说完,真的就去投河了。

这条河就在今山东临清。从段光明命殒此河以后,说叫“妒妇津”。民间还传说,妇女过“妒妇津”,貌美的就风波汹涌,貌丑的则风平浪静。于是,便有了一首歌谣:

欲求好妇,立在津口。

妇立水傍,好丑自彰。

迄今山东人对这个故事犹津津乐道。

诸如段光明这般刚烈如火的女子,在山东委实少见。

像纠纠男儿一样,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巾帼英烈,也不绝于山东史册

且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扯旗造反的女农民起义领袖吕母,是海曲(今山东日照)人。她在海曲开一家酒店,颇有些家产,独生子在县里做小吏,为了一点儿小事,就被县令杀了,愤恨之余,她散尽家产,拉起一支数千人的队伍,攻进县城,捉了草菅人命的县令,用他的头来祭奠儿子亡灵,从此走上了反抗王莽新朝的道路。

敢把皇帝拉下马的齐地女子,则有益都(今青州)人杨妙真,她泼辣能干,骑射俱佳,号称“梨花枪天下无敌手”,人称“四娘子”,她的丈夫李全,北海(今潍坊)人,人称“李铁枪”,夫妇两人率领“山东忠义军”转战山东,使金兵闻风丧胆。蒲台(今滨州)人唐赛儿更是大名鼎鼎,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二月二十一日,在她领导下,不堪奴役的黎民百姓在益都(今青州)御石棚寨树起了反旗,青州卫指挥高凤率部围攻御石棚寨被唐赛儿打得大败,高凤也成了义军的刀下鬼。京畿震动,明成祖朱棣寝食难安。唐赛儿起义仅仅坚持了2个月,最终被官兵。但官兵一直未能抓住唐赛儿,她的下落成为一个历史之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齐鲁文化—稷下学宫—齐女英姿千古叹
一般说来,古时中国的女子大都恭顺温谨,低首下心,笑不露齿,行不露趾。然则齐地女子却与众不同,大胆泼辣,风风火火。钟离春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是齐国无盐(今山东东平东)人,长得奇丑无比,似臼一般的脑袋上,头发稀稀拉拉,两眼深陷,鹰钩鼻,再加上那大脖子,驼背,粗壮的身子,漆黑的皮肤,真可谓天下第一丑。年过40了,还嫁不出去,她对人们以貌取人很生气。这一天,她把身上的粗麻布衣服拍打了一下,就去临淄找齐宣王。宣王召见,问她有何事,她说要嫁给他,宣王左右的人都掩口大笑。宣王道:“连一般的老百姓都不娶你,你却要嫁给我,难道你有什么奇能吗?”为了吊起宣王的胃口,她讲了一些“隐语”——类似于后来的谜语。第二天,宣王又召见她,这一次她指出宣王有四大危险,一是外有秦、楚两大强国的威胁,宣王却不务正业;二是修宫室,筑高台,大兴土木;三是近小人,远贤人;四是日以继夜地沉湎于酒色之中。宣王听罢,不禁肃然起敬,择了一个...
· 齐鲁文化—文化探源—齐鲁的商业文化
齐鲁商业文化肇始于商周,形成于春秋战国,成熟于两汉,在此后的不同历史阶段,又有所发展与完善。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域文化,齐鲁商业文化已成为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这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工商管理政策的制订与完善,经营之道及商业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等三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显现。先秦秦汉时期,齐鲁的商品经济在全国一直居于领先地位。这种局面的形成,既与齐鲁的地理环境、人口因素有关,又同工商管理政策相联。齐鲁之地虽然很早就得以开发,但限于地处丘陵,沙质土壤,农业难以发展起来,而以桑麻、渔盐见长。这便有了齐地“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渔盐”,及鲁地“颇有桑麻之业”之说。至西汉司马迁时,齐鲁已出现经营千亩桑麻的专业户。另外,齐鲁地处交通要道,为商贾必经之地,即“吾国(齐国)者衢处之国也,远秸之所道,游客蓄商之所道,财物之所遵”。这样的地...
· 齐鲁文化—文化探源—齐鲁庭院经济及风俗文化
自远古时代,以齐鲁为代表的山东地区就确立了堂室、栏厩、宅院为结构的家庭居住模式,孟子称作“五亩之宅”。数千年来,以家庭副业、树艺木果、饲养六畜为内容的庭院经济在自给自足的家庭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成份。山东地区庭院经济的开发始于齐鲁立国,姜尚、管子、晏子、墨子、孟子的富国思想中都有发展庭院经济的主张,反映着鲜明的庭院创收的富民意识。管子认为,“养桑麻,育六畜,富”,“六畜育于家,瓜瓠荤菜具备,国之富也”,“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很显然,管仲已把庭院经济纳入他治齐的经济政策之中。孟子把庭院经济纳入其“仁政”措施。他向梁惠王构画了一个田宅、农桑、禽畜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小农家庭经济蓝图:“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不像孔子那样不关心耕稼园圃。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孟子特别留意四邻的生业。东邻...
· 齐鲁文化—文化探源—齐鲁兵家的基本特征
齐鲁文化是中国古老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不仅诞生了博大恢弘的孔孟儒学,而且孕育了绚丽夺目的兵学文化,涌现出了姜太公、管仲、司马穰苴、孙武、吴起、孙膑等众多著名的兵家。宋代官修《武经七书》,作为兵家的必读经典,其中《六韬》、《孙子》、《吴子》、《司马法》等四部兵书的作者,都出自齐鲁大地。这充分说明兵家文化是齐鲁文化中的一朵艳丽奇葩,同时也是齐鲁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所独具的魅力和风采。齐鲁兵家的基本特征,要者有五。其一,爱好和平。战争与和平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政治范畴。向往和平,反对战争,是人们共同的愿望。尽管齐鲁兵家都以兵学立身,但他们无一不反对战争。姜太公主张文伐,即用非军事手段打击敌人。《六韬·文伐》中列举了十二条文伐手段,相对残酷的武力争斗来讲,文伐显然是一种和平的斗争方式。齐桓公时,在管仲的佐助下,首霸诸侯,管仲清醒地意识到和平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他主张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 齐鲁文化—文化探源—鲁人俗俭啬
在洙泗冲积平原上播种耕耘的农人,按照郭沫若先生的“战国封建论”,战国以前他们的身份是奴隶,入战国后成为封建性的自耕农、农奴。对他们的生产、生活,在文献中几乎是一片空白,考古发掘也没提供什么可资描述的材料。不过,周代实行井田制,鲁国也不应例外。井田制,按《孟子·滕文公上》的说法,每900亩为一井,拿出800亩来分给八家,每家各100亩,田里的收获归他们所有,名曰“私田”;余下的100亩为“公田”,由八家共同耕种,收获交给奴隶主。八家要先种“公田”,“公田”上的活干完了,才能去种自己那份“私田”。鲁国地狭人众,且多以农为生,就没这么多土地可供分配了。《庄子·让王》记有这么一桩事:一天,孔子对弟子颜回说:“回,过来,你家贫位卑,怎么不做官?”颜回道:“我不愿做官。我有郭外之田50亩,足以让我喝上稠稠的粥;郭内之田40亩,足以供我穿衣。”颜回只有90亩地,还分在两处。当然,颜回不一定是奴隶,也可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