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东巴文化—东巴祭祀—东巴木雕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25
转发:0
评论:0
东巴文化—东巴祭祀—东巴木雕,木雕是在面塑基础上形成的。前边已经谈到过,东巴们做祭祀活动,总要把相关的神鬼用

  木雕是在面塑基础上形成的。前边已经谈到过,东巴们做祭祀活动,总要把相关的神鬼 用面捏塑出来,好让祭祀有一个确定的对象,也好让祭祀的主人信服无疑。然而,有的时段祭祀活动特别的繁多。譬如遇到天灾,全村会联举办抵御灾祸的大型仪式,各家族或各自家庭,也都会争抢着极早举办抵御天灾的祭祀活动。发生了大规模的性传染疾病,更是恐慌异常,追赶着东巴祭司不放,央求及早为他家祭神求鬼,除病弃疾。
    
  东巴 们大多皆有救民于水火的责任心与职业道德,夜以继日地为所有人家操办仪式。可是,每进入一户新的祭祀家庭,都需捏塑数十尊神鬼面偶,费工费时,极大地影响了祭祀的速度。用木雕神像代替面偶便应运而生。
    
  木雕神像可反复使用,方便、快捷,深受东巴与祭祀家庭的欢迎。并且,木雕神像的雕制要比面偶精细得多,可更地刻画神灵们的形象,增强民众对神的爱。木神像使用过后,可珍藏家中,也可恭奉于家中神龛,这对家里有益而无损。但是,鬼魔之形是决对不可以存放家中的,鬼偶必须在仪式中当众砍毁,投向深谷绝壁,使之消失,这样也就没有必要把鬼魔形象雕制神像、神器,而不雕鬼怪妖魔。

  木雕神像,可在东巴人宽裕的时间内精心构思,反复雕凿,直至满意而止。大神们的五官服饰,以至神灵胸前偑挂的念珠也可刻制得比面偶好了许多。但依旧保持着东巴们的风格,不十分注重形象部的逼真酷似,而是用整体写意 的手法,如眼睛就是随意凹陷的两个洞,嘴巴的轮廓也只是微张的一条缝,从局部看显得简单。但如从整体去体会,整个造型溢出一股神秘的灵气,粗犷中透出一股不可言状的威严。这些神灵们的木制雕像自然纯朴,神态天真而憨厚,气质普通而平和,使人感到亲切,全无神灵那种貌岸然、威严神圣、高傲而难于亲近的敬畏之感。不少雕像还不乏滑稽可笑的幽默,具有浓厚的世俗气息,从件件作品的造型中,我们完全可看出它 创造者,是一群膀大腰粗,散发出泥土香味的山野农夫。

  进入东巴仪式的下半段,鼓锣声紧促激烈,东巴与众人们的呐喊声此起彼伏。此时,因年衰而未能亲临祭场的老者们知道,“天兵神将”正与鬼怪们搏斗拼杀。每当搏杀至决胜时刻,德高望众的东巴大师会登场显威,只见他全身披挂,手挥威力无比的神杖,神杖所到之处,鬼寨堡垒无不崩塌溃败。在祭场四周掀起的掌声与欢笑声中,人神组成的联盟最终获得了胜利。老者对一群孩童和妇人说道:“大师与神杖是取胜的关键。”
神杖,是东巴法器中最高级别与最具威力者。由两部分组成,杖身与杖头。杖身是一节坚硬木质做成的棍子,上边可绘或刻着青龙的形象,蛟龙口喷火焰,张牙舞爪,足以使鬼怪散失魔力。杖身的下端,是一个闪寒光的铁矛,东巴大师运足全身之力,闪电般的刺向鬼寨魔穴,矛尖与碎石在碰撞中蹦出耀眼的火花,两个东巴中的善舞者,手持寒光逼人的大刀,左扑右砍不离大师左右,紧跟其后的一群东巴,射出暴雨般的利箭,箭箭飞向鬼寨。若碰到夜间驱鬼,火光四起,鼓声大作。孩子们即惊恐又兴奋,台同今天的小孩观看恐怖惊险的动作巨片。

  杖身虽具威力,但法杖的灵魂却在顶端。法杖顶 有一段雕工精细的部分,称做神杖头。神杖头上雕有丁巴什罗、依古阿构、恒迪窝盘等东巴教中最大的神灵;雕有大鹏神鸟、优麻战神、白色的神狮、金色的大象以及牦牛、猛虎等保护神;还有纳西人所崇拜的日月星辰、八宝神物、天宫神殿等形象。总之,所有的东马巴都一致竖立拇指盛赞神杖头;它是苍天的象征,它集所有天神于一体,它具有日月雷电般的威力,它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能在仪式中亲握神杖是东巴们的最高荣誉,是年轻东巴们的毕生追求,是他们心底的最高企望;是家人与族群能在社会中扬眉吐气的象征。

  时至清朝中后期,还出现了在木板上雕刻神像,雕刻东巴古籍中的经典语段,用拓印的手段为祭祀活动提供快捷的神像画与经文拓片。也有一批有胆识的东巴经师,用雕板印刷的手段,印刷发行东巴经典,其目的是规范一东巴文字,减少不同纳西族地区的异体字群。统一和规范不同地区的东巴经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巴文化—东巴祭祀—东巴面偶
东巴祭司们以世代相传的形式,传承着一套的面塑艺术,他们称其为“多码”。“多码”为面偶的总称,代表神灵形象的神偶,称为“恒多玛”。代表鬼魔表象的鬼偶,称之为“楚多玛”。代表自然界精灵的面偶,如体现神山、神海的面偶被称之为“俚多”、“构多”。神偶需用大麦或青稞炒面作为原料,其特点是粘性适中,做成面偶后不易变形。过去,纳西族家庭或村寨,有不少定期举办的祭祀活动,如一年再度的祭天,一年两季的示自然神,一年一次的祭家神、畜神、村寨神等等,也有不少应事而行的祭祀活动。事前,家中自然得事先备齐所用物品,做神偶的大麦、青稞炒面是必备之物。不得疏漏。并且,这件事必须得由男主人亲自操劳。从炒大麦到磨成面粉,再将面粉揉成团,交与东巴们塑像,再把这些事必须得由男主人亲自操劳。从炒大麦到磨成面粉,再将面粉揉成团,交与东巴们塑像,再把这些神像置于竹簸内,悬于屋中央,勿让猫狗损伤等等,都得由男主人小心照应,妇人不得触摸...
· 东巴文化—东巴祭祀—祭祀经诗《祭天古歌》
祭天,纳西语称"美补",是纳西族社会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隆重、文化内涵最为丰厚的传统仪式活动,也是东巴文化的重要构成。纳西民间自古以来就有这样两句话,准确地表明了祭天在纳西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纳西美补迪",即"祭天是纳西人最大的事";"纳西美补若",即"纳西人是祭天的子?quot;。祭天传统的初始,在纳西族创世史诗《崇般图》(《创世纪》)中有神话式的述源:崇仁利恩和衬红褒白从天上迁居到人间后,久不生育,问计于父母(天神),知须祭天,祭后生三子。三子不会说话,再求计于天父,知祭天需有立神石、神木、点香、牲祭等仪式。再祭,三子各说出三种语言。从此祭天成为祖规。由此可见,祭天活动在纳西社会源远流长。元代李京《云南志略》中即有记载:么些人"正月十五登山祭天,极严洁,男女动百数,各执其手,团旋歌舞以为乐。"由此,可窥元代纳西族民间的祭天活动之一斑。纳西族祭天一般最正月初一至十五这段时间内择...
· 东巴文化—东巴祭祀—东巴教各种宗教祭祀仪式
纳西族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向人为宗教过渡的一种宗教。多达30多种的东巴教仪式是纳西东巴文化的主要载体,即用象形文字记载在东巴经书里的内容通过各种宗教仪式表现出来,并以宗教仪式传承下来。这些仪式力图诠释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矛盾,与纳西族先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祭天》、《祭风》、《祭署、《祭丁巴什罗》等是比较具有代表性仪式。祭天祭天是纳西族最重要的祭祀仪式,纳西人自称纳西祭天大,纳西是祭天的民族。每年春秋两季分别以家族或家庭为单位在固定的祭天场举行。在祭天场中央竖立两棵黄栗树和一棵柏树,分别代表天父,天母和天舅,祭树下插大香,置供品,献牺牲。由东巴祭司诵念东巴经《崇搬图》(人类迁徙记),缅怀祖先,歌颂英雄,赞美创造,用来传递历史渊源,加强民族团结,祈求风调雨顺,天下太平。祭署祭署、纳西语称为“署古”。据东巴经记载,署和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署分管农耕畜牧。后来人不断地...
· 东巴文化—东巴艺术—东巴泥塑
东巴教中用泥作材料塑造宗教形象,远没有面塑那样普遍。面团造像在宗教中有多重的含意中。首先它是食物,以食物来招引神鬼聚拢,是先民们认为行之有效的手段,特别在招鬼行为中表现尤为突出。东巴取面团在所有祭祀主人身上吸几下,在所有房屋圈舍门窗上吸几下,其目的是让看不见摸不着的鬼魂,从人们身上诱引而出中,吸附于香味四溢的面团之上,这是功能一,有招引神鬼之功效。然后将面团造成神象,让被祭祀者形象化,使参与祭祀的众人感受到鬼神的存在,亲眼看到恶鬼(鬼偶)被破杀或被抛向深渊。此乃功能二,使玄乎而神秘的宗教观念变成一出情节生动,并可参与可体验的戏剧。最后,神偶被焚烧,诸神随烟升天而去,鬼偶被砍杀后扔向深谷。完美的结局让人振奋,这便是功能三了。用泥造像没有这许多功能,首先它不能引导神鬼的到来,神鬼缺场,祭祀何用。其次,泥为贱物,不恭,所以泥是决对不能用来塑像的。然造鬼无所不可,但只能造些居于远处的鬼王。仪式之目...
· 东巴文化—东巴艺术—东巴木牌画
纳西先民共设计出了30多个不同的祭祀活动,以解决种种他们认为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这些仪式中广泛地使用着一种原始的绘画形式,即在一各简单制作的木牌,被竖在祭场四周,东巴祭司们时而跪拜于木牌前,诵经文、献酒茶、奉上热血鲜肉。时而又在木牌前跳神弄鬼,吹号角举刀枪,劈碎木牌抛向远方。这样的绘画形式,是纳西族独有的。这种木牌,还是纳西族最早的文字载体。今天人们,可在一册册的破旧古籍中,看到一种原始古怪的图画象形文字,古籍所用的是一种自制的土纸。然而,这种土纸产生较晚。桦树皮、牛羊皮也曾被作为载体,承载过纳西族古老的文字与优美的图画。可这些载体,在历史的进程中,被无情地淘汰了。而木牌这一原始的载体,却被沿用至今。纳西族的图画式古文字,称之为“森究鲁究”。“森”为木要,“鲁”为石,“究”为痕迹,即木石之上的痕迹。可知,东巴文最早是刻写在木石之上的。纳西族原是古羌人的一支,以游牧为业,居于祖国西北地区,是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