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化—民间文学—传记文学
藏文典籍中,“传记”著述很多。早期为“名王将相”事迹记录,后来由于藏传佛教的渗入,各教派为吸引群众,便将自己教派中有成就、有名望的生平加以渲染,撰写成书,作为范例进行宣扬,因而有了众多的“高增大德”的传记。比较有名的如:《米拉日巴传》、《布顿大师传》、《萨迦班智达传》、《马尔巴传》、《汤东杰布传》。这些传记与通常的传记不同,其历史人物虽然真实,但描述却带有夸张的色彩,有虚构的情节,并有大量的民间传说和宗教神话。《米拉日巴传》和《马尔巴传》是两部比较有影响的传记文学作品。
《米拉日巴传》 的作者桑吉坚赞生于后藏,7岁从噶举派大堪布贡噶桑吉受沙弥戒,后随萨迦派大师云登嘉措学习萨迦派法要。桑吉坚赞自幼崇敬米拉日巴,并以米拉日巴为楷模,隐迹高山岩窟,潜心苦修,“得道”之后,遍游各地,远及尼泊尔。所到之处,宣扬佛法,广收徒众,受到各地统治者和一般信徒的敬仰。因其行为怪诞,异乎常人,人送名号“后藏疯子”。
《米拉日巴传》全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家产被夺,母子受苦。米拉日巴家原是富户,他7岁时,父亲去世,剩下他和母亲、妹妹三人,孤儿寡母,无依无靠。伯父和姑母趁机侵吞了他家的财产,并将其母子三人赶出家门。第二部分,投师学艺(咒术),报仇雪恨。米拉日巴在母亲的督促下,学习咒术,用咒术将伯父的儿子、媳妇等和帮助做恶的亲邻共35口人压死在塌屋之下,伯父、姑母仅以身免。又降冰雹击毁全村庄稼,报了冤仇,泄了母恨。第三部分,悔罪学佛法,修成传教。米拉日巴报仇之后,深感造孽非浅,悔恨莫及。遂投佛教大译师马尔巴求习佛法,以消罪愆。得法后遁迹山林,潜心修习。又遍游各地,收徒传法,成为噶举派一代宗师,获得“即身成佛”的“正果”。
《米拉日巴传》通篇脉络贯穿清晰,布局错落有致,人物描写到位,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不但在中国受到重视,在国际上也为众多研究藏族历史、文化及宗教的人们所瞩目,有英、法、日等文字译本,成为有世界意义的作品。
《马尔巴传》 是作者桑吉坚赞又一部传记作品。目的同样是为了振兴佛教,扩大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影响。马尔巴的生平事迹,最初是由马尔巴的弟子米拉日巴和马尔巴果勒二人口述给米拉日巴的弟子安宗敦巴和日琼巴,二弟子共同商议编撰而成。桑吉坚赞以此书为基础,又吸收了弟子的口传记述,融会贯通,写成目前流传的传记。
《马尔巴传》全书共分五个部分,下面再分章节,结构条理分明,眉目清晰。行文散韵结合,错落有致。通过对噶举派马尔巴一生之中三次到印度求法的经历,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潮流,着力描写了马尔巴追求“真理”和勇敢刚毅、艰苦卓绝的杰出形象。传中说,马尔巴自幼聪明,且性格倔强,他父亲说,我的儿子如果心不外务,不走邪道的话,将来在家或出家修佛,都能出类拔萃。马尔巴从父命,拜卓弥译师学梵文,三年而通晓之。后又向卓弥借阅《空行母金刚帐本续》一书,遭到拒绝,深受刺激,遂下决心赴印度求习佛法。
马尔巴曾先后三次赴印度,拜那若巴和麦哲巴等印度佛教大师求习佛法。第一次12年,第二次6年,第三次3年。每次家人和徒众都劝阻他。但是,他不改初衷,更不中辍。第三次赴印时,他年事已高,家人及徒众百般劝阻,甚至将其准备去印度供奉大师的黄金和途中费用、器物等收藏,使其难以成行。不料他却半夜悄然出走,只身独上旅途。当众人发现后,立即派人追赶,追及时,他唱了一首“纵然丧命我也去印度”的歌。歌中描述了去印度的种种艰难险阻,却难动摇他求习佛法的决心。
《颇罗鼐传》 以颇罗鼐(1689—1747年)的一生为中心,描写他抗击准噶尔的侵扰,平定隆布鼐和阿尔布巴之乱,在清朝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在纷纭的历史变乱中,使地方走向安定,维护祖国统一的英雄业绩。
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因被清朝击败自杀后,其侄策旺阿拉布坦自立为汗王,一直觊觎,企图取代蒙古族和硕特部而统治。公元1717年,策旺阿拉布坦派兵侵入,执杀和硕特部在的统治者拉藏汗。并且在烧杀抢掠,增税增捐,破坏生产,造成混乱。僧俗一致呼吁清朝中央政府派兵剿伐准噶尔,援救众生于水火。清廷为安定,两次派兵入藏。地方官员康济鼐和颇罗鼐积极配合清廷中央政府的进军,从而击败并最终赶走了准噶尔军,恢复了社会秩序,稳定了政治形势。
《颇罗鼐传》展现颇罗鼐的一生事迹,其中牵涉其先祖家世情况,习文学武经历,爱情婚姻过程,亲友同僚交往,贵族,社会风俗信仰,政治风云,以及民族关系等,纷繁复杂的事件,作者却写得泾渭分明,详略井然。塑造了一个青少年时期聪明好学,中年时期文武兼得,晚年时期雄才大略的英雄形象。
《多仁班智达传》 是作者多仁·丹增班觉写其父公班智达和自己经历为主的自传体传记。完成于1810年左右,系在其子请求下,为让儿孙及其他年轻人能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教训并继承好的传统而作。
作者在本书中记述了1700—1806百余年间其家族五代的经历,围绕着其父公班智达和其本人的活动展开,涉及历史的各个重大时间及人物。其家族五代人中有四代为掌权的噶伦,他们的一生与当时的历史和社会紧密相连,因此,《传记》比较真实地再现了18世纪百余年间的历史,以及活跃于此间的众多人物。如1720年康济鼐的反击准噶尔斗争,公班智达及其兄先后继任噶伦,1750年珠尔默特叛逆事件,1751年公班智达继任首席噶伦,1788年至1792年的藏廓边境纠纷等。此外,还记载了七世圆寂、八世坐床、圆寂,六世、七世班禅的情况等重大历史事件。
作者在记述公班智达及自己一生经历的过程中,描述了许多贵族的生活,如有关布施供养、修寺刻经、学经等宗教活动,以及藏族的一些风俗习惯,如每年正月拉萨祈愿大法会的盛况,藏历四月江孜的跑马射箭比赛,贵族结婚、丧葬的礼仪习俗,各种宗教活动等。生动地再现了18世纪上层社会的生活图景,为民俗学、社会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多仁·丹增班觉有着一般人所没有的经历,到过北京,1792年曾随乾隆皇帝观看溜冰射箭。在尼泊尔生活过一年,对的风光奇景叹为观止,所到之处,在书中均有记载。
作者受其外祖父朵喀·才仁旺阶的影响较大,少年时就曾模仿《勋努达美》写了一本《扎贝牟曲王子传》。《多仁班智达传》在体例上也有才仁旺阶的自传《噶伦传》的痕迹。从时间和内容上看,《多仁班智达传》可称得上是《颇罗鼐传》和《噶伦传》的续篇。虽然三本书写的是三个家族,但都反映了18世纪百余年间的社会和历史,记载了地方政府接连掌权的几代噶伦的经历及其相互间的联系。而才仁旺阶和丹增班觉都是18世纪有地位有声望的文学家,他们开贵族写自传之先河,打破了过去只有高僧大德才有传记的惯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