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东巴文化—东巴祭祀—东巴面偶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76
转发:0
评论:0
东巴文化—东巴祭祀—东巴面偶,东巴祭司们以世代相传的形式,传承着一套的面塑艺术,他们称其为“多码”。“多码”

  东巴祭司们以世代相传的形式,传承着一套的面塑艺术,他们称其为“多码”。“多码”为面偶的总称,代表神灵形象的神偶,称为“恒多玛”。代表鬼魔表象的鬼偶,称之为“楚多玛”。代表自然界精灵的面偶,如体现神山、神海的面偶被称之为“俚多”、“构多”。

  神偶需用大麦或青稞炒面作为原料,其特点是粘性适中,做成面偶后不易变形。过去,纳西族家庭或村寨,有不少定期举办的祭祀活动,如一年再度的祭天,一年两季的示自然神,一年一次的祭家神、畜神、村寨神等等,也有不少应事而行的祭祀活动。事前,家中自然得事先备齐所用物品,做神偶的大麦、青稞炒面是必备之物。不得 疏漏。并且,这件事必须得由男主人亲自操劳。从炒大麦到磨成面粉,再将面粉揉成团,交与东巴们塑像,再把这些事必须得由男主人亲自操劳。从炒大麦到磨成面粉,再将面粉揉成团,交与东巴们塑像,再把这些神像置于竹簸内,悬于屋中央,勿让猫狗损伤等等,都得由男主人小心照应,妇人不得触摸。平日不问家务的男主人,在祭祀前后,是最为忙乱的时刻。妻子爱莫能助,只好在一旁说话有鼻子有眼上一把:“青稞在楼上的大柜子里,大麦在火塘边的布袋内,炒时火应小些,手要拌得勤些“等等”。鬼偶的制作则要简单许多,首先不必用大麦、青稞等上乘食粮,中需苦荞炒面即可。色黑、味苦的劣势就只能受屈而塑鬼像了。

  神灵们的造像过程是这样的,男主人送上已揉揉的面团,东巴们便围坐火塘边,边饮酒品茶,边制作面塑。神偶一般需在祭祀活动的前一天便塑造完毕,因次日天一放明,东巴们就将举行隆重的迎神仪式。而鬼偶则可以在次日的仪式当中即兴捏塑。东巴大师们在言谈举笑中,一尊尊的神灵在他们的指尖复活,随着一双双长满厚茧的指起伏,诸大神们摇头晃脑,憨态可掬。做成后,东巴用双手将大神置于皮鼓,挑些酥油请神品尝,并道谢在神不嫌家贫降临此地。

  东巴教的每一个仪式,都有一本详尽地规定仪式程序的经书 ,叫《卢模》,我们将其翻译成《xx仪式之规程》,《规程》中说:所有东巴教中的神鬼,都需造像。乐巴教中有数千尊神鬼,大型祭典,有数百名神鬼要在仪式现。全部造像,中小型的,在五六十至十来尊之间。当然也得看地域的贫富与家景的丰歉,家景好者,送来山一般大的面团,所请制作的东巴也众多,神偶做得既气派又众多。家贫粮短人户,面团微小,东巴们也只好将就着少做几尊。

  次日清晨,祭祀人家的炊烟早早地爬向山岭,与山腰云团连成一片,主妇烧茶水煎油饼,准备迎接四方神灵。男主人净手后协助东巴大师将神灵塑像一尊尊地稳置于神坛正方的簸箕内,簸箕中铺满了供享用的神粮。当第一束阳光射向村后山梁时,邀神的白海螺号声划破弥漫的晨雾飘向天际。大师翻开《迎神驾临经》,清了清初醒的嗓子高声诵读起来,万分真诚地邀请必到该仪式的诸位大神,歌颂神灵们的丰功伟绩。副主祭东东巴逐一为神灵塑像献上酥油与白面,其方法像是给小孩喂饭一般,直接将酥油抹于神偶嘴上,或把白面粉由头顶洒下,让不知情的旁人看上去有些好笑。男主人也捧上洒茶、煎饼、糖果等品供品款待亲驾寒舍的诸位大神。
早餐过后,紧张而有序的祭祀活动开始,小仪式一日便了结,大的仪式需连续三、五日。仪式中,神偶们品尝着一日三餐的酒肉果点,以及彻日通夜的赞美言辞,可算是享足了清福。进入仪式的尾声,最后一件事是把大神们一一送回,大师诵《送神经》,院心升起一堆柏枝烧成的天香火,把神身子部可让参与仪式的众人品尝,能去病强身,获得安康欢乐。

  鬼偶的制作则不必太讲究,用苦荞作为它的原料,爆炒、辗碎、揉成面团揉好后呈褐黑色,符合纳西族神白鬼黑的美学观念。苦荞面团送到东巴手中,不会即刻去做,必须等待着仪式的发展。当祭祀仪式进入到邀鬼入宴的时段,东巴会高举面团往所有祭祀主人身上吸,再往所有房屋的门、床、柱、柜等物器上吸,甚而下到畜圈门栏上吸。意为把所有依附在主人家中的鬼魔,都 用面团引诱出来。如此举动都伴随着一阵阵的,或高或低的牛角号声而进行。纳西人家有规矩,请神用白海螺号来迎请;请鬼则用牛角号来邀迎。

  东巴 用面团为所有人及房屋圈舍吸完鬼后,便用吸满鬼魔的面团,七手八脚塑造着鬼怪的形象。主祭大师唱诵着《鬼怪的产生与来历 》,长有九个蛇头的是日纳固恭鬼王,长着猪头的是呆饶金补鬼王……这些鬼王虽生有虎头蛇首,却并不使人畏惧,反而充满稚拙,让人感到几分好笑又几分可爱。这便是纯真的艺术,难怪科无数中外艺术家在参观东巴雕塑后,不无激动的说:“此乃珍品,是现代艺术家们难以学会的。”做鬼偶时,常有小孩围挤过来凑闹,抢着捏个豹首王不,举着四处骇人。耐心的东巴也会看准有灵气的孩童传下几招绝活。做鬼偶的过程轻松活泼,充满乐趣,不象做神偶那般严肃认真,让人透不过气来。

  鬼偶做成,请鬼入鬼寨,主人将款待各路鬼王。纳西人对待鬼怪的方法充满智慧,他们并非简单的砍杀了事,而是有步骤讲策略的。首先以礼相待,好言劝慰,甚至设酒宴赠礼品,求鬼魔勿相侵扰,并答应日后定期祭奠,供奉宴赠佳品。同时,告知它们:大神以及勇猛的天兵悍将已进驻家中,如鬼魔退离迟缓,恐遭杀身之祸……。总而言之,先礼后兵是总的战略;宴请、劝退、宰杀是具体的战术。宴饮中,不同的仪式鬼偶们会得到不同的待遇。
 
  小仪式,它们会品尝到鸡血与鸡毛,大仪式,可足享猪、鸡、牛、羊升腾着热气的血祭。众鬼魔口福旺盛而不思离去。往往要主祭东巴提高嗓门喊到:“该走啦哟,象虎豹一般迅速地跃去;该走啦哟,象鹰鹤闪电般的飞走。”东巴们取鬼偶到村后山岭,奋力抛向深谷并高呼:“请别再回来!如胆敢回返者,定宰不饶!”送走鬼偶后,东巴挥刀捣毁鬼寨,并在门前架一挂满木片削成的刀矛弓箭有设防木架。对待那些看不到摸不着的神鬼,也只能如此。好在祭祀的主人由安心定魂,割弃了缠绕心头的乱麻,重又满怀信心地迎接新一天的太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巴文化—东巴祭祀—东巴木雕
木雕是在面塑基础上形成的。前边已经谈到过,东巴们做祭祀活动,总要把相关的神鬼用面捏塑出来,好让祭祀有一个确定的对象,也好让祭祀的主人信服无疑。然而,有的时段祭祀活动特别的繁多。譬如遇到天灾,全村会联举办抵御灾祸的大型仪式,各家族或各自家庭,也都会争抢着极早举办抵御天灾的祭祀活动。发生了大规模的性传染疾病,更是恐慌异常,追赶着东巴祭司不放,央求及早为他家祭神求鬼,除病弃疾。东巴们大多皆有救民于水火的责任心与职业道德,夜以继日地为所有人家操办仪式。可是,每进入一户新的祭祀家庭,都需捏塑数十尊神鬼面偶,费工费时,极大地影响了祭祀的速度。用木雕神像代替面偶便应运而生。木雕神像可反复使用,方便、快捷,深受东巴与祭祀家庭的欢迎。并且,木雕神像的雕制要比面偶精细得多,可更地刻画神灵们的形象,增强民众对神的爱。木神像使用过后,可珍藏家中,也可恭奉于家中神龛,这对家里有益而无损。但是,鬼魔之形是决对不可以存...
· 东巴文化—东巴祭祀—祭祀经诗《祭天古歌》
祭天,纳西语称"美补",是纳西族社会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隆重、文化内涵最为丰厚的传统仪式活动,也是东巴文化的重要构成。纳西民间自古以来就有这样两句话,准确地表明了祭天在纳西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纳西美补迪",即"祭天是纳西人最大的事";"纳西美补若",即"纳西人是祭天的子?quot;。祭天传统的初始,在纳西族创世史诗《崇般图》(《创世纪》)中有神话式的述源:崇仁利恩和衬红褒白从天上迁居到人间后,久不生育,问计于父母(天神),知须祭天,祭后生三子。三子不会说话,再求计于天父,知祭天需有立神石、神木、点香、牲祭等仪式。再祭,三子各说出三种语言。从此祭天成为祖规。由此可见,祭天活动在纳西社会源远流长。元代李京《云南志略》中即有记载:么些人"正月十五登山祭天,极严洁,男女动百数,各执其手,团旋歌舞以为乐。"由此,可窥元代纳西族民间的祭天活动之一斑。纳西族祭天一般最正月初一至十五这段时间内择...
· 东巴文化—东巴祭祀—东巴教各种宗教祭祀仪式
纳西族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向人为宗教过渡的一种宗教。多达30多种的东巴教仪式是纳西东巴文化的主要载体,即用象形文字记载在东巴经书里的内容通过各种宗教仪式表现出来,并以宗教仪式传承下来。这些仪式力图诠释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矛盾,与纳西族先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祭天》、《祭风》、《祭署、《祭丁巴什罗》等是比较具有代表性仪式。祭天祭天是纳西族最重要的祭祀仪式,纳西人自称纳西祭天大,纳西是祭天的民族。每年春秋两季分别以家族或家庭为单位在固定的祭天场举行。在祭天场中央竖立两棵黄栗树和一棵柏树,分别代表天父,天母和天舅,祭树下插大香,置供品,献牺牲。由东巴祭司诵念东巴经《崇搬图》(人类迁徙记),缅怀祖先,歌颂英雄,赞美创造,用来传递历史渊源,加强民族团结,祈求风调雨顺,天下太平。祭署祭署、纳西语称为“署古”。据东巴经记载,署和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署分管农耕畜牧。后来人不断地...
· 东巴文化—东巴艺术—东巴泥塑
东巴教中用泥作材料塑造宗教形象,远没有面塑那样普遍。面团造像在宗教中有多重的含意中。首先它是食物,以食物来招引神鬼聚拢,是先民们认为行之有效的手段,特别在招鬼行为中表现尤为突出。东巴取面团在所有祭祀主人身上吸几下,在所有房屋圈舍门窗上吸几下,其目的是让看不见摸不着的鬼魂,从人们身上诱引而出中,吸附于香味四溢的面团之上,这是功能一,有招引神鬼之功效。然后将面团造成神象,让被祭祀者形象化,使参与祭祀的众人感受到鬼神的存在,亲眼看到恶鬼(鬼偶)被破杀或被抛向深渊。此乃功能二,使玄乎而神秘的宗教观念变成一出情节生动,并可参与可体验的戏剧。最后,神偶被焚烧,诸神随烟升天而去,鬼偶被砍杀后扔向深谷。完美的结局让人振奋,这便是功能三了。用泥造像没有这许多功能,首先它不能引导神鬼的到来,神鬼缺场,祭祀何用。其次,泥为贱物,不恭,所以泥是决对不能用来塑像的。然造鬼无所不可,但只能造些居于远处的鬼王。仪式之目...
· 东巴文化—东巴艺术—东巴木牌画
纳西先民共设计出了30多个不同的祭祀活动,以解决种种他们认为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这些仪式中广泛地使用着一种原始的绘画形式,即在一各简单制作的木牌,被竖在祭场四周,东巴祭司们时而跪拜于木牌前,诵经文、献酒茶、奉上热血鲜肉。时而又在木牌前跳神弄鬼,吹号角举刀枪,劈碎木牌抛向远方。这样的绘画形式,是纳西族独有的。这种木牌,还是纳西族最早的文字载体。今天人们,可在一册册的破旧古籍中,看到一种原始古怪的图画象形文字,古籍所用的是一种自制的土纸。然而,这种土纸产生较晚。桦树皮、牛羊皮也曾被作为载体,承载过纳西族古老的文字与优美的图画。可这些载体,在历史的进程中,被无情地淘汰了。而木牌这一原始的载体,却被沿用至今。纳西族的图画式古文字,称之为“森究鲁究”。“森”为木要,“鲁”为石,“究”为痕迹,即木石之上的痕迹。可知,东巴文最早是刻写在木石之上的。纳西族原是古羌人的一支,以游牧为业,居于祖国西北地区,是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