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藏文化—民间音乐—传统民歌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77
转发:0
评论:0
藏文化—民间音乐—传统民歌,最早被记录下来的民歌以内容划分大致有创世、劳动、时政、情歌和风士歌几类,其中

  最早被记录下来的民歌以内容划分大致有创世、劳动、时政、情歌和风士歌几类,其中以创世和劳动民歌最为著名。如:《斯巴形成歌》和《斯巴宰牛歌》解释了天、地、山川和自然万物的起源。

  《斯巴形成歌》:
    
    问:最初斯已形成时,
      天地混合在一起,
      请问谁把天地分?
      最初斯巴形成时,
      阴阳混合在一起,
      请问谁把阴阳分?
  
  答兼问:最初斯巴形成时,
      天地混合在一起,
      分开天地是大鹏,
      大鹏头上有什么?
      最初天地形成时,
      阴阳混合在一起,
      分开阴阳是太阳,
      太阳顶上有什么?

《斯巴宰牛歌》:
   
   “问:斯巴宰杀小牛时,
      砍下牛头放哪里?
      我不知道问歌手;
      斯巴宰杀小牛时,
      割下牛尾放哪里?
      我不知道问歌手;
      斯巴宰杀小牛时,
      剥下牛皮放哪里?
      我不知道问歌手。
    
    答:斯巴宰杀小牛时,
      砍下牛头放高处,
      所以山峰高高耸;
      斯巴宰杀小牛时,
      割下牛尾栽山阴,
      所以森林浓郁郁;
      斯巴宰杀小牛时,
      剥下牛皮铺平处,
      所以大地平坦坦。”

  劳动歌因其实用和随意而数量最多,各种门类的劳动似乎都有专门的歌。从耕地、送肥、播种到收割、打场、盖粮仓,从放牧、育羔、挤奶到剪毛都有歌,捻线、榨油、划船、驮盐、打阿嘎也有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藏文化—民间音乐—民歌
民歌是民间文学中瑰丽的花,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纵观民歌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民族社会历史、时代生活、风土人情以及文化艺术演变的基本概况。早在文字出现以前,作为口头文学的民族形式,民歌已经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了。藏文产生和运用后,不仅促进了藏民族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发展,民歌也因此被文人充分采用而得到丰富和发展。从发现的藏文文献中看,古代藏族人民的语言交流,常用民歌作为表达方式。民歌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本身的演变,依然具有可诵、可唱并能随歌伴舞的特点。按其结构和表达形式分,民歌可分为“鲁”(亦称古如)和“谐”两大类。“鲁体”民歌又分为“拉鲁”——山歌和“卓鲁”——牧歌。文人诗歌与“鲁体”民歌是相同的,的佛教经文“措鲁”也近似于“鲁体”民歌。早在八世纪的时候就有文字记载,可以说是民歌中最早的一种类型。“谐体”民歌品种较多。从地区划分,“堆谐”——流行于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康谐”——流行于昌...
· 藏文化—民间音乐—长篇民歌
已发现的品种有长篇叙事诗、诵词和长歌等,多在甘肃、青海一带藏区流传,在常见的以诵词为主。如:《刀赞》——来到铁匠的打造场,只见那木炭堆得象高山,羊皮的大风箱“滴日日”如龙吼,羊皮的小风袋“呜呜呜”赛过牦牛叫得欢大锤恰似雷电击,小锤好象细雨落一般,大钳有如鸟疾飞,小钳宛似游鱼水中翻,……宝刀抽出一指来,无锋无钢一指宽,宝刀抽出二指许,有锋无钢也等闲,宝刀抽出正三指,有锋有钢光耀眼,宝刀全部抽出鞘,恰似猛虎出了山,高高举在天空中,天空通红烈火烧,举目细看宝刀时,光辉耀眼虎纹闪,平举宝刀面额前,滔滔碧河流胸前
· 藏文化—民间音乐—民歌小调
民歌小调是流传于全区各地的小歌曲。这种歌曲具有小型轻便通俗易懂,学得快传得远的特点。在过去没有报刊杂志的年代里,人民群众只能通过种艺术形式,对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用民歌小调形式传递信息,评论时政,同时还反映一些著名人物撰写的通俗诗歌如《仓央甲措情歌》等等。虽然这种小调间旋律不很多,但它所使用的歌词却极其丰富。
· 藏文化—民间音乐—民间音乐的介绍
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例如藏族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等。民间音乐与专业音乐的不同,主要在于创作方式,即民间音乐的口头创作方式和专业音乐的笔头创作方式的不同,以及由于不同的创作方式而生发出的不同的创作手法、创作风格、创作特征等。藏族传统音乐中民间音乐与非民间音乐的区分,要比民间音乐与专业音乐的区分复杂得多。首先,许多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与民间音乐有着亲源关系。它们或者发源、取材于民间音乐,在进入其他社会阶层后产生了音乐气质和风格上的种种变化;或者并未经过许多加工改造,显示出浓重的民间音乐的印记。其次,许多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的创作方式,还保留着作为其源头的民间音乐的口头创作方式的种种特征。例如在书面乐谱的基础上,保留着作较大即兴变化的余地,地域性流派的产生,以及一曲多用的创作方式,等等。
· 藏文化—民间音乐—百
“百”是古代藏族将士的征战歌曲之一。藏语“百”意为“战”,是将士们出征前或胜利归来时演唱的一种征战歌。根据众多著名民间艺人的口述和少数书籍记载:吐蕃藏王松赞干布时期的军役为义务摊派制,其兵员以土地来分派,有战事调集为伍,无战事则在家种地。这种军队组织形式虽然早已不存在,但当时基本练兵的形式以及演唱“百”的基本习俗仍保留在民间。为了丰富农村人民的文化艺术生活,每当举行“望果节”的时候,农牧民们都会按照传统习俗穿戴盔甲、手持盾矛、骑着战马赛马赛箭,人们演唱“百”和“甲江”以示助威。最后将士们还要拿起盾矛进行练兵表演。由于幅员辽阔,各地“百”的音乐风格特色各异。有些地区的音乐多五声、六声音阶,旋律起伏较大,音域较宽,曲调大多是三度以上的跳进,音乐性格较开朗古朴;另一些地方的音乐多三声、四声音阶,旋律线比较平直平稳,音域狭窄,音乐性格深沉而粗犷。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