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藏文化—岩画—的岩画艺术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49
转发:0
评论:0
藏文化—岩画—西藏的岩画艺术,岩画是指在岩穴,石崖壁面及独立岩石上的彩画、线刻、浮雕等的总称。西藏岩画比比

  岩画是指在岩穴,石崖壁面及独立岩石上的彩画、线刻、浮雕等的总称。岩画比比皆是,所反映的题材内容广泛而丰富,具有代表性的有:

1、日土岩画

  日土岩画中的狩猎图,其中野鹿的形象栩栩如生。是我国岩画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阿里地区日土县保留有最具代表性的岩画群。据推测,该岩画群创作年代大约为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之间。日土岩画构图简洁,线条古朴、稚拙,造型写实。岩画内容也十分广泛,以动物、狩猎、放牧、骑射和舞蹈、宗教祭礼等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位于阿里地区日土县境内,共有岩画百余幅,内容包括有狩猎,战争格斗,宗教祭祀,部落迁移,舞蹈场面等。制作方法有敲琢法,凿刻法,磨制法,涂绘等,涂绘使用的是矿物颜料,多为红色。日土岩画的特征是构图简洁、随意,技法拙朴。

2、药王山岩画


  

  位于拉萨市药王山南侧岩壁上,为现代人凿刻而成,内容展现的全部是宗教人物,各种佛、菩萨、保护神。

3、扎西半岛洞穴岩画
  位于那曲地区当雄县纳木湖东岸,岩画分布在扎西岛东边的8个天然岩洞及4处崖壁。大多数的岩画采用红色颜料绘制,少数则用黑色的颜料,其内容有耗牛、鹿、人、树、鸟、太阳、塔等。表现题材为狩猎、舞蹈、征战等。作画方法为全体涂绘和粗线勾勒。扎西半岛洞穴岩画的年代被认定为在史前时期到吐蕃时期之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藏文化—岩画—的岩画
岩画生动而形象地记录了古代族群的生产、繁衍、战争、祭祀等场面,为后人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图像“史料”。分布在中华大地上的岩画大致可划分为南北两大系统:一是以表现宗教祭祀活动为主,赭色涂绘式的南方岩画,从西南逐渐向华南地区延伸;一是以动物表现为主,凿刻式的北方猎牧人的岩画,分布在自东北至西北西南的半月形地带,包括黑龙江、内蒙、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诸省区,首尾衔接形成一条宽而且长的岩画走廊,由东北至西南环抱着大半个中国。这条岩画走廊东起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进入内蒙古高原后兵分几路:一路朝着西北方向伸延,经由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诸山脉后,跨越帕米尔高原与中亚连接;另一路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诸山脉向西蜿延,穿越青藏高原的北部与西部,最后也归于中亚。这样青藏高原与新疆盆地的两路岩画,其末梢最终汇合于帕米尔以西的中亚地区,我国北方岩画与辽阔的欧亚草原文化之间曾经有过的密切联系于此可见一斑。值得注意...
· 藏文化—岩画—岩画的分布
岩画的发现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据粗略统计,的岩画点已达60余处,计5000余幅画面,分布在自治区的14个县境内。这些岩画大多集中在的西部和北部及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的高原地区,即我们通常所谓的北部“羌塘”。“羌塘”,藏语意为北方草原。这个巨大的高原面长2400余公里,宽700余公里,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面积占自治区总面积的60%以上,人口密度仅有自治区总人口的15%。大面积的“无人区”是它突出的特点,但它却是古代岩画的主要分布地。在这一大片土地上,以西部阿里和北部那曲这两大块地区的岩画点最为集中,也最有特色。西部岩画,制作手法以凿刻为主,有少量的赭色涂绘,岩画的表现题材和艺术风格更接近我国北方岩画传统。西部又以日土县境内的岩画点最为密集:任姆栋、鲁日朗卡、阿垄沟、塔康巴、曲嘎尔羌、那布龙、多玛等岩画点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公路附近。这一带自古以来就是高原连接克什米尔、...
· 藏文化—岩画—岩画中的体育活动
岩画分布广、数量多,是我国岩画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已成为中国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各地发现岩画遗迹40余处,包括近60个地点和300多组画面。这些岩画绝大部分分布于藏北和藏西高原。从画面中,能辨认出反映最多、最清晰的画面,是人类生活(狩猎)和繁衍(生殖),畜牧、战争与演武以及自然崇拜等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史前时期的体育活动。如在阿里地区日土境内班公湖以南和东部近3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分布着大小13处岩画点,画面场景宏大,内容丰富,共有岩画百余幅,内容以动物、狩猎、骑射、战争格斗、宗教祭祀、部落迁徙、舞蹈场面等为主,其笔调刚劲简练,人物形象清晰逼真,构图新颖生动,反映了史前时代高原人类的生活面貌,是研究青藏高原社会变迁和发展,以及体育起源的宝贵资料。狩猎岩画狩猎岩画是岩画中最常见的题材和内容,绝大部分岩画地点都存在这类题材,其中以藏北和藏西地区的岩画中最为多见。从时代...
· 岭南文化―岩画艺术―宋曲江茭芷坝岩画
宋曲江茭芷坝岩画位于曲江县犁市镇黄竹村茭芷坝塘下岩、蛇头岩附近,岩画分布在河岸两边的石壁上,已知有两处:一处在锦江东岸,一处在锦江西岸,两处相距不足500米。东岸岩画距锦江水面约1.5米,岩石为灰绿色细砂岩,石刻刻在江边自然剥落的岩面上,刻面高2.4米、宽3.2米,内有5幅石刻,内容除人物、动物外,还有题诗、题字,均属阴刻。其中一幅刻面高0.7米、宽1.1米,刻有一位带有高冠穿袖双手叉腰女人像,人像四周还刻有如下文字:“芙蓉驾舟,舟只。壹网壹,西风独去迟。元归清霞寺,奇我白□眉。天下太平!天下太平!天下太平!曹家打字工,韶州曲江县洞古崆,天圣二年二十六日。花落。”北宋天圣二年为公元1024年。另一幅刻面高1.2米、宽0.6米,刻一位官人像。再有一幅刻面高0.35米、宽0.8米,刻一头牛和一条狗,牛和狗似用绳栓在桩上。西岸岩画离水面较高,约有4米。岩面为自然形成的细红砂岩。石刻分布在长约40...
· 岭南文化—岩画艺术—宋曲江茭芷坝岩画
宋曲江茭芷坝岩画位于曲江县犁市镇黄竹村茭芷坝塘下岩、蛇头岩附近,岩画分布在河岸两边的石壁上,已知有两处:一处在锦江东岸,一处在锦江西岸,两处相距不足500米。东岸岩画距锦江水面约1.5米,岩石为灰绿色细砂岩,石刻刻在江边自然剥落的岩面上,刻面高2.4米、宽3.2米,内有5幅石刻,内容除人物、动物外,还有题诗、题字,均属阴刻。其中一幅刻面高0.7米、宽1.1米,刻有一位带有高冠穿袖双手叉腰女人像,人像四周还刻有如下文字:“芙蓉驾舟,舟只。壹网壹,西风独去迟。元归清霞寺,奇我白□眉。天下太平!天下太平!天下太平!曹家打字工,韶州曲江县洞古崆,天圣二年二十六日。花落。”北宋天圣二年为公元1024年。另一幅刻面高1.2米、宽0.6米,刻一位官人像。再有一幅刻面高0.35米、宽0.8米,刻一头牛和一条狗,牛和狗似用绳栓在桩上。西岸岩画离水面较高,约有4米。岩面为自然形成的细红砂岩。石刻分布在长约40...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