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东巴文化—文化概述—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崛起和飞跃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47
转发:0
评论:0
东巴文化—文化概述—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崛起和飞跃,唐宋时期,纳西族社会发生了较大跨度的历史性演进,尤其是西部纳西族地区,无论政

   唐宋时期,纳西族社会发生了较大跨度的历史性演进,尤其是西部纳西族地区,无论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南诏势力崛起后,纳西族地区归属南诏,并与南诏同归唐朝,其区域处于南诏、吐蕃与唐王朝的带。这时纳西族地区的历史发展与整个西南地区历史发展形势紧密联系在一起。公元7 世纪时,纳西族地区的"家"已成为部落组织的基本单位,母系制与父系制正在交替,开始出现初期奴隶制萌芽,畜牧业生产还占居着主导地位。公元10世纪后的五代、辽宋时期,丽江木氏祖先的势力开始独立发展;宋仁宗时,木氏祖先牟西牟磋建"摩娑诏",大理政权"段氏虽盛,亦莫能有。"随着"铁剑时代"的开始,农业生产日益发展,至公元13世纪中叶,丽江地区出现"民田万顷",并实行水利灌溉。农业生产已跃居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手工业生产逐步兴起,商品交换也由此得到了发展。这一时期,纳西族社会政治经济相对稳定的发展,与吐蕃、南诏及中原各族包括藏、彝、普米、白、蒙古、汉等民族的文化交流,为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崛起和纳西文学的飞跃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历史舞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东巴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她不仅包含宗教、哲学、历史、象形文字、民俗、医学、天文、历法、地理、生产知识、武器、服饰等多种学科的内容,而且是一座纳西族古代文学艺术的辉煌宝库:其中包括卷帙浩繁的以象形文字写成的神话、史诗、古歌、民谣、经词等文学作品;也包括有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舞谱和内涵丰富的数十种古典舞蹈,有堪称天籁之声的东巴音乐和多种形制、音色的乐器,有古老拙朴的木牌画、竹笔画、纸牌画、布卷画和形形色色的面塑、泥塑、木雕等艺术形式--由此形成了蔚为奇观的东巴文化。
  唐宋时期是东巴文化崛起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在文化上最为显明的是原始宗教和原始文字的长足发展。随着与吐蕃、南诏、中原的持久交往,藏族苯教、藏传佛教及中原道教相继传入纳西族地区,对尚处于原始状态的纳西族巫教产生了冲击,这种冲击尤以苯教为甚。纳西族原始巫教在面临多种文化的选择中,吸收、融合了外来宗教,掺揉发展,终于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宗教--东巴教。东巴教得名于其祭司之称"东巴"。东巴和东巴教的出现,可以说是纳西族文学第一次从口传文学飞跃到东巴书面文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这一时期还产生了象形文字。尽管它的形成年代难以确考,但学术界已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它是在公元7 世纪纳西族定居丽江后才形成的,且象形文字的形成与东巴和东巴教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象形文字的出现,可以说是纳西文学飞跃发展的第二个决定性因素。象形文字使纳西族文学有口传向书面转化,使许多古老的口承文学得以完善和提高,并不断出现新的作品,同时更好地保存、发展和传播了纳西族古代文学遗产。象形文字的产生和应用,对于纳西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巴文化—文化概述—纳西族东巴文化得到有效抢救和保护
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云南丽江纳西族东巴文化,近年来得到有效抢救和保护。据丽江市人民政府介绍,近年来丽江加大了对当地优势文化资源——东巴文化的研究开发工作,在抢救、整理民族民间文化以及课题研究、对外文化交流、民族文化的传承等方面都取得了累累硕果。经多年努力,研究人员共整理翻译1300多册东巴经,汇编成原文、记音、对译、意译相对照的百卷《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作为国家“九五”重点出版工程已正式出版,并荣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东巴文化艺术》画册也荣获第七届国家图书奖。2003年,由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编纂完成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纳西族分卷》,作为全国试点卷率先出版。2003年,这个研究所还编撰出版了《纳西族与东巴文化》等7本书,在国内外刊物上共发表论文232篇。在整理纳西东巴古籍文献的过程中,有关专家学者还先后编印、编撰了《纳西东巴古籍与译注》(三集)、《滇川纳西族地区民俗和宗...
· 东巴文化—文化概述—东巴文化概述
约30万人口的纳西族在中国50多个民族中算不上是一个大民族,但是它的东巴文化却名扬中外,引起世人的兴趣和关注,已成为当今前往丽江旅游探秘的热点之一。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代文化一样,东巴文化也是一种宗教文化,即东巴教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民俗活动。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其祭司叫“东巴”,意译为智者,是东巴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和传播人。换言之,东巴文化就是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由于东巴文化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一个世纪以来,先后有法国、英国、美国、俄国、德国、挪威、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瑞士、波兰等国家的学者,前来收集、调查、研究纳西族东巴文化。最早把纳西族东巴文化公诸于世的是法国人太伦.拉科佩伦,他把一本东巴象形文经书抄本收入所编的《附近文字的起源》一书,于1894年在伦敦出版。1913年,法国学者巴克(BOCOT)教授,把自己收集到的纳西族东巴文及调查见闻编写成《LESMOSO》...
· 东巴文化—文化概述—传承前年的纳西东巴文化
纳西族,古称“么些”,属由北向南迁移的氐羌族群,现有人口25万,分东、西两个方言区,四个支系,分布在中国西南边陲滇、川、藏三省交汇之地,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其主要聚居区。东巴文化指纳西族古代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经考证,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东巴教系纳西族原始宗教,以信奉万物有灵,多神,并深受本、佛、道三教深刻影响为基本特征。其教徒“东巴”(意为“智者”),往往集巫、医、学、艺、匠等于一身,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在“纳日”等支系,它被称为“达巴”或“达伯”。东巴经典,卷帙浩繁,仅留存至今者便多达1500多种、20000余册。它们被分别收藏于中国丽江、昆明、南京、北京、台湾,以及美、英、德、法等国有关图书馆、博物馆。其内容丰富,哲学、历史、宗教、医学、天文、民俗、文学、艺术等无所不包,堪称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东巴舞谱”立世界最早舞谱之林,“东巴卷轴画”与“东巴...
· 东巴文化—东巴艺术—纳西族民间舞蹈
纳西族民间舞蹈纳西族民间舞蹈最有代表性的是“阿里里”、“哦热热”和东巴舞。阿里里是纳西族自娱性集体舞,因歌舞中的"阿里里"衬词而得名,多在节日喜庆时跳,舞者手拉手,肩并肩,围成圆圈,自左向右舞动,三步一甩手抬脚,由一人领唱,众人随和,不论跳多久,都是基本动作的反复,旋律欢快,节奏鲜明,舞步轻盈。哦热热原是狩猎时唱的撵山调,后来演变为丧葬时的挽歌。在节日、生产劳动或丧礼时朗诵或领唱,一女高音颤声相和,然后分男女两个声部合唱;舞步刚健有力、动作粗犷豪放,歌声高亢嘹亮,最富民族特色。东巴舞是纳西族东巴教祭坛上跳的舞蹈,13世纪问世的《神岁图》和《舞蹈来历》(即东巴舞谱)中,记录了东巴舞蹈的内容、跳法、形式、图形、服装道具等;近年来它的舞蹈形象,其形式的多样性和舞蹈的规范性,为众多的示舞蹈所罕见;生活气息浓厚,风格质朴典雅,舞姿富有雕塑美,具有很高的价值。
· 东巴文化—东巴祭祀—纳西族婚仪祝歌与丧仪挽歌
婚丧祭祀活动是纳西社会风俗礼制的集中表现,是纳西族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纳西人的生活环境、宗教信仰、心理状态、思想感情等深层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密切相关,并成为纳西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纳西社会发展到明代,这种风俗礼制活动愈演愈烈,日趋繁琐,并规范化和程式化了。祭司东巴的社会司职不仅仅只局限于与东巴教有关的宗教仪式,而且大凡所有的民间生活仪式诸如出生、成年、婚娶、丧葬等等,都必须延请东巴来主持相关的仪式活动。东巴在这些民间生活仪式上所诵唱的经诗,自然也就被含括到了东巴文学中,便形成了风俗仪式长调。在口诵形式的仪式歌广为流传的同时,记载于东巴经的仪式长调主要有婚仪祝歌与丧仪挽歌这两大类别,它们与口诵经词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与规范化的仪式结合而定型化;二是篇幅长、文学性强;三是抒情浓郁的歌咏风格。现分述如下:婚仪祝歌:《祀苦》与《白鹤吟》《祀苦》"祀苦",一作"祀自",意为"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