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藏文化—壁画—东嘎壁画与日土岩画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78
转发:0
评论:0
藏文化—壁画—西藏东嘎壁画与日土岩画,苍茫的阿里高原是象雄古国和古格王国故都的所在地,又是西藏古老宗教苯教的发祥地

  苍茫的阿里高原是象雄古国和古格王国故都的所在地,又是古老宗教苯教的发祥地,佛教最早也是从这里传入腹地的。千百年来,藏民族的先民们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给阿里高原留下了无数的历史宝藏,东嘎壁画和日土岩画就是这众多的宝藏之一。东嘎壁画是文物部门近期考古的重大发现,它是中国佛窟艺术的又一瑰丽画卷,将填补中国西部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研究的空白,为研究名扬海内外的阿里古格王朝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东嘎是扎达县的一个靠山临水,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距“古格王国”遗址西北约40公里。在东嘎村和相邻的皮央村附近的土石山崖上,考古工作者发掘了东嘎洞窟和皮央洞窟,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一处佛教石窟遗址。保存较好的东嘎壁画集中在半山腰的3个洞窟中,它的形成及其年代,目前在众多的历史、宗教、文化档案中没有记载,这是一个尚待解破的文化之谜。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洞窟壁画有近千年的历史,考古、研究价值极高。
 
  东嘎壁画构图严谨,线条流畅,色彩鲜艳,造型独特,惟妙惟肖。壁画历史久远,内容丰富,画中还有些异国他乡的人物、图案、造型。壁画采用特殊的矿物颜料绘制,经久犹新,永不褪色。壁画题材主要有佛像、菩萨像、护法神、力士像、供养人像以及佛传故事、说法图、礼佛图,还有孔雀、龙鱼、双龙相缠绕、双凤对立等各种装饰图案纹样及密教曼陀罗等。壁画中龙、凤、狮、马、羊、牛、雁、鸭、象等动物中的有些动物并不是阿里高原所有。各种天女图案最多,造型生动,变化丰富。东嘎壁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多姿多彩,形象生动的大千世界。这样丰富的洞窟壁画在当今实为少见,据初步考证,洞窟群落的类型包括供佛礼拜的礼佛窟、修行起居的僧房窟和堆放杂物的仓库窟等。这些精美绝伦的壁画,是礼佛窟中的遗存。为保护这两处奇观,东嘎、皮央洞窟目前尚未对外开放。
  
  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在人类社会早期发展进程中,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们给后人的珍贵的文化遗产。近些年,在西部和北部的高海拔阿里地区的改则、革吉、日土等县,发现了大量的岩画,这些岩画是用坚硬的石头或其它硬物在岩面或岩石上刻凿而成,线条笔划有深有浅,还有少数彩绘画面。岩画内容十分广泛,有狩猎、宗教祭礼、骑乘、放牧、农耕、日、月、山、牛、马、羊、驴、羚羊、房屋、人物等。在这些岩画中,尤以日土岩画最为突出,日土县境内的日松日姆栋、鲁日纳卡等十几处岩画不仅规模大、数量多,而且艺术价值也很高。阿里曾是象雄国的古都,藏民族的先民们所创造的古象雄文早于藏文,而与象雄文同期的岩画,则对于研究阿里以及整个的历史、文化和人类早期生产、生活情况有着极为重要和珍贵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藏文化—壁画—扎西岛古代洞穴岩壁画
原始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步意识到了自然界中许多自然物同人们经济生活的利害关系,从而摆脱了像野兽一样完全消极适应自然的状态,开始对自然物抱有某种企盼和祈求加以崇拜。在纳木措扎西半岛上发现的250余幅古代洞穴岩壁画,正是反映这一时期古代人在这一带的生活写照。这些洞穴岩壁画主要分布在岛上十余处的洞穴里,极少的一部分出现在崖面上。画成朱砂色,作画颜料以红色矿物质为主,也有少量黑色。据有关资料记载,这批洞穴岩壁画的发现,在尚属首次,且内容丰富,为研究宗教、游牧经济文化、古代艺术风格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绘在石面上的朱砂岩画虽说是古代时期的作,然而到了新世纪的今天依然活龙活现,栩栩如生。内容有牦牛、鹿、马、豹、人、鹰、树、太阳、塔等,表现主题主要为放牧、狩猎、骑射、舞蹈等。作画的方法多为整体涂抹和粗线勾勒,画中表现主题形象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联想。据说这些洞穴岩画记录的是远古时期人们在此...
· 藏文化—壁画—炳灵寺及其藏传佛教壁画艺术
平湖彼岸有奇观从甘肃省会兰州市西南行,乘车到永靖县黄河上游三大明珠之一的刘家峡水库,换乘机动船,穿过湖水浩淼的刘家峡水库后,千峰林立,万壑争奇的积石群峰便神秘的出现在黄河水面上。船在两岸奇峰中不知不觉地荡入了积石山黄河右岸的大寺沟边,眼前著名的佛教石窟和炳灵寺便一览无余。炳灵寺离永靖县城大约有40公里之遥,自西秦以来,这座风景秀丽的佛教艺术博物馆就生根在大西北的土地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洞窟中的历史画廊除龙门、云岗、敦煌、麦积山等中国最著名的佛教石窟以外,炳灵寺首屈一指。实际上,除开窟规模略逊三大石窟外,其开窟年代,保存价值和艺术魅力与上述任何一个石窟相比都不逊色。据文献记载和炳灵寺169窟西秦壁画墨书题记,炳灵寺最早开窟于公元420年左右的西秦,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朝的不断开凿修葺,规模逐渐扩大。据统计,炳灵寺现存窟龛183个,石雕694尊,石胎泥塑82尊,壁画约9...
· 藏文化—壁画—悠久神奇的壁画艺术
壁画分布在寺庙、府第、宫殿、民宅、驿站、旅店等地方的墙壁上。而寺院则为壁画聚集之所。大寺院往往有数十个到数百个殿堂,各个殿堂及其周围走廊的墙壁、天花板等处均绘满了壁画,估计寺庙壁画在10万幅以上,如果把这些壁画一幅幅的排列起来,那确实是延绵不断、绚丽多姿、色彩缤纷的美丽画廊。要是置身其中,就如进入神奇美妙的天宫,或者阴森的地狱;要是孤身一人面对壁画站久了,看着画景,准会进入意想不到的绝妙奇观之中。大昭寺建于公元七世纪文成公主进藏以后,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历经兴衰重修,原来的壁画经过多次修缮着色,有些仍保留着原来的风韵,二楼各供奉堂的壁画有的保留了原有的残痕,一楼的壁画虽经反复修改涂抹,但仍不失原有的风韵。大昭寺壁画保存了文成公主进藏宣传盛唐文化的业绩,也保存了唐代的壁画艺术,不仅是历史和艺术的珍品,也是汉藏文化交流的实物纪念。元代时,纳入中国版图,在元朝皇帝的大力支持和授权下,萨迦...
· 藏文化—唐卡—唐卡壁画
在的宫殿、寺院以及藏族居家、庄园的经堂里,都有绘制壁画的传统和悬挂唐卡的习惯。那些著名古代建筑,可谓座座是绘画艺术博物馆。古代画师们创造出许多具有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壮观画卷,其数量之多,非常惊人。大昭寺的壁画面积达4400平方米,如果把它变成一米宽的彩带,可以环绕八角街五圈多。各大寺庙中,都藏有相当数量的唐卡。布达拉宫的二幅大唐卡长达五十余米。为了存放这二幅大唐卡,布达拉宫赛佛台脚下,还专门建造了一幢340平方米的二层楼房作库房。每年藏历二月三十日拉萨要举行赛宝法会,哲蚌寺庙的几千身穿佛衣,手持各种珍贵乐器、祭器、旗帐幡等物,自大昭寺出发,过疏璃桥,到布达拉宫前举行宗教仪式和各种表演,这时,赛佛台上就挂出这二幅巨大的唐卡佛像,极为壮观。布达拉宫红宫第六层壁画回廊南侧的一幅“赛宝会”壁画,就是描绘悬挂唐卡的情景。这幅壁画的画面场景宏大,从布达拉宫一直到大、小昭寺,画中人物不下千余个。非常气...
· 藏文化—壁画—布达拉宫的壁画艺术
布达拉宫壁画题材丰富,画面生动,色彩艳丽。其内容主要反映了藏传佛教中的各位上师、各种教派的本尊、不同变相的佛和千姿百态的菩萨,同时还反映了藏族社会的历史和生活习俗等。几百年来藏传佛教绘画的主体画面没有显著变化,其原因是藏传佛教的传播者上师按照佛教经典,规定了一整套严格的偶像绘画的度量尺度,画师们只能在这个框架之中来发挥和创作。有鉴于此,布达拉宫的壁画严格按照《绘画度量经》的规定尺寸并灌顶,特别注意了绘画的流派风格和形式特点。的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到了7世纪,法王松赞干布统一,绘画艺术进入了繁荣时期。在布达拉宫法王洞东壁下方发现的壁画,用笔古拙遒劲,人物形态丰满,色彩鲜艳饱和,无疑是吐蕃松赞干布修建布达拉宫时留下的遗作。在这些画面上还发现了画师们巧妙利用人物面部轮廓来表现一面双脸的特殊技巧。17世纪中叶,在对布达拉宫进行扩建时,新修的红宫内的壁画均出自藏传佛教中门唐派和堪孜派画家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